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354章 蜂窝煤工坊的外设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第354章 蜂窝煤工坊的外设

作者:俊秀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7:02:13 来源:书海阁

和葛松道关于领土扩张的谈话,柳铭淇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

但他也并不丧气。

如果葛松道一开始就兴趣满满,想要大干一场的话,那才奇怪。

毕竟在现在的人们眼里,包括南诏在内,都不是一个好地方,更别说更偏远的其它国家了。

这还需要柳铭淇不断的通过事实告诉他们,这些地方的重要性。

一旦让朝廷大佬们知道了这些地方的真正重要性,那么“自古以来”的说法就会出现了。

不急。

柳铭淇才十七岁,至少还有五十年的时间来推进这个。

不过葛松道倒是说起了另一个事儿。

“殿下,下官真的很喜欢你做出来的蜂窝煤,又便宜又好用,最适合西康那边的人们用了。”葛松道说道:“但是就有一点不好,它的运费太贵了!这样就造成了我们的使用成本也很贵。”

少年点点头。

四川四面环山,天然的易守难攻之处。

但这也造成了四川很不容易和外面沟通,否则诗仙也不会有“蜀道难”的感慨了。

大康对于国内的水道建设非常用心。

除了有京杭大运河、黄河水道、长江水道之外,其余的许多支流水道也很多。

比如说从帝京府到成都,走的就是汉江水道。

从新野西边的丹江口水域,顺着汉江坐船下来,抵达九省通衢的武汉,再从武汉转到长江水道,一路往上流到宜宾,再从宜宾的岷江水道一路到成都。

看起来要转好几次,可这比起单纯的用马车运输要方便多了。

一艘船能载重数十万斤甚至更多物资,一辆马车能载重多少?

船运的消耗多少,马车的消耗又是多少?

这仔细算一下就知道,为什么宋朝会那么的富有了。

人家船运占据了所有运输的一半以上!

而且宋朝是有海运的,同时海运绝对不会像是我大明一样的随时连船都能飘没。

但是呢,就如同葛松道所说,这一路还是太长了。

如果是高附加值的小东西,比如说花香精油运到成都来,运费相当于它的售价,几乎可以忽略不算——你随身都能携带一百瓶,还不费什么力气。

但偏偏是便宜到只有两文钱的蜂窝煤,通过一路的海运陆运之后,抵达成都的价格就几乎要翻倍了。

更别说运送到西康那边,更是花费力气。

如若不是运输边军物资都是不算成本的,恐怕得到五六文一块。

这个价格比起木材和煤炭来肯定不算很贵,毕竟它们也是需要这么运送或者费力砍伐的。

而且蜂窝煤在极限条件下的便捷使用,以及给人的安全感和抚慰感,远远不是煤炭和木材能比的。

但如若是能更便宜一点,能省下更多的钱来做别的事情,难道不好吗?

肯定好!

可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柳铭淇直接说了出来:“总督大人是不是想我们裕王府在成都这边开一个蜂窝煤工坊?”

“对!”

葛松道毫不掩饰的道,“如果那样的话,真是善莫大焉。”

西南三省,除了四川比较富裕之外,其余两个都穷得很。

民众们对于便宜耐用又方便的燃料的需求,那是无休止的。

历史上为什么云贵川没有造成大规模的自然环境破坏?

很简单。

因为这些地方都很穷,地广人稀。

人口少了,再怎么的砍伐,能用多少?

再加上这三个省份的山多植被多,远超东部、西北的平原省份,所以使用木材的速度和木材生长的速度才能持平。

在柳铭淇心中,实际上这几个省份的人口增加,才是最符合大康的利益。

毕竟想要控制整个中南半岛,你没有上千万的移民充斥在那片土地上、精心耕耘几十上百年,是没办法把它彻底纳入大康的怀抱的。

既然想要人口增加,那么就要有充足的粮食、良好便宜的资源供应。

蜂窝煤便是其中的一项。

柳铭淇道:“我觉得也挺好,但是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啊。”

葛松道大喜过望,“殿下请说,有什么困难我们都能解决的。”

他还以为柳铭淇要拿捏很久,没想到这个少年如此的干脆。

“四川有大型煤矿吗?”柳铭淇问道。

“呃……”

葛松道有些头疼了,“我们在威远有一个规模不小的煤矿……不知道殿下您需要多大的产量才行?”

“如若是想要做蜂窝煤,这边至少需要每年准备三十亿个,如若是考虑到南诏等地,哪怕是五十亿个也不算多。”柳铭淇道,“依照每个蜂窝煤半斤重,要二十亿斤左右的煤炭才够,能生产出来吗?如果没有便利的煤炭资源,那在四川设立蜂窝煤工坊便是空中楼阁,不靠谱。”

为什么在京城能建立蜂窝煤工坊,而且还一口气做了两个?

不就是因为山西的晋城距离京城只有四百里路、两天就能把煤运到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不就是因为山西的运城虽然距离京城有八百里路,但人家和京城是同一条黄河水道上的城镇,所以水运得非常便利快捷吗?

要是四川没有便利的煤矿资源,那么运输煤炭过来的费用,和直接运送蜂窝煤过来的费用,又有多大的差别?

根本就用不着那么麻烦了!

“我得去问一下才知道。”

葛松道说着就站起身,到了书房外面吩咐了一阵才回来。

回来后,他有些歉意的道:“对于这个我不是很熟悉,让殿下见笑了。”

“没有。”柳铭淇摇摇手,“人不可能面面俱到,那叫做庸才。专精一道,且自始至终的去贯彻执行,这才是能臣干将。比如说如果葛总督你一心想要将南诏收入囊中,那就一定能成!”

葛松道闻言好笑,“殿下看来对南诏有执念啊。那里究竟有什么吸引您的地方呢?”

“谁能拒绝自己的国家领土扩大呢?”柳铭淇笑着说了一句。

他也没继续和葛松道商谈此事。

就算没有那些大义来压着,等到宜宾的烟草丰收了,等到他们发现云南才是种植烟草最好的地方,那都不用柳铭淇讲,朝中自然会有声音出来的,而且会越来越大。

财帛动人心。

香烟这样出口的王牌产品,怎么会有人嫌弃多?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外面就有人回报了过来。

葛松道拿到便条,看了一眼递给了柳铭淇:“现在一年产量应该是十亿斤上下,如果殿下的蜂窝煤工坊需要的话,我们可以进一步扩产,二十亿斤没有问题!”

他此时总算是放下了心。

如果一年产量只有三五亿斤,那还真不好意思让柳铭淇在这里建设蜂窝煤工坊。

葛松道从来没有觉得柳铭淇说的“五十亿个”的产量是在信口开河。

稍微一想就知道这个数目并不夸张。

西康那边的靠近吐蕃的那片区域,一年至少有三个月是被大雪覆盖的,然后寒冷的天气几乎要持续半年。

单是为了那边的驻军和他们的家属们,一年十亿个蜂窝煤都绝对不算多,十五亿个都能用得完——现在不是吗?十亿个的订单之后,每个月还准备往那边运送一两千万个的。

另外四川北部的区域,靠近了西北,也是比较寒冷,也需要蜂窝煤取暖。

更别说还有贵州这个一天到晚都阴雨天气的山地省份。

他们那边的烧柴是一种痛苦,一个村子开始做饭了,浓烟能把方圆一千米都给笼罩住了。

要是有了蜂窝煤,取代了潮湿的木材,对贵州的民众绝对是一个福音。

葛松道第一次出京任官就是在贵州,他的父母妻儿也是死在贵州,他展开报复为亲人报仇也是在贵州。

因此贵州对他的意义非常大,他当然愿意给贵州民众们更好的生活。

除此之外,你还不用说蜂窝煤在四川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他们也完全可以用两文钱一块的蜂窝煤烧水做饭啊,这不比煤炭和木材便宜太多?方便太多?

就这么的数一圈下来,一年都要用到三四十亿个蜂窝煤了,依照裕王世子的计划,向着南诏推销的话,那还不得多准备一些?

所以人家没有张嘴就胡说,就来为难人。

柳铭淇拿着便条看,上面不是写的“威远煤矿一年xx斤产量”,而是把今年一月的产量写下来、二月的产量写下来……一直写到了之前的五月产量。

这就看得出来,这个写数据的人非常谨慎和认真,并不是大而化之。

这样的数据才准确。

而且下面还写了一个如果扩展产能,预计需要增加多少人工,需要拨付多少款项。

分门别类,让人看了一目了然,非常清晰。

故而葛松道才能一下子说得那么肯定。

“既然如此,那就干吧!”

柳铭淇心中也有了谱,“蜂窝煤工坊不用在成都,就在威远吧!这样运输起来更加方便,生产也不用耽搁时间。”

“好!”

葛松道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对柳铭淇拱手道:“下官替三省民众谢谢殿下的恩德!”

“他们是你治下的民众,却也是我大康皇室的子民啊!”柳铭淇笑道,“其实你这个想法我也一直在考虑,不过因为里面的顾忌太多,所以暂时没有实施。不然的话,在寒冷的东北三省,也是非常需要建造蜂窝煤工坊的。”

葛松道想了想,“殿下之所以同意,是因为下官杀伐果断,大家都怕我?”

少年笑而不语,

葛松道自然是说对了。

柳铭淇为什么敢把第一个京城之外的蜂窝煤工坊放在四川,原因不就是因为葛松道足以应付任何的意外吗?

葛松道在西南三省是杀神一样的存在。

没有一个为非作歹的人不怕他。

知道了蜂窝煤工坊是他引进的之后,也没有谁那么吃了雄心豹子胆,敢打它的主意。

煤炭你说没有现代那么的重要,但其实它还是很能养活很多人。

这一条商业链条上的人不少,全部煤炭都拿来做蜂窝煤了,他们财路也就断了。

就算是宗室的产业又怎么样?

他们本来就是四川的地头蛇,对付一个外来人实在是太容易了。

唯有葛松道在这里拍板,才能让他们顾及自己的小命,从而放弃挣扎。

喜欢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