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败家子 > 第九百二十六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明朝败家子 第九百二十六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7:35:02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明朝败家子 !

弘治皇帝:“……”

看着一脸真诚的朱厚照。

弘治皇帝也是服气了。

显然,这是方继藩挑的头,朱厚照后知后觉。

不过……相比于方继藩,朱厚照竟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朱厚照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儿臣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父皇,臣子朱载墨已察觉出了蹊跷,这人命关天哪,百姓……百姓……”朱厚照有点儿忘了词,看向方继藩。

方继藩一脸无语,只好低声道:“是殿下心里最柔软的一块。”

“啊……”朱厚照想起来了,于是连忙道:“百姓是儿臣心里最柔软的一块,就好像肥牛一般。儿臣怎么愿意看到有人蒙冤?所以儿臣索性和方继藩大了胆子,犯下这弥天大错,取了父皇的宝印带出了宫,而后交给了载墨,儿臣对自己的儿子再信任不过了,儿臣相信,他一定会探寻本源,找到事情的真相,还天下百姓一个公道。天子脚下,朗朗乾坤,如此灭门惨案……”

弘治皇帝显然再也忍不住了,厉声道:“够了!”

“再说一句,还差一句。”朱厚照底气足了,儿子是我儿子,宝印……没错,就是我偷的……

弘治皇帝背着手,顿时失去了端庄,龇牙看向方继藩:“方继藩,你也和他起哄?”

这儿子是没救了,天不怕地不怕,好嘛,那就让方继藩来说。

方继藩一脸真诚,带着硬汉一般的柔情道:“陛下,没错,我也有份。”

翰林们一时恍然,个个无言。

弘治皇帝忍不住摇摇头。

便索性不再想听他们胡闹,抬眼。

而此时,李东阳却是上前道:“臣有万死之罪,恳请陛下责罚。”

弘治皇帝深深的看了李东阳一眼,一阵唏嘘,道:“人岂无过,以后……凡事要三思而行。“

“老臣……遵旨。”李东阳心里愧疚到了极点。

就因为自己的一时义愤,本来好好的事,却成了弥天大祸,好在有皇孙弥补,否则,一旦那叶言人头落地,就一切都追悔莫及了。

不过……哪怕是认罪,李东阳心里竟有几分感触。

所谓家国天下,李东阳固然也在乎自己身前身后之名,可是……这天下想要承平,无数的百姓想要安居乐业,非要有大智大勇者,将来能够克继大统不可。

皇孙今日所表现出来的才干,实在让他震惊。

哪怕皇孙的矛头直接指向了自己……可大明有此皇孙,何愁这天下的太平,不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刘健等人,也是唏嘘不已,心里感触万千,他们虽然没有挤进顺天府衙门,却也在外围,听里头的百姓将发生的事描述出来。

此刻,除了感慨和庆幸之外,再无其他。

翰林们低声窃窃私语,喜形于色。

太子和皇孙,乃是国家的根本,这对于一个王朝而言,是何其重大的事,此乃命脉,马虎不得。

因而在历史上,大明有数次争国本的事件,每一次都是闹的天下哗然。

可现在……

“陛下……”

这时,一个宦官匆匆进来道:“小殿下与小侯爷来了。”

弘治皇帝一听,眼眸顿时亮了几分,激动得不能自己。

他几乎手舞足蹈:“传!”

片刻之后,朱载墨和方正卿便联袂入殿。

朱载墨行礼,沉声道:“孙臣见过大父。”

方正卿第一眼就看到了方继藩,有点儿胆怯,怯怯的道:“孙臣……孙臣……”抬头又看了方继藩一眼。

弘治皇帝已是笑了:“来,来,来,都是好孩子啊,诸卿家,都来看看,这是谁来了,这是朕的甘罗来了。”

甘罗乃是神童,小小年纪,便已拜为上卿。

众臣激动得脸色发红,纷纷笑道:“见过殿下,殿下英姿非凡,聪颖过人……乃神童也。”

“这是大明之福啊。”

面对所有人的吹捧,朱载墨只抿了抿嘴,没有做声。

只有方继藩在旁……冷笑。

弘治皇帝亲自下了金銮,到了朱载墨面前,笑吟吟的回头,想要对四周的翰林们说点什么,却见方继藩不以为然的样子,忍不住道:“方卿家,你有话说?”

方继藩站出来,从容道:“陛下,皇孙不是神童!”

“什么?”弘治皇帝一愣。

刘健等人也错愕的看着方继藩。

一群翰林,对方继藩怒目而视。

怎么,你方继藩吃醋了?

这是你自己的弟子,你还是他的舅舅,这啥意思?

朱载墨听了这句话,却像是松了一口气的模样。

弘治皇帝皱眉道:“方卿家,你何出此言哪。”

在大家一致认同的时候,这家伙总能标新立异。

在众人不善的注目下,方继藩站出来,昂首挺胸。

方继藩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做人……最重要的是耿直。

所以……

方继藩侃侃道:“陛下,儿臣说的是,皇孙非神童,他虽还算是聪明,可是臣斗胆而言,殿下与甘罗这些古往今来的神童相比,差距不小。甚至和某些神童比起来,简直就是云泥之别。儿臣再斗胆而言,皇孙不过是有点小聪明而已,他和其他的孩子,并没有太多的不同。”

这一下子……就有点过份了。

哪怕大家称呼皇孙是神童,虽有夸耀的成分,可皇孙的表现……却绝非寻常的孩子可以相比,现在方继藩在众目下,竟如此贬低皇孙,真真是过份了。

弘治皇帝心里顿时不喜,眉头拧的深深的。

这是朕的孙子,亲的。

你方继藩当众胡说啥?

方继藩随即道:“我听说,古往今来的神童,小小年纪就可以作诗。还有的神童,可以过目不忘,甚至比皇孙年纪还小的时候,就已能背诵所有的诗词歌赋了。而皇孙的记忆力,只比寻常人好一些而已。皇孙吟诗作画,也不过是平平,他怎么可能是神童呢?”

“陛下只看到今日皇孙在顺天府震惊四座的表现,可是……陛下可曾想到,皇孙是靠什么震惊四座的吗?”

弘治皇帝眼眸微微张了张,似乎在思索着方继藩这话里的深意。

只听方继藩继续道:“无非是勤奋和刻苦,陛下只以为皇孙是神童,可曾知道,为了搜寻证据,皇孙和孩子们走访了每一户人家?”

弘治皇帝一愣。

方继藩道:“陛下又是否看到,为了找出哪怕一丁点的蛛丝马迹,这些孩子们几乎夜不归宿,成日就住在那叶家附近。他们与每一个人攀谈,去换取他们的信任,他们为了搜寻到证据,在河流的下游,没日没夜的搜寻。陛下和诸公们也都看不到,他们和所有的农户一样,蹲在门槛边,拿着一个陶盆子扒拉着红薯饭。陛下看不到他们在这个过程之中流了多少的汗水,也不知道他们为了分析出案情的本来面貌,哪怕是在保育院里,也挑着灯,群策群力,将一个个证据串联起来。”

弘治皇帝身躯一震,他忍不住看向朱载墨。

朱载墨眼睛有点红。

恩师……的话,正中他的心事,虽是被许多人赞赏,可他并不喜欢别人称呼他为神童,仿佛只要掐指一算,便可定夺所有的事。任何所谓神奇的背后,是担当,是勤奋,是一颗追求理想的初心。

方继藩继续看着弘治皇帝,继续道:“小殿下自打做了西山县令之后,不但不聪明,而且……还犯过许多许多的错误,他也曾制造过冤案,也曾想当然,曾犯过糊涂……载墨,是吗?”

“是。”朱载墨眼眶红了,很诚实的点头应是。

知我者,恩师也。

他耸拉着脑袋道:“孙臣确实犯过许多的错误……正因为这些错,孙臣才愈发的明白,任何事,靠想当然是做不成的。孙臣那时,什么都不懂,于是恩师便让几个师兄传授我做事的方法,其实……这做事的方法也很简单,正是恩师和王师兄所提倡的知行合一而已,心里有良知,可如何去践行自己的良知呢?无非是行而已,君子敏于行,就比如……这一桩案子,很难查知真相吗?孙臣以为,不难,一点都不难,只要有一个肯负责的人,去真真切切的了解叶家、贾家的情况,只要实实在在的去询问附近的每一个人,打探这两家人之间的生平,了解他们的底细,认真的看一看案卷,自然能看出许多的蹊跷,顺天府府尹张来,他年纪比孙臣大了不知多少。他为官多年,对世事的看法,比孙臣更是老道了无数倍……”

说到这里,朱载墨顿了一下,才继续道:“而孙臣,孙臣年纪尚小,见识和学识都不够多,更没有什么聪明,和张来相比,孙臣不及他的万一。可是……这明明是孩童都可以找出的真相,唯独需要的,只是几分心思而已,张来却不肯去做,因为他高高在上,不肯俯身下视。而孙臣……则亲自走访了每一户人家,了解他们的情况,孙臣所靠的,只是最愚蠢的办法……可这办法,却最有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