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败家子 >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仁心

明朝败家子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仁心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7:35:02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明朝败家子 !

朱厚照和方继藩在西山,刚刚见完了一拨商贾。

商贾们很开心,能亲眼看看还能活蹦乱跳的太子和齐国公,是可以吹半辈子牛的事。

而朱厚照和方继藩也很开心,坐下来瞎扯几句情怀,便能糊弄人家拿出点实际好处来。

大家各取所需,似乎朱厚照瞅准了商机一般。

“不成,不成,往后得提提价,募捐五千两以上,或是肯招募一百灾民的商贾,本宫才陪他们吃饭。以后若是不需安置灾民了,本宫陪着别人吃饭,也能将泰山们的帐都抹平了。”

方继藩立即露出了崇拜之色。

朱厚照见他如此:“怎么,很羡慕吗?”

“不。”方继藩摇头:“是钦佩。”

“钦佩?”朱厚照一头雾水。

方继藩翘起大拇指:“殿下到了现在,居然还念念不忘着还账,且连自己的泰山的帐都还惦记着还,臣怎么能不钦佩呢,我从没听说过借了老丈人的钱,要还的。”

朱厚照一挑眉:“当然,本宫是什么人,本宫……”

王金元在外头道:“内阁大学士李东阳来了。”

李东阳急匆匆的赶来,将奏疏进上。

朱厚照细细看过了,皱着眉,道:“老方,这大大的出乎了本宫的预料啊,怎么涌来了这么多人。”

方继藩忙道:“想来是灾民们不堪这灾年连连,隔三差五,这地里的庄稼,也总是颗粒无收,朝廷的赈济,总是迟缓的缘故吧。”

朱厚照轻描淡写道:“既如此,那么……”

他顿了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再追加两千万两银子来安置就好了,老方,这银子,理应够了吧。”

方继藩道:“若是省着一点,我想够了。”

李东阳听着,要晕死过去。

还加两千万……

这银子给国库的话,可以……

朱厚照将奏疏搁置到了一边,对李东阳道:“李师傅,你听到了吗?不必担心,灾民们本宫一定会好好的安置的,一定教他们妥妥当当,宾至如归,这都是本宫的子民,本宫绝不会让他们挨饿受冻。”

李东阳只是觉得眩晕,前前后后五千万两纹银哪,他发现自己开始渐渐不再担心灾民了,他担心的是皇上。

“臣……”

李东阳艰难的想说点什么。

可是……话却说不出口。

朱厚照一挥手:“好了,内阁里只有李师傅忙碌,那儿可离不开你,你自去忙你的吧,本宫这里,不必李师傅兼顾。”

“是,臣告辞。”

人就是如此,一开始可能三千万两已是吓着了李东阳,可再来一次两千万两,虽还是震惊,却也不至于让李东阳失色。

随他去吧。

这败家子。

…………

第一批流民,已到了京师。

他们是被一群学员和文吏领着来的,沿途上,都有地方官府取了钱粮供他们吃喝。

快要京畿时,这必经之路上,却专门设卡。

江臣亲自带着一排排的文吏,在此摆了笔墨,搭了棚子,每一个灾民,俱都重新进行登记。

姓名、年龄、四肢是否完好,是否有疾病,来的是几口人,原籍在何处,是否能写出自己的名字,是否有一技之长。

记下了,而后制了木牌,分发给他们,此后,便准其进入京师。

这一批人,足有七八千人。

赵牡就在其中。

他不过是个少年,十三岁大,父母早已失散了,只懵懵懂懂的跟着队伍走,一路上,有人给他分发了红薯干和蒸饼,跟随着人流到了一处人迹罕见的地方,远处,这里正在建设新楼,那新修的道路,恰好延伸到了新楼的尽头。

无数的匠人在楼中忙碌。

而靠着新楼,则是连片的棚屋。

带着他的人,是个书院的书生,他管辖着九十多户人家,到了地方,这书生便忙去了棚屋里寻了人,片刻之后,便开始拿着一个簿子,开始指定大家各自的棚屋了。

据说未来,他们可能会住进那新楼里去。

不过现在,只能在那棚子搭建的屋子里待着。

书生带着九十多户人参观了棚屋附近的主要设施,有专门的医馆,有暂时新建的牙行,不过这牙行并非是用来买卖人口的,而是专职推介工作,还有一个小食堂,棚屋毕竟不能随便生火,未来会有大量的人口聚集在此,一旦酿成了火灾,后患无穷。

因而,这小食堂,就暂时负责了九十多户人就的饮食。

书生开始宣读,自此之后,他们便是第七组的人了,第七组九十余户,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他,他可以出面去解决。

这使赵牡心里安心不小。

他虽不太记得书生的名字,可这一路来,都是这书生照看着他们,有什么事,也都是他去交涉,他就如一个尽职的大兄长,且据说还读过很多书,博学多闻,他不但熟悉京里的情况,而且对上,还有书院给他撑腰。

这就导致,他成了九十多户人家与官府联系的通道,哪怕是有什么差役来,也都是先寻他来出面。

若是寻常百姓,零零散散,毫无组织,到了这陌生的环境,要嘛心里发虚,不知所措,要嘛这些灾民,会内部自行的出现一个类似于道门、帮派之类的组织,最终,这个暂时的棚户营地,混乱不堪。

可有了这个书生,一切都不同了。

这书生让他们安顿,而后便又去忙碌了,食堂里开始升腾起了炊烟。

而这沿途的几个病人,也被送去了医馆。

不只如此,还有车马送来了许多的被褥。

等那书生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个清单:“赵牡,赵牡。”

“在。”

“最新的消息。”书生笑吟吟的看着赵牡:“陈记车行需要七个车夫,其中一个名额,给了我们小组,你年纪最小,先去学着,明日会有人来领你,以后你去上工,也不必怕……出了事,来寻你也是一样,未来三年,我都得照应着你。明日卯时,你在自己的屋前等着,会有人来领你。”

赵牡不知道赶车是啥样的。

可他一点都不担心,因为……这书生让他很信得过。

“好呢,明日我便去。”

接着,那书生又拿着单子,去寻下一家人了。

无数的商行和作坊,甚至是客栈和店铺,都产生了许多的岗位。

这第一批来的人,暂时都不担心没有生业。

虽然作坊和客店,都希望能够招募熟手,可太子殿下下诏,西山书院的书生们又隔三差五带着宣传单来登门,成日念叨着招募灾民的好处,这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偏偏,你还不能赶人,西山书院的生员哪里是好惹的,有的商贾,是受了感召,而且确实缺人,生手来了,大不了让个老匠人带着便是,因而,愿意接纳这些灾民。也有的商贾,是其他人都招纳,自己若是不招纳,难免以后出门在外,会难堪,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到了次日清早,便有各个作坊和店铺的人来,领着人便走。

对于这一切而言,赵牡一切都是生疏的。

他只知道,自己的活儿,并不累,跟着一个老师傅,沿着既定的路线,赶着车马,运载货物,再过几个月,他便可以独当一面了。

下了工回来,他才发现,这棚户区域,又扩大了许多,今日又来了不少人。

同一个小组的人,成了左邻右舍,彼此之间,也都熟识了,能让人安心一些。

至于涌入来的新人,其实和他们没有太大的关系。

傍晚的时候,那书生都会来走一趟。

这时候,便会有人去寻他,有的是求他代写书信的,也有的是希望让他帮忙寻找自己的失散的亲人,或是上工时的烦恼,偶尔也会倾诉。

赵牡没什么烦恼,他是孤儿,倒是无所谓,白日上工辛苦,夜里,自是到了棚里,盖上新的被褥,倒头便睡。

…………

哪怕是得了各大商行的资助,这银子,还是如流水一般的花出去。

要安置这么多人,绝不是轻描淡写的依靠感召和诏书就可以解决的。

朱厚照越发的头痛,方继藩最近倒是很乖巧,没有和他顶嘴,而是不断的跟着朱厚照一起,解决一个又一个新的难题。

譬如……棚户区里的水井开始不足了,此前还是低估了人们用水的需求,得赶紧命人,带上家伙,多去打水井。

又譬如,大量的新楼,人力不足,新来的灾民,又大多没有建设的经验,需赶紧培训一批泥匠和瓦匠。

医学院那里,也是人满为患。

小病自然是去医馆,可到了大病,却不得不送来医学院来。

医学院的学员倒是不少,可蚕室的床位明显不够。

不得已,花钱吧。

朱厚照看着账目,有点懵:“老方,我们可能花的有点多啊。”

方继藩凑都不愿意凑过去看一眼,一副和自己无关的样子:“殿下贤明,自有明断,臣什么都不懂,还是不要求教臣了,噢,殿下,这是刚刚送来的奏报,说是明日,只怕还有四五万人抵达,东区已经人满为患了啊。”

…………

第三章送到,睡觉,调一下作息,神经衰弱,老是失眠,想调整一下,熬夜的话,整个人都不舒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