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 第191章 皇帝也愁教育孩子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第191章 皇帝也愁教育孩子

作者:俊秀才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7:02:13 来源:书海阁

皇帝的事情也很多。

知道了寿王没有大碍,他跟陈贵妃说了自己晚上回过来,便带着柳铭淇和熊大宝走了。

临走的时候,陈贵妃对皇帝是依依不舍,显得软弱需要庇护,但对柳铭淇和熊大宝却是狠狠的瞪眼睛,凶煞之中还挺好看。

景和帝是直接回乾清宫,他有轿子,包括赵寿都有,可柳铭淇和熊大宝却只能小跑着跟着他们。

然后两人便呆在乾清宫的侍卫房间里面烤火,等着景和帝处理完政务再说。

期间柳铭淇让千牛卫把自己放在西华门的奶糖取了过来,先让人给太后和长乐公主送去,剩下的给熊大宝吃了几颗便等着贿赂皇帝。

毕竟刚才才打了他的宝贝小儿子,少年还是要补偿一下皇帝大伯的。

结果还没等到皇帝,小半个时辰过去,房门便被敲响,房门打开过处,一个小小的人儿带着银铃般的笑声,直接扑到了柳铭淇的怀里。

“淇叔儿~~”

长乐公主甜甜的喊道,“你又给我带好吃的了呀?为什么不过来陪我玩呢?我最近新养了一只小白兔,结果你就给我了大白兔奶糖,嘻嘻,太有趣了!”

小丫头心情非常好,一上来就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话,红彤彤的脸蛋儿上,洋溢着满满的欢乐。

长乐公主已经十岁、马上就十一岁了,正是换牙齿的年龄,笑着的时候,露出残缺的牙齿来,更加可爱。

柳铭淇干脆把她抱了起来,跟在长乐公主后面的一群宦官和宫女只当于没看见。

休息间不大,他们都不进来,就在外面呆着。

柳铭淇忽然异想天开,“念妤,等到了冬天的时候,淇叔带你去外面滑雪怎么样?”

“滑雪?滑雪是什么东西?”长乐公主好奇的问道。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非常好玩的。”柳铭淇摸了摸她的小脑袋。

“嗯~~”

长乐公主对柳铭淇是绝对的信任,既然淇叔说好玩,那就一定好玩。

熊大宝看着他们两个腻歪,忍不住就道:“铭淇,这表面上你还是个雏儿,但我怎么看怎么觉得你像是一个有女儿的爸爸?我带我女儿都没有你这么细心。”

“呵呵,你对于我的优点是一无所知。”柳铭淇冷哼了一声。

心说你们这些古代人都配当女儿奴?

瞧瞧现代人你们才会明白,女儿是多么的受宠,至于儿子什么的,都无所谓了。

几个人聊天说笑之间,外面传来一阵“陛下万安”的呼喊,景和帝很快便进了屋子。

看到了自己的小心肝在场,景和帝马上就释放出了笑容:“念妤!”

“皇爷爷~”

长乐公主也从柳铭淇的膝盖上跳了下来,冲进了景和帝的怀里,顺带着飞快的剥掉糖纸,把一颗大白兔奶糖塞进景和帝嘴巴里面。

换了其他任何一个人,恐怕都不敢这么做,但天真无邪的小公主却敢。

景和帝根本没有怀疑的心思,张口就吃。

“嗯……嗯?”咀嚼了几下,喜好甜食的景和帝就回味了起来,片刻后道:“这是牛奶做成的饴糖?”

果然不愧是大康朝的美食家,一猜就猜中了。

看着柳铭淇点头,景和帝诧异的道:“你是怎么把饴糖做得软硬适中的?”

古代制作糖果是非常麻烦的。

要嘛就是用糖去糖渍一些水果,比如杏子、李子等等。

要嘛是把红糖给烘干,从而成为硬的饴糖。

他们根本没有使用明胶的乳化技术,自然就吃不到这种软硬适中的奶糖了。

长乐公主听了赶紧纠正他:“皇爷爷,它不是饴糖,是大白兔奶糖。”

“奶糖?大白兔奶糖?”景和帝笑了,“铭淇,你取名字的本事还是不错的。”

“谢皇上夸奖。”

“你这奶糖也是准备出售的吗?”

“是的,最近才做出来,让大家尝尝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就可以卖出去了。”

景和帝点点头:“要论做生意,我见到的人之中,你不算第一。但是发明新奇玩意儿,依靠众多独家的秘方来做生意的,你就是第一了。”

看到柳铭淇这么聪明,做生意这么厉害,景和帝觉得以后的裕王府一脉,肯定会兴旺发达。

本身裕王就是景和帝的亲弟弟,他的后人好,皇帝当然高兴。

说到这里,景和帝轻咳了一声:“大宝,长乐公主该去学习古文了,你带着她先回去吧,注意不要凉着公主了。”

“是!”

熊大宝知道,正戏就要来了,皇帝让自己走开,代表着这事儿和自己没多大关系。

事实上也证明事情不大,否则他这个始作俑者肯定也会一起挨骂。

长乐公主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景和帝也没有换地方,只是让赵寿把其他人都赶了出去。

“铭淇啊,你说铭安以后会是什么样的人?”皇帝问道。

“帝国亲王,尊崇之极,富贵一生。”柳铭淇中规中矩的道。

景和帝哑然失笑,“我没有让你说场面话,你说说你觉得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我说的上述一切当然是真的。”柳铭淇也是耿直少年,话锋一转,“但是他整个人不会幸福,甚至于他的家庭和子孙都不会幸福。”

“为什么?”

“所谓三岁看到老,寿王如果依旧保持现在的性格和脾气,您认为他能好吗?”柳铭淇道:“虽然他身为帝国亲王,又是太子的唯一弟弟,衣食无忧,还会得到许多赏赐,但一个人的生活快活与否,不仅仅是看物质上面的。

无论宗室、朝廷还是皇上,他都没有处理好关系的能耐。这种人人都不愿意搭理的亲王,他自己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们就拿今天的事情举例,他小时候还能这么肆意妄为的处罚宦官宫女,但长大了以后,建府称王之后,他还敢这么做,一定会招来群臣的弹劾、宗室的处罚、皇上的责骂。

处处被骂,他又没有能力去反抗,更没有道义资格去反抗,您说长期下来,他的精神会不会出问题?

而一旦他出了问题,他的妻妾、子女们能快乐吗?天天生活在高压紧张的环境之中,他的子女们即便是衣食无忧,也会变得泯然众人,最后迅速的衰败啊!”

皇帝疼长子,百姓爱幺儿。

这是民间的俗语。

但是很多时候,皇帝其实更喜欢的还是小儿子。

从千古一帝的始皇帝开始,再到号称天可汗的唐太宗,都是这样的人。

景和帝不像是很多皇帝那么极端,不过在大儿子陨落、确定二儿子即将登基为帝的时候,对于剩下的小儿子,当然是更多了一份疼爱。

所以寿王现在才是这个样子。

所以刚才柳铭淇的“慈母多败儿”,说的可不仅仅是陈贵妃一个人而已。

听到了柳铭淇毫不留情的分析,景和帝认为柳铭淇太夸张极端了,但却也不能否认他有说得对的地方。

那就是小儿子的这个性格,对哪个成年人来说,都不讨喜。

他可以宠着小儿子,陈贵妃也可以宠着小儿子,大家甚至都可以忍让不说话。

但那是因为寿王年龄小。

一旦寿王成年之后,再做出这样的事情,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可不是吃干饭的,宗正也绝对不允许他这样。

那时候没有了自己的佑护,寿王一定是连连碰壁却又无可奈何,绝对是憋得难受。

如果按照现在的状况看,寿王一旦憋得难受了,肯定会拿下面的人发气,那时候又会招来一阵狂风暴雨般的“痛击”。

如此不断循环之下,小儿子能安稳的活过五十岁都悬乎。

念及至此,景和帝问道:“那你觉得该怎么办?”

柳铭淇想也不想的道:“先把他的一群讲读官全部给撤了,换新人。”

景和帝闻言就苦笑:“这里面可是有两位大儒、一位法家学者、一位墨家学者啊!”

“我们常常说,不能以结果论英雄。”柳铭淇道,“可是他们现在都教得不行,或者说不敢教,寿王殿下已经就学差不多一年,反而没有任何改变,那要他们有什么用?继续让寿王殿下肆无忌惮下去吗?”

“这个……我再考虑一下吧!”景和帝显然有些犹豫。

在选择讲读官方面,他是真的用了心的,全都是佼佼者。

出现现在的情况,他觉得还需要再看看,不能一下便一棍子打死。

“除开这个,你还有什么想法?”皇帝有些不好意思的追问道。

“不管怎么说,那至少给他增加一个敢打他的讲读官吧?”柳铭淇道,“比如说苗炎苗大人,比如说肃王叔,一不听话就打,打得他屁股开花,知道怕,那就好了!”

皇帝嘴唇抽了抽,“继续。”

“第二点是必须要取消伴读。”柳铭淇道:“如果皇子听话、聪明好学还不错,但如果他顽劣不堪,很容易把伴读也带坏,或者是欺负伴读,这样伴读的意义就完全没有了。”

“可是我也有伴读,太子也有啊,他们都挺好的!”皇帝这就不同意了。

事实上也是。

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便是景和帝的伴读,此人刚正不阿,果断坚毅,非常清廉,也是景和帝非常信任的智囊。

还有户部尚书王飞腾,当年也是景和帝的伴读。

京畿总督熊文庆,同样也是伴读。

这样的人还有不少,如今都在朝廷内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现在太子的身边人之中,吏部尚书李秀泰的儿子李帆,当年也是他的伴读;漕运总督林镇远的大儿子林耀同样是伴读,太子舍人孙彬也是伴读,他父亲担当过副相。

所以伴读相当于是皇帝的班底。

当然许多皇子的伴读那就没什么用处了,顶多在六部和州府县当官儿而已。

柳铭淇耸耸肩,心想末代皇帝的那本回忆录,我拍到你脸上,你就知道伴读对一个熊孩子有多大的副作用了。

可这毕竟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皇帝执意不相信,他也没有办法。

“陛下,现在寿王殿下已经有暴戾的苗头,如果不用非常办法,是不能让他醒悟的。”柳铭淇决定再尽点心意,说道:“如果您这样放任自流,不做大幅度的改变,跟我们的关系不大,但却对他自己的人生会有极大的影响,这是您愿意看到的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景和帝摇头又点头,“铭淇你别急,这事儿我知道了,也的确是需要好好的教导他了……你先让我琢磨一下,然后再看怎么办,好吧?”

“是!”

皇帝把话都讲到这份儿上了,柳铭淇又有什么好说的。

“话说回来,素老板带着戏班去了江南,你得叮嘱他们早点回来,在过年的当儿,太后可是还想要欣赏几场呢!”

柳铭淇临走的时候,景和帝又这么叮嘱了一句。

素老板在柳铭淇从北码头回来的那几天,便带着自己的戏班子往江南走了。

据说江南那边已经是万众期待,众多富家小姐、夫人们是翘首以盼,原定一个月的演出时间肯定有点悬。

《梁祝》的话本一个多月之前便已经发到了江南售卖。

江南的文风本来就比京城更加的昌盛,《梁祝》更是以江南地点为描述的千古爱情故事,一经推出,立刻就形成了狂热的风暴。

从《梁祝》第一天在京城开始演出,那边的人就已经在嘟囔着什么时候会来江南了。

而和素老板有关系往来的戏楼,早早的就知道了消息,也早早的宣布了消息,让大家非常欢喜,抢票的热情居然比京城还要高。

这不,听说江南的戏楼老板们联名给素老板写信,强烈要求《梁祝》戏曲一口气表演一百场,结果当然也是被拒绝了。

皇帝也听说了这事儿,心想如果不按照原定演出计划,再耽搁十天半个月的话,就来不及在过年之前赶回来了。

为了自己母亲的爱好,景和帝这才特意叮嘱一番。

显而易见的,柳铭淇和素老板的事情,连皇上大伯都知道了呢!

……

注:《大戴礼记·保傅》曰:“古者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而《嘉靖太平县志》记载,明呆太平县“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入社学”。由此以为,民间一般是七岁(虚岁八)左右开始入学。

但是皇家却还要早一些,《啸亭杂录》记载,康熙六岁便开始系统性的学习,从清晨五点到黄昏六点。而他自己当了皇帝后,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

故而本书寿王以六岁开始便有老师教学,也不会太早,望诸兄知晓。

喜欢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请大家收藏:(wuxia.one)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