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辽东之虎 > 第四百一十五章

辽东之虎 第四百一十五章

作者:千年龙王l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4:58:13 来源:88小说

\"爱书网\"访问地址

朝廷的新政策,在辽东连个水花都没翻起来。可在河北和山东,却掀起了滔天巨浪。尤其是济南,因为隆武帝刚刚颁布了开恩科的旨意。此时此刻,济南城聚集了大量山东各地的士子。

“太过份了!官绅不纳粮不服徭役,这是太祖爷与读书人的约定。如今,新皇说改就改。难道说祖宗成法也是能随便改的?”站起来说话的是一个长着青蛙一样眼睛的瘦小少年郎,看样子应该还不满二十岁。

“黄小锋说得没错,当今万岁得位不正。完全就是李枭、孙承宗等奸臣的傀儡。国家奸臣当道,吾辈读书人应除之而后快。”站在起来响应黄小锋的,是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人。黎胖子已经考了十几年的功名,可还是只能做一个秀才。仗着家里有些田产,日子虽然不算大富大贵,可过得也算是不错。

“无量天尊!二位所言甚是,自古以来方外之人就不在纳税之列。现在连我们方外之人都得纳税,贫道不明白。百姓布施的善意也要上税?”说话的一个老道。

“南无阿弥陀佛!陈道长所言甚是,贫尼以为朝廷这样做,简直就是倒行逆施。吾等出家人本不应介入凡尘间事,可今日之事吾辈方外之人,也要为黎民百姓众信徒出头。贫尼不才,愿以佛法感化冥顽。让这朗朗乾坤山东灵秀之地,恢复以往的模样。”

说话的是积香庵主持陈庵生,刚刚说话的那位道长陈老君也不是外人,正式陈庵生俗家干爹的哥哥,算起来陈庵生还得喊陈老君一声大伯。

这陈庵生可算是济南城的风云人物,这年月的妇人信佛的很多。出入男人的寺庙太不方便,于是尼姑庵就成了妇人们经常进香的地方。积香庵就坐落在大明湖畔铁公祠下,算是济南的黄金地段。来进香的官宦妇人自然不少,陈庵生的心思活泛。总是能帮着妇人解决问题!

例如某官员不小心染上了花柳,又不方便出去看。经过陈主持的妙手回春,也算是药到病除。还有的婚后多年不育,陈主持贴心的推出了代孕服务,积香庵里面养了不少妙龄女尼,专门就是帮着客人代孕的。靠着灵活的商业头脑,先进的经营理念陈庵生迅财致富。

在济南城外,置下了不少田产。因为是庙产,所以多年来从未缴税。现在眼看要缴纳巨额税款,她怎么能不着急?

陈老君的情况跟陈庵生差不多,不过陈老君先生研究的是春要,按照科学门类划分,他这一行应该属于有机化学。

济南城里的官员,有个难言之隐的一般都去找陈老君帮忙。男人嘛,谁不想大展雄风。于是陈老君就成了济南城内最大的保健药品批零售商,自从认识了陈庵生这个干侄女之后。两个人通力合作,积极开拓济南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一道一尼都是地主,知道隆武朝最新政令之后,那是出离的愤怒。

老子是出家人,你他娘的皇帝还敢收出家人的钱。今天不搅合的你天翻地覆,老子就算没念过经。

躲在屏风后面的吴昌时,看到场内慷慨激昂的模样,心里是乐开了花。

他是周延儒的学生,当周延儒知道李枭开始施行一体纳粮一体当差之后,立刻这位学生写了封信。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克,周延儒是个明白人。他和史可法交情莫逆,对于南京禁军了解非常深。

李枭这家伙以武力起家极其生猛,对于在军事上击败李枭,周延儒根本不报任何希望。多年的政治经验告诉周延儒,年青人总是会犯错。他在等李枭犯错,也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这可以说是动了全天下读书人的奶酪。当年凶悍的蒙古人都不敢这么干,朱家王朝二百多年也只能是顺着前朝的脉络走。朱由校唆使权倾天下的魏公公只是试探了一下,天下就换了皇帝。那位说一不二,号称九千岁的魏公公落得个死无全尸。

李枭虽然能打,但也绝对不会是全天下读书人乃至于地主的对手。周延儒心里乐开了花,李枭居然出了这样的昏招儿。而孙承宗之流居然没有阻拦,或者说没能阻拦得了。太好了,这是击败李枭的好机会。似乎也是唯一的机会!

周延儒去信给吴昌时,让他借着恩科的机会带着生员们在济南先闹起来。然后由济南为中心,向整个山东、河北扩散。只要李枭敢派兵镇压,那全天下人的吐沫星子就能把李枭淹死。就算是李枭手里还掌握着兵,可天下民心一旦丧尽,等待他的只能是毁灭。

坐天下最重要的就是民心,而民心是跟着舆论走的。舆论,掌控在读书人的手里。读书人,以东林党为龙头老大。

因为学识上的优势,读书人可以很轻松的忽悠那些愚笨的百姓。这也是读书人自诩可以不纳粮不当差的重要原因!老子比你聪明,为毛要跟你干一样的活儿。

碍于李枭的凶恶,身为学政的吴昌时还不敢亲身犯险。毕竟对头很生猛,光着膀子自己上非常危险。聪明的吴昌时很快就找到了一个代言人——黄小锋。

这个黄小锋脑子有些不灵光,如果不是财主老爹花重金把他弄到吴昌时门下,到现在秀才能不能考得上都难说。现在这个关键时刻,不利用一下这个笨蛋学生,吴昌时都觉得对不起自己。

好钢!就是要用在刀刃上才对。

黄小锋第一次主持这样的高端研讨会,与会的各界同仁。不是道观的观主,就是尼姑庵的主持。还有学生领袖黎胖子这样的偶像型人物,至于下面好多平日里仰望的读书人,连言的机会都没有。

“诸位同仁,诸位手足!今天我们为了百姓的利益抗争隆武朝廷的暴政,我们要扫除万岁身边的奸佞,让天下重归文明的大路。诸君!努力!”

“努力……!”下面的人齐齐跟着高声叫喊。

“奋斗……!”

“奋斗!”口号声再次响起。

“抗争……!”

口号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打鸡血的状态。就连陈老君和陈庵生,都撸胳膊挽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第二天一早,济南城人流密集的地方纷纷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告示。平日里都用鼻孔看人的生员们,这一次倾巢出动向路边的人进行演讲。

“身体肤受之父母!李枭不顾千古祖训,他带的兵都剃了头。这是悖逆祖宗,就算是死了也不会被祖宗原谅。你们说,这样的人死后能进祖坟吗?天上的祖宗都在骂你们!”黄小锋站在上马石上,慷慨激昂如同疯狗,双手挥舞宛若抽筋儿。

剃头!一直都是辽军的传统,也是辽军区别于其他军队的显着特征。

最先剃头的是李枭,他的借口是为了寄托对死去父母长姐的哀思。当然,实际原因就是李枭不喜欢留长头。

既然李枭剃了头,又有这么充足的理由。李家兄弟也都把脑袋剃了,敖沧海为了表示尊重一下,另外也是全家死光光不在乎。跟着李枭也剃了头,满桂是蒙古人,根本就没有这概念,看家敖爷剃了凉快,他也给剃了。

于是剃头的风气在辽军中迅蔓延,许多军官以此向李枭表达效忠。最后,居然成了不成文的惯例。只要进入辽军军营那就得把一脑袋的长毛给剃了。

为了当兵拿高薪,那些被招来的兵也就认了。反正头这东西,今后还能长出来。只要不当兵了,回家留两年也能留一脑袋的大长头。

可这种行为,毕竟有悖于华夏千年传统。

身体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孔夫子的一句话,把剃头这件个人卫生问题,上升到了孝道的高度。大明以孝道立国,这一条孔夫子立下的红线。除了和尚和脱患者之外,没人敢于逾越。现在黄小锋拿这事情出来说事儿,实在是打蛇打七寸,一打一个准儿。

黄小锋这种公开演讲,多少还算是搂着说。私下里传扬的留言,绝对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浓烈的八卦口味。

“俺听北边来的人说,在辽东都把人圈在围栏里面。被称作人圈!妇人被强行许人,如果当官儿的看上你老婆。二话不说拉着就走,只要敢出声反抗,当场格杀勿论。有钱有势的三妻四妾,没钱没权的连个老婆都混不上。”

“看你那身穷酸样儿,好像你有老婆似的。”旁边有人打趣。

“哈!我没老婆,那也不去祸害人。你知道不,在辽东没有老婆。可以大家伙用一个老婆,上半夜睡一个汉子,下半夜再睡另外一个。生了孩子,都不知道是谁的种……!”

“啊!真有这样的事情?他们那里就没个礼法?”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公公吃惊的问道。

“礼法?礼法多少钱一斤?那些当官儿的,都是李大帅手下的兵。因为打仗立了功,就可以随便鱼肉百姓。这帮粗人管什么礼法,董卓进长安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吧。辽兵在辽东,连董卓的凉州军都不如。

这还不算,进了人圈每天就要像牲口一样的干活儿。修桥修路,下地耕田,盖房子,铲地皮。好多人都是被活活累死的,不听话的大冬天就被吊在树上活活冻死。辽东好多路边上,都吊满了人。狼都不喜欢吃人肉了!”

“呃的个老天,这也太惨了吧。”一个中年鼠须男子缩头缩脑,眼睛里面满是好奇。

“这还不算,这些人每年都要缴税。收成几乎都被收走了,想活下去就得靠吃野菜过活。”

“哎呀呀!这辽东可真惨,那地方那么冷,光吃野菜得饿死多少人。”一个老婆婆,挎着菜篮子为辽东百姓忧心忡忡。

“不对啊!我听说土豆和玉米都是从辽东来的,咱们这吃土豆都吃得饱。他们那里就不能种土豆?”一个中年人开始质疑。

“这位大叔,你真不知道?辽东的土豆虽然丰收,可辽军爱吃肉。为了吃肉,都把土豆喂了猪也不给人吃。”

“这可就缺了大德了。”中年男子一脸的义愤填膺。

“辽东每年冬天,都要饿死很多人。你们去年也听说了,官家号召大家移民到辽东去。好说什么闯关东,说什么辽东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哪有那么好的事情,那是因为辽东人被饿死的太多。辽东没人种地了,我听去辽东回来的人说。好多地方用耙犁一拉,地里面你猜翻出啥来?”

“啥?”四周的人都瞪大着眼睛问。

“死人骨头,白花花的一片一片的死人骨头,也不知道有多少无边无沿的。你说说,那得死多少人。”

“真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长大了嘴,好些家里有人响应号召去辽东的,眼圈儿已经开始泛红。

“真的,比珍珠还要真。这些都是我亲耳请到了,那个老张家小子的三舅妈的大姨姐的小舅子的三姑夫,就是从辽东回来的。”说话的人信誓旦旦。

“辽东那地方还真不是人去的。”所有人都惊恐的互相看着,好多人都庆幸当初没有离开济南,响应官府号召去山东。

“诸位!我可听说了,现在已经没人上当受骗去辽东。辽东都快没人了,李大帅现在快被急死。官府正准备从咱们济南抓人,官绅一体纳粮那是为了给辽军筹集军粮。一体当差,那可就是去辽东当差。九死一生啊!”

“真的假的?俺不去,还能硬抓俺?”一个小伙子梗着脖子吼道。作为壮劳力,他很有可能会被抓到辽东。

“那有啥不敢的,枪杆子在人家手里。到时候火枪顶着脑门儿,你敢不去?陈提督殉难那年,在城外一口气砍了多少脑袋,你看看辽军连眼皮都不眨一下。”

“……!”所有人都无语,当年满爷在济南城外杀人的场面至今仍旧历历在目。

“那怎么办?难道说就这么等死?”

“等死!那就只能是个死!要我说,大家伙一起团结起来闹。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生员们罢课。咱们都上街去,围住巡抚衙门,让李大帅给个说法。如果不给说法,咱们就继续闹。

要是不想死,就跟着闹。谁不跟着闹,咱们就砸他的铺子,烧他的房子。只有事情闹大了,李大帅才会害怕,才会不敢在咱们济南抓人往辽东送。”

“对!罢工、罢市、罢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