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大讼师 > 第548章 烧饼娘子(二)

大讼师 第548章 烧饼娘子(二)

作者:莫风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10 08:06:01 来源:88小说

崔巧的烧饼摊子还在原来的位置上,现在已经过了早饭时间,摊子前面没有人。

她坐在炉子前打盹儿,面上显着憔悴而疲惫。

“娘,”忽然,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从她家的院子里跑出来,一边跑一边喊道:“奶奶要喝水,我给她倒水了呢。”

小男孩蹬蹬跑过去,崔巧惊醒,看见儿子就笑了起来,抱着他道:“我儿真乖,都能帮娘的忙了。”

“娘,你是不是很累?”小男孩子问道。

崔巧摇头,“不累的,为了小宝,娘永远都不会累。”

小男孩笑嘻嘻的。

“杜先生,”有人从杜九言身后走过来,她转过头去,笑着道:“柴保长。”

柴保长道:“您今天还是查案子吗,有什么事,可需要我帮忙?”

“正想去找您。走,一边走一边说。”杜九言和柴保长往枯井边上走,“当时将尸体捞上以后,井底有没有细细查过呢?”

柴保长点头,“我记得查过的,前后下去过两回,但应该没找什么有用的东西。”

“井底有老鼠吗?”杜九言问道。

柴保长回道:“下面没什么水了,就井底一些烂泥,老鼠肯定有的。”

“嗯。”杜九言随口问道:“崔巧很辛苦啊,她一个人照顾老小,还要卖烧饼。”

柴保长没多想,随口答道:“是啊,胡饮以前一年还回来两次,但今年过年都没有回来。她一女人女人撑着家,确实苦啊。”

“她几个孩子?”杜九言问道。

柴保长回道:“就一个儿子,刚才您看到了吧,今年才两岁。说起来这事儿还是命苦,她十六岁嫁过来,七八年都没有孩子,好不容易前两年怀上了,生了这个儿子,胡家也算是有后了。”

难怪了,以崔巧的年纪,如果成亲早些,孩子估摸着要有**岁才对,这个儿子,年纪太小了。

“那是什么原因不能生呢,夫妻两个聚少离多?”

柴保长回道:“我一个大老爷们不大清楚,我帮您问问。”说着,随手敲了自家的门,他内人出来,手里正抱着孙子在喂糕点,看见杜九言愣了一下,正要说话,柴保长已经道:“这是杜先生。说起来,你可知道崔巧和胡饮前面七八年为什么没孩子吗?”

“问这个啊,”柴太太道:“崔巧不能生,看了一堆大夫吃药,这才生了小宝。”

“她就是个辛苦的命,也得亏她能忍能吃苦,换做别人可真是要受不住的。”

杜九言问道:“不是说送子娘娘庙很灵的吗,没有去过吗?”

娘娘庙里也有和尚,她昨天没有去问的原因,是因为娘娘庙就在城内,对城内的案件应该有所了解才对。

不过,她现在改变了主意,应该去问问的。

“哪能不能去呢。哪个庙都去了,各式各样的婆子也不知道瞧了多少个。”

“好在最后观音菩萨可怜她,给了她一个儿子,也是皆大欢喜了。”

杜九言拱手道谢,“她去的最多的是哪个庙呢?”

“送子娘娘庙,是有孕的人去求子。要是不怀孕,就去钟山庙里求菩萨。那边灵的很呢。”柴太太道:“就隔壁的那个梧桐巷里的刘家,家里媳妇十多年不生,夫妻两个人吵吵闹闹五六年,这不,前年讨了个狐狸精回来,也是两年不生,去年去拜了几回菩萨,回来就有了。”

“刚生了个大胖小子,白白嫩嫩的,讨喜的很。”

杜九言笑了起来,“就梧桐巷里吗?那可真是苦尽甘来了。”

“也算是吧,不过高氏以后就要可怜了,上面照顾老的,下面还要照顾小的,不但如此,连后面讨的狐狸精也要她照顾。这哪是正妻哦,分明就是个老妈子。”

“女人就是命苦,不说了,说了我就来气。”柴太太说的气呼呼的,抱着孙子回去了。

柴保长很尴尬,“对不住啊杜先生,她一向都是这样,风一阵雨一阵,神神叨叨的。”

“柴太太是心善,见不得不平事。”杜九言刚说完,柴太太又出来了,问道:“杜先生,我想起来您就是那个说女人也是人的杜先生,对吧。”

“你什么脑子,到现在才想起来。”柴保长道。

柴太太白了他一眼,又激动地道:“杜先生,您要不去帮帮高氏?帮她和离得了,好好的女人年纪也不大,还不如带着嫁妆回家过。”

“她要是有这个意愿,可以让她去三尺堂找我。”杜九言道:“能帮我一定会帮的。”

柴太太很高兴,“我回头碰见她就告诉她去。”

杜九言颔首。

“你就挑事。她过的好不好要你挑,要是把人夫妻两个挑散了,打你家来,我可不管你。”柴保长道。

柴太太啐了一口,唬道:“打就打,我还怕他不成。”

“赶紧做你的事去,听你说话就头疼。”柴保长拉着杜九言走,“杜先生,您别听这娘们胡咧咧。就是嫌自己日子过的太平静了,非得弄的鸡飞狗跳才高兴。”

杜九言到是挺喜欢柴太太的。

两个人回到枯井,自然没有额外的收获,杜九言辞了柴保长,去了崔巧的烧饼摊子。

“杜先生,”崔巧看见她笑着道:“您来查案子吗?”

杜九言笑着点头,“刚才看到你儿子了,很可爱啊。”

“是啊,虽然年纪小,可能说会道,也不知道像谁。”说到儿子,崔巧很高兴。

杜九言笑着道:“他爹不回来吗,在什么地方做事?”

“他……”崔巧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其实,他去年八月份,修城墙的时候被石头砸死了。”

“我没敢对外说,怕大家知道传到我婆母耳朵里,要是她知道了,肯定受不了。”

崔巧说着,垂着头用袖子抹着眼泪。

杜九言到是没有想到她男人已经死了,沉默了一会儿,她问道:“你婆母吃药一个月要多少钱?”

“一个月十五副药,一副药就要四百文钱。以前日子好的时候,还能放两根参须,现在不敢放,实在是……吃不起了。”崔巧道。

“什么病?”

“就是年轻的时候亏着身子了,现在夜里睡不着,吃了东西就吐。大夫说了,要是放在有钱人家,吃个半年的好药补一补就过去了。”崔巧说着红了眼睛,“可、可我们吃不起。”

“好药的话,多少钱一副要吃多久呢?”杜九言问道。

“大夫说九两银子一副,用的最好的人参最好的配药,连着吃三个月就肯定没事。”崔巧说着苦笑了一下,“让杜先生您笑话了。”

九两银子一副药,要吃三个月,那要四百多两银子了。

这对于他们来说,确实只能兴叹了。

“你去找大夫来,让大夫再给你婆母瞧瞧。药费我帮你出了。”杜九言道。

崔巧一愣,“要很多钱的,使不得……使不得。”

“去吧。先听听大夫怎么说。”杜九言道。

崔巧犹豫着看着杜九言,“这……这怎么好意思,我……”

“没事。我帮你看着摊子,你早去早回。”杜九言说着,拿着凳子坐下来。

崔巧擦了擦手,将围裙接下来,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过了一会儿带了一位提着药箱的老大夫过来,对方一看到杜九言,就激动地道:“真的是杜先生!我还以为崔娘子是骗老夫的呢。”

“是我。您先给崔娘子的婆母看病,诊断一下她现在的病情。”

老大夫应是,大家一起去了崔巧的家中。

家里是个紧凑的四合院,正院加耳房一共六间,堂屋里都是老旧的家具,崔氏的婆母王氏住在东面的厢房里,房间里是一股浓浓的药味。

杜九言进去,就看到老太太正躺在床上,迷迷糊糊的打着盹儿,脸色蜡黄,枯瘦虚弱。

老大夫诊脉,回头和杜九言说了一串关于病情的描述,给了结论,“也不是大病,就是年轻的时候亏的厉害,现在年纪大了,这些亏的病就一起出来了。”

“这就跟漏雨的屋顶,这里一个洞那边一个坑,没什么好地方了。”

杜九言颔首,“能修补好吗?”

“想全部修补好,可要费不少银子。老夫就算便宜点算一算,这一副药少不得七八两银子。两天一副药至少连吃三个月。”

“三个月后呢?”杜九言问道。

“三个月后老夫能保证她能下地走动干个家务,做个饭。但要想生龙活虎,老夫也不敢打包票。”

“按老夫说,就普通药吊着命,哪天去了大家都轻松。要不然这么多钱花她身上,这儿孙怎么办,背一身的债,下半辈子也不要活了。”老大夫叹了口气。

崔巧在一边擦着眼泪。

“您正常开药吧,多少钱回头去和我结账。”杜九言道。

老大夫也是一愣,很暧昧地看了一眼崔巧和杜九言,顿了顿点头道:“有杜先生出面,那老夫这就开方子。”又和崔巧道:“你一会儿去医馆取药回来,我再教你怎么煎。”

崔巧应是送老大夫出去。

杜九言就坐在崔巧婆母的床边,打量着她的房间。

王氏迷迷糊糊睁开眼睛,看着杜九言问道:“是胡饮回来了吗?”

“我不是,他还没有回来。”杜九言道。

王氏道:“您是杜先生?”

“是,我是杜九言。”

王氏挣扎想要坐起来,又躺了回去,“巧儿和我说了。我一条老命不值得花这么多钱!”

“您挣钱也不容易,真的,不需要花钱,我也就早死几天晚死几天而已了。”

杜九言道:“性命的贵重和年纪没有关系,您好好吃药。”

王氏低声哭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