可惜了,如果再等一会,等日军进入五十米区域再开枪,那么这一波日军大概回不去几个,这波日军大约两个日军中队编制,总人数大概四百多人。
石云开暗道一声可惜,却也无可奈何,西堡的指挥官是奉军守备杨建胜,石云开没有权利指挥杨建胜应该怎么打。
对于石云开来说,他的权利决定何时发起火力打击和火力反制。
火力打击和火力反制,这是炮兵的两个永恒课题。
火力打击顾名思义,就是使用火炮摧毁有效目标,给予友军火力支援,达到战术目的。火力反制则是针对敌方远程火力的打击,以摧毁敌方的远程火力为手段,达到己方的战术目的。
石云开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日军的炮兵阵地,进而摧毁日军的炮兵阵地,使日军炮兵无发给予地面步兵火力掩护,进而消耗日军的战斗力。
在十九世纪这个热兵器已经战场主要力量的时代,发生在远东战场的这场甲午清日战争,引起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注意。不仅仅是因为海面上铁甲舰和混合装甲战舰的决战,更因为陆上多种新式武器比如机枪、地雷的使用,使得全世界各个国家纷纷派出军事观察员,近距离观察这场战争。
此时的清国内部,保守派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清军部队中,来自西洋各国的军事观察员极少。而在日军一方,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都派出了军事观察员,近距离观察日本这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的战斗力,以及这些新式武器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
石云开料定,急于取得国际社会承认,迫切想要加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日本在这场战争中一定会不遗余力,在战争中全力以赴。
果然,石云开透过千里镜仔细观察,没用多久就在乙七位置找到了一群头戴礼帽身穿燕尾服手持千里镜的洋人,那里没准就是日军的前敌指挥部。没过多久,石云开又通过奔走不休的传令兵,找到了位于甲八位置的敌军炮兵阵地,那里是坎北山南麓。
就在石云开寻找日军炮兵阵地的同时,日军又集结了大概三个中队的部队,准备再次发动冲锋。
照例,步兵发动冲锋前炮兵要先进行火力打击,石云开通过炮口的火光及腾起的烟尘,确定了日军炮兵阵地就在坎北山南麓。
“命令,全体准备,目标甲八位置,偏右加三,高低加一,高爆弹,五发急促射。”石云开这次不准备留手,准备用32门火炮齐射解决日军炮兵的威胁。
“得令!”守在石室门口的石文远听到命令,大声重复一遍然后飞奔而去。
过不多时,隆隆的炮声再次响起,只打了两个齐射,日军的炮兵阵地就没了动静。第三轮过后,日军炮兵阵地方向突然爆发了一次剧烈爆炸,声势骇人,烟尘冲天,橘红色的火焰喷出十余丈高直冲天际,身在牡丹台的石云开都感觉震感强烈。
这是因为清军炮兵的火力过于猛烈,致使日方炮兵阵地上的炮弹发生了殉爆。估计日军炮兵阵地上的火炮包括炮兵已经被彻底摧毁,经过这次殉爆,哪怕是有日军幸运躲过了刚才的火力打击,这下也会被活活震死。
战后,据日本国内新闻报道,石云开组织的这次火力反制,共击毁日军元山支队所有的山炮共12门,毙伤日军炮兵第三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迫水周一少佐以下官兵共计295人,直至战争结束,炮兵第三联队第三大队都没有恢复建制。
“命令,全体准备,目标乙七位置,偏左减一,高地加三,高爆弹,三发急促射。”石云开没有收手,继续下达命令打击日军的前敌指挥部。
对于那十几个高帽子洋人,石云开并没有丝毫顾忌,别管那些洋人是干嘛的,既然来到战区,就要有置生死于度外的气概。生死面前,洋人和国人及日本人都一样,大家都只有一条命,你自己不想要别人没理由帮你爱惜。
“得令!”守在石室门口的石文远听到命令,大声重复一遍然后飞奔而去。
过不多时,隆隆的炮声再次响起,这次的炮弹落点比较集中,石云开透过千里镜清晰的看到至少有六、七十发炮弹落在预定位置,炮击过后,刚才那群洋人所在的山包都矮了几分。
战后,据日本国内新闻报道,石云开组织的这次火力打击,击毙日方元山支队支队长佐藤正大佐以下官兵共计131人,佐藤正适才在战斗中就被一发流弹击中前额,只是因为子弹射程过远,击中佐藤时力道已衰,佐藤正侥幸逃得一命,但没想到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佐藤正还是死在这次炮击中。
死掉的军官不止佐藤正一人,在这131人中,包括第一大队长石田正珍少佐,第三大队长牛岛木番少佐,工兵第三大队长佐川耕作少佐等等。至此,日方元山支队少佐级别以上军官只剩第二大队大队长常门司和太郎少佐。元山支队高级将官死伤殆尽,部队失去进攻能力,只能和朔宁支队合并,由原朔宁支队主将陆军少将第十旅团长立见尚文统一指挥。
并且在这次炮击中,经过日方多次邀请才到来的十余位西方军事观察员和战地记者个个非死即伤,使日方在前段时间为了塑造国际新形象所付出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
两次炮击,威力竟至于斯,“战争之神”果然威力不凡。
后方发生的变故没有影响到正在集结准备进攻的日军,炮击一止,日军立刻蜂拥而上,发动冲锋。
这次杨建胜打得很聪明,西堡初时一枪不发,直到日军前锋线冲到距离西堡不足五十米时,西堡内清军火力全开,不管是步枪还是加特林一起击发,打出了开战以来最猛烈的一次齐射。
已经被击退了一次的日军也有进步,这次进攻时战线拉得更长,士兵之间的距离拉的更开,有点类似“散兵线”的意思。
因此清军的火力虽然猛烈,但是效果并不太好,日军丢下了几十具尸体,再次仓皇而逃。
战争真是一座大熔炉,交战双方都在进步。
玄武门外双方第二次交手,清军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