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败家子 > 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天下将大兴

明朝败家子 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天下将大兴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7:35:02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明朝败家子 !

方继藩总是以德服人。

在这一方面,他总是能让徒子徒孙们感受到他的仁义。

仁义的理念贯彻始终,而弟子们,方才会上行下效。

一想到自己在此时此刻,又做了一件好事,拯救了苏莱曼的名声,也算是对得住这位故人,方继藩便感慨万千。

有的人依靠杀人来建功立业。

而他方继藩依靠的却是救人。

一将功成万骨枯,可这样染血的功劳,方继藩不屑为之,他乐于帮助别人,因为拯救人的性命,方才称得上是伟大。

王义已是毫不犹豫的赶往深宫之中,那苏莱曼此时已悲痛欲绝,浑浑噩噩。

他哪里想到这好端端的城,十数万禁军,怎么说没就没有了。

当他从别人的口里得知,原来竟是李政等人献城,一口老血直接喷了出来。

于是,他狂笑,又滔滔大哭,事到如今,祖宗的江山,一腔的热血,无数的算计,却是化为乌有,一切都无影无踪了。

王义见他大叫,几个将士竟有些制不住他,于是上前去,一巴掌下去,板着脸怒吼:“住嘴。”

眼前这个人在别人眼里是亡国之君,是曾经的奥斯曼皇帝。可在王义的眼里,算个什么东西!

这一耳光下去,却将苏莱曼打懵了。

王义龇牙道:“今日起,你叫方感恩,蒙恩师垂怜,这便将你送去黄金洲,来人,给他换一身衣衫,立即送去码头,记住,此事不可声张。”

世上再不会有苏莱曼了。

只有一个叫方感恩的人。

而之所以叫姓方,或许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融入黄金洲吧。

感恩二字,自是不杀之恩,也权当纪念方继藩的仁慈。

两日之后,一艘舰船已是出发,进入地中海。

而在这里,这座屹立千年的城市,迎来了它新的主人。

李政等人依旧还是留用。

虽然他们总是让人有气,方继藩总恨不得上前踹他们几脚。

可不得不说,在安稳人心方面,他们的贡献是极大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在明军攻破了伊斯坦布尔,并且将此定为西京之后,奥斯曼故地,除占领的区域之外,其余所有的卡夏不得不纷纷归附。这十年来,传播儒学的儒生们,自然趁此机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迅速的建立起了一个同窗、师生的关系,在地方上,拉起了一道绵密的关系网络。凭借着这些网络,再借助明军的统治,确定自己在地方上的优势地位。

一旦他们形成了优势,便立即通过联姻等方式,不断的确保这样的优势存在。

如此一来读书不只是学习汉人文化,也不是读四书五经的事了。

因为在地方上获取了优势,他们自然抱团,不断的哄抬读书人的地位,于是四处散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又因为有了科举的晋身之梯,使他们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特权,于是乎他们早早便开始勾结地方官吏,凭借着功名带来的特权,开始蚕食土地,发家致富。

他们有了名誉,有了利益,有了绵密的关系网,甚至在奥斯曼各州府,夺取到了话语权。

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就成了人上人。

他们犹如老树盘根一般,深深的扎根于奥斯曼。

自然而然的整个奥斯曼上下风气开始改变。

读书方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境遇,读书方才可以进入他们的圈子,也只有读这四书五经,读这君君臣臣之道,方才可以成为人上之人。

奥斯曼早已形成了新的读书热潮。

人都是最现实的,趋利避害,乃是人的本能。

不只是旧贵们疯狂的读书,便是较殷实的人家,也开始读书。

他们相互之间,操持着汉话。

满口文绉绉的报效君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其实此时此刻这样的人已经渐渐和汉人没有多少的分别了。

最可怕的是这一群开始不断膨胀的读书人群体,当他们一旦开始生活习惯和语言和寻常人产生不同,他们自然不免开始区分出贵贱。

汉话,自然成了雅言,不能说的人,自是和卑贱的奴隶没有什么分别。

四书五经,乃是圣人之道,不学习的人与猪狗无异。

方继藩有时候其实挺佩服这些儒生的,在和平的时代,他们总是能迅速的调整自己,迎合新的统治者需求,挣扎求生其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让人叹为观止。

当下对于朝廷而言,整个奥斯曼故地,最重要的是进行教化,和拉拢人心,而以李政为首的这一批儒生,则恰好,与朝廷一拍即合。彼此心照不宣。

于是旨意下来。

奥斯曼故地除设立西京之外,同时设立十三省,所施行的乃是大明洪武皇帝旧法,几乎这些旧法,是照着葫芦画瓢一般照搬而来。

李政拜为西京国子监监正,其余之人,各赐爵位。

为了招揽大量的官员,朝廷除延续了苏莱曼时期的科举之外,又连加两次恩科,招揽人才。

西京与十三省,实施海禁之策。

当然这只暂时针对此地之人,四海商行,依旧可以派遣船只,在地中海以及各处海峡沿岸进行贸易。

此战之后

太子依旧暂时镇守西京。

而方继藩却已起身回京复旨。

回去的路途上,已得知一条自玉门关往西京的铁路朝廷已开始规划,而沿途上,已开始有进行地形勘探的人员了。

方继藩回京,此时再见到朱厚照时,朱厚照的面上,竟是多了几分沉稳。

一个人玩也玩够了,闹也闹够了,剩下的,也只不过是寂寞而已。

朱厚照倒是安分了下来。

天下有太多的事需要处置。

皇帝职责,已变得分外的沉重起来。

除了新开拓的疆土需要皇帝处置之外,随着两京十四省新政的推行,朝廷愈发的发现,原有的体制,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

譬如商业的繁华,朝廷必须建立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章程,进行管理。

那么,朝廷就不得不新出一个商务局。

可因为商务局的关系重大,那么领导这个部局的大臣,决不能是寻常之人,品级还需要足够高,甚至需和六部尚书平级。

而商税的增加,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那便是商税和农税不同之处就在于,商人的活动有许多种,那么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收取商税,又为了保证商税能够征收,那么势必需要大量的税吏,以至于,税吏的人数,超过了十万之数。

如此庞大的一个税务系统,岂可还置于户部之下,于是乎,又不得不建立税局,这税务关系重大,税局的大臣,自然也需尚书来主持。

于是朝廷增设十九局,与原有的六部,各自施行着自己的事务。

朱厚照作为天子,明显感觉到奏疏的数量,比父皇在时,增加了十倍以上。

如此庞大的奏疏,哪怕是内阁,竟也开始觉得繁重了。

不只如此又因各部各局所牵涉到的事务,越来越细化和专业,再不只是原有的来了灾情,下旨赈灾这样简单。

有些部局所送来的奏疏,作为内阁大学士,竟是两眼一抹黑,看不懂

毕竟过于专业了。

此时的朱厚照,所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况,给搞得焦头烂额,成日挠头。

哪怕是聪慧如他,且肯下功夫,竟也发现,这千头万绪的事,哪一件都极重要,可哪一件他都未能尽心如意。

甚至朱厚照觉得,莫说自己一个皇帝,便是将自己分出十个天子,也未必能应付如此繁重的工作。

至于内阁更是叫苦连天了,几次请旨,要求增设内阁大学士,可实际上依旧是杯水车薪。

见着了方继藩,朱厚照顿时大喜,开口道:“老方,你来的正好,你若是再不回来,朕便要下旨将这皇帝之位禅让给你啦。”

方继藩:“”

这才刚回来,陛下你就又想下毒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