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败家子 > 第七百二十九章:储君仁德

明朝败家子 第七百二十九章:储君仁德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7:35:02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明朝败家子 !

次日一早,方继藩和朱厚照便起了个大早。

而后,飞球开始升空,只是这一次,他们牵了一根粗壮的缆绳。

带着缆绳,飞球开始徐徐的朝着江的对岸飘去。

而缆绳的另一头,却留在了红谷滩这边。

弘治皇帝和马文升等人,则也站在了河堤这里,远远眺望。、

但见那飞球拖着缆绳,最终停落在了江的对岸。

而此时,这一根巨大的缆绳,便算是连接了两岸了。

与此同时,两岸分别的固定了一个绞盘,无数赤身的流民们,扑哧的扑哧的转着绞盘,要将这连接两岸的缆绳拉实。

朱厚照觉得这些家伙们没有气力,亲自上前,嗷嗷叫一声,那原本徐徐转动的绞盘,立即开始飞速旋转。

这就是营养过剩且精力旺盛的好处啊。营养过剩的人,身体里有力,而又因为精力旺盛,身体里的营养,便通过这旺盛的精力不断的挥发出来,结果……力气大的出奇。

缆绳的固定,很是讲究,直接一头固定在巨大的铁锚上,而铁锚直接深入带有掩饰的地底,随即,再用烧热的铁水将其浇灌起来。

接着,飞球飞回红谷滩,开始带着第二根缆绳飞到江对岸。

随即,是第三根,第四根,第五根,足足数十根缆绳,最终将这缆绳彻底的连接。

这缆绳极为粗壮,是经过一个月的功夫,上百个妇人日夜不歇的编制而成。

而后……便是上铁索了。

这铁索有数千斤重,由车马拉着到了河堤,其中的一端,已经固定,而后,用大船匠其运送另一端铁索在对岸,对岸寻找岩石浇灌固定,此后,用绞索将其拉直。

一根根的铁索和缆绳,穿梭两岸,崩直了起来……

弘治皇帝皱眉,将方继藩叫到了近前:“这铁索,从何而来?”

这个时代,铁的产量比较低,要短时间,能烧制这么长的铁索,是极不容易的。

方继藩笑吟吟的道:“宁王为了谋反,处心积虑,他囤积了大量的粮食,还挖掘了附近的铁矿熔炼,锻造兵器,那些兵器,殿下觉得留着不妥,可收入朝廷府库,许多兵器上,都有宁王府的标识,索性,就统统熔炼了,锻造了为无数的农具和铁索。说起来,宁王真是不易啊,最早囤积的兵器,可以追溯到永乐年间,这百年来,风雨无阻,不知炼了多少铁,私藏了多少兵器,历经了数代人。还有他们囤积的粮食,堆的比山还高,否则,太子殿下想要开垦,哪里有这般的容易,这简直就如上天的恩赐。”

“……”

宁王若是泉下有知,在知道有人在他背后感谢他,却不知会作何感想。

此时,无数早已准备好的壮力们开始准备好了已穿孔的木板,开始攀上了铁索和缆绳铺桥。

这索桥,早就有之,可通过飞球来沟通两岸,却如此迅捷铺就的,却是见所未见。

每一块木板,固定在了十几根并排的缆绳上,有几根缆绳,则作为‘栏杆’,木板穿孔,直接用绳子将其与缆绳绑死即可,而两边的缆绳,则和下头的木板,也用较细的缆绳编织成网状,铁索则作为主心骨,每一根缆绳,都需用细绳与这缆绳固定。

这条桥,足足铺了七天,七天的时间,一座索桥便彻底的落成。

方继藩先是请王震上桥,王震哆哆嗦嗦的,不断回头看:“下官若是落水,定要记得救一救。”接着,两腿发抖,走在了木板上,一步一步,这索桥不好的地方,就是容易抖,且因为这南昌妖风大,其实桥很结实,可这一路上晃啊晃,王震几乎要吓尿了,一路扶着拦绳,小步小步的挪着。

老半天,才走了一小段。

“太子殿下……”王震回头大吼:“下官觉得这里挺结实的,可以过人,现在下官可以回来了吗?”

朱厚照只隐约听到他的声音,便朝他大吼:“继续向前走,走到对岸去。”

王震低头,看着江水滔滔,突有一种老子不想干了的感觉,只好颤颤的,闭着眼睛继续向前蠕动。

朱厚照受不了了,可是数里的索桥,等你这么折腾下去,什么时候才能通?

朱厚照大手一挥:“过桥。”

片刻之间,便有人赶着数十辆马车,马车上堆砌着货物,上桥,这桥看上去摇摇晃晃,咯吱咯吱响,可对桥而言,些许的马车,真不算什么,众人赶着车走,不断的呼喝着拉车的牛马,摇摇晃晃,转眼之间,便追上了王震。

连接两岸的大桥,便算是彻底的成了。

有了这桥,这来回两岸的时间,大大的缩短。

只是……这桥一修好,也该回程了。

方继藩在回京时,将熊二找来,特意的嘱咐:“照顾好的我的虾子,尤其要小心你的老表。”

熊二忙不迭的颔首:“都尉放心吧,虾子们不会有事的。”

“等这虾子们生了娃,它们的娃娃长大了,要立即派人,送到京里来。”

“晓得,晓得。”熊二掰着指头道:“第一,防备老表,第二,送京里。”

朱厚照终于换上了蟒袍,不情不愿的翻身上马。

因为决心走桥上过江,所以弘治皇帝不敢骑马,只坐了一顶轿子,带着朱厚照和方继藩,以及马文升人等,启程。

天很冷。

因是清早,所以冷风飕飕。

脚下,是哗啦啦的江水,江水滔滔,天还是蒙蒙亮,可此时,桥的一边,却是乌泱泱的许多人,人头攒动。

弘治皇帝坐在轿中,隐隐听到低泣的声音……

他忍不住掀开帘子,却见这轿外,却是无数的人。

“总兵官……好走啊。”

“大学士你啥时候回来看看。”

“大总管慢走。”

“……”

谁是总兵官,谁是大学士,谁是大总管?

弘治皇帝知道,这些人不是来送自己的。

反而是朱厚照大大咧咧,骑在马上,朝众人招手:“不要啰嗦,记得修好河堤,还有清淤,有啥事,跟我说,叫人修书来,那王震敢欺压你们,我打不死他。”

乌压压的人尾随着朱厚照,恋恋不舍,朱厚照和方继藩已打马上桥了,这数千上万的人不舍得厉害,也紧紧跟随,一时间,乌压压的人流亦步亦趋,朱厚照和方继藩打马走一步,他们便跟着走一步。

走到了桥中央,方继藩回头,这桥上竟已是人满为患,你大爷啊,这么多人,会不会朝重啊,方继藩怕死,忙朝身后的人挥手:“回去吧,回去吧,别来了,超重了,超重了。熊二,照顾我的虾。”

后头依旧人头攒动,朱厚照兴奋起来:“人家愿意送,老方你赶人走做什么,我还乐得多见一见他们,想当初,和是和他们一起扛过锄头的。”

方继藩脸色发青。

幸好,安全过了江,在江对面,数不清的禁卫已在此侯驾,弘治皇帝换了步辇,回头,见那桥上乌压压的全是人,隐隐间,竟有人哭了。

他深深的回头看了朱厚照一眼,朱厚照没心没肺的模样,口里骂骂咧咧着什么。

在这桥的尽头,是一块石碑,石碑上刻写着:“刘瑾桥。”

那桥名之下,记录了刘瑾的丰功伟绩:宁王反,太子率壮士至南昌,欲刺宁王,瑾随行,当日,太子出其不意,与驸马都尉乃率壮士数人,飞球升空,瑾以愿此留守,吸引叛军为由,留至宅邸。于是,四面八方贼至,瑾不知所踪,尸骨无存,太子赞曰:瑾伴孤十七年,忠贞不二,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意气扬扬,谈笑而死,悲哉!今立此碑,铭记于斯,喻嗣不忘!

…………

那送行之人,浩浩荡荡,一直将这圣驾送出了南昌城,方才不得不驻足,乌压压的人,远远眺望。

弘治皇帝在步辇之中,显得有几分疲倦。

直到了正午,圣驾出南昌十数里,弘治皇帝下了步辇活络筋骨,将方继藩召至身边,道:“朕见无数人相送你和太子,不忍离开,是什么缘故?”

方继藩道:“陛下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为何还来问臣。”

弘治皇帝失了神,沉吟片刻:“他们……难道不认为朕是个好皇帝吗?”

方继藩苦笑,忙道:“陛下乃是圣君,他们都是乡野的愚民,怎么会知道,陛下是何等的圣明呢。”

“所以他们还是不认为朕是好皇帝,反而认为太子是好太子,对吗?”弘治皇帝感慨道:“朕从前,中是教训太子,说他对不起列祖列宗,现在思来,难道对不起列祖列宗的竟是朕吗?”

方继藩摇头:“陛下已是仁君了。”

弘治皇帝紧锁着眉。

今日那些百姓送别时,和平时自己出宫时,乘舆所过之处,无数人跪着送行不一样,因为弘治皇帝分明能感受到,今日这些百姓,是真情流露,而绝非只是摄于天威。

一念至此,弘治皇帝就想问个明白,方继藩,理应是知道答案的。

……………………

明天会很早更新,脑子发胀,先睡一下,求下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