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泛出了鱼肚白,晨风习习,鸟鸣唧唧。
果然大队倭寇援兵出现,他们不知攻城的倭兵已被歼,仍大摇大摆地走入伏击圈。
“打!”军官一声呐喊,官兵一齐用火铳和火箭射击,倭寇猝不及防,死伤枕籍,但倭寇不退却,反而摆开他们惯用的“蝴蝶阵”反击。
“蝴蝶阵”由一人挥扇为号,众倭寇舞刀蜂拥而来,企图一举歼灭,人数只有他们十分之一的伏击者。
倭寇中一首领,带着两个小头目,舞动着寒光闪闪、左长右短的一对双倭刀,耀武扬威,带头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抗虏名将出身的洪锦南,第一次接触倭寇,他望去见这伙倭寇,个个的眼神都显得冷酷、严峻,再看他们所使的兵器与打法,冷静分析倭寇取胜的原因。
倭寇所用的倭刀长五尺余,开锋甚长,用包钢法精于锻造而成,坚硬锋利。
刀柄加长的倭刀叫“薙刀”,均可双手持握,近战时大力劈斩之下,其破坏力极强,可立断坚韧。
倭刀多是私人订制,用来珍藏或欣赏的,较为精致,善于整磨刀身,使之经常保持光亮锋利。
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给明军造成极大的心理威慑效应。
明军的刀剑,几乎是朝廷兵械局统一制造的,大批量生产的,所以较为粗糙些。
倭寇的倭刀,虽是参学我国唐朝刀剑的锻打技术,但唐末宋初,随着入侵的游牧民族重装铁甲的兴起,唐刀改为厚重的大刀,或铁鞭、铁锏类重武器,才能有效对付重装铁甲,到元朝时,单手握刀及弯刀,已改变了唐刀。
日本没有遇到重装铁甲的游牧入侵,在中国明朝时,倭刀已发展到登峰造极,到晚明时,明军很多刀剑都因成本低、质量好,向东瀛订造。
明军当时所配备的腰刀,与各种长杆兵器,而腰刀仅得三尺,长度和重量与倭刀相差一倍。
骑兵单手使用的腰刀,在步战中很难抵挡,势大力沉的、双手倭刀。
明军的长杆兵器虽长,在短兵相接时,回转不灵,而且木杆过长,易被倭刀劈断。
东南沿海地区地势,多山丘林泽,道路崎岖,明军不易展开步骑配合作战的特长,故与训练有素、久经战阵、刀法高强、精于近战的倭寇作战,每战皆北。
倭寇双手握倭刀,大开大合,凶悍劈杀,连勇猛慓悍的土司兵,武艺高强的少林武僧,也难逃失败的命运。
洪锦南已经盘算出破敌之法,听闻镖局有人议论:此倭酋杀我们不少同胞,糟蹋不少姐妹……
洪锦南道:“我佛慈悲也惩恶,谁先上前斩此倭酋者,记大功!”
声未落完,闻一声雄壮的回答“徒弟愿斩此倭贼!”
洪锦南喝道:“擂鼓——”
官军把战鼓擂得咚、咚、咚响,威武雄壮,旌旗摇动。
李坤舞着双铁锏,一马当先,迎敌而上,双锏上下翻飞,左右盘旋,风声呼呼.,泼水不进,攻势连绵。
倭酋怪眼圆睁,凶如野兽,舞着长短双倭刀,刀光罩人,直劈横砍过来,一片萧杀之气。
两人刀来锏往,铿锵厮杀,兵刃双撞,火光四溅,“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一会儿,李坤逼着倭酋后退,一会儿,那倭酋反攻李坤过来。
两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你来我往,你进我退,忽前忽后,骤离骤合。
两边的人马,都在拼命摇旗呐喊助威,擂鼓声震天动地。
两人舍命相搏,恶斗近百个回合,倭酋杀得性起,搅起刀花,双刀如道道刀轮,滚滚而来,寒光闪烁,繁复狠辣,全是进攻,步步进逼,招招拼命。
他见李坤是劲敌,想阵斩李坤,鼓舞士气,使出看家本领,突然,大吼一声!
倭酋右手佯劈,左手忽的全力横削过来时,犹如横扫千军,来得凶狠恶猛之极。
李坤急将身猛一仰倒,贴紧马背,避过对方如飓风般,掠过的左刀。
说时迟,那时快,倭酋的右刀,如泰山压顶般,伴随着劲风,当头劈下。
李坤猛一扭腰,身倏一偏,倭刀“呼”的一声,贴着李坤的脸边擦过。
与此同时,李坤趁势使出秦家锏中,不易外传的绝招“杀手锏”,左锏往下一砸,“咣”的一声。
倭酋双刀急向上架住,李坤右锏如影随形般,往上一抛,倭酋顾得防上来,防不了下。
随着一声惨嚎!倭首领整个胯下被打烂了,人被打飞数丈远,奄奄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