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辽东之虎 > 第四百三十六章

辽东之虎 第四百三十六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58:13 来源:88小说

不管张煌言怎么担心,土改运动还是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数十个工作队,活跃在齐鲁大地上。每到一个村子,先由事先找的人上台进行诉苦。然后就是批斗大会,批着披着就由文斗改成武斗。

地方的官吏们对生在眼前的血案,选择性失明。没人管那些地主的死活,死一个两个算是合格。死三个五个算是优秀,全家死光光才算是达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仅仅一个月时间,因为批斗被干掉的地主和地主家人就达到了三千多人。

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由村民们选出生产队长。工作组监督着丈量过后土地,一一给祖祖辈辈都渴望土地的佃户们。

与地主们的水深火热相比,百姓们是乐得后脑勺开花。

土地啊!这东西可是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东西,如今居然真的分到了自己手里。而且朝廷还不要一个大子儿,每年只需要缴纳收成的三成而已,而且答应租子十年不变。虽然租子也不算是少,但跟地主们的盘剥相比,也算是厚道了。

群众热情极其高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面。土改运动这场大火,呈燎原之势肆虐整个齐鲁大地。地主们惶惶不可终日,全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好多人为了性命考虑,工作组一到立刻把自家账册交出去。甚至贿赂工作组官员,只要不开批斗大会,家里的财产随便拿,就当老子看不到。

个别不要脸的居然使出了美人计,家里的漂亮闺女浓妆艳抹的出场,就是为了让全家不去地府见阎王。

无论地主们多么自觉多么努力,血腥仍旧伴随着整个运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地,消失在自己的手里,谁都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

于是,抗争不可避免。

提心吊胆了两个月之后,本以为可以顺利完成土改任务的张煌言,还是接到了一个工作组全军覆灭。有人揭竿而起,对抗土改。

既然耍嘴皮子的被杀了,那下面就由杀手出马。耿忠明和孔有德这两个家伙,已经在淄博休养了很久。得知张店生叛乱之后,两波人马第一时间就杀了过去。

都是杀人杀惯了的,只要跟叛乱粘上一丁点儿关系。二话不说当头就是一刀,他们对付那些土匪就是这么干的。当然,事后那些人的家产除了交给府库一部分之后,剩下的都进了这二位仁兄的腰包。

这年头都讲究经济效益,没好处!谁闲的蛋疼满世界杀人?

一车车的人头,在各个村庄之间展示。军卒们明确无误的告诉山东地主,这就是对抗土改的下场。耿忠明、孔有德做这些事情非常有经验。他们以前就是这么对付土匪的!

土地分了,那些由说书人戏班子组成的宣传队就登场了。一出出新进排练的剧目、段子、在田间地头演出着。其中一出叫做《白毛女》的剧目,讲得是地主**佃户家的喜儿。最后还把地主喜儿赶出家门,致使那喜儿因为缺少食盐而满头白。

这出李枭亲自书写剧本的剧目拍出来,立刻就成了头牌红戏。就是扮演地主黄世仁的家伙比较危险,好几次在部队演出的时候,演着演着下面就会有人打黑枪。以至于恼火的曹文昭不得不命令,观看《白毛女》期间,部队不得持有武器。

老百姓就更加别说了,一个个看喜儿看得眼泪吧差的。这么好的一个姑娘怎么就被黄世仁给糟蹋了!随着宣传队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演下去,山东地主们都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黄世仁!

于是对地主老财家的清算就更加凶狠了,甚至传出了一个叫做周扒皮的地主为了让长工多干活,结果半夜跑到鸡窝里面装鸡叫,好让长工们早些下地干活。

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其中一些仁人志士编故事的能力,更是惊天地泣鬼神。宣传队的一个叫做熊赐履的青年人,没废多大力气,就借此改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就叫《半夜鸡叫》!

因为故事非常贴合时代,且符合主流价值观。短小精干的《半夜鸡叫》迅赶长篇的《白毛女》,成为宣传队力推的主打作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打响了品牌,创造了口碑。

“打土豪分田地!”隆武二年最为激动人心的口号,不管是山墙上还是院墙上。甚至山崖上的石头上,都有红漆写成的这几个大字。

果然不出李枭所料,广大的农民对分地这事情焕了人生当中最大的热情。他们无比拥护隆武朝廷,紧紧的团结在以皇帝大人为领导核心的领导集体周围。以前地是地主的,现在地是老子的,谁想拿回去,他娘的就在老子的尸体上跨过去。

对于贫穷的农民,尤其是赤贫的贫农来说,土地意味着一切。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太穷了。张煌言真的见过,全家就一条裤子的人家。出门需要轮流出门才行,即便是干农活也得在晚上干。

当然,极端个别的例子也存在。

周村就有一户姓周的地主,家里出了一个败家子。只要是灾年,佃户们求求少爷少收点租子。周少爷一般都会答应,个别家里实在困难的,还借出去不少粮食。还傻乎乎冒着鼻涕泡告诉佃户,今后有粮食就还,没有就不用还了。

周老财主气得脑袋冒烟,为此还动用了几次家法,严惩这个胳膊肘往外拐,吃里扒外的丧门星。如果不是老婆不争气只生了这么一个,早就撕碎了喂鹰。

可周少爷依然故我,后来展到时不时的偷家里钱财借机穷人。只要家里人有个病有个灾,一时钱财上挪用不开,周少爷都会主动上门。放下一串铜钱之后,还是那句老话:“有了就还,没有了就不用还了。都不容易!”

都不容易就是周少爷的口头禅,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被邻村的财主笑成了败家子、傻子、憨货、脑子进水……反正形容脑子不好使的词儿,都可劲儿的往这小子脑袋上招呼。后来一位饱学秀才,给这位周少爷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周大傻!(您看准了,不是周大生!)

大傻兄的名号很快响彻周村,而后响彻淄博。前来观看的人是络绎不绝,最后竟然成为了时尚。你说没见过周大傻,就跟大明人不知道有皇帝一样。在淄博这地方,这属于常识范畴。

拜大傻的名号所累,周少爷年芳十八家庭条件优越,知书达礼待人宽厚的富二代,居然找不到老婆。

别说找不到老婆,就连上门的媒婆都没一只。在地主阶层里面,这王八蛋属于是异类。一个败家子,喜欢接济懒鬼穷人的囊虫而已。

被所有人嘲笑的周大傻,自从工作队来了之后,再也没人嘲笑了。

工作队带着大兵进村抓地主,周大傻就带着老爹和老爹几个老婆满村跑。跑到谁家,都会被第一时间拉进屋子里面。然后这家的男人就会拿根扁担,站在自家门口。任凭你说烂了舌头,就是不让进。其实进也没用,人早就从后门不知道跑哪家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