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败家子 > 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放长线钓大鱼

明朝败家子 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放长线钓大鱼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7:35:02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明朝败家子 !

弘治皇帝要急疯了,在大殿里踱着脚来回的走动着。

这都是说好了的。

本来还以为,可以放心让方继藩去办事。

谁料到,方继藩居然一下要送出三千儒生,据闻,还不要钱。

当然,钱是其次的事。

可他竟是将三千儒生白送呀!

三千儒生啊……

弘治皇帝一时不安起来。

这方继藩不会是脑疾犯了吧。

左等右等,也不见方继藩来。

这令弘治皇帝心里更是焦灼万分。

好不容易,见方继藩上气不接下气的赶了来,弘治皇帝本是一肚子的怨气,此刻全都散了。

心里本是有抱怨的,可见方继藩这般气喘如牛,想到这家伙对自己一心一意,现在听到自己的传唤,如此上心,十之**,是一路跑进宫来的,弘治皇帝心里反而生出了愧疚感,自己是不是过于苛刻了。

萧敬却站在一旁,面无表情,这等小把戏,作为太监的萧敬,心里却最是清楚。

方继藩气都没喘顺,连忙向弘治皇帝行礼。

“儿臣……”

弘治皇帝摆摆手:“朕听说,继藩已和奥斯曼的王子交涉了?”

“回禀皇上,已经交涉了。”方继藩此刻才喘了一口气,一脸正色的回答道:“儿臣与他相谈甚欢,这奥斯曼王子,果然骨骼清奇,非比寻常。”

弘治皇帝脸一沉,不可置信的凝视着方继藩。

“非比寻常?继藩同意了送他三千儒生去?”

“如果他还觉得不够,儿臣觉得,可以不介意送他更多。”

这是大明的特产,每年不知制造多少出来,要多少有多少,方继藩就是这样想的。

弘治皇帝脸拉了下来:“据说那奥斯曼王子,许诺了金银,继藩不肯收下。”

“陛下,这又不是买卖,人是无价的啊。”方继藩哀嚎道。

弘治皇帝瞪大眼睛,却又不知该说什么才好。最终,还是拉下脸皮,这里毕竟没有外人:“当初你可不是这样说的。”

“陛下。”方继藩意味深长的看了弘治皇帝一眼:“陛下,儿臣还和苏莱曼王子,交涉了路上通商之事。儿臣想好了,要建一个商队,前往奥斯曼,甚至在奥斯曼的地中海港口,将货物输入至威尼斯,送至北非甚至是意大利去。”

弘治皇帝皱眉:“就这些?”

“这个商队,陛下占大头,儿臣占小头,此后,咱们一起让它上市。”

弘治皇帝脸色微微一变,来了几分兴趣:“你继续说下去。”

“上市之后,咱们就派出商队,定能得到不菲的利润。前期可能股价,只会微微上张,获利大,可是儿臣估计,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将有暴涨的可能。”

“暴涨的可能?”弘治皇帝不禁兴致高涨:“说说看。”

“陛下您想想看,咱们送去大儒啊,这些儒生们若是在奥斯曼站住了脚,这位苏莱曼殿下,将来承继了奥斯曼祖宗的基业,他们岂不就成了宠臣?”

“一旦成为了宠臣,或是有人成为了封疆大吏,他们岂不是会有很多很多的银子。”

弘治皇帝皱眉:“你怎么知道他们会有很多很多的银子。”

“这……”方继藩沉默了片刻:“在大明,他们也是这样做的呀。”

“是嘛?”弘治皇帝一脸狐疑:“你继续说下去。”

“所谓狡兔三窟,他们毕竟是在外为官,心里终究不踏实,少不得,他们要想方设法,将银子,输送到自己的老家来,那么,他们通过什么呢?当然是商队,利用商队,将这些金银,变成合法的宝钞,如此一来,商队将获得暴利啊。到了那时,这商队的利润,直接暴涨,陛下您猜想,它的股价会如何呢?”

“对于奥斯曼,陛下显出了慷慨,陛下分文不取,商贸还加深了两国的往来。而对那些儒生,也并非是坏的结果,陛下给与了他们一个用武之地。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

弘治皇帝的脑袋,开始飞快的转动。

嗯……先是送人,之后商队,商队上市,此后人得银子,银子再商队之中开始变成了合法的宝钞,宝钞再以利润的形式,转化为利润,利润推动了股价的上涨,最终……握有大量资本的宫中,获得巨大的利润。

这里头,至少绕了七八个圈子。

当然…唯一的问题是……这里头但凡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前功尽弃。

它当真就能像方继藩所言的那样,每一处都没问题嘛?

这是弘治皇帝所怀疑的。

他看向方继藩:“这些儒生,可以在奥斯曼有所作为?”

他的口气透着不自信。

方继藩朝弘治皇帝重重的点头。

“陛下,这些儒生,统统都是人才,说实话,要将他们送走,儿臣还有些舍不得呢,这样的人才去了奥斯曼,想不成才,都是老天没眼。何况,那苏莱曼王子,乃是雄才大略之人,他极想摆脱先祖的光环,成为一代雄主,做出经天纬地之事,势必……要另辟蹊跷,而这些儒生给了他,定能如虎添翼。”

弘治皇帝听着,怎么觉得不靠谱,他不禁又皱眉。

“你这般说,岂不是说,奥斯曼国,将成我大明心腹大患。”

“……”方继藩一愣,随即道:“其实……也没这么厉害,儿臣是夸张了一些,不过……儿臣可以保证,他们可以在奥斯曼得到重用,甚至很快,取代奥斯曼的旧贵。”

弘治皇帝颔首,大明与奥斯曼,相隔甚远,而且暂时,彼此都有共同的敌人,弘治皇帝继续道:“你又能保证,这些人会……嗯……会得到许多的金银,而后通过商队送回来。”

“这是当然,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些儒生,历来考虑是极长远的,那里毕竟不是他们的家乡,他们绝大所数的族人,终究还是在我大明,再者说了,哪怕是一朝得势,未来,也难免会有反复,他们免不得,要悄然将金银给送出去,可能与大明有交集的,在奥斯曼,除了商队,还有谁呢?陛下放心,儿臣有九成把握。”

即便方继藩再三解释,弘治皇帝还是觉得很不靠谱。

可……

哎……

他叹了口气:“九成把握,看来你对此,很有信心。”

方继藩道:“陛下,儿臣万死,太子殿下,还和儿臣打赌了,说是要拿镇国府做赌注,当然,儿臣虽是答应,却也知道,太子殿下乃是说笑的,当不得真。”

一听朱厚照竟也是不信,还拿镇国府来做赌注,弘治皇帝身躯一震。

这样说来,方继藩给的赌注,也是不小吧。

那么……

这方继藩……何止是九成把握啊。

弘治皇帝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既然太子作了约定,岂有不作数的道理,朕恩准了,他若输了,朕也愿赌服输。”

“既然你心里已有了章程,那么,还是照着你的章程来办吧,唯一令朕烦恼的是,如何将三千儒生送出去呢?”

“陛下,臣有一策。”

“噢?”弘治皇帝不禁狐疑起来:“你又有什么办法?”

…………

翰林院突然张榜。

要请儒生们至翰林院来讲授经义,据说皇帝陛下,也可能会来。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令士林震动。

陛下现在越来越偏向科学院,一丁点都不将传统的儒生们当一回事了啊。

儒生在大明完全无用武之地了,每天闲得慌,跟吃闲饭的人一样,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这在无数的儒生们看来,简直就是天塌了,是礼崩乐坏。

于是,少不得有人开始怀古,有人开始做出今不如昔的感慨。

而现在,陛下此举,却一下子,令数不清的儒生们看到了曙光。

陛下这些年,已被奸臣蒙蔽了,现在居然请儒生们去翰林院,听儒生们讲经义,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

大儒陈静业,现在已是门庭若市。

他乃是北直隶最出众的大儒,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虽只是一个举人,可他的文章,他对于四书五经的理解,却让无数人敬佩。

现在他的门人们纷纷登门,希望自己的恩师,能够带着自己一道去翰林院,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若是不去,实在可惜。

倘若是陛下恰好看重了恩师,那自是再好不过了。

“先生,现在整个江北士林,都在传言此事,山东,山西一带的儒生也有人开始启程了,先生大才,倘若不去,岂不是明珠蒙尘。何况,当今皇上,偏信科学院,长此以往,这天下,再无仁义礼义了啊,请先生以苍生为念,前往翰林院,我等弟子,与有荣焉。”

陈静业面带微笑,看着这些弟子们。

消息……他早就听说了。

说不想去是假的,可他不是平常的儒生,这等事,不能轻易答应,如若不然,就太自降身价了。

他摇头:“世俗的事,老夫早不想管啦,我等静心读经史,又有什么不可呢?”

“先生……”弟子们跪了一地,泪水滂沱而下:“先生若不出山,苍生而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