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武侠 > 侠骨照银枪 > 第二十九章 一支孤军出朔州

侠骨照银枪 第二十九章 一支孤军出朔州

作者:3井瘦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3-12-26 00:37:49 来源:书海阁

金沙滩行宫北面,离土城的北门相近,正当杨泰射杀假的辽国皇帝引发骚乱后,杨继业看准时机,推到行宫土墙,朝北面突围而去。那些辽兵都将注意往议和殿那边去了,没料到宋军突然杀出,溃不成军,任由宋军从北门而出。

韩昌带领一千余骑赶来,悉知宋朝皇帝往北而去,急忙率部追赶。

宋军队伍中,虽是精锐的杨家军,但有十多名文臣,不会骑马,使得行军速度大大减缓,才冲出城五里,就听后方蹄声震天,显然是追兵将至。

“义父,我带一百人断后,您保护皇上和各位大臣返回幽州。”凌楚瑜当即驻足,速点一百兵马,留后拦截。

杨继业虽担心,但心知凌楚瑜武功高强,截住援兵不在话下,便道:“我儿小心,咱们幽州城见。”

不一会,韩昌领着“黄金飞龙军”赶来,百步之外,见一将当道,有万夫莫开之威,喝道:“凌楚瑜,你中了我元帅之计,还不下马受降?”

凌楚瑜道:“韩昌,你们战场不敌,就出此下策,当真卑鄙。”韩昌喝道:“自古兵不厌诈,你们还不是弄个假的皇帝,掩人耳目。”他忽然冷笑道:“眼下那假冒的皇帝应该死在我家元帅之手了。”

凌楚瑜虎躯一震,若耶律休哥带兵而来,只怕杨泰哥仨难逃厄运。想到这里,悲从心起,欲杀韩昌报仇,大喝道:“放箭。”

韩昌一听,呵呵直笑,两人相距一百二十步,而宋军的箭有效射程是百步之内,如此远的距离,就是一个普通人都能轻易躲过。

正当他得意之时,那箭雨倏忽而来,快如闪电,吓得他急忙拿出托天叉,当当不停击打。他身后不少“黄金飞龙军”被射翻在地,大怒之下,喝道:“还击,还击。”那些“黄金飞龙军”这才急忙拿出长弓,给予还击。

原来早在雁门关时,凌楚瑜就发现辽国的狼箭射程已有一百二十步,当时攻打雁门,不少杨家军就死在这狼箭之下。后来凌楚瑜在墨子亦的长衫上发现一种名为“墨羽”的箭矢制造方法,几经研究,才造出不输于辽军的箭矢。本想马上投入军中,却碰上了七郎打死潘豹,杨家被贬雄州,就被迫搁置。后来在雄州,再令人打造,但时间和材料有限,所造之数也只堪堪够千人之用。

几番对射后,韩昌这边因出手慢而被渐渐压制,死伤不少,由此可见杨家军射技之娴熟。韩昌大怒,立刻下令大军冲锋,而凌楚瑜却且战且退,延缓对手锋芒。

韩昌怒不可遏,自己兵马十倍于他,又是在平原这有利战场,竟被一百人部队牵制。他不知凌楚瑜深奥阵法韬略,百人队伍结成梅花阵营,攻防转化极快,变化自如,或开或合,或分或聚,或方或圆,行云流水,虽各自为战,却又内藏联系,实在是妙不可言。

韩昌一心纠结与凌楚瑜的胜负,竟忘了此行任务是擒拿宋帝,当即下令,只留百余人在此拦截,其余人从两翼绕去,追击宋军。而凌楚瑜也当即下令部队撤出战斗,且战且退,延缓辽兵进军。

天刚微亮,平原上一览无遗。凌楚瑜的人马只剩二十余人,却将韩昌的千人“黄金飞龙军”延迟行军,整整两个时辰行军仅仅十五里。正在此时,远处尘土飞扬,来了一队人马,高挑杨字大旗,领头的正是杨继业。

韩昌凝神估摸一算,来者起码有数千之众,避免寡不敌众,下令大军后撤。凌楚瑜见是杨家,这才放心下来。

“多谢义父相救。”若援兵再迟一会,只怕全军覆没。

杨继业见他安然无恙,松了口气道:“幸好你无恙。”凌楚瑜问道:“义父,皇上呢?”杨继业道:“我们碰上了潘仁美大军,正在前方休整,我担心你安危,亲自率队赶来。”

原来杨继业领着皇帝大臣往西北而去,绕过金沙滩直奔幽州城。就在半个时辰前,碰到潘仁美的一万大军,君臣这才松了口气。

“潘仁美大军为何在此?”凌楚瑜不解,照理说他在得知金沙滩之事后,应该立刻赶来救驾。为何出现在金沙滩的西北方。

杨继业道:“潘太师奉命在金沙滩以西驻守,但半夜与金沙滩的联系忽然断了,当他率兵赶去,只见金沙滩上火光四起,又辽国大军往南而去,便下令部队向北搜索。”

“辽国大军向南去?”凌楚瑜略做思忖,忽道:“那岂不是攻打幽州。”杨继业点了点头,但似乎并不担心,因为幽州城有曹彬和崔彦进把守,一时间难以攻克,只待皇上回幽州,再重振旗鼓,击退辽军。凌楚瑜虽也明白,但是还是有些许忧心。而如今金沙滩已为平地,杨继业忧心儿子去向,可眼下保护皇上回幽州为重,便领着凌楚瑜追赶潘仁美大军。

杨继业和潘仁美汇合后,距幽州城西门不足十五里地,前方忽然一匹快马前来。马上那人甲斜盔歪,血迹斑斑,衣服样式是宋军之人。

秦铭带着他来到赵光义面前,扑咚跪地道:“皇上,幽州失守了!”赵光义正骑在马上,听罢略做沉思,笑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我已经严令曹彬坚守,区区一夜,辽军就是有天大本事不可能已攻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皇上!”那人哭道:“昨天夜里,辽军大举压境,将降书射入城中,又将龙袍置于城下,说皇上已死在金沙滩,让我们开门投降。我军听闻皇上死讯,军心大乱,仅仅一个时辰,就被辽兵攻破城门。”

赵光义怒道:“荒唐,朕好好在此。再说了,哪来的降书,哪来的龙袍?”刚说完,忽然“哎呀”一声,捶胸道:“我之罪也,祸害三军。”

杨继业也一个踉跄,靠着大刀伫立,既然龙袍已经陷入敌手,说明三个儿子也凶多吉少,心碎一地,当即朝赵光义跪拜道:“皇上,敌军已占领幽州,断了我军后路,眼下之际,唯有往西边而去,与中路大军汇合,从定州返回京城,方有一线生机。”

赵光义两眼泪流,唉声道:“令公不怪我害你三个孩儿丧命?”杨继业忍泣道:“身为宋将,当以死报国。皇上速做决断,辽军攻下幽州,定挥师向西,迟则危矣。”赵光义叹道:“令公高义。大军,往西撤吧。”

潘仁美大军是协助赵光义往金沙滩议和的,随行所带军粮不多,眼下只够三日用度。几日兼程,抵达中路大军所在的蔚州时,城头插的是辽**旗。打听之下,原来东路大军兵败后,耶律斜轸大军没了后顾之忧,士气高涨,集结重兵,攻打田重进驻守的蔚州,已于昨夜在大溃败,退守飞狐陉。赵光义一败再败,无奈率兵前往西路大军所在之地浑源。

众人抵达浑源后休整一日,前方传来东路曹彬大军战报:幽州城破后,曹彬和米信两路大军退守涿州。耶律休哥故技重施,以轻骑出大军侧背,断宋军粮道,使得大军缺粮,无力再战。为了掩护涿州百姓撤走,曹彬亲引大军冒雨死战,被休哥率军杀得打败,带残部遁去,于易水南安营扎寨。那耶律休哥如影随形,带大军赶到,宋军望风而逃,溺水者不计其数,幸亏李继宣率兵力战,才将休哥的追兵遏制在拒马河。

东路曹彬部打败,赵光义心知大辽定挥师朝西而来,急忙下令让众将分屯边境要地:田重进全军还驻定州,潘仁美还屯代州,杨继业官复原职,驻守雁门关,张永德守沧州,宋偓守霸州,刘廷让守雄州,赵延溥守贝州,赵昌言守大名,以防辽军南下。

赵光义此番北伐,所得州县得而复失,只有西路攻占的四州仍在。但辽军已没有东、中两路威胁,可击中兵力收复四州。赵光义从代州返回回京之前,命潘仁美掩护云应寰朔四州百姓还境。

就在潘仁美退兵时,耶律斜轸看准战机,不待朝廷军令,集结大军主动出击,接连收服浑源、应州,杀入寰州。杨继业在护送赵光义抵达代州后,又急忙领着大军,奔赴雁门关,商议与潘仁美移民关内之事。

潘仁美身为太师,暂领代州一切军防,杨继业为副,王侁为监军,二人协同此次移民之事。

雁门关的大帐之内,杨继业刚返,潘仁美就急召他议事。杨继业知晓前方战势吃紧,让四郎、五郎和七郎整顿兵马,自己带着六郎和凌楚瑜一道前去。

金沙滩上,杨家死了三个儿子,他无比悲痛,不知如何再见妻子佘赛花,一路上恍惚不定,心神不宁。只能振奋精神,先拒眼前敌人。

到了军帐内,潘仁美和王侁早就恭候,还有几个校尉偏将,潘龙、潘虎和上官飞也悉数在列。

“令公快马赶来,当如及时雨,可助我军一臂之力。”潘仁美瞧他进来,露出笑容。

杨继业尚未知情,拱手道:“不知将军有何吩咐,末将定当遵从。”

帐内上首挂有一张羊皮地图,上头标有云应寰朔四州等注释,潘仁美道:“令公刚护送皇上前往代州,尚未可知,辽军耶律斜轸已率大军八万攻取寰州,杀我将士千人。”

杨继业一听,惊讶道:“敌军为何来得如此之快?”他心想宋军即便是撤退,但浑源、应州和寰州也不至于接连丢失,早知道皇上可是下令移四州之民入关,眼下被攻克寰州,只逼雁门关,极为被动,故而吃惊。但潘仁美乃西军主帅,听起来却极为刺耳,冷冷道:“辽军势大,我军又身负迁民之责,难以两顾。令公素来英勇,当留前线作战,由本帅护送皇上,也不至于丢了三州。”

在场人都听出他言语中的不快,杨继业心知说话不严谨,道:“末将不是这个意思……”潘仁美也不耐烦道:“算了,杨将军,今天召你前来,是商议如何完成皇上交代移民大事。”杨继业道:“且听元帅之命。”

此时监军王侁说道:“令公来之前,末将和元帅已经商议,如今辽兵已抵寰州,不日久攻打朔州,故而出兵朔州,牵制敌军,让其余三州百姓得以归来。”

杨继业听罢道:“此计万万不可。元帅,王将军,如今辽兵连夺三州,兵威正盛,若此时正面交锋,我军战则必败。”

潘仁美隐隐不快,道:“那依照杨将军之见,是当如何?”杨继业思索片刻,道:“以末将之见,此次出兵不必和辽军交战。先派人秘告云、朔二州守将,待我大军出雁门偷袭应州时,让云州百姓先出。而辽兵知道我军驻守应州,耶律斜轸定会挥师而去,这时让朔州军民出城,入石碣谷,以弓弩守住谷口,这样三州之民,可保万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王侁听罢冷笑道:“我当令公有何妙计,却不曾想是如此。”杨继业虚心问道:“请王将军赐教。”王侁乃名将,在朝中地位不上不下,后来潘仁美有意提拔,升为应州兵马都监,此次北伐,他更是西路大军监军。这出兵朔州之计乃潘仁美所设,杨继业反对就是对其不敬,他自然维护,道:“如今辽军势如破竹,若不能挫其势头,定不能胜。令公言出兵袭扰应州,无关痛痒,不如集结重兵与朔州,与辽兵一决高下,定能大胜。”

杨继业惊道:“王将军何出此言?我军溃败,辽兵士气高涨,眼下如何能硬碰硬?”王诜听罢,道:“我大军西出,一直战无不胜,现在是为了掩护百姓撤退,才被辽兵偷袭。眼下士卒们都憋了一肚子火,正要一雪前耻,我军能有如此战意,何愁不胜?”

杨继业听罢,胸口如被堵塞,气得说不出话来。以兵败之师正面迎战得胜之军,可是兵家大忌,可笑的是王诜还自诩这是复仇背水一战,可他素来不胜急辩,一时间无话可说,只是涨红了脸。

王侁接着说道:“都说令公号称无敌,此番朔州之战,令公若能出战,定杀败辽军。”

“这不是让我杨家前去送死吗?”杨景一听,如遭雷击。

“放肆!”王侁喝道:“未战而先惧,这就是为将之道吗?杨延昭,就凭你刚才一句话,就可到皇上面前治你的罪。”

潘仁美忽道:“战前抗命,未战先惧,可是要杀头的。”

杨景一时失言,气得也是说不出话,此时杨继业却道:“潘太师,末将领命!”

“爹?”杨景不禁失声,道:“朔州去不得啊。”杨继业低喝道:“住口,退下。”然后朝潘仁美问道:“不知潘太师可拨多少人马驻守朔州。”

“三万!”潘仁美淡淡说道。

“什么,才三万兵马?”杨景怒道:“耶律斜轸可是有八万兵马。”

杨继业瞪了儿子一眼,道:“太师,此番去朔州,是掩护百姓撤退,三万兵马着实有些吃紧。”潘仁美无奈道:“眼下大军只有五万,我已拨三万给你,剩余两万,还需策应三州百姓,我也是捉襟见肘。”

王先讥笑道:“令公当年率一千之众尚能于万军中取敌将首级,如今有三万精兵,再加上朔州守军,反倒畏惧,这是何故?”

杨继业道:“末将不是畏惧,只是时机于我军不利,只怕难以抵挡。”

王侁道:“若再调拨兵马,西路防线空虚,若辽兵杀来,如何抵挡?”

杨继业无奈,道:“也罢,末将这就前去点齐兵马,赶往朔州。”

潘仁美点头微笑道:“好。令公若能引回百姓,乃此战首功,我定奏请皇上,替令公请功。”杨继业摇了摇头,道:“末将本是降将,一切是遵从太师之计,不敢冒功,只是有个请求,还望太师应许。”

“何事?”

杨继业上前指着羊皮地图上一处,道:“潘太师,这里是陈家谷口,适合埋伏,太师可派强弓劲弩埋伏左右,末将领兵护百姓从此过,若辽兵追来,可就地射杀,也可救末将一命。”说罢朝他深深一躬。

潘仁美道:“好,本帅派五千士兵,接应令公。”

杨继业抱拳道:“谢太师。末将这就前去点齐兵马,立刻出发。”说罢走出大帐。

杨继业父子三人走后,王侁冷笑道:“杨继业不识好歹,未战先言败,太师为何……”潘仁美阻止道:“眼下军情紧急,皇上交代军务为重,先退了辽兵再跟他算账。”然后对上官飞道:“你速点五千军马,带上强弓劲弩,驻守陈家谷口,定确保朔州百姓安全。”

上官飞接令道:“末将领命。”他略做思忖,道:“太师,若接得百姓,不见杨家呢?”潘仁美面不改色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权宜行事。”上官飞眼珠一转,道:“末将遵命!”

喜欢侠骨照银枪请大家收藏:(wuxia.one)侠骨照银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