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七百九十二 郭某人的枯燥生活

东汉末年枭雄志 七百九十二 郭某人的枯燥生活

作者:御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9 16:55:10 来源:88小说

郭某人素来都是个热爱读书的人。

从小他就在郭单的指导下粗浅的学习儒家经典。

十二岁到了帝都,跟随蔡邕进一步学习经典,从文人角度探究这个时代的儒门士人们的内心需求。

等成为卢植的弟子之后,在实用派卢植的指导下,又开始窥探儒家罢黜百家的霸术的奥妙,十八岁才堪堪学成。

不是他不努力,也不是他不够有天赋,实在是这个时代的太学教育非常粗糙,基本上就是口耳相传的教育模式,且老师只说一遍,学生能否悟到,全看自己的天赋和机缘。

而精英教育也不过一对一口耳相传,且老师有了多次传授的可能,学生成才的几率会更大。

但是有资格享受精英教育的人,即使在受教育的四十万人之中,也只有百分之一左右。

很幸运,郭某人就是那四十万人里的百分之一当中的一员。

可以说没有卢植的点播和悉心传授,郭某人不会明白这个时代最高端的游戏规则,也就难以不断地抓住机遇,将自身利益最大化。

并且也通过这段时间的精英教育,让郭某人获得了持续学习、增长自己学识的能力。

他会断句。

这就非常重要了。

因为这个时候没有标点符号,文章一以贯之,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先人意思,全在老师传授,比如至今为止还有争议的道可道非常道,今人尚且有争议,就不要说那个时代了。

如何断句,甚至决定了如何理解这一篇文章的真正含义,决定了这一派学者之后的走向,以及一个家族的社会地位。

所谓掌握经典解释权就是掌握了断句之权,汝南袁氏就是掌握了《易》的断句之权,才成为了难以撼动的学术宗主,四世三公。

卢植会断句,但是他的家族没有掌握对于某一经典的断句之权,没有这样的资格,他只能教会郭鹏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先人的意思,这让郭鹏受益匪浅。

这年头,你想认字,想得到书,不难,难就难在学习。

没有老师通过大量练习教你断句,就算有书读,能认字,你都学不会经义,自学都是奢望,没有自我提升的空间。

只有学会断句,才有自学的可能,而断句,则是学术宗派垄断学术的重要权力,被他们死死拽住,绝不松手。

所以郭某人会断句,能用自己的标点符号来断句,就是他最大的优势之一,是他可以不断自学的原因之一。

比如他对《韩非子》的自学。

在扩大地盘的战争之中,郭某人从战火之中偶然得到了一套《韩非子》。

前世今生,他都没有读过《韩非子》,所以他将这套《韩非子》视若珍宝,手不释卷,只要有时间就不停的读,至今为止读了七十三遍,又亲自手抄五遍,每一遍都有新的体会。

通过学习,他认为,这套《韩非子》,才是最适合让帝王学习的帝王教科书。

韩非用诗性的语言,阐述冷冰冰的权力关系,揭示君臣之间的勾心斗角你死我活,比起儒家学者们专门用来忽悠人的尧舜禹禅让的故事,《韩非子》才是良心。

立国以后,郭某人亲自给郭瑾开了一套学习书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韩非子》,尤其是其中的《扬权》一篇。

他亲自为这一篇做注,让郭瑾深入学习这一篇章,了解到上下一日百战的实质,了解到君臣之间最干脆彻底的敌对关系。

罢黜百家,罢黜了这些冷冰冰的东西,留下的,是满口的仁义道德。

但是这些东西的实质不会改变,郭某人通过战争得以洞悉的实质,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

更何况,他还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足以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将韩非子篇章自主断句,加以学习。

没人可以限制他自我提升,没人可以限制他的思想,洞悉他的行动模式。

于是,他不仅掌握儒家学术,掌握法律条文,还掌握了韩非的权术思想,开始学习和运用权术驾驭自己的臣子,一步一步登上高台。

到如今,谁也不能阻止郭某人用看待敌人的方式看待自己的臣子,无论是谁,在他眼里都会是敌人。

作为皇帝,早上起床就要在权力场上和臣子用智慧和大脑战斗,正面对战群臣。

晚上上床则要在床上用身体和妻妾战斗,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对妻妾的宠爱程度,侧面操控妻妾身后的家族势力。

生命不止,战斗不息,一日百战,生活枯燥而又危险,也难怪自古帝王常常难以长寿。

深刻的体会了做皇帝的本质之后,每一次面对群臣上奏,面对群臣以大义名分对自己的施压,对自己的行为限制,那个时候,郭某人就会意识到战争又开始了。

可是,诸君,你们不曾意识到,我是个喜欢战斗的人。

诸君!我喜欢战争!

郭某人狂笑着,张开双臂,迎接臣子们的挑战!

对于郭某人为了自己的精致生活而大兴土木、大建内廷,群臣十分不满,认为这是皇帝要堕落的前兆,认为这是危险的讯号。

于是以尚书令程昱为首,司隶校尉国渊和礼部尚书崔琰紧随其后,策动尚书台大量官员一起上表,言辞恳切,话里带泪,纷纷要求皇帝郭鹏停止享乐,把注意力转移到江南,转移到还没有平定的荆州和益州上。

天下尚未一统,您就要固步自封了?

这是崔琰上表说的。

自古以来建立帝业的帝王,从未见到过做了皇帝就固步自封纵情享受的,你这样做,难道想要重蹈秦国的覆辙吗?难道想要你辛苦建立的帝业二世而亡吗?

这是国渊上表说的。

他们说的话可真的不客气,一点都不委婉,就是在指着郭某人的鼻子骂。

大义名分真好用啊。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皇帝施压,除了“昏庸残暴”的昏君之外,正常的皇帝怎么会斥责这样的臣子呢?

不仅不该斥责,还应该低声下气的认错,这样,才是好皇帝。

终于体会到被臣子怒骂的皇帝的感觉了。

郭某人莫名的有点享受。

很奇怪,之前自己没做皇帝的时候,没人这样做,结果现在做了皇帝,反而有人这样做了。

感觉很奇妙。

骂皇帝比骂军阀更有意思吗?

还是说,更安全?

这种心理转变就很有意思。

“苏远,你说为什么之前我没做皇帝的时候,没人会这样骂我,可我做了皇帝,却有人这样骂我呢?”

郭鹏看向了身边的近身大宦官苏远。

苏远是原先侍奉过刘健的宦官之一,在仅存的宦官之中,也是资历比较深厚的,于是被选为郭鹏的近身大宦官。

苏远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所以侍奉郭鹏小心翼翼,从没有半点差池。

面对郭鹏的提问,他素来也是小心谨慎,从来不敢妄议郭鹏不准他发表言论的事情。

虽然他识字。

“可能是过去陛下还没有身系天下安危,而现在陛下身系天下安危,所以群臣更加担忧。”

他小心翼翼地回复。

“更加担忧?嗯,有点意思,有点意思啊。”

郭鹏呵呵一笑,没有在谈论这件事情。

虽然被骂的感觉不好,但是其实也还好,至少把自己大肆扩张宦官衙门的事情给糊弄过去了。

这个时候就适合表演出一个虚心纳谏知错就改的帝王形象,其他的,应该就差不多了。

于是郭鹏下诏,向臣子表达了自己的疏忽大意,并且召开了大朝会,令朝廷相关部门一起来商议这两件事情,并且商讨出兵讨平荆州和益州的事情,以此做出自己的姿态。

既然刘璋和刘表对方拒绝了自己提出的招降要求,那么剩下来所面对的,必然是战争。

这是新朝建立之后的第三个月,延德元年三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