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五百七十二章 战功显赫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五百七十二章 战功显赫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1 04:37:54 来源:88小说

张安世的话,令胡穆深思起来。

他当然清楚,宋王殿下的话,必然有他的道理。

只是道理在何处,却还需他细细思量。

毕竟这些东西,在四书五经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而今不少像他这样的读书人,曾经学过圣人之学,如今也都开始迷茫起来,便是这个道理。

当初的时候,天下的读书人,可以说是一面倒的反对张安世,倒未必是所有的士人都是十恶不赦,实际上,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所学所知的东西,确实无法接纳张安世的行径。

毕竟,一个士绅们所创造的田园牧歌的社会,张安世的许多东西,可称得上是离经叛道。

只不过……如今新政推行,天下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在直隶,一船船的海外的商货流入,税赋也随之大增,许多的作坊拔地而起,各种大学堂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蒸汽机车奔驰在铁路线上,作坊林立,可以说属于士人的基础,其实早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此时,许多士人却惊异的发现,那本该亘古不变的圣人之学,已经不足以去解释眼前所发生的现象了,现实世界,好像已与他们彻底的脱节。

固然会有许多食古不化之人,对此无动于衷,依旧坚持己见。

却也有许许多多的士人,在迷茫之中,不得不去进行思考。

他们越发的察觉,以往那些现有的知识所解释不通的东西,渐渐的从张安世身上寻找到了答桉,在不经意之间,那潜移默化之下,已有不少像胡穆这样的人,其实已经脱胎换骨。

很多时候,人就是如此。

起初的时候,他们会陷入自我怀疑之中,不得已之下,痛定思痛,才开始去慢慢尝试着接受。

可你只要接受了第一次,那么眼前就好像豁然开朗了一般,原先解释不清的东西,现在一下子明朗了,从前无法理喻的东西,你照着张安世的思路往上去套,却发现竟是这般的清晰。

这个时候,像胡穆这样的人,已变成了张安世的模样。

可怕的是,世间有一种心理叫做皈依者狂热,越是这样的人,他们在经历了迷茫,在慢慢开始对新的知识领域产生信服之后,往往这个时候,他们恰恰是最激进的。

以至于,有不少读书人开始成日琢磨着去砸烂孔庙了。

胡穆就是其中一个,只是他性子稳重一些,总不至偏激过了头。

于是他告辞而出,可心心念念的,却是咀嚼着张安世的话。

而张安世显然是不明白胡穆这种奇怪的心理状态的,他此时更盼望着来自福建布政使司和广西布政使司的消息。

数日之后,东华门。

此处乃是南京城的商业要道,此地专门设置了驰道,因而,大量的车马,源源不断地将供给京城的货物送入。

大量的商贾云集于此,与此同时,因为此地热闹,所以城墙内外,数不清的店铺林立。

有人的地方,就不免会有是非,因而,这里也几乎是南京城消息的集散地。

因为天南地北的人都有,大家聚在一处,不免在附近的茶肆和酒肆之中闲坐之余,看一看新近的邸报,交流一些时闻。

自然,比起邸报中的消息,某些街头巷尾的议论,自然也不免甚嚣尘上。

说起眼下的局面,不少人为之皱眉,这天下不太平,难免令人忧心,再加上各地叛乱的消息,更人让人揪心。

而此时,却有人每日都来此,多数时候沉默寡言,却是四处探听着什么。

来人是自夏家来的,正是夏原吉的管事。

夏家就这么一个少爷,现在生死未卜,虽然已派了人,想办法去福建布政使司寻觅,可实际上,这几乎等于大海捞针。

夏家的管事急的实在没有办法,晓得这里的客商还有游人多,人多嘴杂,虽未必能打探到准确的消息,却也忍不住想探听一些福州府的蛛丝马迹。

他这几日,探听的消息太多,说什么的都有,只是越听,他心里越乱。

就在他竖着耳朵,听着邻座几个士人,以及隔壁一桌的商贾们商谈时。

此时,有人上楼来,管事下意识地瞥了一眼,却不由得一愣,他口里下意识地喃喃道:“老爷。”

这声音很轻。

显然管事也万万没有料到,今日夏原吉竟也会来此。

这些时日,老爷可谓是茶不思饭不想,偏偏明面上却还倔强。

管事曾提及自己来此打探消息的事,前些时日,夏原吉也不吱声回应。

只是不曾想,今日老爷终究还是耐不住,也来了。

管事连忙起身,给夏原吉让座。

主仆二人,都默然无言。

只听到隔座的喧闹,有人道:“叛乱了这么久,为何宋王殿下还不提兵平乱?这样下去,可是要出大事的。”

“瞎说什么,宋王殿下自有他的道理……”

听到此,夏原吉的脸不由得颤了颤。

他觉得这些人……简直无法理喻。

此时,又听他们道:“听闻……大同都司,现在也有作乱的迹象,不过……却不好说……”

“哎,若是再不平乱,只怕不知多少贼子……磨刀霍霍呢……那些该死的贼,害我等担惊受怕,现在买卖也受影响,市场比此前低迷了不少,大家都怕啊……”

说着说着,又不禁有人道:“宋王府一点动静都没有,倒是鲜见。照理,宋王殿下最是见不得这些的,会不会是宋王殿下……病了……”

“病了,宋王殿下年轻,能有什么病?”

“这……不好说……老夫听说一些传闻……”

“快快说来……”

“听说啊……宋王殿下平日里并无什么恶习,唯独……深谙一些……哎,不好说……”

“你是说好色?”

“咳咳,这可不是我说的。”

“据闻有人在青楼里见过宋王殿下,当然……也只是一说,我随口说的,你莫信。”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不禁的竖起了耳朵。

这等事便是如此,你说宋王殿下每日看《春秋》,可能大家没兴致,可若说宋王爱逛窑子,那必定是津津有味了。

夏原吉一脸无语,这好端端的说着家国天下的事,怎么说着说着,就说到这个上头去了呢?

却听那人又道:“我在想,会不会是……宋王殿下不幸因此而染了花柳之症?据闻……此乃顽疾,便是医学院,也束手无策。”

“不会吧,会不会有误?”

“我只随口一说。”

“不过细细思来,倒是未必没有可能……哎,可怜的宋王殿下……该死的烟花女子,若不是这烟花女子不晓洁身自好,又怎会沾上花柳,若非是沾上花柳,又如何会染在宋王殿下身上,若不是宋王殿下也染上,又怎教这叛贼如此猖獗?说来说去,历朝历代,都是女子误国啊。”

夏原吉听罢,脸已黑了下来。

他越听越觉得荒唐,便下意识地长身而起,阴沉沉地冷哼一声,抬腿便走。

管事一见,忙是追了出去,出了茶肆。

夏原吉看他一眼道:“这便是你所谓的打探消息?真是滑稽可笑,就指望从这些人口里,能打探来什么消息?”

管事的苦着脸道:“他们平日里,也不全说这个……”

夏原吉长叹道:“哎,休要再说了,休要再说了……”

他心中苍凉,忍不住苦笑:“却不知做了什么孽,到头来,竟要做夏家的不孝子孙。”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夏原吉本就是老来得子,如今两鬓斑斑,这儿子却也没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夏瑄但凡有一丝的闪失,夏家也就在此绝后了。

说出这话时,夏原吉的面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苍凉。

管事的便默默地跟着他,却是不言,脸上有着一样的哀色

却在此时,街上突有人飞马而过。

是三四个人马,穿着的乃是邮政司特有的短装,三四人飞马,背上各自背着硕大的包裹,呼啸而过。

转瞬之间,便越过了夏原吉朝着街的尽头去了。

夏原吉下意识地侧目,却见其中一人……竟有些眼熟。

他以为自己眼花了,用力地揉搓了一下眼睛,等再次张眼时,那一队人马,却已绝尘而去。

夏原吉愣在原地,纹丝不动,眼睛挣得老大。

管事的看夏原吉这个样子,还以为他身子不好了,忙忧心地道:“老爷,老爷……怎么了?”

夏原吉则是愣愣地道:“方才,你可看清楚那几人的面容了嘛?”

管事愕然了一下,才道:“啊……小人……没细看,老爷,怎么……”

夏原吉抖了一下嘴唇,才道:“方才……有一人,像瑄儿……”

管事的惊讶道:“啊……”

管家的反应,倒是一下子将夏原吉拉了回神,他随即细细一想,便不由得苦笑道:“可能是看错了吧,哎……这些时日,总是恍恍忽忽的,总觉得……好像瑄儿回来了……”

他摇头,继续苦笑。

管事的安慰道:“老爷,少爷一定能转危为安的,他吉人自有天相。”

夏原吉只抿着唇,眼睛里的精神气也似是一下子的消散了许多,再不吭声。

…………

“报,报……”

张三急匆匆地闯进了张安世的书斋,边大呼道:“福建布政使司……福建布政使司……来人了。”

张安世正坐在桌桉跟前看着书,听到张三人未到声先到的话,倒是依旧脸色平静,只道:“是哪一个府的?”

福建布政使司很大,实际上,这些时日,也陆续有福建的驿卒来京,只不过带来的消息都不确切。

这些日子,这些杂七杂八的消失听多了,张安世也就澹定了。

张三已经到了张安世的跟前,脸上有几分激动,直接道:“是福州府,福州府的驿卒,说有确切的消息。”

张安世一听,勐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整个人骤然之间抖擞精神。

福州和泉州乃是叛乱的重灾区,若是这里来了人,那么消息就真的确切了。

没一会,张三便引了几个人进来。

张安世细细地打量着这几人,为首一人上前道:“卑下福州邮政局平谭驿三等吏夏瑄,见过殿下。”

“夏瑄……”张安世挑了挑眉,这个名字听着有些耳熟。

不过耳熟的人多了,张安世此时自是没心情细思这个,噼头盖脸便问:“如今福州的情形如何?”

夏瑄很干脆地道:“叛贼已剿除干净了。”

听到这话,张安世眼眸微微一张,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整个人也在一时间里鲜活了几分。

不过,他依旧还有许多的疑问,于是紧紧地盯着夏瑄道:“确切吗?”

“卑下有幸,参与了剿贼,是了,这里还有相关的奏报,请殿下过目。”

说着,夏瑄将一份奏报奉上。

张安世迅速地看了一眼,随即身躯一震,道:“大宋皇帝……”

夏瑄便道:“这些贼子,丧心病狂,居然自立为伪帝,又封王侯数十上百人,且还设内监,册封了太子……”

张安世气道:“入他娘的,不要命也就罢了,为何自封大宋皇帝,本王和他有仇?”

“这……”夏瑄有些紧张,却又有一丝丝的兴奋,想了想道:“可能是……他们也敬仰殿下吧。”

张安世骤然之间,目光狠狠地瞪了夏瑄一眼。

夏瑄立即意识到,自己这马屁是拍在了马腿上了,连忙抿进了嘴唇。

张安世咬牙道:“拿住了数千人,其余的……统统都降了,降者四万余?”

“是。”夏瑄道:“许多是无知百姓,被其裹挟,因而……一旦见真章的时候,或是冲散,或是举降,倒是负隅顽抗者,便是这两千余人……”

张安世颔首:“你们招募了十数万人……”

“人是多了一些,都是各州府那边招募的……”

张安世点头:“这奏报里头说,你的功劳还不小,没想到,真是后生可畏啊。”

“卑下哪里有什么功劳,都是长吏们教的好,除此之外……还有殿下……”

张安世大手一挥:“少说这些,待会儿,本王还有许多话问你,不过现在不是在这说的时候,本王教人备车,你与我同车,待会儿,路上再慢慢说。”

“备车…”

“入宫去。”张安世道:“既有确切的消息,那么该立即奏报,对了,那些书信,都带在身上吗?”

夏瑄道:“都背在身上呢……”

张安世看了一眼他们背着的大包袱,心里已是了然,中气十足地道:“一并带着。”

沿途上,张安世少不得又询问了许多的细节。

其实这些细节,与张安世此前所料想的差不多。

新政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是极有诱惑的。

可是单纯的诱惑,其实意义也不大。

根本问题就在于,需要有无数夏瑄这样的人,深入到村里中去,除此之外,要将邸报送至各村各里。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有一群人,渴望知识,渐渐掌握一定的学问,其实认字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即便条件不足,可只要有印刷物,真有人痛下决心,再偶尔找人请教,一些基础的扫盲却是可以做的。

而偏偏,这些不甘心,且肯付出极大决心去认字的人,往往都不是寻常之辈,一个人有此毅力和决心,且脑子还好使,那么必然,本就是各村各里的‘能人’。

他们既是推行新政的骨干,也必然是邸报内容的传播者,且极有建功立业的意愿,所以,只需张安世的诏令一到,他们必定要鼓动自己的亲朋故旧们追随驿站。

当然,判断是一回事,可真正能做到,却又是另一回事。

这其中,也可见邮政司上下,确实是尽心尽力了。如若不然,是断然不可能能有今日成效的。

张安世只细细地听夏瑄的陈述,一面心里五味杂陈。

很快,朱棣听闻了消息,火速召张安世与夏瑄人等觐见。

在文楼里,朱棣端坐,几个伴驾的大臣,在旁侧立。

张安世行礼:“臣……”

朱棣显然也有点焦急了,道:“朕的讨逆大将军,可算来了。”

一听这话,张安世心里苦笑,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想来陛下心里也憋得很辛苦,自从他主动请缨之后,却一直按兵不动,陛下催促不是,不催促又不是,今日总算是他张安世撞上了枪口了。

这讨逆大将军五个字,颇有几分幽怨呢。

于是张安世道:“陛下,臣此来,就是来奏报战果的。”

“战果?”朱棣打量着张安世,皱眉起来:“什么战果?”

“自然是讨逆的事。”张安世道:“陛下,福建布政使司大捷,尽歼贼子,这些乱臣贼子,胆大包天,聚众数万,裹挟百姓,甚至……甚至还自封为皇帝,大封公侯,幸好皇天保佑,陛下圣明,讨贼檄文一至福建布政使司,各处忠勇之士纷纷揭竿而起,奉天讨逆,不出数日,逆贼便土崩瓦解,全军覆没。”

“这都是陛下……平日里实行仁政,爱民如子的结果啊…………”

朱棣:“……”

……………

昨天实在抱歉,主要是昨天实在忙,老虎也实在太累了,但的确老虎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