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大讼师 > 第543章 案件调查(三)

大讼师 第543章 案件调查(三)

作者:莫风流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1-10 08:06:01 来源:88小说

杜九言坐在牢房里,听刁大说当时验尸的细节。刁大回忆着,道:“……当时也是将我借调过去的,我查验过后都记在了卷宗上了。”

“死者我估摸着身量和我差不多,生前应该略有些胖,皮肤不粗糙,手上除了左手几个指腹有茧子外,手指很光洁细腻。”

“衣料质地一般,但是平时过的应该不辛苦。”

杜九言问道:“脚呢,可看过?”

“看过,脚上没什么东西,鞋子上没有泥。”刁大道:“死因的话,我没有解剖,但依我经验,重点还是在头上。”

杜九言点头,刁大没有说多少有用的线索。

看来,这一次她们真的要做瞎猫了。

“齐大人有没有说对你如何处置?”杜九言问道。

刁大回道:“还没有说。”

“那你歇着吧,这次相关的犯人比较多,砍头都要砍一个上午。三司那边估计会对你从轻发落,能保住一条命。”杜九言道。

刁大应是,又想起什么来,道:“杜先生,要是我被判流放充军,您能不能在我走前,帮我找个徒弟?”

“你要收徒?”

刁大点头,“仵作的手艺,我自认天下没有人能比我更好了。我若流放充军死在了外面,手艺就糟蹋了。”

“收个徒弟,我也算是赎罪吧。”

杜九言就想到了施常阳。施大的水平也很不错,但和刁大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如果施大肯舍得将儿子给刁大做徒弟,倒是个极好的机会。

“我写信回去,帮你问一位朋友,看他愿不愿意来京城。”

刁大就算会判流放充军,也是可以延迟时间,这点小事,无论是现在的齐代青,还是即将上任的吴典寅,都能办得到。

刁大拱手道谢。

杜九言和桂王去了当年抛尸的那口枯井。

枯井原本是这个巷子里邻里共用的井,但后来井水也不知哪年就没了,这口井就成了一口废井。

井很深,从井口往下看,看不清井里的情况。

“卷宗上说发现人是附近玩闹的几个孩子。”桂王道:“找保长,将当时的几个孩子找来问问。”

杜九言点头,“王爷言之有理。”

保长姓柴,是个五十左右的男人,往上数两代人都住在这里。

他管着这横纵交错的四条巷子住户,在这一代颇有威信。

“还以为这个案子官府不查了,没想到钱大人居然将案件交给杜先生查办。”柴保长很高兴,“这案子是在我们这里发现的,一直以来是我的一块心病,现在杜先生接受,我想要不了多少时间,肯定就能抓到凶手了。”

杜九言摆手,“我也是赶鸭子上架啊。这案子的难度,经过这几年是难度更大了。还请保长和各位乡亲多多帮忙,谢谢了。”

保长一来,附近的百姓也都听到了消息,闲着的都围过来看杜九言。

“杜先生,那天我们也去听了,您真的是太厉害了,不愧是大周最厉害的讼师。”有个年轻人道。

杜九言惭愧地道:“泱泱大周,能人数不胜数,您敢说我可没底气应啊。”

“您就是最厉害的,才来京城这么一点时间,就办了这么多的案件。更何况,要是不厉害,大理寺也不会请您办这种疑难的无头旧案了。”

杜九言更郁闷,她想吗?

她一点都不想啊。

她就想拿高昂的讼师,办简单的案件。

轻松,潇洒还能得名声。

不像这种,吃力不讨好,还没钱。

亏的很。

“给大家添麻烦了,如果想到什么有用的线索,一定要告诉我。”杜九言一一拱手。

大家都跟着应是。

保长让人将当时发现的三个孩子喊来。

三个男孩子今年都在十岁左右,当时案发的时候,也都是七岁多,半大的孩子狗都嫌的年纪,上天入地没有事不敢做的。

“杜先生,是我先发现的。”个子最高的小男孩喊着道:“当时我们吵里面喊话,还唱歌来着,然后朝里面丢石头。”

“平时都是咚咚响,这一次就听不到声音。”

另一个胖墩墩的男孩子道:“是我,我发现没有声音的。我说下面黑漆漆的肯定有鬼,鬼把我们的石头吞了。”

个子最矮的道:“我不服气。我爹说了世上没有鬼,我就和他吵起来了。”

“我回家拿的火折子,跑到井口照着。”小个子男孩道:“火折子掉下去了,我……我还被我娘打了一顿。”

“然后呢?”杜九言问道。

高个子男孩道:“掉下去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了里面有个没头的鬼。我们都……都吓哭了,跑回去告诉我爹,我爹喊大家一起来,点着火把看着井底,还真的看到了一个无头的鬼,就靠在井底了。”

三个孩子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毛骨悚然,直打哆嗦。

“世上确实没有鬼,”杜九言拍了拍矮个子男孩的头,道:“鬼都住在人的心里,你越怕它就越得意,然后时不时出来吓唬你。”

三个孩子都跟着点头,拍着胸脯道:“我不怕,我心里也没有鬼。”

“是个男子汉。”杜九言赞赏地道。

三个孩子很高兴,得意地冲着自己父母看。得了杜先生的夸奖,可以和同窗还有朋友吹牛吹很久了。

“当时就报官了,因为案子比较恶劣,大理寺就接了。”柴保长道:“后来吧,官府来问了不少事,但因为找不到头,就不了了之了。”

杜九言问道:“这附近在您的管辖内,一共有多少户人家?”

“三年前我管着七十九户人家,现在是一百零一户,一共四百一是一个人。”柴保长回道。

“这口井,是多少户共用的,知道这里有口废井的人多不多?”

柴保长道:“这口井两条巷子当年近四十户人家用。知道这口废井的那就更多了,毕竟井在这里,也不能藏着掩着,我不也不敢说多少人。”

“这巷子偏僻,”杜九言道:“无事的人一般不来这里吧。”

柴保长点头,“那倒是,咱们这里住的都是穷人,外地人来这里除非是探亲,好好的闲人也找不到这里。”

杜九言站在巷子口。京城内的道路和建筑是经过规划的,按照城门来算,一共是九个城区,身在其中有种摸不着门路纵横交错的感觉,但若看地图,就会发现,一块一块分割的很规整,巷子和巷子之间,也大多都是相同的。

这口井在袄子巷上,说是袄子巷,是因为这里是个钉子口,袄子两边延伸就是两个袖子,袄子的身体就是垂直相连的梧桐巷,梧桐巷往左,就是死者怀里那块烧饼的购买地,琵琶巷。

说起来不清晰,但从巷子穿巷子,其实都很近。

“当时将尸体打上来的时候,你们可有什么发现?”杜九言问大家。

柴保长就冲着附近的居民招呼,“问你们的,知道什么说什么,不要胡扯,影响杜先生判断。”

“没事没事,胡扯也是可以的。”杜九言道:“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大胆猜想。就当自己也是个捕快,根据线索,查案办案。”

大家都笑了起来,方才说话的年轻男子道:“杜先生,那个人脚上的鞋子特别新,我当时就在旁边,盯着他的鞋子看了半天,穿的话,最多不超过三四天。”

杜九言看着他,“这么肯定?”

“是。不但鞋子是新的,那个人的衣服也是新的,洗的话,不超过两水。”

大家都笑了起来,有人看着杜九言好奇的表情,和他解释道:“毛秀才最喜欢看人的衣服和鞋子了。”

被称为毛秀才的男子有些不好意思,“因为我娘专门给人做鞋做衣服的。”

“原来如此。多谢了。”杜九言道谢。

另外一个妇人道:“毛秀才说的我也觉得是。这个人走路左脚下重力,右脚要轻点。所以右脚的鞋底上还有一些线头是白的。”

还残留着没有被弄脏的白线头,可见这双鞋一定是新的。

如果是旧鞋刷洗,线头也不会是白色的了。

杜九言应是,又看着别人。

大家见她是真的想听,就开始你一句我一句,说起了积攒了三年的对于这个案件这个死者的各种猜想。

没什么用,但挺有意思的。

足足听了半个多时辰,杜九言和桂王才和众人告辞。

“王爷,您有什么感觉?”杜九言问道。

桂王刚才一直没有发表意见和说话。

“我对那块烧饼,很好奇。”桂王道:“他为什么将半块烧饼放在口袋里?”

杜九言道:“没吃完?”

“总不会是杀人者放的吧?”杜九言道。

桂王道:“通常人在外买烧饼吃,多少是因为腹中饥饿,一小块烧饼那么小,一个这么大的男人,不说十块,三五块绝对不是问题。”

“他是吃了多少块,而将剩下的半块塞在口袋里?”

两人说着,已经到了崔巧的烧饼摊子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