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241章 忙忙碌碌蜂窝煤工坊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第241章 忙忙碌碌蜂窝煤工坊

作者:俊秀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7:02:13 来源:书海阁

大相国寺遣散的僧侣高达两千多人。

海悟方丈只买了一千张的度牒,那么就有一千多人没办法留下。

除去两百多人愿意还俗回家,过寻常人的生活外,其余的僧人都不愿意回到尘世。

他们全部在大相国寺面相佛祖金身雕像拜下,不肯离开。

留下来的和尚之中,无论是年龄大的,还是年轻的,见状都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

他们纷纷恳求海悟方丈和一群长老们,希望能尽量留下这群僧人。

海悟方丈和长老们在大相国寺固然是一言九鼎,可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不可能用强硬手段。

经过了一番讨论,他们终于找出了一个权宜之计。

那便是这七百多僧人,全都被安排到大相国寺的各个店铺产业方面做事,相当于是他们雇佣的人,而不是寺里僧人。

这些人仍旧必须保持出家人的饮食和早课晚课习惯,不得违反寺庙清规。

只有保持这样的状态,大相国寺才承诺会在未来五年时间里,陆续的给他们买度牒,让他们回归大相国寺。

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好歹也是让这群僧人有一个安身之地,而且就在寺庙周围做事,没有离开自己的“家”。

大相国寺的这个策略,迅速的得到了其余的寺庙道观的效仿。

大家尽量的遣散人员还俗,但不愿意走的,都尽量给予没有身份的安排。

对于此事,朝廷都是知道的。

本来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很不满意,觉得执行不彻底,可是太后请他过去了一趟,他回来之后就绝口不提了。

没办法。

太后老人家都向他请求了,冯玉强再怎么刚毅强硬,都只能遵从太后的意见。

见到太后为自己出面,大相国寺等五座最大寺庙道观,都第一时间宣布,将再次增加施粥的数量,欢迎穷苦人家来领取。

不但是他们,之前一毛不拔的许多寺庙道观,也纷纷加大了援助规模,倒是纷纷的得到了民众们的一致好评。

这一次,苗炎根本没有跳出来。

他欢天喜地的拿着景和帝拨给了五十万两白银,去继续做积雪清路工程,以及对帝京府各地方民众的扶危救难去了。

其实在苗炎来说,什么清理积雪道路,都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

他的最终目的只有两个。

第一个,这些灾民们不能乱,一乱起来不是生民涂炭,就是他们全部被斩杀,没有第三条路。

想要让他们不要乱,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有事情做,有事情做消耗体力,自然不会被容易煽动。

第二个,让灾民们不要饿死冻死。

不饿死简单,给他们活儿做就可以。

想要不大规模冻死,清理积雪就能方便煤炭运输过来,大大的缓解过冬压力。

顺带着道路变得通畅了,别的生活物资从各个地方运过来,供灾民和京城百姓们购买,也是保障他们生活的极好方法。

……

苗大人不但自己忙碌,他还不许裕王府的蜂窝煤工坊停下,甚至是催促得厉害。

裕王府蜂窝煤工坊已经决定要大规模供应蜂窝煤,但问题是这么大的一个工坊,需要准备的东西那么多,不可能一两天就能做好。

包括了选址、招工、购买运输各种材料、销售等等。

首先第一个选址就让人头疼。

煤炭是个高污染的行业,哪怕只是制作蜂窝煤,也会产生不小的污染。

这样的产业,你敢放在帝京城里面?

这可是比炼制猪油要惹人愤怒多了,小心民众们直接砸场子。

他们又不是做不出来。

放在帝京城周边,那你也不能放在水源地,否则煤炭污染水源了,帝京城的民众们要闹,官员们更要闹腾。

太远了也不行。

现在不断下大雪,道路都难走,如果一旦发生道路堵塞,不能顺利运输到达各个有需要的地方,冷死冻死人的情况很快就会出现。

还是柳铭淇发挥了现代人的办事效率,一天就把地方选在了距离灾民聚集区五里路的地儿。

蜂窝煤工坊也没有什么讲究,就用竹篱笆围起大大的一块地儿,里面搭建起一个个临时的棚子,便开始了生产。

这边搭棚子的同时,内务府调运过来的第一批五千万斤煤炭从仓库之中运送了过来。

柳铭淇让池三去购买的石灰也大量运送过来,黄泥这个东西最简单,就在工坊周边挖,要多少有多少。

那群为白糖工坊和造纸工坊制造修缮石磨的石匠们,被紧急召集到了这边,开始大规模的制造磨盘,以用来磨碎炭块。

帝京城内外的大小铁匠工坊,这几天也是忙得飞起,他们一边要接朝廷给予的统一标准铁烟囱单子,另一方面要接同样统一标准的压制蜂窝煤机器的单子,还有和石匠们一起合作做蜂窝煤炉的单子。

三个都有时间限制,而且帝京府的巡捕就守在门外,你要什么他们都马上给你调过来,只求你赶紧的打铁打铁再打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一时间,一个个铁匠工坊都冒出了浓浓的黑烟,就连大雪都没能遮掩得住。

为了能多赚一些钱,他们玩命儿的干了起来,一天起码都是劳作六个时辰以上。

可惜没有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不然压制蜂窝煤的机器可以完全半自动化,也不用打造至少两千个手工操作的机器那么麻烦。

蜂窝煤工坊建造在灾民区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又能利用这边的闲散劳动力。

灾民们的妇女和老人,在冬天都没办法出远门做事儿,但近在咫尺的蜂窝煤工坊却可以过来。

柳铭淇让池三是来者不拒,只要还有劳动能力的,都可以进来做各种活儿。

有负责转动磨盘将煤炭碾碎的。

有分配到去外面取雪来烧开后,以便混合搅拌原材料的。

有专门负责搅拌各种原料的。

也有力气大的,负责压制蜂窝煤的。

更有把做好的蜂窝煤堆放在棚子里面,等待它自然干燥成型的。

甚至还有专门为这上万人做饭的。

等等等等。

唯一没有让他们全程固定参与的工序,便是混合三种原材料。

裕王府的仆人直接在一个防守严密的超大半封闭棚子里面,将各种原材料分别放入漏斗推车里面,然后就盖上薄布推出去,让工人们开始倒入垒起的坑中开始搅拌。

搅拌完毕后,再统一送到压制的地方,进行压制成蜂窝煤。

这样在场的上百个裕王府仆人肯定很累,一天到晚忙下来差点都要累昏了。

柳铭淇不得不让他们轮班,三天就必须换一轮,这样才不至于让他们做流水线做得崩溃。

老实说,这样用一群拼凑出来的工人们,效率肯定不高。

一开始还有些杂乱无章,第一天做出来的蜂窝煤,至少有三分之一都不合格,而且数量还只做了几万个。

但任何的一个工坊,都是靠磨合磨出来的。

随着他们越来越熟练自己的工序,蜂窝煤工坊在正式开工五天之后,便进入了正轨。

每天产出的蜂窝煤也因此屡创新高,从一天几万个到了现在的一天上百万个,

……

柳铭淇过来看到的,就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蜂窝煤工坊的环境很艰苦,就连临时调过来主管的池三儿,脸上也是一片漆黑,一笑就只露出白牙齿,很有点像是黑哥们儿。

这里的道路也很是泥泞,工人们许多忙得只能用跑的,所以时不时就能看到有人摔倒在地上。

柳铭淇进来便瞧见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大爷重重的摔在泥泞地上。

“他们受伤的多吗?”少年皱眉问道。

“哪能不受伤啊,毕竟青壮很少,大多都是老人和妇人。”池三道,“每天都有几十个各种各样伤势的,这几天还因为意外死了几个人呢。”

说到这儿,他稍微有点沉重,“不过殿下你也别太在意了,对于伤亡的人,我们是赔够了银子的。

他们这些人,出来做事就想到了困难后果的,大家都是为了生活,没有什么怨言。”

柳铭淇也叹了一口气,在现代你都不可能保证每个行业没有伤亡,更别说在古代了。

大康朝虽然承平已久,而且摊上了不少的好皇帝,特别是现在的皇帝大伯,为了老百姓做了太多,但还是有那么多吃不饱饭,为了生活去拼命的人。

连老人和妇女都是如此,更别说那些当家的男子了。

想到了这里,柳铭淇再一次期盼起了红薯。

凭借着超高的产量,至少能让每个家庭能吃上东西吧——都不求让他们吃饱了,好歹能活下去就有希望。

池三此时岔开了话题,“这一次因为很急很急,我们给的工钱也不低,平均工钱是一百文一天,如果当天被监察人员认定做得好的、努力的,会再加五十文。

除此之外,每天三顿麸糠粥和麸糠馒头管够,不过他们许多人晚饭都不吃麸糠馒头,想要带回家去给家里人吃,为此还经常有人晚上饿昏。

现在我们新出了规定,一旦连续发现三次饿昏的,并且身上有没吃的麸糠馒头的,以后就不用来了。这才减少了大部分的饿昏情况。”

少年微微颌首。

一百文一天还包三餐的,对于灾民们来说,应该也是不低了。

虽然比不上他们家里的顶梁柱的两百文一天包三餐,但两者的工作强度却是不能比的。

这边的活儿召集了上万个老人和妇女来做,实际上工作效率不高。

但事急从权,又加上为了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点损耗也可以承受。

等到灾情过去了,再从周边的村镇专门找人来做蜂窝煤,就会规范和有效率许多。

可别说蜂窝煤只有冬天用,在平日里烧水做菜做饭的时候,它可比木材和煤炭方便便宜多了。

连二零年代都有不少国人在用蜂窝煤,可见实用性那是一等一的强悍。

思绪过处,柳铭淇叮嘱道:“工钱就先这样,然后让人把煤渣铺在路面上,尽可能的让他们走路方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也是现代的法子,就用煤渣铺在雪地,就能防止走路的地面湿滑。

池三答复道:“明白。”

这里什么都不多,就是煤炭多。

“另外还要鼓励他们多生产蜂窝煤……嗯,肯定还有不少人愿意进来干活儿吧?”

“是,起码还有一两万呢,但一是用不了那么多人,二是他们之中有些人身体不合格,没办法用。”

“再挑选五千左右,让他们干夜班,外面的需求太大了,能生产多少生产多少。”

“嗯,好的。”池三点头着道,“那就是咱们的人辛苦一点,需要换班得更加勤快一些。”

“这也没办法,实在不行让侍卫们也来顶一班,反正外面的警备全都是巡捕衙门接管了的,安全上不用担心。”

“好,那我就告诉他们。”

顿了顿,柳铭淇又道:“天天喝粥吃馒头也不是一回事儿,我不是让你给他们提供一点肉吗?怎么还没弄来?”

“猪肉在冬天可也是抢手货啊,大家都准备过年吃,我们这边平均两三天才会来一次猪肉,还不能大快吃,每顿能有两片肉在碗里都不错了。”池三苦笑道:“况且现在道路不方便,运输也麻烦。陆老板已经被我快逼疯了,据说他已经去了旁边的新鱼县,正拼命购买猪肉呢!”

陆老板就是陆贵,当初在小葛村收购猪油的那一位,现在在裕王府的支持下,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已经是帝京府第一大的猪肉收购商人了。

连他都被逼到跑那么远收购,看来附近的猪肉的确是不足了。

这还是传统的骚臭猪肉。

如果换成了柳铭淇饲养的新型精饲猪肉,那根本就不要想!

其实要是夏天还好,河里有大量的鱼可以捕捞,鱼肉也是肉嘛!

可现在是冬天,冬捕的技术现在还没有发展出来,只能放弃这方面的捕捞。

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在古代的冬天,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了!

看着工坊里面忙碌之中却也透露着积极的精气神儿的老人和妇女们,柳铭淇心头也是略感安慰。

至少我是发财的同时,还能救助他们。

能帮多少是多少吧!

喜欢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