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武侠 > 名侦探柯镇恶 > 第467章 金轮国师:你到底第几层

名侦探柯镇恶 第467章 金轮国师:你到底第几层

作者:熊猫庞大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3-12-27 15:09:46 来源:88小说

半个月后,卓衮在布达拉宫为霍都行灌顶之礼。

藏地几十部大小贵族以及僧俗首领接来观礼。

之后,在萨班的斡旋,以及霍都大军的威慑下,藏地贵族尽皆归附蒙古,萨班在乌斯藏地区的威望达到了顶点。

又过了大半个月,霍都在卓衮的指点下,练成龙象般若功第一层。

感受着体内陡增的百余斤大力,霍都兴奋莫名。

要知道草原尚武,霍都很小就开始练武,如今虽然才二十岁,但力气已经很久没有增长,不想才修炼龙象般若功不过三十六七天便已经陡增这许多力气,响起柯崇风当年所说,忍不住赞道:“龙象般若功果然是天下第一的神功!”

卓衮微笑的看着自己的弟子,心中却微微一叹,暗道:“这天赋虽然已经不错,勤练不辍,七十岁后或有机会练成第九层,已经不比寺中例来的高僧差,但比起自己的大弟子古力阿穆,却又差了不止一筹!”

想起自己的大弟子,卓衮的脸上不禁露出惋惜之色。

古力阿穆的天赋与卓衮不相上下,卓衮对他的期盼也十分高,只是他报仇的执念太重,第二次华山论剑前一年,练成了第八层。

第八层是龙象般若功的一道重要关口,修练者到了这一层,内心的杂念都会被放大到极限,需要以高深的佛法化解。

卓衮怕弟子走入魔道,劝他抛下仇怨,古力阿穆哪里听得进去。

于是师徒二人便打了一场。

卓衮虽然同样是第八层境界,但早已练成多年,对力量的掌控已经如臂使指,加之古力阿穆的武功都是他所教,全力以赴之下,不过三十招便将弟子击败。

并告诉他,以柯镇恶的天赋,此时早已练成第九层,自己都不是对手。

原本以为经此当头棒喝之后,古力阿穆能够警醒己身,至少暂息复仇之念,谁知却反而激起了其内心魔念,勇猛精进,最后被业火焚身而亡。

也是因为此事,卓衮连答应好的华山之约也没有去。

霍都在逻些城呆了四个月,忽然受到扎木合密信。

不多日,铁木真之子术赤和儿子拔都率五万人马来到逻些城,同行的还有扎木合明面上派来的钦差。

钦差当即宣读扎木合旨意。

原来扎木合自被孟珙火烧之后,伤势虽然恢复,但身体每况愈下,决定选择继承人。

当年他收术赤为义子,以此接管铁木真旧部,并宣布等他死后,术赤和他的子孙同样拥有资格继承大汗的位子。

随着一场场战斗,铁木真部和扎木合部基本已经融合,本来直接杀死术赤,传位霍都,问题也不大,最多多花两年时间,就能彻底平定可能的叛乱。

但是扎木合觉得这么一来,就会失去信用,于是决定让二人公平竞争。

他将术赤派到吐蕃,让他和霍都各领三万人马,兵分两路,攻打大理,谁先覆灭大理国,谁便是大汗的第一继承人。

当然,说是公平竞争,其实扎木合早就给霍都铺好了路,霍都提前进入吐蕃,又拜了卓衮为师傅,就算统领同样数量的兵马,他在藏边的基础也要远强于术赤。

术赤对此也不在意。

他是那种勇猛型战士,扎木合能够遵守承诺,他已经觉得很好,能给他军队,让他独自在外领兵,那已经足以让他兴奋。

十月中旬,霍都在卓衮的指点下,率先度过澜沧江,卓衮亲自出手击杀渔樵耕读之一的樵夫古青山,大理五万边境军溃败。

霍都率军一直追杀至羊苴咩城外。

卓衮前往天龙寺与重高僧论佛比武,此时一灯大师正与渔耕读三位弟子在桃源隐居,天龙寺高僧无人能及,遂闭寺不出。

大理神宗皇帝段智祥派人往蜀中,向大宋求援,却不知长江荆湖段水路绝断,消息传递不畅,等消息传到临安时,已经是第二年二月。

蜀中宋军不得皇帝诏令,不敢擅自出兵,只能屯兵边境等待消息。

段智祥苦等不来援军,反而是术赤统领的另一路大军赶到了羊苴咩城外。

十万蒙古军将羊苴咩城团团围住。

段智祥不想生灵涂炭,有心投降,城内高氏一族坚决不允,率兵五万与城外蒙军厮杀,兵败逃亡。

霍都以损失较大为理由,让术赤带人追杀,却暗中派遣高手潜伏在大理军中,于乱军中暗箭射杀了术赤。

确认术赤死讯后,霍都佯装大怒扬言必屠尽大理贵族,以宽慰叔父在天之灵。

术赤之子不明真相,感动莫名。

卓衮劝谏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只诛杀高氏首恶即可!”

霍都不听。

卓衮劝谏再三,霍都终于答应道:“若大理皇帝三日内献城投降,可不屠城,只诛杀高氏余党。”

劝降书信送到城内,一众贵族纷纷上书皇帝,务必保全城内百姓。

段智祥本就有心投降,如今高氏一族心腹主力大部在城外被歼灭,只有小部分人突围而走,城内已经无人坚持抵抗。

于是段智祥便在第三天时出城投降。

至此大理国灭,只有高氏一族部分兵马逃往押赤城。

霍都以大理降兵为先锋,以拔都为统帅,继续追杀高氏,自己亲帅八万联军北上,又征服了罗罗斯等土着部落和不愿投降的羊苴咩城池。

随后大军沿青溪道北上,穿行山谷1000余公里,渡过大渡河,在满陀城屯驻,兵锋直指乐山。

好在蜀中早有防备,加上蒙古军多有水土不服之症状,所以两军在乐山试探两场,便进入对峙阶段。

此时临安朝廷的指示才刚刚送达蜀中。

看着圣旨上写着的“静观其变,勿与蒙古大军交恶”命令,蜀中诸将皆愤愤不已。

人都打上门了,还观什么观?

不过众人也知道这多半是朝廷不知此地战情所致,但看着这句软弱的之令,还是觉得心灰意冷。

蜀中发往临安的战报已经有十多封,也不知道何时才有援军。

相比于临安,在开封的柯崇云对大理和蜀中的情报反而更加熟悉。

蜀中发往临安的战报基本都会先经过韩宝驹的手,随后上报到柯崇云那里。

第一次知道霍都征大理时,柯崇云刚结束第一届议会的二次全体会议,正在筹备与李莫愁的结婚大典。

柯崇云猜到蒙古人这是准备通过迂回的战术从南边攻打宋国和华国,但这个时候华国暂时无力出兵西南,况且此时出兵也是名不正言不顺。

于是他便请喜欢与山林为伍的四叔南希仁去荆州招募熟悉山地行动的青壮,组建丛林军,随时准备着。

柯崇风听说可能要与霍都决战,便要求同去。

柯崇云无奈便在大婚之后,让他加入南希仁麾下。

四月底,临安终于得知蒙古大军欲夺蜀中,大臣们商议应对之策。

有人提议立马派出援兵,却又有人反对道:“如今蜀中之地,东、北皆与华国接壤,西、南皆莽荒不毛之地,消息闭塞,此时尚不知战况如何,不可仓促出兵。”

接着又有人道:“既然不能出兵,不如让蜀中投降蒙古,之前我们已经与蒙古结盟,共同讨伐中原不臣,乃是盟友。蒙古人得蜀中,下一步必然要攻打中原,这是我大宋的良机。”

马上便有人反对道:“唇亡齿寒,蒙古人转战万里,灭大理,旨在图谋中原,其野心之大,作风之凶悍,实所罕见,远超当年之完颜阿骨打,等他们灭了华国,又怎么会放过大宋!”

众人议论纷纷,却迟迟拿不定主意

赵竑听得头大,怒道:“救也不是,不救也不是,你们到底想怎么样。”

这时因议和有功,礼部尚书兼参知政事的李知孝出列道:“臣有一策,或可解一时之急。”

赵竑忙问何计。

李知孝道:“蜀中乃我大宋之地,自不可不救,然国内之患未定,实在无力远征,且有伪朝阻断长江,朝廷想要支援也不可得。”

众人听他啰嗦,皆露出不耐烦之色。

李知孝察言观色,忙道:“但是,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懂,北朝伪帝自然也能看得出来,如今我们已经议和,不如遣使去北边,请北边出兵入蜀。”

立马有人反驳道:“北朝之野心丝毫不弱于蒙古,让他们入蜀,岂不是肉包子打狗!”

李知孝笑道:“我话还未说完。如今蜀中虽名义上还是奉陛下号令,然早就听调不听宣,之前北伐,东南两路皆奋勇作战,虽然功败垂成,但不失忠义,唯有西军踟蹰不前,其对陛下之忠心,早已经荡然无存。与其如此,不如断尾求生。”

李知孝当初签订丧权条约,早有御使看他不满,闻言出列道:“臣弹劾李知孝,通敌卖国,请陛下下令诛杀此国贼。”

李知孝忙反驳道:“臣所言乃肺腑之言,一心为国,岂是你们这些只知道空谈的家伙所能理解。况且我话还未说完,尔等便出言打断,到底谁是国贼?”

赵竑气得脸红,厉声道:“且听李相把话说完。”

李知孝忙作揖道:“陛下圣明。臣之计策实乃二桃杀三士之计。陛下明旨令北朝伪帝入蜀支援,暗中可派人先入蜀中,暗令蜀中将校投降蒙古人,暗中保存实力。到时双方在蜀中必有一场大战,最后无论谁败了,胜利一方也必然损失惨重,此时陛下自可乘机收回荆湖北路,重新掌控长江水道。蜀中亦不失也。”

赵竑闻言大喜,道:“李相所言有理,众卿可还有补充。”

众大臣皆无良策,见皇帝已经表态,哪里还会反对,皆沉默不语。

于是赵竑便着人厘定圣旨,一份送往开封,请求华国出兵支援蜀中,一份让大内高手秘密送往蜀中。

开元三九二四年,八月,柯崇云令柯崇风为先锋,南希仁为主帅,领五万大军从江州入蜀;柯镇恶则率领五千骑兵前往蜀中。

去年,南宋将汉中割让给华国,当时南宋十万北伐军有半数直接留在了汉中,成了华国之民,另有小半家小都在蜀中,因而返回了蜀地,但对柯镇恶的本事都心存敬服。

此番柯镇恶光明正大进入蜀地,一路过广元、入剑阁,经绵阳直抵锦官城下,自无一人抵抗。

等他抵达锦官城后,出乎意料的是,蜀中将领竟直接将赵竑下达的投降蒙古人的密信交给了柯镇恶,这便是等于,整个蜀地直接选择归附华国了。

这事其实并不算奇怪。

蜀中将领畏惧柯镇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蜀中将士对懦弱的赵宋皇帝实在彻底心寒。

咱们在蜀地艰难抵挡外族入侵,胜负未分,死伤了那么多将士,你不发一兵一卒来救援,一句话便让我们投降蒙古人,那些死去的将士如何能够瞑目。

蜀中彻底倒向华国。

南希仁大军在柯镇恶抵达后的第三天到达锦官城,修整了三天,分处两万人马留守城池,其余人马包括原先留守的一万守军共四万五千大军开赴乐山雅安前线。

霍都大军在乐山呆了七八个月终于适应了此地气候,又与蜀军打了几场,胜多败少,但皆是小胜,无关大局。

这一日,霍都正督军攻城,忽然看到对方军中多出一杆“柯”字大旗,前排一将,胯下启着一匹高大白马,但本人却身形矮小,正是数年未见的柯崇风。

此时柯崇风已经十九岁,刚刚进入变声期,身材如十二三岁的少年。

霍都见了他心中顿时生出一股无名之火,正要驱马上前,喝骂一番,却见他旁边一人身着披风,黑带蒙眼,正是当初差点杀了自己之人,心中一突,忙又勒住缰绳。

“师傅,前方那个瞎子是个高手,身形如鬼魅,您能帮我将他生擒吗?”霍都转头对身旁的卓衮道。

卓衮早见到柯镇恶,闻言微微摇头道:“此人曾来我金刚宗求学龙象般若功,其天赋之高还在贫僧之上,此时怕早已练成了神功第九层,比贫僧还高一个境界,贫僧也没有把握赢他!”

霍都闻言不由泄气,看了一眼双方的兵力,暗道:“对方已经有了援军,强攻恐怕讨不到好处。”于是下令暂时退兵。

这一日,霍都正与将士们商讨伐蜀战术,忽然一骑匆匆而来。

来人是扎木合的心腹,带来的却是扎木合的噩耗。

原来九月中,扎木合旧伤复发,眼看不治,便派心腹急招霍都回王庭继任可汗。

如今已经是十月中,扎木合已经死去,只是各部善未得到消息。

霍都不敢耽搁,招徕心腹商议退兵之事。

第二日,卓衮独自前往蜀军大营外,朗声道:“故人到访,请柯先生出来一见。”

声音浑厚,全营皆听得一清二楚。

柯镇恶闻声出来。

见到卓衮,他不经感慨道:“没想到你还是做了蒙古国师!”

乌斯藏归附了蒙古,得益最多的其实是萨班,卓衮虽然是霍都的师傅,却并没有受封官职,直到昨日,霍都才跟他说,扎木合要死,他要回去继任可汗,想请卓衮护送他赶快返回大漠,并承诺,等他继承了汗位,便册封他为国师。

也就是说,成为国师之事,目前还只是个计划。

但对于柯镇恶的话,卓衮并没有什么意外。

毕竟柯镇恶耳力惊人,轻功无双,说不定自己与霍都的话,早被他听去了也有可能。

只是如此一来,他拖延时间,让霍都从容退兵的计划便要泡汤了。

想到此处,卓衮不由苦笑一声,道:“看来什么都瞒不过施主,不知施主可否念在昔日情分,给贫僧一个面子,暂停刀兵。”

其实柯镇恶并不知道扎木合之事,蒙古军中有床弩,能够伤到他,所以白天的时候,他并不会飞到蒙古军太近的地方。

之所以那么说纯粹是感慨。

毕竟据情早已经在他的干涉下被改得面目全非,没想到卓衮还是成了霍都的师傅,仅此而已。

所以卓衮说要暂停刀兵,他也没有想到其他地方去,便道:“想要停止刀兵,自然容易,只要蒙古人退兵,我们暂时也不会擅开战端。”

卓衮单掌立于胸前,微微颔首:“施主高义,我等不日退兵,请施主约束将士,莫要再起战端,贫僧告辞!”

柯镇恶这才觉得不对,心想其中必有蹊跷,但一时想不分明,便不再多想,于是道:“大师请便!”

卓衮走了几步,忽然停住,转头问道:“敢问施主龙象般若功练到第几层了?”

柯镇恶闻言有些迟疑,倒不是不想说,只是他自己也说不好自己现在是第几层。

按说从精神境界上看,他已经是第十二层了,按理说经过这些年,功力也该圆满了才是,但是他偏偏又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每天都还在变强,这又说明他的功力并未圆满。

他的修行过程本来就有别于一般修行者,因此一时也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卓衮见他犹豫,便问道:“莫非已经练成第十层了?”

柯镇恶微微一笑。

卓衮叹了一口:“施主真乃天纵奇才也,或许这世上第一个有希望将此功练到第十三层的便是施主了,不知贫僧是否能等到那一天,哎,别说第十三层,便是能见到第十二层的威力,贫僧也无憾了!”说罢转身便离开了。

等卓衮走后,柯镇恶回营,将疑惑之处与众人分说。

南希仁面无表情道:“有大事!”

蜀中众将与华国兵将磨合不足,不太了解南希仁,闻言不解道:“什么大事?”

“不知道!”

韩宝驹全金发都不在这里,便只有柯镇恶来替南希仁翻译:“四弟是说卓衮来此,就是要撤兵,肯定是后方发生了什么大事,只是是什么事情目前还不知道!”

有人道:“会不会有诈,想要撤兵直接偷偷溜走就好了,干嘛特地来提醒,多半是诱敌之计。”

柯镇恶道:“是有诈还是真有大事发生,我今晚探一探,抓几个耳目便好,咱们先想想应对之策,别到时候措手不及。”

众人皆无异议。

白天的时候,柯镇恶在高天飞行,见蒙古军正在有序的拆除大营,果真是要撤兵的样子。

到了晚上,他潜入营中,抓了几名蒙古士兵,审问之后,得知,的确是撤军,但扎木合的事情,知道的人不多,这些蒙古士兵也不清楚。

柯镇恶还不放心,连续几天飞在高天,并未发现异常。

众将终于确定对方撤了,于是大军出营,将蒙古人先前占领的城池一一收回,至于追击,其实大伙儿都没想过。

华**队与蜀中兵马磨合不足,一起防守还好,贸然追击,配合起来必然生乱,若分兵追击,华军不熟悉地形,而蜀军战力不足。

能够收复失地,已经算是万幸。

既然决定不追,柯镇恶便让南希仁与蜀中诸将处理后续事宜,他则先一步返回锦官城。

华军入蜀本来就存了占据蜀中的念头,所以随行也带着不少行政人才,此时都在锦官城中,在冯蘅的指挥下,接管蜀中的大小事务。

蜀中的情形比中原可要复杂的多了。

地形复杂,人口组成复杂,世家林立,加上是主动投诚,很多在中原时,针对世家豪强的措施难以施行。

偏偏蜀中又十分重要,只能建省而不能是自治省。

所以冯蘅要做很多得罪人的事情,柯镇恶可不放心让她一个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