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败家子 > 第六百一十九章:乡亲们 要发大财了

武侠网 ,最快更新明朝败家子 !

方继藩能看到朱厚照脸色中的尴尬。

像是一个老师傅,突然发现自己秘传的老手艺,突被人篡取一般。

耸耸肩,对此,方继藩也是爱莫能助。

数日之后,太子殿下大婚,这一场大婚,却是无人关注,而太子妃沈氏,据闻生的端庄,可到底啥样子,方继藩也不曾见过。

想想这位沈氏刚刚过门,头上便顶着绿油油的大草原,方继藩自己也不清楚她会是什么感受,一觉醒来时,看着七个摸着自己大肚子的女人,又会是啥感受,倘若那其中一个,还是年近三十,在这个时代,几乎可以做她母亲的人,那么……

所以方继藩看着沈傲的表情,怪怪的。

沈傲却很高兴,沈家要出皇后了,虽现在还是太子妃,可太子殿下,也是他极佩服的人。

只是此时,他却需收拾了行装,与那杨彪一起,带着两千多飞球营的将士们出发,无数的飞球,被装成了数百辆大车,除此之外,还有数不清的燃料,为了出发,西山征募了上千匹牛马,还有九百多的庄户。

浩浩荡荡的队伍,朝南进发,他们将在三个月之后,跋山涉水,抵达贵州。

与此同时,远在宁波的备倭卫,也已接到了命令。

宁波备倭卫,又征募了一千五百多员穷了十八辈子的义乌和永康人,毕竟在这个时代,富了十八代的人,比较难寻,可这穷了十八辈子的穷汉,却是漫山遍野。

备倭卫的待遇好,一听说要招募人员,人们便争先恐后。

在经过数月的操练和捕鱼、捕鲸之后,这些人已是迅速的成长起来。

备倭卫已有战舰七艘,除此之外,还有专门捕鱼的舰船六艘,鱼产量已是节节攀高。

几乎每月,自海外拖回来的巨鲸,已多达七八十头,在这海湾处,一个个水产处理的作坊拔地而起,数不清的农人成为了屠宰的匠人,附近有专门的制蜡作坊,与此同时,专门对鲸皮、鲸骨、鲸肉处理的作坊,也都拔地而起。

江南一地,宁波府的税赋,直线攀高,以至于户部,对于宁波水寨,也表现出了支持。

一方面是大量的水产,能够代替粮食,江南诸地多吃鱼,对于米的需求自然降低,除此之外,最可喜的,却是银税的暴增。

这宁波一府,而今每年竟可为朝廷带来五十万两银子的盐税。

这……是极其可怕的数字。

要知道,大明主要的税赋来自于实物税。比如针对农户,朝廷收的是粮税,粮税即是粮食。针对制造布匹的商贾,朝廷则采取十抽一的方式,直接征收布匹;针对丝绸,则丝绸为税。

因此,大明的税银收入,并不多,一年有两三百万两,便算是不少了。

朝廷无银,其实也是挺尴尬的事,以至于官员和军士,大多是发布匹、木炭作为薪俸,甚至朝廷索性用大明宝钞,来支付薪俸。

而宁波府一年带来的五十万两白银,却是大大缓解了户部尴尬的情况。

因为朝廷主要是税银收入,来自于盐铁,譬如盐,朝廷采取的乃是专营制,盐产出来,要求盐商用银子换来盐引,而后才允许兜售。

正因如此,导致盐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又导致了私盐的猖獗,因此,这盐税自开国以来,非但没有增加,反而越来越少,宁波府的情况就不同,大量的渔产上岸之后,需要处理,要制成咸鱼、腌鱼,才可保证它不会腐坏,对于盐的需求,格外的巨大,一些作坊,每日用盐,就是数百斤,而这,用的几乎都是官盐,大量的咸鱼、腌鱼制好之后,再兜售到内陆或是京师,销量居然出奇的好,虽是价高,可毕竟黄鱼的成本低廉,哪怕用了官盐,也是有利可图。

如此一来,水寨赚了一笔银子,宁波府上下的士绅,赚了一笔银子;盐商赚了一笔银子;转运的商贾,也赚了一笔银子;便连朝廷,也大赚了一笔银子。

每日高达上百万斤的咸鱼、腌鱼,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天下各处,千家万户之中,哪怕是在军中,也喜欢用这样的鱼作为干粮携带,毕竟保质期长,而且有了这咸鱼,其实可以代替盐来食用,要熬粥时,割下一小块腌鱼肉放进去,不但这粥水的味道鲜美了不少,连盐都省得放了,可谓居家旅行,必备良鱼。

镇国府的军令传达到了水寨。

唐寅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里距离安南千里,此番出击,他万万想不到,恩师居然要借用水寨的力量。

好在安南的水文情况,早已被下西洋的徐经摸了个清楚,航路不是问题。

唐寅升座,召集水寨上下的武官,下达命令。

此后,所有的水兵被召集至校场,开始下达了前往安南作战的命令。

已自京师回到了水寨的戚景通当场念了军令。

顷刻之间,水兵们激动的要欢呼起来。

有人双腿跪下,双手刨着地上的沙石,激动的痛哭流涕。

嗷嗷叫的水兵们,一个个热泪盈眶。

终于……等来了。

尤其是那些新兵。

他们没有赶上打击倭寇的好时候。

那是老兵们吹嘘了小半年的快乐日子。

一个倭寇首级,就是从前打鱼时一天的收入,一路横扫海外诸岛,多少老兵,就是凭着一场倭寇歼灭战,直接寄了银子回家建房子,而且还不是夯土堆砌起来茅草房,用的都是青砖红瓦,连房梁用的都是大木。

现在……终于来了。

打渔虽是收入不菲,可一月下来,收入毕竟是看得见的,换一句话来说,这叫生活淡出了个鸟来。

可去安南,甚至是作战,这就不一样了啊。

新兵们跃跃欲试,老兵们想起了自己峥嵘的岁月,泪洒衣甲。

每一次,到了这个时候,戚景通就忍不住要念起自己的口头禅:“不要激动,大家不要激动,此去安南,相隔千里,且作战,是数月之后的事,眼下,还需忍耐,不需急着出击,还是需以捕鱼为主,要等待出击的命令;现在传达将令,是先请令尔等加紧操练,以备不测,安南人的战法,与倭寇不同,从今日起,操练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他歇斯底里的吼着,可这声音,很快便被欢呼和嗷嗷叫的声音所淹没。

人头就是银子,银子就意味着,可以娶婆娘,可以生娃,可以买地,可以建房子,可以荣耀乡里。

水兵们几乎可以看到自己的大宅子的地基,可以想象出自己的娃长的是什么模样,连自己的孙子名字,都已经开始开始取了。

戚景通只好一摊手,看向胡开山。

胡开山赤着身,胸膛上的胸大肌抖了抖,随即发出了狮吼:“*你*的,都***的给老子闭嘴,一群该死的穷鬼,成天就想着婆娘和宅子,你**的就不能想想唐侍学和戚千户的教诲,咱们想一点健康的东西,譬如报效朝廷,又如为国效力?”

一下子,水兵们安静下来,所有人一个个如鹌鹑一般,看着胡开山。

胡开山这才满意,对戚景通道:“好了,戚千户,接下来你来讲。讲一讲除了娶媳妇、生娃、买地、建房子之外的事。他们不喜欢听,俺喜欢听!”

戚景通:“……”

………………

贵阳。

快马已至,带来的药物送了来。

方景隆大病不起,这贵阳内外之事,统统由刘夫人做主。

夫人乃叛军出身,却操纵着当初叛乱的大局,数十万土人男女妇孺,俱都被她所差遣。

而今,嫁了方景隆,也是耳濡目染了大明的军中情况,因此,一道道命令下去,所以虽是眼下大疫,可军中的情况,还算稳定。

刘氏对于丈夫的情况很是担心,这疫病可怕无比,军中的大夫根本就束手无策,而所谓的土医,也用尽了方子,依旧还是不见任何的成效。

眼看着丈夫病入膏盲之状,几乎每日呕吐不止,高热越来越严重,以到了无法进食,长时间昏厥,哪怕偶尔苏醒,也是不断说着胡话的地步。

而贵州军中,似夫君这样病重者,已有数千人,其他感染者,更是多达数万,而这样的疫病,却还在疯狂的传播,谁也不知下一刻,有人开始畏寒和咳嗽起来。

因而当方继藩的家书送来,与此同时,还带来了所谓的‘特效药’。

刘氏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亲自为方景隆用药。

都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办法去分辨这药物的好坏了,有药就成,总比坐以待毙为好。

而今,因为这疫病,死去的人已多达两百人,每日在军中,都有人暴毙,刘氏面上为了稳住军心,还显得坚强,可到了夜里,也是泪洒长襟。

她亲自取了药,将已形如枯槁的方景隆头枕在自己腿处,取了勺子,趁着方景隆还有一丁点的清醒,将这药喂入方景隆的口里。

方景隆已是气若游丝了,只努力的张大了一些眼睛,眼前一片模糊,他突想着什么,一面吸吮着药,一面极努力的嚅嗫着:“陛下,答应了吗,答应了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