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武侠 > 名侦探柯镇恶 > 第457章 整军

名侦探柯镇恶 第457章 整军

作者:熊猫庞大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3-12-27 15:09:46 来源:88小说

经过韩宝驹一打岔,气氛便也不复严肃。

众人说笑了一阵,各自回去休息,毕竟在山顶七天七夜,便是大家都有功夫在身,此刻也不免疲累。

卧室中,冯蘅搂着柯镇恶,小声道:“你之前画下的版图,是真的么?”

柯镇恶道:“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那自然要做得彻底一些。”

冯蘅道:“这样对儿子的压力会不会太大,他的性子你是知道的,之前还可以说金国无道,草原残暴,如今金国已定,全力抵御蒙古大军也未必不行,但要再灭宋、灭西夏、灭大理、吐蕃,后二者与咱们都有些交情。”

柯镇恶郑重道:“这件事情总要有人做。其实照我想法,为子孙后代计,北边咱们至少要将统治延伸到北海,南边要占据马六甲海峡,西边中东的油田最好也能纳入领土,这才是长远之计。”

冯蘅倒是知道听过北海,但马六甲、中东之名却没听过,但大致也能明白柯镇恶的意思。

“我却不知你竟然有如此雄心壮志。”她轻笑一声,“既然如此,为何你要把皇帝让给儿子,你自己坐上那个位子,把天下打下来交给他不就好了。”

柯镇恶翻了个身,面向妻子,笑道:“那他估计要当一百多年太子了!”

冯蘅噗嗤一笑,在丈夫胸口轻轻捶了两下。

第二日一早,柯镇恶便独自离开了潼关,往西夏方向去寻李莫愁。

若论追踪的本事,柯蓉儿、柯崇云二人都只得了柯镇恶一两样天赋,与他相比,差得却不是一心半点。

他出关之后,按照儿子提供的线索,搜索了一日,第二天中午便寻到了李莫愁留下的痕迹,伴晚的时候便在黄土高原上一个村落中寻到了李莫愁。

与李莫愁一起的还有孙婆婆。

二人见到柯镇恶十分惊讶,忙上前行礼。

李莫愁道:“大师伯,您怎么来了?”

柯镇恶没有回答,扶起两人,柔声道:“咱们明日便返回开封,等他登基后便择日娶你过门!”

李莫愁闻言俏脸一红,随即反应过来,道:“师伯您先回去吧,我还有要事要办,等办完了再回去!”

“我知道你要做什么!”柯镇恶面色严肃道:“我柯家男儿,想要取天下自要一拳一脚去打下来,还用不着委屈妻女!我已经训斥过虫虫了,你们明日便随我回去!”

李莫愁忙解释道:“这不关虫虫哥哥的事,是我自己,自己想要回去认祖归宗。”

柯镇恶心眼笼罩,李莫愁脸上细微的表情变化完全无法隐藏,他叹了口气,道:“你若真心想认祖归宗,前几年咱们在西宁,距离西夏不过咫尺,你怎么不去?你也不用维护他,你虽然聪慧,但素来不喜欢思考这些政治权谋,以你的性格,绝对想不出这样的方法。”

李莫愁知道瞒不过他,只好承认,但还是解释了一句:“这方法的确不是莫愁自己想出来的,但也不是虫虫哥哥说的,我只是看他整日操劳,心中不忍,暗中偷听了他与杨师兄谈话,这法子也是杨师兄提的,虫虫哥哥并未答应,您莫要怪他,况且我武功也有精进,虽不通权谋,但也足以自保。”

柯镇恶闻言暗自摇头,心想“以他耳力,如何察觉不到你在偷听,只是他自己抹不开面子而已。”

他了解自己的儿子,仁慈是有的,但也爱惜面子,有的时候行事难免会显得腹黑虚伪。

但他此时自然不会拆儿子的台,只道:“你的武功虽然已有火候,但西夏皇家宫闱混乱,以你的性子,也绝对不好过,这些事情你就不用操心了,乖乖随我回去,早日与虫虫完婚,替我生几个孙儿孙女!”

李莫愁听他言语体贴,很是感动,但还是坚持道:“多谢师伯爱护,但现如今中原初定,内部盗匪横行,饥荒遍地,绝非一两年内能够恢复,但四方虎视眈眈,急需要盟友,为了虫虫哥哥,莫愁愿意忍耐!”

柯镇恶想了想,道:“莫愁,你老实告诉我,你对这西夏到底有几分感情?”

李莫愁道:“我虽出身西夏皇室,但自小在中原长大,视师父为母,西夏与我而言只是个名字而已。”

柯镇恶又问道:“若是将来,你虫虫哥哥派兵覆灭西夏,你心中会有不忍么?”

李莫愁忙道:“自然不会,况且虫虫哥哥宅心仁厚,西夏若是在他的统治下,对百姓而言更是好事一件。”

柯镇恶忽然笑了起来,道:“是啊,但是如果你以西夏共主的身份嫁给了虫虫,将来他要对西夏用兵,岂不是要背负一个欺负姻亲的骂名,这番厉害关系,我已经跟虫虫他们说过了,咱们与西夏短时间内会有合作,但不会绑在一起,自然用不着你委屈自己,若你真的去了西夏,反而让咱们有所顾忌,所以,跟我回去吧。”

李莫愁的确不善长政治,听到此处,也觉得有理,只好道:“莫愁明白了!”

就在柯镇恶劝说李莫愁的时候,柯崇云冯蘅等人已经回到了开封,商量登基的具体事项。

四日后,柯镇恶李莫愁三人也到了开封。

此时已是十二月二十,距离除夕已经只有十天。

开封城先前被轰塌的北城墙已经修复好了,登基大典的诸般事宜已经安排下去,正在紧锣密鼓的操办着。

柯崇云领着一众将领正在城外军营中巡视。

孟珙已经领着两万忠顺军以及三万教兵北上,接管太原、中都防务,原本杨康在中都统领的两万教兵也划入了孟珙的统辖。

而杨康交割了军队之后,已经于十日前来到了开封,协助柯崇云主持军队整编。

杨妙真带着明教高层前往华山的这些日子,七位舵主挥下总计十一万教兵,外加金国投降过来的十余万军队,总计二十五万人马,经过筛选,还留下二十万人马。

柯崇云将这些人马打散编排,以原五行旗的精锐为骨干,划分了二十部,每部万人,称为一军,自军以下,以二五编制。

军下二师,师下五旅,旅下二营,营下五曲,曲下二队,队下五什,什下二伍。

军师旅的称呼乃是北宋宰相李纲所创,并非柯镇恶特意安排。

每一个军都相当于原本五行旗中的一个旗,编制也一致。

而五行旗已经彻底被打散,除了留在登州组建水师的洪水旗外,其余四旗的建制都已经取消,原四旗人马都分派到了各军当中,其中最精锐的一军全部由原五行旗人马组成,称为禁卫军,由柯豪统领。

柯豪是柯辟邪的儿子,柯崇云的堂兄,后来加入明教,成为了全金发手下,烈火旗的旗主,后来又当上了功德王。

杨妙真宣布明教与军队分离之后,柯豪、陆冠英等七侠派出身的高层第一时间退教,于是便没有跟随杨妙真同上华山。

如今明教高层返回之后,军队已经重新编列,七位舵主各领一军。有人手下原本有两三万大军,如今却只有一万,自然有所不满,不过有的舵主原本部下不过数千,反而占了便宜,对此却极为支持。

如此一来不满的三位舵主也不好多说什么。

柯崇云知他们心有不满,为了安抚,便告诉他们,虽然他们几位舵主所帅人马一样多,但在官职上会让他们更高一些。

在柯镇恶的建议下,柯崇云将军中武官分为三等,既将、校、尉,每一等又分上、中、少三品,共九品,正好对应文官的九品,比之南宋武将五十三等精简了无数倍。

而对应军的正职长官本来为少将或中将,但大军初步整编,各职位本来以低品就任,也就是说,这二十个军的军长都应该是少将军衔,但是为了补偿三位军队削减了的舵主,所以直接让他们担任军长。

于是七位舵主便不再有异议了。

此刻柯崇云带着一众将领巡视军营,便是让各军军长挑选部曲。

除了柯豪的禁卫军外,其余十九军的实力基本均衡,各军军长所谓的挑选,也不过是个过场而已,其实军队中底层的将领早已经到位了,各军长履任之后些许的人事微调,只要不是太过分,其实影响不大。

等各军长熟悉了自己的部曲,这次部队改编便算是完成了。

二十支新军,加上北方孟珙统领的七万大军、襄阳一带两万余守军、哲别挥下一万蒙古骑兵、郭靖手下一万青海骑兵、关中的四万守军,以及驻守江淮的三万教兵,登州的近万水师,柯崇云挥下的正规军共计四十万。

等登基大典之后,开封城外的这二十万新军也会分别调往四方。

柯镇恶见儿子将军务处理的井井有条,心中颇为满意,便没有过去打扰。

到了晚上,柯崇云从军营返回城中,知道柯镇恶已经到了,忙又寻来拜见。

柯镇恶道:“我看你军队安排得颇为周到,文官这边又是如何安排的?”

柯崇云道:“按照爹你以前的提点,孩儿觉得有些地方尚有疑虑,与大伙商议之后,做了一些调整。我已经定下了大体方略,军政分离,这是第一条,等登基之后,我会建立军机处,以大将军统领三军;再设立行政院统管全国政务,以宰相统筹全局;其后便是大理寺,主管律法和审判,以大理寺卿为首;再设御史台,监察天下官员,收集百姓舆情,主官为御使中丞。”

柯镇恶点了点头,道:“没有三省六部和内阁么?”

柯崇云道:“三省就不必了,六部设在行政院下,至于内阁,我是想在四大主官之外再增加两三人,如此商议一些大事,就不必专设了。”

柯镇恶不置可否,又问道:“既然军机处与行政院并列,那兵部管什么?”

柯崇云道:“兵部主管军中钱粮军械,军政分离后,兵部便不需要再参赞军务,只要沟通好钱粮便可!”

柯镇恶道:“不如取消兵部,由军机处直接从行政院沟通钱粮,每年固定从财政调拨一定比列的钱粮,由军机处自行分派。或者军机处自行从各地筹集粮草。”

柯崇云道:“若如此,怕是三代之后便会出现唐时藩镇割据的局面。”

柯镇恶摇头道:“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军机处既然独立在行政院之外,那么它便不单单是一个讨论作战的地方,军队官员的升降,钱粮的支取、军法的执行都要包含其中,否则几代之后,文武对立,军队必然受到遏制。”

柯崇云问道:“那如何杜绝藩镇?”

柯镇恶道:“藩镇之祸其实是将领把士兵当作了自己的私人武装,只要破解掉这一层关系,那便没有问题了!”

柯崇云忙问道:“如何破解?”

柯镇恶笑道:“我有两个法子,你自己斟酌,第一便是轮戍、第二是全民皆兵。”

柯崇云皱眉沉思,片刻后,才道:“轮戍我大致能理解,无非多耗一些钱粮,但全民皆兵我却想不明白,如今中原加上关中百姓估计超过六百万户,每户一丁,岂不是要六百万大军?”

柯镇恶道:“全民皆兵不是让大家都当兵,而是让百姓知道,大家都有当兵的义务,至于能否当兵还要经过筛选,每年从适龄的丁户中征召一定数量的士兵,集中训练后下放的各军当中,服役两年后便算完成兵役,可以退伍,返回原籍,从此便不用再服兵役,其中优秀的可以留在军中,改为募兵,担任军官,如此将领和士兵之间便不会形成完全的依附关系,再加上轮戍的方法,便可以最大限度的限制住藩镇的形成。”

古代军队的招募一般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征兵制,朝廷直接强制性全国征发士卒,譬如战国十七,动辄举国之力,百万大军,其实原本都是农民,要打战了,直接召集起来。

但是到后来,百姓人口数量增加,再这么来就不现实了,于是征兵对象就需要有所选择,比如河东良家子、丹阳兵等等,于是渐渐的军户制就形成了,隋唐府兵制,明朝的卫所制,都属于此列。相比于征兵,军户制的士兵更加专业,但是问题也多,给将领的自由度大了,就会割据,限制多了,内部的**便会滋生。

于是宋朝便发明了募兵制,这种兵制其实是后世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度,但在宋朝算是初创,问题很多,第一费钱,第二战斗力不行。宋朝为了维持军队,一方面大力发展工商业,贫富分化严重;另一方面又在兵员上下手,将失地的流民、灾民以相对少的军饷招募为兵。这些人要么是没有生存能力的老弱,要么是混混,战力和纪律极差,名声地位也低,军队没有战斗力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而柯镇恶所提的法子,则是他生活的年代所采用的混合性的兵制。

义务兵类似于征兵,是从所有的百姓中挑选,到了年限自动退伍,就不用当心士兵被某些将领当作私兵。而且这些精心挑选的士兵,在战斗力和纪律上也不是宋朝募兵可比。而义务兵阶段,军费的消耗,也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由义务兵服役期满之后转化为的职业募兵,虽然开支还是很大,但是都是精心筛选出来的职业士兵,战斗素养更强,花费大一些也可以接受。

柯崇云眼前一亮,喜道:“如此一来,兵将分离,倒是不用担心割据了,只是钱粮的消耗又要增加了!”

柯镇恶笑道:“那便要靠你好好治理国家了!”

柯崇云忙道:“还需要爹爹相助,不如爹爹来当这第一任大将军如何?”

柯镇恶摇头道:“我只善长特种作战,几十万的军队,我是管理不来的,只能出出主意,真要我帮忙,我或许可以帮你厘定新法。”

这话自然不是谦虚,他前世参军善长的也是特种作战,青海的一万骑兵,经过他的训练,也只是个人素质和纪律性尚可,其中精锐在几十人的小规模战斗中很是出彩,但千人以上的大规模战斗,就相对平庸了。

而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特种作战所能发挥出来的作用并不显着。

柯崇云道:“那便替孩儿执掌大理寺。”

柯镇恶摆摆手:“帮你草拟新法大纲就好,其他你自己找人根据实际情况补全,司法体系我也可以帮你参谋一番,至于执掌,那就免了,等你坐稳了江山,我跟你娘给你当个御使,游历天下,遇到贪官污吏,便提来,丢到金銮殿上!”

见儿子还要再说什么,柯镇恶又转移话题道:“倒忘了问你,国号定下来了没有?”

柯崇云本来还想说让柯镇恶担任御使中丞之类的话,闻言便没有再提,答道:“从华山归来之后,孩儿与一众饱学之士商讨,有人说华山乃华夏起源,既然爹你华山论剑天下第一,不如国号便取一个‘华’字,孩儿觉得不错,如无其他更好的,便就是这个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