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暗中培养
看着手中的信封,李景凌显得有些沉重,
他之前总感觉王婉婉的运气很好,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轻而易举的解决。
再加上这次青木镇的事情,大大的让他加深了这个想法,更加觉得王婉婉是个福星。
不过这也让他突然想起来,之前在江都的时候,钦天监曾经说过,有吉星现世的结论。
本来他并不相信这些言论,所以也没有将钦天监的话放在心上,只当他是为了生存才故意瞎说的。
可是如今在王婉婉身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李景凌不得不开始猜测,她就是钦天监口中的吉星。
如若王婉婉不是吉星的话,怎么可能逢事都能够轻而易举的化险为夷。
甚至是在接受赵参的道歉以后,赵参的伤竟然能够马上就开始好转,这怎么看,也都不像是平常能够发生的事情。
这也让李景凌开始思考,季子君之所以三番五次都败在王婉婉的手上,会不会也是因为王婉婉是吉星的原因。
这会儿,李景凌的心里面,已经全然相信,王婉婉就是钦天监口中的吉星。
这也让李景凌对王婉婉,更加的势在必得。
于是他立刻对着手下的人,吩咐道:“你现在马上吩咐下去,多派些人手去看着王婉婉。”
“是。”那人得令,转身离开。
“王婉婉,你必定是我的!”李景凌自言自语道,眼里流露出势在必得。
…………
这段时间,季子君经过李景凌的一番警告,倒是安分了一段时间。
“你是说王婉婉现在不在镇上?”听着婢女小鹤的话,季子君说道。
这个小鹤是季子君买来的婢女,她在季府向来被别人伺候惯了,没办法没有婢女。
之前季子君都是用的李景凌安排的人,可是上一次的事情给了她一个忠告。
要想真正的做一件大事,必须要有自己的人手,这样才不会受限于人。
虽然李景凌说过,她想要人手的话尽管开口。
但是季子君知道,一旦动用了他的人,那自己做的事情,都一定会被李景凌知道的一清二楚。
当初对付冒充王婉婉的事情,如若不是她自己亲自去的话,恐怕她怎么也不会被拆穿。
所以如今的季子君很明白,培养自己的人手是很重要的事情。
这段时间利用李景凌的势,季子君暗中已经培养了一部分的人手,做起事来自然不会像之前那般束手束脚了。
“是,听说她是去隔壁青木镇装修分店去了,恐怕要一段时间才能回来。”小鹤恭恭敬敬的说道。
“那李公子那里可有什么动静?”
事关王婉婉,要说李景凌一点动静都没有的话,季子君是一点也不会相信的。
果然不出她所料,随后就听见小鹤说道:“李公子好像吩咐,要派一些人去青木镇,至于为什么,奴婢没能打听到。”
听完小鹤的话,季子君只说了一句知道了,并没有责怪她没有打听到。
毕竟李景凌的身份摆在那里,如若随随便便都能够打听到他的消息,那才会让季子君觉得很奇怪呢。
而且李景凌派人去青木镇,季子君不用打听,也能猜到很有可能是因为王婉婉的原因。
突然,季子君像是想到了什么,脸上挂起一抹不怀好意的笑。
“你去把祭词给我叫过来。”季子君吩咐道。
“是。”小鹤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没过一会儿,小鹤便带着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来到季子君的面前。
“祭词,你的身体可有好些?”季子君看着他,说道。
祭词点了点头,道:“我的身体已经痊愈了,小姐的救命之恩,祭词没齿难忘。”
没错,这个祭词是季子君在半路上救回来的,当时他浑身是伤,正好季子君想培养自己的人手,就把他救了回来。
而且祭词看起来,武功应当十分不错,否则也不会被追杀到如此境界。
“没事就好,只是你今后可有什么打算?”季子君皱着眉头,一脸关心的模样。
听见季子君的问话,祭词明显一愣,他还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如果是之前的话,他肯定会选择与仇人同归于尽,但是看着面前的季子君,祭词竟然莫名的有一些说不出口。
季子君也没有催促他,给他足够的时间思考。
“我想跟着小姐,报答我的救命之恩。”祭词想了想,下定决心一般的说道。
季子君面上露出一副惊讶的表情,其实心里面高兴的很,她等的就是祭词的这句话。
要知道她在祭词面前,一直都是扮演着柔弱且善良的女子,为的就是让祭词对自己起保护欲,从而为她所用。
“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你不必如此,跟在我身边,不安全……”季子君故作为难的说道。
听见季子君说跟在她身边不安全,祭词显得有些疑惑:“小姐为何这么说?”
“算了,不提也罢,你还是赶紧离开吧。”季子君挥了挥手,说道。
“我祭词岂是这般胆小之人,小姐尽管说便是。”祭词是个神经大条,自然没有注意到季子君眼底一闪而过的得意。
季子君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小鹤,小鹤立刻明白她的意思,开口说道:“小姐不说,奴婢来说,都是因为那个王婉婉,总是用各种手段对付我家小姐。”
“住口!”待小鹤说完以后,季子君才装模作样的说道。
祭词没想到,季子君这般善良的女子,竟然还会有人想着对付她,这让他更加坚定留在季子君的身边。
“小姐放心,有我在任何人不得伤害你。”祭词保证道。
随后,在季子君有意的引导下,祭词主动的提议,让季子君把自己安插到李景凌的队伍中。
刚开始季子君为了做样子,拒绝了几次,最终做出特别为难的模样,答应祭词将他安插进去。
但是同时也假意告诉祭词,不要伤害王婉婉的性命,再一次引起了祭词的怜悯之心。
祭词本就不是什么善良的人,并未将她的话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