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猛卒 > 第五百零七章 无限妥协

猛卒 第五百零七章 无限妥协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16:42:53 来源:88小说

李适已经退到成都了,成都府在安史之乱后便被定为南都,玄宗皇帝在这里避难多年,并在这里修建了大型行宫。

成都的繁华富庶以及宫廷的舒适生活,终于让李适长长松了口气,但他箭伤未愈,大部分时间都在养病。

这时,长安的重臣权贵们也陆陆续续逃到了成都,李适任命大学士姜公辅为左相,卢杞继续出任右相,朝廷又开始重新运转起来,不过卢杞在朝中的反对声音太大,他这个右相也不会长久了。

当务之急是要停止中原和河北的战争,这时,消息传来,唐军在和李希烈军队争夺襄城的战争中,由于唐军粮草断绝,哥舒曜的军队不得不撤离战场,退回河南府,而刘洽的军队没有了哥舒曜军队的支持,独力难支,也不得不放弃襄城,退回宋州。

李希烈大军获得了最后胜利,占领了许州,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暂且收兵,李纳也受限实力不足,止步于濮州。

哥舒曜的军队控制着河南府和汝州、郑州、怀州和陕州,刘洽的军队则控制着宋州、汴州、滑州、曹州。

李希烈的势力北扩,占据了许州、豫州、亳州、颍州、陈州等五州,加上他淮西老巢以及安、沔、唐,他势力扩张最大,控制了大半个淮河流域。

李纳也翻盘成功,占据了整个山东半岛和郓、濮、济、兖、徐五州,整个中原东部都成了他的地盘。

由于长安发生了兵变,河北三镇的也和唐军暂时停止了战争,李抱真和马遂各自收兵,等待朝廷消息。

此时,李适遭受了巨大压力,尽管群臣还想隐瞒他,但他最终还是知道了时局严重到什么程度,他的皇叔李仅在长安称帝,太子李诵在太原登基,大唐一下出现了三个朝廷,几乎令李适崩溃了。

一连几天,李适夜不能眠,他无法向天下人交代,也无法向列组列宗交代。

卢杞在养心斋对李适道:“陛下,当务之急是集结军队,剑南军只有两万人,一旦叛军大举南下,我们恐怕难以抵挡,应该先把能撤回的军队,都撤回到巴蜀。”

李适沉默良久,叹了口气道:“局势混乱到今天,都是朕的责任,朕必须下罪己诏,向天下人认错!”

“陛下,现在还不是下罪己诏的时候。”

旁边姜公辅劝道:“现在士气可鼓不可衰,一旦陛下下罪己诏,会严重影响士气,等收复长安和太原后,再下罪己诏也不迟。”

李适也只是说说而已,他现在确实也觉得还不是下罪己诏的时候,现在把乱局一一平息,然后再向天下人认错。

“先停止中原和河北的战争吧!朕只能先赦免他们,恢复稳定。”

这并不是李适临时决定,而是众臣们反复讨论的结果,现在朝廷根本无法承受两线作战,只能面对现实,承认各藩镇的既得利益,把东部的局面稳定下来,然后集中精力应对长安叛乱。

卢杞连忙道:“我们只是暂时承认,但将来实力恢复,再一个个收拾他们。”

“卢相国不必再解释了,朕心里明白该怎么做。”

李适随即颁布旨意,赦免李希烈、李纳、田悦、王武俊和朱滔五人的造反之罪,并正式册封他们王爵。

所谓赦免和册封都只是遮羞布而已,等于是朝廷认怂,承认五大藩镇的势力和既得利益。

李适又下诏,封李怀光为汉中节度使,令他率军退守汉中,任命马遂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令他率军退守襄阳,又令两浙观察使韩滉火速押送江南税赋和盐税通过长江水运前往成都。

李适又下诏,令河西节度使郭宋率河西军入蜀勤王,令朔方节度使崔宽和陇右节度使李晟也同样率军入成都勤王。

这实际上是把陇右、河西和朔方三地让给了朱泚,李适现在急需集结军队,至少要有二十万大军,他才有收复长安的底气。

李晟的军队在攻克蒲津关后便一路向长安进发,但他们也遭遇到了粮草不足的困境,着名大粮仓广通仓有朱泚的五万军队严防死守,尽管那里有几百万石粮食,但李晟军队却无法获得,在两次进攻广通仓失利后,李晟的军队又转战渭河以南。

李晟原本希望得到百姓的支持,可让他失望的是,他的军队却遭到了关中百姓的强烈抵制,到处被人谩骂,甚至农民们组织起来要和他们拼命。

这天下午,两万军队在商州洛南县附近的一片柳林旁休息,他们接到天子诏书,令他们立刻赶赴巴蜀,只是他们军粮不足,必须想办法补充粮食后再出发,但关中各个官仓内都没有粮食,他们只能来商州碰碰运气。

副将蒋春低声对李晟道:“卑职就不懂了,咱们是来平乱杀贼,可百姓的眼里,就好像咱们才是贼,才是乱军一样,让人难以理解。”

李晟就是当年的甘云,他离开崆峒山最早,在郭宋刚上山时便离开,迄今已经二十年了,岁月沧桑在他脸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往事的回忆也渐渐被风沙掩埋,或许是在一起的时间太短,他和郭宋只有师兄弟的名份,却没有师兄弟的感情。

在几个师兄弟中,他和大师兄甘风的关系最好,每次回京都会去清虚宫探望大师兄,并拜祭师父。

李晟已经四十余岁,身材高大,长手长脚,关节粗壮,他长一张方脸,皮肤黝黑,下颌留一缕半尺长须,一双明亮的目光格外犀利,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战剑,锋芒毕露。

李晟沉默片刻道:“朱泚很会笼络人心,用减税减负和分配土地的小恩小惠来笼络关中百姓,关中百姓自然会一时受他蒙骗,时间久了,他的残暴本性就会慢慢暴露,那时,他自然就会失去关中百姓的支持。”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蒋春又道:“天子虽然命令我们去巴蜀,可是我们手中的粮食,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到巴蜀啊!”

“再等一等,看看斥候的消息,我觉得商州应该和关中不一样,这次不会再失望。”

这时,几名斥候骑兵疾奔而至,为首旅帅翻身下马,上前单膝跪下禀报:“启禀将军,已经探查清楚,洛南县官仓内有麦子三千石,草料五万担!”

李晟大喜,立刻喝令道:“全军出发,去洛南县城!”

李晟的军队在洛南县官仓内取了一千五百石粮食和一万担草料,随即又调头返回关中,转道子午谷前往汉中。

李晟的勤王军队去了巴蜀,李怀光的军队在行至同州时得到太子李诵在太原登基的消息,他立刻调头返回太原,元玄虎给他承诺,将封他汾阳郡王、大将军,李怀光现在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其实就是要他效忠太原新君。

李怀光和相国卢杞的关系极为恶劣,如果卢杞被罢相,他或许会考虑去巴蜀,但卢杞居然还是相国,李怀光便决定投靠太原新君,宁**首,绝不为牛后。

朔方节度使崔宽同时接到了长安文皇帝李仅和天子李适的诏书,李仅封他为平凉郡王,开府仪同三司,校检兵部尚门下平章事,继续出任朔方节度使,并承诺朔方军费皆由朝廷承担,而李适的诏书却很简单,令他立刻率军去巴蜀,放弃朔方。

一面是高官厚禄的诱惑,另一面却是无条件让他付出,崔宽在权衡良久后,最终接受了长安文皇帝李仅的诏书,率军返回了朔方,他对朔方也有感情了,让他放弃朔方就等于是拱手让给党项人,他怎么可能答应。

短短数天内,四支勤王军队在关中最后只剩下了河西节度使郭宋统率的数千骑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