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败家子 > 第二百八十八章:峰回路转

明朝败家子 第二百八十八章:峰回路转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7:35:02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明朝败家子 !

这武官气喘吁吁,一脸的倦意。

事实上,他是奉何岩的命令而来的,用的是急递铺的快马,何指挥早有明言,这封捷报,必须得抢先送达,那言外之意,倒是担心中官和巡检那儿率先送来了消息。

所以这武官没有丝毫的怠慢,连忙将手里的奏报递上去:“锦州大捷,诛鞑靼七千余……”

一下子,兵部沸腾了。

仿佛一下子,许多人都松了口气。

可这武官却是急得跺脚,亲自见了兵部右侍郎,低声道:“锦州的李善和王宝,也朝这里加急送了奏报了。”

侍郎一凛,顿时明白了这话里的深意,他淡淡地看了这武官一眼道:“尔在京师,好好歇一歇,到时,自会寻你问话。”

说罢,再不迟疑,正了衣冠,急匆匆的朝宫中而去。

………………

东厂……

一个档头,已是心急火燎的将奏疏送进了宫中去。

萧敬忙是拆开了奏报,顿时眼眸一抬,脸色大惊道:“这莫不是王宝冒功吧?”

这是萧敬的第一个反应。

可随即,他喜上眉梢。

这假的可能性不大,不然这王宝就是不想活了。

至于这份捷报的分量,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陛下正在为此事忧心呢。

十数万百姓啊。

一旁的档头带着几分急切地道:“干爹,东厂那儿说这事儿……万万不可等,一等,若让别人争了先,这一切……可就太迟了。”

“是,是。”萧敬抚额,在司礼监里踱了几步,方才道:“咱竟忘了,竟是忘了,去暖阁吧,赶紧。”

…………

最先抵达暖阁的,却是谢迁。

谢迁几乎是飞跑着来的,口气还一个劲的在喘着气。

今日陛下在暖阁召见大学士和兵部尚书,除此之外,还有方继藩,不过谢迁却有许多奏疏,尚需拟票,谁料通政司竟是送来了这么个消息。

此时,暖阁里,弘治皇帝正看着舆图,目光定格在了大宁的位置。

朵颜三卫,主要便是在大宁附近盘踞,其实只需看了舆图,便能明白为何朵颜卫如此的蛇鼠两端了。

一旦鞑靼人取下了锦州,那么大宁则就处在尴尬的位置上,他们既不愿为了大明和鞑靼人为敌,同时又害怕鞑靼人夺取了锦州,使草原上的生态平衡彻底的被打破。

“失策啊,真是失策啊。”弘治皇帝摇着头,依旧觉得惋惜。

大明这数十年来对大漠的国策,确实有巨大的失误,为了报复土木堡之仇,被仇恨蒙蔽了眼睛,这反而给了鞑靼人统一大漠的天赐良机。

他抬眸,将舆图一卷,叹了口气道:“鞑靼人壮大至此,自此之后,天下将不太平了。”

“对付鞑靼人,也不是没有办法。”方继藩想了想,不由老老实实的回答。

“嗯?”弘治皇帝看向方继藩,眼中一抹光泽闪过。

他发现这个小子,总有主意。

方继藩咳嗽一声,才道:“这个……其实是太子和臣……一起的主意。”

“噢。”弘治皇帝颔首点头,接着看向刘健和马文升等人,他虽没说什么,心里却在不由的想,这方继藩,果然是忠良啊,这个时候还不忘太子。

“你说吧,朕想知道,太子和你想了什么主意。”

方继藩便道:“关外忠良,建立定居点,步步为营,彻底挤压鞑靼人的生存空间,汉人在关外多一个,鞑靼人的牛羊就少一头,此消彼长,天下再无鞑靼。”

听了方继藩的话,所有人的表情都不约而同的古怪起来。

弘治皇帝和马文升、刘健等人对视一眼,有点面面相觑。

弘治皇帝抚案道:“你但言无妨。”

方继藩道:“鞑靼问题的本质,不过是汉人无法出关而已,汉民为何无法出关定居?是因为成本太高,关外不产粮,若是聚集大量的人口,就必须依靠关内供粮,时间一久,不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的结果,怕也不理想。”

方继藩顿了顿,接着道:“因而想要解决鞑靼,就先要解决大漠种粮的问题。”

弘治皇帝默默的在心里寻味了一番方继藩的话,倒是觉得有理,点了点头。

刘健等人亦是点头。

真的很有道理啊,听着都觉得很激动。

当然,大家也不是智障,虽然这是一个很完美的方案,可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大漠里咋种粮食呀!

这就好像方继藩的上一世,一群死宅们个个都是教育家,开口闭口说自己倘若有个儿子,定会如何如何教育成才,这也很完美,唯独要有儿子之前,得先有一个女朋友,然后死宅们一辈子是不可能有女朋友的。

弘治皇帝微微一笑道:“红薯可以在关外播种?”

方继藩道:“有些难处,番薯更适合南方的山地,何况它不能作为主粮。”

弘治皇帝方才心里还寄望着,此时不禁露出了失望之色:“既如此……”

“陛下,臣……倒是有一……”

方继藩的话说到一半,却听到外头突然传来声音:“陛下,大学士谢迁求见。”

话音落下,谢迁已是迫不及待的入阁来了,他连忙行礼,只是这一拜,便起不来了:“陛下……”

谢迁哽咽着道:“锦州……来消息了……”

弘治皇帝一惊,又见谢迁哽咽,下意识的就豁然而起,他心里像是突的被什么撞击了似的,猛地一沉……莫非……破城了……十万军民啊……

他觉得有些头晕目眩,无法自持,脸色越加的白……

一旁的小宦官吓了一跳,连忙眼疾手快的将弘治皇帝搀住,弘治皇帝却是将他打开,眼眸则是定定地看着谢迁,沉声道:“什么奏报?”

一旁的刘健的脸色亦是微变,却勉强还撑得住,其实……他早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了,兵部那儿有太多不利的消息,武备不修,人浮于事,勾心斗角,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不祥之兆啊。

马文升牵扯得最深,他凝视着谢迁,心都跳到了嗓子眼里了。

一旦是噩耗,他这兵部尚书就真的无脸做人了,锦州之败,必须得有人负责,而此前兵部预测错误了鞑靼人进攻的方向,已是大错,单凭这个,足够他成为众矢之的,饱受清议攻讦。到了那时,他除了请辞致士,就再无其他路可走了。

“捷报……是大捷啊……陛下,十万军民的性命……保住了,这是巡按李善传来的奏报,陛下,请看。”

说着,谢迁眼里流出了泪来。

人心都是肉长的,这里头关系着的不是一个两个人,想当初,就因为欧阳志坚壁清野,而闹出了几个人命,都已导致群情汹汹,说欧阳志害民了。

而如今,足足十数万的军民啊,一旦陷落,后果不堪设想。

更致命的是,辽东门户一开,整个辽东都将陷入乱局。

弘治皇帝突的一怔,他沉默了一下,接着,他打了个颤,闭上了眼睛。

似乎很久……他才消化了这个消息。

早有小宦官取了奏报,拱手送到了弘治皇帝身边。

刘健和马文升二人,也是紧张地看着弘治皇帝。

这个消息有些突然,方才还在为此担忧,这转眼之间……

方继藩忍不住道:“陛下……念来听听……”

他也是急了,这段日子也是睡不好吃不好的,不知道自己那可怜的门生是死是活了。

现在庆幸锦州保住了,可未必欧阳志还活着啊。

而且,方继藩一度怀疑欧阳志的智商有问题,而这关外,采取的本就是军制,和关内不同,关内多少还讲一些王法,到了关外,若是得罪了人,直接被人趁乱结果了性命丢下城墙,也是未必的。

弘治皇帝下意识地抬眸看了方继藩一眼,觉得方继藩有些大胆,朕念捷报给你听?

弘治皇帝眼睛一瞪。

方继藩顿时秒怂,他脸有点红,不由在想,看来这辈子都难有风骨二字啊,为啥别人就很有骨气呢?难道是因为自己三观太正的缘故?非要留着有用之身,拯救苍生?

弘治皇帝已是迅速低头,他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起初心里还颇有些忐忑。毕竟,天知道这是不是冒功的奏疏。

可细细一看,里头……还真是冒功。

奏疏乃是巡按御史李善所书。

在奏报之中,他大肆的宣扬了自己的英勇,如何组织民力,协助防御城墙,又提及自己如何鼓舞士气,言外之意,好像整个锦州离开了他一个巡按御史,就像是转不动一般。

除了吹嘘自己,自然不忘抨击指挥何岩的怯战,以及这些年来,何岩的中屯卫,如何不修武备。又暗示了中官王宝,见了城下的鞑子,顿时嚎叫,甚至在鞑靼人假装撤退时,如何力主追击,差一点因为这该死的中官王宝,导致整个锦州的陷落。

“……”

弘治皇帝的眉,皱成了川字。

这巡按李善,文辞极佳,堪称绘声绘色,有模有样,却也难辨真假。

深吸一口气,弘治皇帝继续看下去。

接下来,竟开始出现了一个熟人……欧阳志!

…………

最后一句,日常求票求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