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221章 以大相国寺为例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第221章 以大相国寺为例

作者:俊秀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7:02:13 来源:书海阁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礼部尚书李言带着好几个礼部官员上门拜访。

柳铭淇一开始以为他们是来感谢自己的,顺便送送“礼部救星”的牌匾,结果坐下来才知道,他们是来求教的。

李言先讲解了一番度牒的前因后果,这倒不怕泄密,皇帝和丞相们今早已经商议决定了,马上就要发放到全天下,迟早都会知道。

然后李言才道:“我们想了半天,都不知道该怎么来设定比例。户部的计吏们说,您是算数方面的高手,所以让我们来请教您。”

柳铭淇当然是装蒜,“啊?这么大的事情,你们让我来做,我岂不是要被天下的僧尼道士骂死?”

“不会的,您只是帮忙解决难题,具体的事情是我们做。”李言赶紧打包票,“另外整个政策是圣上的旨意,又是朝廷诸公都认可的,谁敢骂人?”

少年注意到,包括李言在内,他们来的七个人,脸上都有一股按耐不住的笑意。

这种笑意可不是什么嘲笑讽刺,而是志得意满、意气风发的表现!

礼部是六部之中最没用成就感和存在感的。

人家户部、吏部是说一不二。

兵部、工部甚至刑部都有自己的专门管辖范围。

唯独礼部完全就是一个大杂烩摊子。

他们最大的任务就是祭祀、皇宫宴会礼仪等等,但这又和光禄寺的功能重叠在一起。

另外有点油水的款待番邦来使、安排宴席、就学游学等等,又和鸿胪寺的功能重叠在一起。

还有礼乐的方面,更有太常寺和他们抢生意。

看吧。

就这样,你说他们怎么去办点事情、捞点权力、吃点东西?

本身就是小钱小权,这都得不到,礼部就是一个朝廷的流放地。

前任礼部尚书一口气干了十多年才熬到致仕,这位李言李尚书今年已经六十三岁了,在礼部已经担当了二十一年的尚书!

要是别的地方,早就被人闹腾起来了,说你老不死的不让位,站着茅斯不拉屎。

结果礼部倒好,大家都不催促他,也没想过取代他,就让他这么坐着。

最可怜的是,李言已经上书好几次,说是想要致仕回家了,皇帝却都没有同意。

因为礼部其余的官员无论是在业务素质上,还有各种能力上,比李言差得远了。

李言走了,礼部一些事情还真运转不畅。

度牒这个事务,正好是属于礼部管辖的,以前都只是缴纳一点手续费,只是按照申请办理就可以,相当于户籍一样,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

现在可不一样了。

皇帝居然打算重视起度牒这一块儿,不但严格清退、强自还俗一大笔僧尼道士,更是要卡住度牒的发放数量,并且一张度牒需要缴纳一千两银子才能拥有。

这……

这简直是天降洪福给礼部啊!

度牒发放是礼部的独家买卖,别人抢不了。

一张度牒的钱那么贵,还是限量发放的,这不就让天下的众多大寺大庙大观都来抢着讨好礼部吗?

有权有势有钱的日子,不就也跟着来了吗?

所以,一听说了此事之后,上到礼部尚书李言,下到礼部的员外郎、郎中等等,哪个不是心急如焚、翘首以盼?

也怪不得他们昨天纠缠于天子,也怪不得今天上午接到任务之后,中午李言就马不停蹄的来找救兵了。

早一点解决设定比例一事,就能早一点开始正式的运作。

礼部已经穷了快一百年了,争取今年就能过一个肥年!

……

身为始作俑者,柳铭淇当然晓得他们的高兴来源于何方。

不过他也不去揭穿,人艰不拆嘛。

好不容易有扬眉吐气的一天,能不抓紧机会吗?

思绪转回,少年问道:“你们有京城几家大的寺庙道观的概况统计吗?”

“有!”

旁边一个长须中年男子张嘴就来:“京城第一大寺——大相国寺占地三百亩,共计有僧人五千七百三十三人,另外挂单和尚每年都保持在一千人左右。

大相国寺的收入除了信男善女的捐赠之外,他们在大相国寺外还有上百间的铺面出租,这都是开国太祖和历代皇上赏赐给他们的。

具体收入我们查不到,但是他们每年都会对一部分的菩萨、佛、罗汉像进行刷金粉的修缮,这一部分的开支是十五万两黄金上下。

今年蝗灾的时候,大相国寺从灾民抵达的第一天,便派了十组僧人去施粥,比我们的麸糠粥加的百米还要多,每天至少用七八升大米和数千升麸糠。”

柳铭淇多看了他一眼,李言便介绍道:“这是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夏鹏,走遍了帝京府周围的大小寺庙道观,对他们的情况非常熟悉。”

少年点了点头,顺势拿起了纸和笔,示意他们都围过来。

“大相国寺一共有5733人,那么我们就把它当成一个人口的基数。这边的两黄金是他们的开销,但又不是全部,按照通常估算,他们的年收入是15万的两倍,达到30万两黄金,没有问题吧,夏郎中?”柳铭淇边写边问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这个数字还算比较保守的。”夏鹏回答道。

“你们能看懂我写的小写数字吗?”少年又问。

“能!我们学过。”旁边另一位中年官员颌首道,“殿下您这种小写数字非常方便,我们都喜欢用,特别是记账的时候。”

柳铭淇笑着点点头,继续边说边提笔写:“大相国寺占地三百亩,地处帝京府最繁华的区域。同等面积一亩地的宅院能卖多少银子?”

夏鹏道:“5万两是肯定能卖到的。”

“那便是1500万两银子资产。”柳铭淇道:“还有铺面呢?”

“每个至少是十万两,不过考虑到因为是在大相国寺旁边,才能有这样的价格,所以可以减少一些,算五万两一间吧。”

“铺面算500万两,资产总共2000万两。”柳铭淇写下了数目,“灾民抵达日子到大年三十,一共算140天,每天麸糠和大米折算为升大米,总共140万升大米,价值5.6万两白银。这个我没有估算得离谱吧?”

“合情合理。”夏鹏回答道。

“这么说起来,大相国寺还真有钱啊!”柳铭淇摇头笑了笑,“不过我们不用大米价格来做比较,现在你们看。”

少年写下了几行对比式。

“资产:大米=150两:14升”

“收入:大米=30两:14升”

“人数:大米=7人:1400升”

他解释了一番这个数学式的意义,然后道:“最直观的就是用资产和捐赠大米的比例来衡量。考虑到一些寺庙修建在山上,山上的土地都不值钱,所以你们就可以用他们的收入来衡量。如若是收入也不能衡量,那便用他们的人数来衡量。”

“我明白了!”李言拍了拍手:“就用这个比……比例来套,别的寺庙和道观,都要符合这个标准。如果达不到,那么我们就要强自还俗他们的人。”

夏鹏却马上提出了疑问:“只要符合这个比例,就是最正确的吗?为什么要用大相国寺来做例子呢?”

柳铭淇颌首道:“夏郎中说得好!大相国寺只是一个采集的例子。你们可以多采集几家例子来做对比,取一个中间数,这样就会减少误差,让大家觉得很公正。”

“这样挺好!”一个年龄比李言小不了多少的官员说道:“多对比几家,自然就能得出一个公正的数目。我们拿着这些例子和数目去做事,哪怕他们有异议,或者皇上和丞相们问起来,我们也能有所交代。”

李言此时望向了夏鹏。

夏鹏这一次没有什么疑问了,他对着柳铭淇一拜:“早就听说裕王世子殿下聪明绝顶,对于算数一道尤为精通,今日见识了,果然是不凡!”

“客气客气。”柳铭淇笑着说,“夏郎中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有空可以多来切磋切磋。”

“好!”

夏鹏爽快的答应了。

不过柳铭淇却也晓得,接下来一段时间,将是夏鹏人生中最为辛苦的阶段,说不定连上厕所都没时间,又哪里来时间找柳铭淇谈天说地,讨论算数?

……

趁着下午又去宫里教导寿王的时候,柳铭淇悄悄问了问赵寿,这群家伙的分赃情况。

结果是按照内务府得三成、户部得三成、兵部得两成、礼部得一成、帝京府得一成的比例来分配。

苗黑子果然是硬插了一脚进来!

而且帝京府居然每年都能分,你不得不感叹帝京府在帝国之中的地位有多么高!

不过也是毫无例外的,皇帝和户部得到的最多。

他们今年大出血了一番,搞得自己都快要见底了,不补充补充、回回血,那肯定是撑不住的。

只不过,兵部怎么就得到了两成,这里面的门道柳铭淇想不明白。

最后礼部虽然只能得到一成,可对于穷惯了的礼部来说,一年百八十万的,难道就不是钱了?

百八十万的银子,难道不香啊?

柳铭淇设身处地的想了想

还真是香呢!

喜欢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