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辽东之虎 > 第八百一十五章

辽东之虎 第八百一十五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58:13 来源:88小说

孙承宗看了李枭足足一分钟,看得李枭有些不好意思。

“这小子的脑袋究竟是怎么长的,居然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来。这样一来,攻打印度的钱实际上就是印度人自己出的。”

“印度人真是倒霉,遇到了你这么个敌手。不过这也是我大明的幸运,有你这样的人带领大明,嘿嘿!我大明子民,三代无忧矣!”张煌言捋着胡子,一副老怀大慰的恶心模样。

“小子!你准备发行多少债券,户部吃下去四成。”

“嗯!工部可以帮忙销售三成!”

“您二位不是说……,朝廷没钱?”李枭气得差点儿说不出话来。刚刚自己要钱的时候,就是一副穷的叮当乱响的模样,现在看到好处就一个劲儿的往上凑。

这俩老不要脸的,李枭对于两只老狐狸不要脸的程度有了新的认识。

“哼!收益可靠,每年又有大笔利息可拿,这种稳赚不赔的投资,当然要插一手。我们户部就是要让府库里面的钱能生钱才行!”

“今后这种好事情,你得跟我们好好商量才行。”

“就是,年青人不要养成吃独食的毛病,这样可在朝廷里面混不长久。”

李枭气得恨不得把桌子掀了,这俩老混蛋不要脸起来,真他娘可怕。李枭决定,为了自己的心脏着想,今后少跟他们俩打交道。

吃完了螃蟹和水煮鱼,两个老家伙腆着肚子走了。留下李枭在葡萄架下面计算到底要发行多少债券合适!

自己想发行五百万银币,可艾虎生说八百万银币没问题。最终李枭采取了折中方案,发行六百万银币的二十年期债券。利率高出银行定期存款的三倍,艾虎生说定高了,最终决定利率为两倍半。

至于利息方面,李枭丝毫不担心。从绿珠传回来的消息来说,这一次印度合作的各个邦,几乎都有矿藏资源落到大明手里。

别的不说,单单是挖掘这些矿藏,就能够填补上这个窟窿。而且这些港口和矿藏,签署的协议是五十年。也就是说,二十年后还完债券本金。李枭还能靠着这些矿藏和港口捞上二十年的钱!

这笔钱到底有多少,李枭想算却怎么算也算不清楚。艾虎生算过之后,说那是很大一笔钱,真正的富可敌国。

艾虎生这家伙,非常有眼色的开始宣传。当债券和爱国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李枭觉得自己就算发行两千万的债券,应该也没有滞销的可能。

事实证明,大明的权贵是爱国的。当他们听说,这些债券是用攻打印度的收益来偿付时,所有的权贵都疯了。

这时候李枭才看明白,感情这些年跟着自己打天下这波儿人,一个个都成了土财主。平日里一看到李枭就哭穷,现在可好一个个原形毕露。认购起来那叫一个积极,就连一向以方正着称的史可法,也认购了六十万银元的债券。

这些天艾虎生那叫一个长气,走路都恨不得鼻孔看天。为了多申购一点限额,权贵们已经到了不要脸的地步。这种不偷不抢不贪污就能搞钱的法子,唐僧肉一样的抢手。

郑芝龙仗着和李枭是亲家,亲自找上门来。

“我说大帅,家里人口多。有这种不犯法就能赚钱的法子,您好歹也想着咱点儿。不管咋说,咱还是亲戚不是。”

“我说郑部长,谁家里人口不多?京城的房价现在有多贵,您又不是不知道。晚辈们买套房子,就他娘的要了俺们这些老家伙的老命。

大帅,有好事情也得想想老夫。”郑芝龙刚刚说完,史可法就从月亮门钻进来。

“都有份儿!都有份儿!”李枭笑眯眯的看着眼前这波人,都是艾虎生对付不了的,这才推到自己这里。

全都是当年放下手中军权,甘愿为大明做贡献的老人,李枭也不忍心对他们太刻薄。毕竟,当年虽然自己占着优势。但真打起来,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真把大明搞得生灵涂炭千疮百孔,可不是这几年就能恢复过来的。

李枭可知道,历史上的统一战争。虽然后世都在歌颂统一者的伟大,可哪一次大一统,不是建立在尸山血河之上。

就算是太祖他老人家被描写的那么伟大,也不能掩盖三年战争死亡数百万人的事实。

人口这东西减少容易,可增加就太难了。一个成年男子,需要成长十八年。这期间还得无病无灾,没有天灾**才行。

可想要这个人消失,只不过一颗只值几个铜板的子弹就能让一个成年大活人,变成一个成年死人。

如今的大明十年时间,朝廷空前强大,民间五谷丰登。可人口十年间,也不过增长到了两亿。和偌大的疆土比起来,两亿人口实在算不得什么。

尽管朝廷三番五次的倡导移民,也给了移民很多优惠政策。可除了大灾之年的灾民外,没人愿意移民塞外。被安土重迁思想禁锢多年的农民,根本没有想过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尽管,直到这些土地实在不能养活他们一家,他们才会考虑迁徙到别的地方去。

以东北为例,白山黑水之间,村落零零散散的散布着。土地肥沃的地方有人耕种,土地稍差点儿的地方,根本没人愿意去耕作。

至于更远的黑龙江流域,除了几处聚居区之外,更是千里无人烟。到了外兴安岭,简直就是无人区一样的存在。

更不要说更加荒僻的大西北,那就更没人去了。

现实就是这样,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两湖流域,人多得挤成一坨坨。可东北西北,好多地方你走一天也不见得看到一户人家。

湖广还算好些,但湖广的人口大多填到了四川。

没办法的事情,张献忠那个王八蛋在四川造的孽太大了,以至于大明收回四川的时候,根本就没多少人口。只能从广西和湖南向四川移民,好多时候移民都是强项令,官府拿枪逼着没有田土的佃户离开家乡,到四川之后重新分给土地。

关中的情况也差不多,一次回鹘之乱后,关中就凋敝的厉害。不得不从山西和河南往关中迁徙人口,每一次迁徙,差不多都得派兵押着才行。

由于好多读书人的宣传,百姓们根本不相信,朝廷会不要钱的分给自己土地,而且还会三年不征收任何赋税。

直到被当兵的拿枪押到地头,里长告诉这些衣衫褴褛的人,面前这些土地都是他们的。这些家伙才嚎哭着蹲在地上,泪眼婆娑的看着广袤的土地。

好多人八辈子佃户,祖祖辈辈都没想过拥有自己的土地。没想到今天,被人押着去拿自己的土地。甚至直到大兵们走了,好多人还没缓过神儿来,自己居然有地种了,还是三年不缴税那种。

好在这些年,孙承宗和张煌言在内政上下了很大功夫。每年新建了许多公路,北方重要城市之间基本上都通上了铁路。

好像京城、济南、天津、西安、锦州、辽阳这样的城市,正在开始逐步普及用电。京城的大街上,路灯越来越多。现在就连小胡同里面,也会竖起电线杆子,挂上一盏照明的路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