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443章 牛皮吹大了【7000字!求全订!求月票!】85/116

“呃……”

“呃……”

景和帝和长乐公主两爷孙,坐在了椅子上,心满意足的打着嗝。

他们吃得都不少,尤其是喜欢口腹之欲的皇帝,一口气吃了三个。

一篮子的红薯,被柳铭淇分给了周边的人,连一群千牛卫们都有份儿。

这就让他们很感激了。

知道德王向来是豪爽大方,可这贡献给皇上的美食,居然都能分他们一点,这可是天大的恩德。

景和帝没有计较这些小节。

吃饱喝足后,晒着中午的太阳,他有些懒洋洋的:“铭淇,吃东西也吃了,现在你赶紧挖宝吧!我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你这么神神秘秘的。”

结果柳铭淇却回答:“陛下,我这宝贝,刚才你已经吃过了呀。”

“嗯!?”

景和帝睁开了眼睛,莫名其妙的:“什么?你说什么宝贝?红薯?”

“对!”

柳铭淇笑了笑,“怎么样,还算不错吧?”

“不错是不错,好吃是好吃……”景和帝好笑的道,“不过你真是胡闹,这种叫红薯的东西,顶多算是一种吃食,哪里能当宝贝?”

“一个红薯是不可以的,十个红薯也不行,一百个红薯更不行。”柳铭淇绕了一圈,才忽然道:“但是陛下,倘若一亩地能产出五千斤的红薯,您觉得算不算宝贝呢?”

“一亩地就算产……”

景和帝说到一半就停下了,转头问道:“你说多少?”

柳铭淇整好以暇的道:“五千斤,一亩。”

“放屁!”

景和帝怒了,“你这个混蛋小子,拿我开心干什么?你难道不知道种地的粮食产量吗?五千斤?有五百斤你都是农民们的神仙了!”

难怪皇帝生气了。

现在大康最好的土地在江南和两湖地区。

江南的一亩土地能种出差不多三百五十斤到四百斤上下,良田之中,平均亩产能达到三百八十斤。

两湖地区的鱼米之乡,也能达到这个数字。

但其它地方的粮食产量,能达到三百斤都该偷笑,像是甘肃、贵州、西康、福建等地,亩产二百五十斤都很不错了。

如果换作是小麦,亩产量还得减少三分之一!

所以你看看,在这种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稳定产量之下,柳铭淇居然吹牛说这个红薯亩产量能达到五千斤,这不是开玩笑是什么?

在这种大事儿上面开玩笑,实在是不应该。

皇帝没有当即扔东西打少年,都是因为他的小心肝念妤在旁边的缘故了。

“我就知道您不信,所以这不就请您亲自过来了吗?”柳铭淇笑着指了指前面的绿油油的田地,“这里是三亩红薯地,我还没有收割呢,您今天就看着收割,看着过秤吧!”

“这里?”

景和帝看着绿油油的一片,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刚才少年说“奇迹就在脚下了”。

“对,就是这儿。”柳铭淇点头说,“现在已经完全成熟了,之前你们吃的就是收割下来的。

我这儿不动手,陛下您可以叫人去看看,有没有冒充或者作假的迹象,然后由您带来的千牛卫收割,最后再由他们来过秤,咱们就看一看有没有三千斤吧!”

景和帝迟疑了一下,又是期盼,又是有些担心,“真的?君前无戏言,你要胡说八道,让我白高兴一场,我可是要打板子的!”

“这事儿我怎么敢开玩笑?”柳铭淇拍着胸口道,“陛下,请张哥他们行动吧!”

他都这么讲了,景和帝也不再犹豫了。

皇帝转头看着张勤,“承明,你都听到了?”

张勤道:“微臣听到了。”

“你相信不?”

“不敢相信。”张勤老实的说:“但是微臣觉得,德王殿下乃光明磊落之人,在重大事情上不会说谎。”

“咦,张哥你这就不对了哈。”柳铭淇赶紧反驳,“就算是小事情我也没说过谎呀!”

“少在这儿插科打诨。”

皇帝给了他脑袋一巴掌,“一边呆着……承明,你就按照他说的做吧,朕在这里等着看你们的结果!”

“是!”

张勤二话不说,转身就过去招呼起了自己的手下们。

听了张勤的一阵解释和说明,一群千牛卫们赶紧卸下了软甲,一个个的跑到了地里去。

三亩地都是分开的,显得很规整,他们探查起来也很容易。

没一会儿,张勤便回来禀报:“陛下,所有秧藤都没有作假的痕迹,都是原生的。现在臣下等就开始收割了。”

“好,去吧!”

皇帝看了看正拿着奶茶给长乐公主喝的柳铭淇,见到他如此的镇定,心中不免相信了他几分。

别说是五千斤,真的有五百斤,那都是一个让人欣喜的奇迹了。

京畿地区的粮食产量,可从来没有超过三百斤的。

要是一口气增加了大半,而它又能大规模种植,相当于可耕种土地面积硬生生的增加了接近一倍啊!

这对于粮仓和民众的生活是多么大的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老百姓们都不会再受饥饿的影响,在灾荒年景都能吃饱肚子,不会被饿死,更不会家破人亡,到处流浪逃荒!

有着这样的期许,景和帝的呼吸都紧促了起来,眼睛都不眨的看着他们挨个儿去收割红薯地。

当然了,他们收割之前,于征也给他们叮嘱了一番,需要注意些什么。

只有三亩地,千牛卫却下去了上百人,只花了小半个时辰,便彻底的把红薯给收割好,堆放成了三座小山。

实际上,在红薯收割到一半的时候,景和帝便再也稳不住了。

他来回的在田地里面和堆积红薯的空地走动,反复的在观察着。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哪怕是一半都不止五百斤。

像是现在采摘完毕的三座小山,代表着三亩地的收成,虽然略微有些不同,但最少的一个恐怕都已经超过了一千多斤。

这直接让景和帝的呼吸都紧促了起来,神情处于亢奋之中。

“快快快!”皇帝指挥着张勤等人,“赶紧称一下!”

许多千牛卫都是农家子出生,当然晓得粮食的具体产量。

他们也被惊呆了,连带着称重的时候也有些恍惚,为此还出了几次错,气得景和帝大骂。

只有张勤还是那么沉稳,他有条不紊的指挥手下们挨个儿的称重。

很快的,结果便出来了。

“回禀陛下……”

张勤的话还没有说完,全程见证了称重的景和帝就抓住了柳铭淇的手,结结巴巴的道:“铭淇!这……这是什么法术呀?为什么会有两千多斤?”

柳铭淇一开始还没有回答景和帝,而是脸色有些尴尬的自言自语,“怎么可能呢?怎么少了这么多?”

要知道,在现代,无论是春种还是夏种的红薯,亩产量最少都有四千斤以上,多的甚至能突破一万斤。

柳铭淇不求能达到连现代都惊骇的一万斤,但是你至少基本的四千斤得有吧?

结果没想到三亩地分别是两千一百斤、两千二百斤和两千五百斤,最多的一亩距离四千斤都还差了一千五百斤呢!

如此“低”的产量,就让少年刚才吹的每亩五千斤的牛,显得有点不恰当起来。

殊不知,这个两千斤的产量,非常的正常。

人家现代一般都是每亩五十公斤的红薯块播种,柳铭淇十亩地才种了三百多斤下去,产量能高得起来?

也多亏他派了专门的人来照看,属于精细耕种的,这才能收到两千斤以上。

否则两千斤都没有。

再说了,现代的红薯是经过多少代的进化培育的?

跟现在的几乎与野种的红薯,能一样吗?

不一样!

也就是景和帝、长乐公主这些从来没有吃过现代红薯的人,没有吃惯现代大量糖类食物的人,才觉得红薯很甜。

实际上柳铭淇第一次吃的时候,就觉得没有现代的红薯好吃。

这就是种子还没进化的缘故。

没有优生优育的结果。

因此,能达到两千多斤的产量,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结果,再想要奢望更多,那就是一个笑话了。

幸好柳铭淇自己琢磨了一阵之后,也想通了这个道理,这才没有那么郁闷。

“铭淇……铭淇……”

“啪!”

景和帝看到柳铭淇一阵发呆,以为他也惊喜得呆住了,干脆一巴掌拍下去,把少年给打醒。

脑袋吃疼的少年一哆嗦,下意识的问道:“怎么了?”

“我在问你话呢!”景和帝好笑的道:“告诉我,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产量?好家伙!两千多斤呀!是最好的田地的六倍了!!江南引以自傲的粮食产量,在它面前简直就不值一提呀!”

说起这个数字,景和帝都再次有点不信任感,顺带着再看了一眼已经看了很多次的红薯堆。

看到那高高耸起的红薯堆,他的笑容不免更甚。

柳铭淇挠挠头,“红薯的产量本来就这么高……不,不是,红薯的产量真的能达到亩产五千斤……但可能是小臣的播种耕作方法不对,又或者是种子培育的缘故……所以才这么少,我明年得好好的大规模实验一下,保证会更高!”

“少?不少了!”景和帝指了指他,哈哈笑了起来,“你呀,贪心太大!”

皇帝的心情非常好,接着问道:“铭淇啊,这红薯到底是什么东西?从何而来呀?为什么之前我都没有听过……民间要是有了这种食物,早该流传开来了,怎么会现在在你这儿出现?”

高兴之后,景和帝的心里就开始疑惑了。

这个红薯刚才他吃了。

非常的美味。

软、糯、甜、香。

这放在皇宫里面都能直接上席的东西,之前却没有听说过,更没有看见过。

要知道,他可是皇帝!

全天下的官员和富豪们,都会进贡最好的东西给他。

偏偏没有这个红薯出现过。

而且红薯的产量如此之大,简直是耸人听闻。

要不是亲眼看到,景和帝打死都不会相信它一亩地居然可以产两千多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太多太多的疑问,让景和帝对柳铭淇的回答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

对于红薯的出现,柳铭淇早就有了腹稿。

他直接回答道:“回禀陛下,这是小臣无意中得到的……”

说着,他把之前怎么在太后生日宴席上遇到杜立峰,又怎么听到他打屁,从而好奇的问起了是什么缘故……等等的经过,详细的给皇帝讲了一遍。

少年当然隐瞒了自己本来就知道红薯是神物的缘由,变成了是杜立峰自己说的“红薯就活了他们一个国家的人”。

这其实并没有说谎,因为杜立峰本来就是这么讲的。

红薯也就是在这种机缘巧合中,出现在宿雾国人的视线之中,生活之中。

即便是皇帝去问,杜立峰也是这样说。

但唯独有一点杜立峰是不理解的,为什么柳铭淇一听说就来了兴趣,然后还千方百计的将红薯带了回来呢?

少年自然有解释:“小臣觉得,咱们中华大地上,其实也有很多从域外输入的东西,比如胡瓜、苹果之类的食物……那么这个红薯既然能产量颇多而又救了他们的性命,是不是可以引进过来,让我们耕种一下试一试看呢?反正即便不成功,当成是一种蔬菜来种植,它也是有价值的嘛!”

景和帝听得连连点头。

他一点儿怀疑都没有,完全没有。

为什么要怀疑?

他其实只在乎这红薯的真正作用。

至于怎么得到的,这很重要吗?

哪怕是去抢的,皇帝都要多问一句,要不要我禁军九卫跟着你去抢?

红薯这样的神物,哪怕是拼光了禁军九卫,都是划得来的!

更何况柳铭淇从来就喜欢搞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景和帝想到了香烟,“所以这香烟,也是你和那些蛮夷小国的贵族们玩闹时,搜寻到的宝贝?”

“是的。”

柳铭淇微微点头。

您联想到了这个就好。

少年道:“在我看来,岂止是香烟和红薯,海外世界还有很多好东西,只等着我们去发掘,去移植到我们大康来!”

“嗯……”

有了红薯和香烟这两个东西,景和帝此时的心也活络了,“你放心大胆的去做,需要我支持你就说话……咱们爷俩一起把这大康江山重新的匡扶转正过来!”

他说这话可没有把皇位交给柳铭淇的意思。

但一说出来,景和帝就警觉的觉得自己说错话了。

柳铭淇自己倒是不在意,“陛下您这就言重了,为国效力是铭淇的责任。至于匡扶江山,还是您自己努力吧!我可没有兴趣!”

景和帝松了一口气。

旋即他又指了指少年,“你呀,也别这么惫赖,难道以后大家还能少得了你的聪明才智吗?咱们是一家人,无论如何,你也得多多为大康江山贡献力量才是!”

“我知道的。”柳铭淇很认真的点头,“您都赏赐了我一个亲王头衔,现在我家里有两个亲王头衔了,这可是难得的恩赐,铭淇铭记于心!”

“也不用太客气,难道我还不能给你们一点礼物呀?”景和帝老脸有点红,赶紧的转移话题,“红薯的产量这么高,种植的条件很苛刻吗?”

“比起绝大部分的农作物来说,它的条件可谓是宽松之极。”柳铭淇道:“我们的疆土国度里面,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种植红薯。产量虽然各有不同,但至少保证现在的两千斤左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少年现在保守了,再也不吹什么五千斤了。

但两千斤这个数量,再怎么也不会算高。

“真的?”景和帝大喜。

一般来说,水稻就是黄河以南是主产区,小麦在黄河以北。

红薯倘若真的能东西南北都种植,那可真是救命一样的东西!

柳铭淇点头说道:“明年我再试着种植一年,然后记录下各种数据,以及怎么培育红薯的方法,再给农民们发出去,让他们后年试着种一下就知道了。”

“还要试种?”景和帝焦急的道。

现在恨不得明天就让老百姓给种下,后天就看到如同泰山一样的红薯堆。

“当然。”柳铭淇不理会他,科学必须要严谨,必须要经过的实验,才能确定红薯的最佳种植方法,“如果我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红薯,因为温度、湿度等等原因,直接全部种死了,您说这样是不是更加痛苦?”

这下子皇帝不说话了。

谁敢把这亩产两千斤的红薯弄得死绝了,那他一定会把这个人抄家灭族,绝不手软!

“况且今年我就种了十亩的红薯而已,哪里够农民们的?”柳铭淇继续解释,“我估计是我种植的密度不够大,所以才没有达到亩产五千斤。

现在能收获大概两万多斤了,明年再种植一季,应该就能种上万儿八千亩。两三年之后,当能在几个重要省份开始种植,十年之内,一定能种遍整个大康!”

“十年啊……”

皇帝琢磨了一下,十年之后自己五十八岁,完全不算很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个功劳再怎么都能算到自己头上,以后自己下去见了列祖列宗,也是很有面子的。

不说是身后事,就是活着的时候,那些老百姓还不得感激自己,把自己当成神仙来膜拜?

景和帝是比较虚荣的。

一想起这么多的好处,脸上顿时有了笑容:“好,那你就认真的做吧,我给你所有的支持!但是争取越早铺开越好!”

“好!”

柳铭淇微微颌首。

顿了顿,他对赵寿和张勤挥了挥手,“你们两个先退出三丈开外。”

两人动都不动。

景和帝不觉好笑,吩咐道:“好了,你们退下吧!”

两人这才往后走去。

等到旁边没有了人,柳铭淇才小声的道:“陛下,最近咱们皇家不是出了很多事情吗?朝廷也是麻烦多多!所以小臣我特意给您准备了这么一个大礼物,您觉得怎么样?”

景和帝讶然的道:“就这个,你要偷偷摸摸的跟我说?没必要嘛!”

“不是。”

柳铭淇摇头,“您知道为什么今天我只请您一个人来吗?”

“怎么了,还有讲究?”

“嗯。”少年说道:“另外还有七亩地,都是种植的红薯,也已经成熟了……今天您在这边有了数之后,明天您就可以带着他们去收获那七亩红薯地。

从红薯的寻找和培育,以及对红薯的重视,小臣我只是奉命行事。

这全都是您的英明神武所致,您应当得到朝廷诸公的敬佩,也会因此让他们的心下大定,从而让天下都安定下来!”

景和帝偏头看了看柳铭淇,“你这意思是……朕要冒功喽?冒你的功?”

柳铭淇笑了笑,“小臣觉得您更需要它。”

说起来,柳铭淇心中还是挺遗憾的。

明明作为红薯的发掘者,他可以因此而载入史册的,哪怕这个史册不是他熟悉的那个世界的,以后他熟悉的那些现代人也不会知道他柳铭淇。

可这终归是一种荣耀。

但柳铭淇却没有被荣耀冲昏头脑。

他始终没有忘记,这是一个君权的封建社会。

皇帝才是那个最高高在上的人。

如果你一两件事情抢了风头,倒是没什么。

倘若你什么事情都占尽了风头,比皇帝都还要出名,还要为民众们所拥戴……

我就问问你,你想要干什么?

哪怕这事儿是太子做的,恐怕绝大部分的皇帝都会心中有点不爽。

更别说柳铭淇根本不是太子!

不是太子,你还敢这么做,这不是嫌命长了吗?

虽然景和帝肯定不至于杀了这个后患,但以后要是处处给柳铭淇小鞋穿,打压他,这岂不是很难受?

别的不提,单纯的就让柳铭淇一辈子不能出京,不能到处走,这就比杀了他还难受!

所以柳铭淇想来想去,决定还是不要自己出风头,把这个光宗耀祖,显圣于人前的机会让给皇帝。

只有皇帝才能有这样巨大的荣誉。

而此时此地的景和帝,也非常需要这个荣誉来增加群臣和民众们对他的信心。

一旦他们对皇帝有着充足的信心,那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大康就依旧能稳如泰山。

一个稳如泰山的国家,不就是柳铭淇这样想要吃喝玩乐享受一辈子的富贵亲王最希望的吗?

比起名誉这种虚无的东西,柳铭淇这个现代人最重视的当然是实际的好处。

你再认真一点说,面子给皇帝了,他还能不给你补偿一点里子?

柳铭淇相信,以景和帝的性格,他绝对不会这么不懂得奖赏的。

景和帝听着柳铭淇的话,再看了看那堆成了三座小山一样的红薯,本来想要继续呵斥他的话语,一下子就憋住了。

如同柳铭淇所讲,在这个时候,他的确需要一件可以振奋朝野的大喜事儿!

在这个时刻,红薯横空出世,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毫不夸张的说,千百年之后,所有能吃到红薯饱腹的人,都会想起他这个皇帝来。

单凭着发现推广红薯一事,名垂青史是很容易的。

这么大的诱惑,景和帝自己问自己,顶得住吗?

不知道过了多久。

景和帝叹了一口气,“铭淇啊,这却是我有些汗颜了!没想到我还是要沦落到抢小辈的东西的那一步。”

柳铭淇摇摇头,“陛下,天下是我们皇室的,更是您的。您一个人就关系到大康的安危,又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我不但是为了您,也为了我以后能躺着享受啊!”

景和帝饶是心情沉重,也忍不住笑了:“你啊……我知道你是在安慰我……行了,这个人情我记下了!谢谢你,铭淇!皇上大伯不会忘记你的功劳的!”

要的就是这句话!

柳铭淇笑着拱手道:“小臣谢谢皇上!日后您允许我多出去玩几次,那就挺好了!”

景和帝淡淡的一笑。

他觉得这是柳铭淇刻意淡化这种得失,所以故意提了一个很简单的请求,目的是让自己不要觉得多不好意思。

说起来,这孩子平日里是有些惫赖,但关键时候还真是靠得住呀!

以后我的皇儿继位,这位宗人府宗正,绝对能成为他最好的臂膀!!

……

还是!

写这本书我的确打了鸡血,能保持这种更新速度,我自己都骄傲~~~

这章写到粮食相关,而袁爷爷在今天也驾鹤西去,农家圣人重返天宫,我等凡间人士甚为悲痛!

喜欢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