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败家子 >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千年大计

明朝败家子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千年大计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7:35:02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明朝败家子 !

院士们下手都比较狠,冲上去,先是有人一拳攥紧了拳头,一拳直击吴彦面门。

吴彦啊呀一声,却不知是失去平衡,还是战术后仰,整个人一屁股摔地。

接着便是如鼓点一般的拳打脚踢,更听到什么东西呼呼夹杂着劲风而来,吴彦下意识的拿手抱头格挡。

乓……

一股巨力传来。

好家伙,还带了家伙来了。

吴彦疼的嗷嗷叫,口里大叫:“诸公……救我……诸公救我……”

他哪里知道,诸公们早已逃了个干干净净。

片刻功夫,吴彦便已是鼻青脸肿,手骨好像是折了,只剩下哭喊:“饶了我吧,饶了我吧……”

足足打了半盏茶功夫。

院士们也不傻。

这叫激情殴斗,讲的就是一个法不责众,眼看着这吴彦几乎已是奄奄一息,午门那儿,有禁卫有宦官远远眺望,老半天不敢上前。

禁卫倒是不怕一群读书人,可这么一群院士,穿着钦赐飞鱼服、钦赐麒麟服,谁敢上去触霉头。

等看着院士们一哄而散,才有一队禁卫上去,看着孤零零的吴彦如一滩烂泥一般,倒在地上,不知死活,才有人大起胆子,对着那早已远去的背影大喝一声:“不许打人。”

吴彦浑身疼的厉害,只感觉自己要死了,扑哧扑哧的喘气,口里是血,吐出一颗牙来,两只眼睛乌青,想抬手来抹泪,却发现手折了,动弹一下,顿时钻心的疼。

几个禁卫便要将他抱起来:“快,叫大夫。”

只这一动弹,那剧痛又弥漫全身,吴彦发出嗷叫,只很不得自己立即昏死过去:“别动,别动,别动我……”

“让我死了吧……”他含糊不清,口里吐出带血的液体:“死了也好……”

终于,身子撑不下去了,眼前一黑,彻底昏厥过去。

早有宦官,撒腿便往崇文殿去了。

……………

弘治皇帝靠在椅上,细细的看着这奏疏,心里已是吓了一跳,数千的能工巧匠,无数次的试验,单单试验的用船,就是七艘,鼓捣出来的零件和锅炉,不计其数,改了又改,废了重新铸造……动用的人力物力……

弘治皇帝几乎不敢看下去。

就为了造这蒸汽船?

还有这蒸汽船的航速,似乎还不错,不过这些……弘治皇帝毕竟对舰船了解不深,也只看个大概。

他看得入神之际。

却有宦官匆匆而来:“陛下,陛下……”

弘治皇帝打断了思绪,抬头,看着一个小宦官已匍匐在地:“何事?”

宦官道:“外头……科学院的院士,将翰林侍学吴彦打了,诶哟,浑身都是血,那个……狠哪……”这宦官声音颤抖,显然作为见证者,他心有余悸。

打人?

弘治皇帝看向方继藩。

方继藩站在一旁,心里RI了狗,这不是败坏我方继藩的名声吗?这么多人打一个,这还是人吗?为什么不轮流跟吴彦单挑?

方继藩咳嗽:“陛下,一个巴掌拍不响。”

弘治皇帝手里还捏着奏疏,点点头。

有道理!

他继续拿起奏疏,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淡淡的道:“嗯,打人,是不对的。”

说着,继续看奏疏。

宦官抬着头,有点懵了。

这到底是个啥子意思呢?打人是不对的,那下一句是什么?

等了老半天,没听到下一句,倒是站在弘治皇帝身边的萧敬似驱苍蝇一般,摆摆袖子,小宦官明白了,立即起身,蹑手蹑脚的出去。

这奏疏看了良久之后,弘治皇帝将奏疏放下:“好,这蒸汽船,虽不知下海之后,功用如何,可当下下西洋,确是局限重重,太子与继藩此举,也算是利国利民了。”

方继藩谦虚的道:“这都是陛下英明的缘故。”

弘治皇帝不禁道:“怎么又转到了朕英明了。”

方继藩理直气壮的道:“倘使其他天子,儿臣岂敢如此放肆,擅自与太子殿下研究蒸汽船,正因为陛下乃是圣天子,宽宏大量,明察秋毫,臣等才可以发挥所长啊。因而,这和陛下的圣明,是分不开关系的。儿臣常对太子殿下说,陛下外柔而内敛,以仁孝治天下,儿臣是生在了好时候啊,如若不然,早已死无葬身之地了。陛下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不是圣明,又是什么?”

弘治皇帝听着,既觉得悦耳,又觉得有道理,却嗔怒:“就你话多。”

他早将什么吴彦,忘了个一干二净,似乎……压根懒得去提起,而后,他徐徐道:“这蒸汽船,要继续研究下去,倘若当真有益于下西洋,朕不吝重赏。”

方继藩道:“臣遵旨。”

弘治皇帝脸色又变得忽明忽暗起来:“前几日,朕看了欧阳志的奏报,欧阳志在保定和通州,任这巡抚,已是越发得心应手,他提拔了不少人,尽是干练的人才,朕在想,我大明……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那些小吏,提拔了上来,治理一方,竟也能得心应手,不只如此,他们对于地方的事,更是看得通透,做事的方法,也有章法可循,这地方父母官,上承朝廷之命,下安百姓,朝廷的政令能否得以实施,地方上的百姓,能否安居乐业,都与他们息息相关,朕越想,越觉得……士人的局限,实在太大了,学而优则仕,读书读的厉害,就可以做官,那么……这与太子那般,织毛衣织的厉害,便可做官,又有什么分别呢?”

弘治皇帝露出了失望之色,长久以来,他对士人,是极信任的,可这份信任,他越发觉得,被辜负了。

弘治皇帝又道:“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想要改弦更张,岂有这般容易。”

“朕在想,欧阳卿家在通州和保定府新政,既已经提拔了不少吏员,不妨……在这上头做文章,暂时在这新政之地,朝廷不再委派科举的官员了,让欧阳卿家,自行处断,可若只是如此,却又不可,政出一门,非国家之福,保定府和通州,有一点是好的,那就是无论是什么事,都可以随心所欲。不妨,就将这选拔吏员的制度,拟出一个细则来,按着这个章程,来施行,什么样的人,可以为吏,什么样的人,可以提拔……你是欧阳卿家地恩师,先和他通一声气,此外,你也要请教一下刘卿家等人,到时,上一道奏疏给朕。”

方继藩听到此处,便明白弘治皇帝的意思了。

弘治皇帝想要开辟一个新的选才方式,对于科举,他已有不同看法了。

可现在是废黜不了科举的,这是士人的根本利益,真要闹出来,非要天下大乱不可。

可是保定府和通州,却不同,这两处地方,可以进行某种尝试。

原先的科举制,在新政的地方不适用,可现在提拔的吏员虽不错,可毕竟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规范制度,未来,想用新的体制,来与科举制抗衡,首先要做的,是让这个新的体制,完善起来,新成某种定制。

方继藩苦笑起来。

弘治皇帝看了方继藩一眼:“卿家苦笑做什么?”

“儿臣培养了不少人才,新制之中,难免儿臣的徒子徒孙们,有利。可一旦如此,西山文学院,这么多学八股的人,可就前途不明了。这手心手背,都是儿臣的肉啊。”

这话说的……

言外之意是……

我方继藩不是吹牛,无论什么规则,我西山书院,都吊打书院外的那些渣渣。

弘治皇帝瞪他一眼:“一个月之内,拟定一个章程来吧。”

方继藩道:“那儿臣,这就去向刘公请教。”

弘治皇帝颔首:“不要张扬。”

当然不能张扬。

说实话,这等于是把士人的根都挖了。

方继藩本就是他们的掘墓人,我方继藩就这小暴脾气,来啊,你们有种来打我。

可是……刘健不同,刘健乃是百官之首,是士人的领头人,若是有人知道,方继藩在挖他们老坟的时候,刘健还在背地里提过什么建议,出过力,只怕消息一传出来,那些士人,就要手撕刘健了。

方继藩正气凛然道:“陛下放心,儿臣口风很紧的。”

他告辞而出,却没有急着去见刘健,而是立即关起门来,将自己的几个弟子,统统都召来,甚至是欧阳志,也让他从保定府赶过来。

看着五个弟子,方继藩一阵唏嘘,说出了弘治皇帝的真实意图,而后道:“这是大事,这个章程,影响到的,将是数百上千年,章程怎么拟定,你们先各抒己见,尤其是欧阳志,欧阳志啊……”

欧阳志沉默了片刻,笃定的道:“学生在。”

“你有独当一面之才,这方面,你的经验最是丰富,你来领这个头,你的其他师弟,协助你,先草拟出来,为师看看,接着,我们再逐条的讨论,还有……这事儿……暂时别放出消息去,为师不愿打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拳头会疼的。”

…………

推荐一本书《赵公子》,写的是先秦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