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寒门望族 > 第0053章 一生俯首拜阳明

寒门望族 第0053章 一生俯首拜阳明

作者:宁小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12:24:04 来源:58小说

沈侃忘情的观看古苏州的街景,江南锦绣地,因水而秀丽,苏州的水巷十分的独特,也十分的迷人。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两岸民居大多单独建筑,有正常的木门,也有一种一推直接就进入室内的矮闼,二楼的窗户中也有吊门,即所谓一门二吊闼。而吊闼用麻绳系了扣子,与房内的椽子相连接,可以向上吊起的称“吊闼”、

所以很多百姓家的闼门分上下,平时下闼不开,遇到红白喜事时全开,那么室内立刻变得明亮宽敞了许多。闼门的设计兼顾采光通风,又起着一定门的作用。

苏州女子喜欢坐在闼门或闼窗的后面绣花纳鞋,游人坐船经过的时候,时常能看见她们影影绰绰的身影。

颠簸的马车每隔一小会儿就会爬上一座桥,古桥的数量之多令人咋舌,光是从《宋平江图》里统计,各式各样的桥梁一共387座,符合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名句。

车厢里,沈嘉绩先看了眼侄子,笑问道:“何言敬服?为后辈延师,人之常情嘛。”

耘农先生摇头道:“如今一般的宦家财主,诸如裴知县,家中孩子到了七八岁,也知请个先生,不过花费不多的银子,于家中坐馆,省事省心。但往往有半通不通的秀才失于考察混入家中,一味奉承东翁,惯着学生,却忘了学生自幼必须有德才兼备的老师,学个榜样。想老师品德不佳,学生长大了品行可想而知?所以老兄此举,端的不错。”

沈侃听完,点头同意,耘农先生的话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意思,小孩子极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启蒙的老师非常重要,不然纵使学有所成,也是一颗歪脖子树。

“家父常说,教小儿启蒙,师父先要博雅,首重孝悌。”沈嘉绩笑道。

“不错。”耘农先生点头。

这一点沈侃就不能苟同了,诚然孝顺之人的人品肯定没差,但博雅二字就得斟酌斟酌,可谓博雅?不就是博学多才的雅士,即有古君子之风的人嘛?

问题是博雅过头了就不免会流于迂腐,这样的先生教出来的弟子,即使方方正正,一板一眼,但沈侃却很不喜欢。他喜欢的是人品好,有幽默感,精通时事,不古板迂腐,善于因材施教的老师。

不过一想到村里的孩子们,大多**岁正贪玩的年纪,乡下的孩子又特顽皮,如此一想,也就不难理解四叔的选择了。

抱着好奇心,马车很快到了一座民居门前。

沈侃下了车抬头一瞧,房屋的样式是典型的书院风格,不大的四合院,正房三间,在临街的墙角开了一单扇门儿。

左右望了望,整条街远离运河,树木参天,行人不多,街上几乎没有小商小贩,地上非常非常的干净,只可惜不知此处是何方。

“咱们先到他的书房里。”

耘农先生熟门熟路,与刚才的沈嘉绩一样,径自过去推开小门,往书房走去。

沈侃跟在他二人身后,就见房檐下站着个十三四岁的家童,正在那里低着头做蛐蛐笼子,书房里传出来孩童的朗读声。

书童见有人来了,不慌不忙的说道:“客来!”

果然够雅,沈侃心中暗笑,前头的二人已经进了书房,沈侃跟上去一瞧,屋里坐着个学生,正站起来相迎。

学生年纪不大,走出来恭恭敬敬的深施一礼,礼貌的请二位客人坐下。

沈嘉绩坐下后,对耘农先生说道:“这孩子多时不见,一转眼就长大了。”

耘农先生便问他:“还认得我们吗?”

学生说道:“去年二位伯伯在这里时,家父已对小侄说过,小侄时常记得。”

沈嘉绩笑问道:“今年几岁了?”

“九岁。”学生回道。

沈嘉绩见他小小年纪品貌端正,言语清晰,不觉赞道:“真是麟角凤毛,不愧潜斋兄高雅。”

沈侃看着这名九岁的孩子,心说确实挺少见的,虽举止说话像个小大人,却又不失灵性,如果将来自己的孩子也能这样,那该多好呀!

不过四叔的评价未免太高了吧?其实如果他知道这孩子的家世,非惊讶的合不拢嘴不可。

想当年唐伯虎就因深为了解孩子的祖父为人,亲笔赠送过一副楹联。

上联为“海内文章第一”,下联是“朝中宰相无双”。

原来潜斋先生姓王,他的父亲名叫王鏊,字济之,号守溪,苏州人氏。

王鏊乃是明代名臣,文学家,自幼随父亲读书,聪颖异常,据说八岁时能读经史,十二岁时便能作诗,十六岁时就进了国子监,当时同学们争相传诵他的文章。

成化十一年中的进士,初授翰林编修。明孝宗时期做过侍讲学士、日讲官、吏部右侍郎等官职。

正德元年,王鏊时任吏部左侍郎,与吏部尚书韩文等官员奏请刚即位的正德皇帝诛杀刘瑾等八虎,但事败未成。

同年,王鏊被大臣和廷臣联名举荐,入内阁,做了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生。次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

王鏊在任上时,尽力保护受到刘瑾等人迫害的官员,并屡次当面劝谏刘瑾,终因无法挽救时局,遭到排挤,愤而辞官归乡。

此后与老爷子沈汉一样,在家乡居住了十六年,始终不愿复出。嘉靖三年卒,享年七十五岁。

百度记载,王鏊生前博学多才,其文章非常修洁,善书法,喜藏书。为弘治、正德年间文体变革的先行者和楷模,影响了一代文风。

当年王鏊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的“解元”,又在礼部会试中取得第一名的“会员”,殿试一甲第三名,故此一时间盛名天下。

晚年的王鏊不治生产,惟以看书著作为娱,与唐伯虎、文徽明、吴宽等藏书家互相唱和,曾自称:“家世藏书,分散于数处,以防散佚、水火之虞。”

最为世人所敬仰的是王鏊居官清廉,全无积蓄,故此被称为“天下穷阁老。”

潜斋先生家中排行第三,本名王延陵,其大哥因恩荫在京城任大理寺右寺副,二哥官拜南京中军都督府都事,而他生性淡泊,做了半辈子的郡学生,如今在家中隐居教子。

沈侃万万没想到四叔竟要请如此大有来头之人,这已经不仅仅是重视了,简直是重视的一塌糊涂!

后来知情了,沈侃对沈嘉绩佩服的五体投地,要不说四叔为何会在村里如此受到大家的尊敬么。

区区一个村办的小学堂,十几二十几的乡下小学生,竟要请天下景仰的穷阁老后人来教书……

这时耘农先生问道:“尊翁先生在家么?”

九岁的孩子回道:“适才阳明公祠请去写匾。家父临行时说,今日有客到,马上过去告知。”

话音未落,书童端着四杯茶进来,孩子将三杯茶献给了客人,自己拿着一杯站在门边,恭恭敬敬的陪着。

“阳明公祠?”沈侃心里默念,不出预料的话,自然就是王阳明的公祠。

不消说阳明先生的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即使在当代,也是名扬天下的绝顶人物。

嘉靖七年,阳明先生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的船上,六十一岁的他刚刚带兵剿灭叛军,大获全胜。

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死后,丧过江西境内,军民全都穿着麻衣哭送阳明先生。

太多的名人都对他有过各种评价,其中日本海军元帅,被誉为日本军国主义“军神”的东乡平八郎曾亲口说过:“一生低首拜阳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