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古典架空 > 一品辣妻 > 第两百零一章 觐见永盛帝

一品辣妻 第两百零一章 觐见永盛帝

作者:风兮ht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12-30 05:42:49 来源:88小说

镇国将军徐耀光,那是十多年前响彻整个大庆朝的存在。

二十多年前,先皇刚刚登基不久,西北鞑子趁机动乱,扰乱边疆和平。

先皇震怒,极速派遣西北原驻军展开对战姿势,力图赶跑鞑子,以扬国威。

但是,哪知刚刚才换了皇帝的大庆朝内里还未平,又怎能对抗准备充足,士兵凶悍的鞑子军队。

西北驻军大败,痛失六城的消息传回京都,给了皇城脚下沉迷奢靡生活的众位豪权贵族们重重的一击,他们被鞑子来势汹汹的姿势吓住了,这时的他们终于忘记了争斗,只想着保命。

先皇又派西南大军增援,在先皇的强势姿态下,被压制着的粮草也快速送到了战场后方。

本以为,如今总能胜利了吧。

但是,传回京都的消息依然是大败,失去的六城没有夺回,再一次被鞑子夺去了四城。

这还是大庆朝开国世祖皇帝建立大庆朝以来遇到的最大一场败仗。

两国对战又进行了几年,大庆朝依然是胜少败多。边疆百姓流离失所,朝堂众臣生活依然奢靡,胆子却差点被吓破。

由此,朝堂求和的呼声愈加的强烈。

先皇当初不过二十多岁,正是年少力强的时候,哪能接受灰溜溜的割地求饶。

他以强势的态度压下了众臣求和的呼声,下令重查失败的原因。

这一查,全国皆惊。

原来,大庆朝一直战败,不是战士们比不上鞑子,而是,大庆朝出了叛逆之徒!

先皇登基后仅存的兄弟——献王爷并不死心,为了把先皇赶下皇位,竟然和鞑子勾结,里应外合,而西北军中和西南军中都有献王爷的心腹。

献王爷一案一出,不仅朝中大臣会被牵连出一长串,连两方军中将领也脱不了干系。

为了国家安宁,先皇不可能把所有大臣都杀了,只能把六部中的所有重要职位纷纷换上自己的心腹。但是,军中有干系的将领却是不得不杀。

但让人担忧的是,受到献王爷牵连的将领竟然都是两方军中的重要人物。

这样一来,大家都议论纷纷,观点无法统一。有的人认为,这样卖国求荣的贼子必须杀,又有的人认为,两军将领皆杀,何人来对抗鞑子?

先皇一听,却是坚定了必杀的决心。他想,难道除了和废献王爷勾结的人以外,整个大庆朝就没有可用之人了?

而这时候,西南军中一个年轻的小将军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因为那几个将领已经伏法,众人也没有了顾忌,纷纷出来告发,说那些将领贪功冒领军功,几次好不容易的胜利其实都是那个小将军的功劳。但是,那几个将领却暗中打压,要不是那个小将军命大,早就葬身尸海。

当初,大家还以为那些将领只是顾忌那个小将军抢了他们的功劳,现在才知道,原来那些人打压这个小将军,仅仅因为他有大将之风,竟然在粮草缺失,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都能艰难取得胜利,这与献王爷的目的相悖。

而苦于无才的先皇得知此事,龙心大悦,立马命人把那几个将领捉拿回京,而那个小将军,也就是徐耀光,却被命为两军首领,统领两军,继续对抗鞑子。

先皇为了展示他的英明,他命令六部,大力支持此次战争,要是发现有人克扣军粮,立即处斩。

在先皇的全力支持下,粮草充足,士兵们能吃饱喝足,穿得温暖,又有徐耀光等人的领导,军中没有了故意拖后腿的人,与鞑子的对战局势立马颠倒。

战争拖了这么多年,鞑子那边也没有开始的士气了,他们本来就不像大庆朝,土壤肥沃,粮食充足,而且,现在大庆朝朝廷稳定了,鞑子内部的王位争斗却开始了。

鞑子大军本就是不同的部落联合而成,与大庆朝的战争迟迟不能取得胜利,他们也没有了信心,也想放弃,休养生息。

徐耀光得知此事,利用各部落的矛盾,逐个击破,大庆朝大军深入鞑子内部,直击鞑子都城。

鞑子们吓破了胆,终于跪地求饶。

而鞑子们对“徐耀光”三个字也是闻之恐惧,连婴孩儿都吓得啼哭。

先皇而是龙心大悦,觉得自己不愧是命定之人,比什么献王爷更适合这个皇位。

朝廷派人与鞑子签订了停战协议,鞑子每年向大庆朝上供战马一千匹,毛皮一两张,牛羊两千头,银子五十万两…………

如此一来,鞑子元气大伤,至少二十年无力再战。

随着这场战役,徐耀光闻名与整个大庆朝。

先皇不仅封他为镇国大将军,还钦赐一卷丹书铁券。

不过,自从先皇宠爱的媚贵妃娘娘逝去后不久,镇国将军的爱妻也病逝,镇国将军也随之消失在了朝堂之上。

各种传言不断,有人说,镇国将军是痛失爱妻,悲痛之下,决定归隐山林,也有人说,镇国将军早就追随他的妻子而去了…………

随着镇国将军的消失,他的传奇只存留在众人的怀念里。

守皇城的这些侍卫作为武将,自然也听说过镇国将军的事迹,一直对他向往已久,没有想到,今天却见到了本人,这份激动,自然是无法用言语形容。

不管守门侍卫的各种议论,徐家父子却是随着那个太监到达了永盛帝正在办公的崇德殿。

“陛下,徐将军父子觐见。”那个太监进殿禀告。

桌子后的永盛帝顿了顿,放下手中的朱笔,抬起头,“让他们进来吧。”

那个太监后退出去,看着等候的徐家父子,“徐将军、徐公子,快进去吧,陛下等着呢。”

徐家父子一进殿,就掀袍跪下,“臣徐耀光(徐昌智)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永盛帝哈哈大笑,起身抬手,“姨夫,小表弟,别多礼,快快请起啊。”

徐家父子的表情并没有因为皇上的礼待而变化丝毫,依然是叩谢才起身。

倒是永盛帝无趣的撇撇嘴,“十多年没见,连你们都和朕生疏了。”

徐昌智理都没理永盛帝的抱怨,徐大叔微微一笑,“陛下,您现在是皇上,您是君,我们是臣,是该知礼。”见永盛帝还准备说什么,他又言,“不过,陛下盛待我们父子,我们也不能不知好歹。”

永盛帝这才乐了,“就该如此。”他又转身对着一扇屏风道,“出来吧,都是熟人。”

徐昌智目光一凝,紧紧盯着屏风,却见一人从后面缓缓走出。

永盛帝今个儿心情非常愉悦,他又一次哈哈大笑,指着那人道,“小表弟们,你们都在江临府,应该不陌生吧。”

那人还未言,徐昌智已是咬牙切齿,“我们熟悉得很!”这句话一出,他又言,“你就是取走那批东西的人吧。”

那人又没有说话的机会,永盛帝又一脸得意的抢过话头,“你真聪明,要不是他及时把那批东西运进京,这场争斗还没这么容易结束呢。”

徐昌智却是不再多言,他本就怀疑江临府还有一个人,现在见到了孟枫远,一切的疑惑都解除了。

寒暄了一会儿,永盛帝恢复了该有的严肃,他问道,“丹书铁券带来了吧?”

徐大叔点点头,双手向上,举起一卷黑红色的物件。

永盛帝有些疑惑,“和沈春泰拿的那样差不多,要不是你们传来消息,我也不敢确定那是假的。”

徐大叔开口道,“其实,我们能弄个那东西来假乱真,还要感谢媚贵妃娘娘当初的主意。”

“哦?”提到自己的母妃,永盛帝更加来了兴趣。

徐大叔解释道,“当初,先皇赐予我一卷丹书铁券,媚贵妃娘娘禀告了先皇后,亲自在丹书铁券的右下角用双面绣绣了一个小小的‘永康十年钦赐’,这六个字是用特殊的线所绣,平时与丹书铁券的布纸融为一体,只要用特殊的液体滴在上面,自然就会显现。当初,媚贵妃娘娘可能也是未雨绸缪吧。”

再一次从故人的口中听闻母妃当年的聪慧事迹,永盛帝有些叹息,又有些自豪,他是母妃与父皇共同的骄傲,他也绝不会让他们失望,让所有为了他付出的人失望。

当初,忠孝侯府派林芳芳去偷取丹书铁券,不过是想等太子登基后,徐耀光又失了这最后的倚仗,他们就能彻底的除掉他。

后来,太子与六皇子相继身亡,三皇子登基,沈家受到牵连,他们又准备拿出丹书铁券,拯救沈家一族,哪知道,却被告知此乃假货!

现在真正的丹书铁券到京,这场争论也就很快落下帷幕。

很多人都知道,以前艳冠后宫的媚贵妃娘娘除了舞姿魅惑诱人,还有一项绝技,那就是已快失传的双面绣,况且,那字迹显现出来后,经众臣辨认,却乃先皇笔迹。

如此一来,沈家最后的希望也被打破,终究难逃一死。

永盛帝没了舆论的压力,轻轻松松的就解决了曾经把持朝政多年的忠孝侯府沈家一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