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五百四十一章 圣驾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五百四十一章 圣驾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1 04:37:54 来源:88小说

胡公的话,大家一般是不会动气的。

毕竟,大家习惯了。

倒是不少人,虽疑似挨了骂,却也不由忍俊不禁。倒像是骂的不是自己一般。

张安世听了这话,倒是来了兴趣,道:“其实胡公所言不错,虽说人要讲礼义廉耻,可人也有禽兽的一面,就好像······禽兽会自私,会守着自己的猎物,决计不肯松口。这新政又何尝不如此,要治尧舜一样的大治之世,便需得让人有田有地,倘使人人无立锥之地,那么又何谈什么太平世道呢?”

张安世顿了顿,不得不说,在文渊阁的熏陶下,张安世倒也颇有了几分宰相的气度,至少······面上是如此。

“现在朝廷要新政,许多人有兽性,不肯撒手。那么······朝廷就只好比他们还有兽性了。他们要做禽兽,朝廷便要做猛虎,做狮子。所以啊······说到底,咱们做人做事,无非就是一条,和讲道理的人去讲道理,对这不肯讲道理的,便要重拳出击了。胡广一时哑然。

杨荣别有深意地看了张安世一眼,道:“殿下此言,倒是颇有趣味。”张安世笑道:“哪里,哪里,杨公谬赞。”

张安世顿了顿,又道:“方才解公所言的海外之事,海外每年给大明输送的利益,何止千万,其实依我之见,人尽其田,虽是难如登天,可真要人尽其田,大明这么多的百姓,这一人下来,也不过是一人七八亩地而已。现在是七八亩,十数年之后,人口增长,则为三四亩,百年之后呢?”

张安世叹息道:“我们是文渊阁大学士,不只是要顾着眼下,目光却总要放长远才是,所谓人无远虑,百年之后,即便是人尽其田,单凭耕作,也是养不活天下百姓的。正因如此,与其让天下的百姓,都去务农耕种,倒不如······想尽办法,将多余的人口,疏导至城中来务工,这也是新增大力发展工商的意义。”

“可这样多的人力,尽去工商,也未必能人尽其用。诸公想来也是知晓,太平盛世时,这人口的增长有多可怕。因而,疏导百姓,迁往海外,便是头等大事了。”

“天高海阔,何不如教诸王为前驱,开疆拓土,而百姓扶老携幼,随之定居,既可为我大明陆海之藩屏,又可令这海外,也能养活千千万万的百姓呢?所以啊,新政的根本,在土地,在工商,也在外藩,此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是为国家定下的百年大计,这三条办好了,则我大明万年的基业,也就非无根之木。”

解缙颔首道:“殿下这些话,实乃金玉良言,文渊阁能办成这三条,我等此生便足以光照万世了。”

杨荣唏嘘道:“此三条,老夫倒是感触最深。”

众人不由得看向杨荣,连张安世也颇觉意外,不由道:“杨公,何出此言?”

于是杨荣道:“老夫籍贯乃是福建,其实世世代代,所通行的也是这这三条。福建多山,土地却少,人都想有土地,这样才可养活自己,可至少没有了土地,便不得不被逼迫着去从商和务工。倘若连从商和务工都无法维持生计,便只好远遁海外了。殿下所提的这三条,岂不与福建人所做的事一样?只不过,殿下所提的,乃是朝廷主动,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去开太平,去创基业。而福建之民,却是不得已之下,艰难求生计。更是在朝廷和官府无法兼顾他们的情形之下,不得不如此为生。此中艰难,可想而知。”

“可倘若朝廷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能给他们土地,就给他们土地,若是土地微薄,无以为生,官府依旧促进工商,使他们能牟利,亦或者,即便到他们远遁海外的地步,朝廷也已在四海之内,建立诸多藩国,使他们不必因个人的背井离乡,而遭土人欺凌,反而可成诸王的腹心,这于福建的军民而言,真如再生父母一般了。”

胡广和金幼孜,都细细地听了,也不由得为之感慨良多,他们在丰饶和富庶的江西,显然难有杨荣的感触。

解缙却微笑,他虽是江西人,偏偏······似乎又对杨荣的话,理解更为深入。

胡广抬眸看着解缙道:“解公因何而笑?”

解缙叹口气道:“真要说吗?”

胡广道:“解公,我等闲聊,又何不可言之事?”

解缙道:“杨公之言,倒是令我想到,在福建·····确实更容易诱人下海。””......”

正说着,突有宦官匆匆而来:“诸公,陛下有请。

众人听罢,都收敛起心思,倒不觉得意外,陛下但凡有事,都要召文渊阁大学士,因而,便都起身,整理衣冠。

随即,众臣鱼贯去见驾。一起到了文楼。

却见朱棣正端坐着,不等众人行礼,朱棣便道:“真没想到,还有人这样胆大包天。”

众臣看陛下隐隐带着怒气的脸,都没吱声,自是想听朱棣的后话。

朱棣绷着脸道:“这饶州,竟有人胆敢袭击铁路司的人员······还敢恶人先告状。“恶人先告状?”

朱棣垂眸看了一眼跟前御桌上的一份奏疏,道:“诸卿自己看吧。”随即,在朱棣的示意下,一旁随伺的宦官,便将这份奏疏送下去传阅。

众人—一看来,却是饶州府来的奏报,说是铁路司的人,横行不法,引发了百姓之间的争端,恳请陛下裁处。

众人面面相觑,尽都一头雾水。

其实百姓之间发生械斗或者其他什么争斗,在大家看来,都是最平常不过的小事。

说难听一些,在这大明,村落与村落之间,宗族与宗族之间,土客之间,每日没有几场大规模的厮斗,不因此而死个几人,甚至几十人,这才叫稀罕呢。

只是此等事,朝廷一般都置之不理,至多等他们打完了,官府要求他们自己交出一些人来处理一下就是。

毕竟,这些矛盾,大多都是积攒已深,有的更是从隋唐时期就积攒下来的世仇,可不是靠几个流官就能解决的。

胡广看了奏报后,定定神,便道:“陛下,臣看······这里头······似乎并没有什么朱棣便又抬手指了指另一份奏疏道:“那就看看铁路司饶州站的奏报吧。”

于是又是一份奏疏开始传阅。

饶州站的奏报,就完全不同了,里头却不说是寻常百姓之间的械斗,而是根本由当地的官府暗中挑起,大量无良的百姓,袭击投奔铁路司的良善百姓,铁路司赶去斡旋时,遭遇了袭击,有七八个文吏受伤。

胡广见罢,面上微微一变,他依旧还默不作声。

张安世已跳起来,道:“陛下此事不能不问,理应立即派员,前往······彻查到底

“先别急。”说着,朱棣又从御桌上拾起一份奏疏,慢悠悠地道:“这是第三份奏疏,乃是饶州府后脚送来。”

看到第三份奏疏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禁为之无语。因为事情闹大了。

饶州府遭遇了损失之后,当即越境饶州府,抓了许多人,足足数百之多,甚至···

···还捉拿了饶州府同知和判官人等······

众学士们看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如果说,前头两份奏疏,还只是纠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那么这第三份的奏疏,就令人觉得恐怖了。

直接捉拿数百人,还牵涉到了朝廷命官,这胆子······可就不小了。张安世方才还义愤填膺,现在一下子哑了火。

凭良心说,他又不是赵高,总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吧。

朱棣的目光在他们的脸上掠过,道:“诸卿不想说点什么吗?”...”

这下,没人吭声。

朱棣又扫视一眼,最后落在张安世身上,道:“来,张卿先说。”张安世这才道:“陛下,臣以为······此事实在蹊跷。”

朱棣道:“蹊跷与否,还需你来说?”

张安世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只好道:“不如,臣去处置?”朱棣颔首。

朱棣又道:“来,胡卿家,你平日不是也挺能说的吗?你也来说说。”朱棣早已看到胡广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

胡广道:“陛下,不知受袭而重伤的文吏,都是······什么人··朱棣眼睛微微抬了起来,淡淡道:“为首一个·.....”

他看向亦失哈。

亦失哈在旁提醒道:“为首一个,好像是个典吏。此人受伤也是最重,怕是现在,已重伤不治了。”

胡广:“......”

“胡卿······”朱棣道。

胡广整个人就猛然被掏空了一般,摇摇晃晃的,听到了朱棣的呼唤,不由得打了个哆嗦,随意道:“臣······臣在·····.”

朱棣奇怪地看了他一眼,道:“胡卿有什么可说的?”

胡广红着眼睛,沉吟了很久,才疲惫地道:“此事······此事现在尚无定论,是非曲直,一切还是要等彻查之后,再作料理,臣现在······实在不敢轻言,陛下恕罪。”

朱棣嗯了一声,却冷冷地道:“既如此,那么······先等张卿彻查出结果吧,诸卿可以退下了,若再有饶州的消息来,通政司照旧先送朕御览。”

众臣自是要告退,朱棣又道:“张卿留下。”

等解缙等人告退之后,朱棣背着手站了起来,忍不住道:“皇孙这是搞什么名堂?

张安世忙道:“陛下,皇孙在南昌站呢,这饶州出的事,臣以为······”

朱棣脸色渐渐松弛下来了一些,道:“捉拿了人家数百人,事先也没有奏报,就先行动手······看来他们是被朕的孙儿给娇惯惯了。”

张安世道:“铁路司这边,不也有许多人受伤吗?”

朱棣叹道:“其他地方,出一些事,朕不在乎,可铁路司任何小事,都是大事,何况······还是这样上达天听的事?朕花了这么多银子,这家底都要掏给他们了。

这话有点敏感,张安世便又不吭声了。

朱棣倒不在意,又道:“方才胡广,似乎神情有异,怎么,他家里有事?”

其实张安世方才看胡广的神色便想到了,于是道:“陛下,他的儿子,就在饶州站为吏。”

朱棣笑了笑道:“饶州站的吏多着呢,才伤了几个人,这胡卿未免也太过小心了张安世犹豫了一下,道:“可是饶州站的典吏,只有一个······”

朱棣一愣:“你的意思是······”朱棣拖长着尾音。

张安世苦笑道:“是的。”

朱棣一时之间,竟是无词。

殿中说不出的尴尬,张安世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大眼瞪小眼了半天之后,朱棣道:“胡卿是老实人啊!到了这个份上,也没有教朕立即裁处饶州府上下,仍旧还是教朕彻查清楚再说。”

张安世点头,表示认同。

朱棣这时却是话锋一转道:“知道为何朕留伱下来?”

张安世道:“一定是臣即将往饶州,陛下有些事,尚需交代。”“你答对了一半。”朱棣道:“是朕与卿去饶州。”

张安世猛然挑眉,道:“陛下······这······”

朱棣却不打算让张安世将后头的话说完,立即压压手道:“朕出了钱的,现在前前后后,已拨付了七八千万两纹银,来年开春,还要拨付这么多。你们拿了朕的银子

···在江西好快活,朕难道不该知道,朕这银子,到底花在哪里?当然,这是其一。

“其二·····便是此事终究不小,是非曲直,都说自有公论,可与其公论,不如朕眼见为实。”

“朕老了。”朱棣说起了自己的口头禅:“好在,饶州站的铁路已是贯通,既已贯通,这饶州虽是七八百里之外,可一路铁路通行,想来,也不过一两日的功夫,沿途也无需辗转,在车中即到,倒也不耽误功夫。”

张安世自是了解朱棣的性子,话都说这份上了,劝是没用的,便道:“陛下圣明。”

“那就去准备一二吧。”

朱棣吩咐一声,又想起什么,于是忙又道:“还有······”张安世道:“陛下还有什么吩咐?”

“将胡卿家也一并叫上吧。”朱棣皱着眉,叹道:“他儿子,应该伤的很重,或许·········让他们父子,见上最后一面。”

张安世也不禁叹了口气,道:“臣遵旨。”

张安世回到文渊阁的时候,却没见着胡广。

询问之后,才知胡广默默回到了文渊阁之后,便自己躲进值房了。

杨荣等人且还奇怪,因为前些日子,胡广最爱提铁路司,居然也能和杨荣等人大谈铁路司的长短,谁料今日,铁路司发生这样的大事,他反而是一路都是默默无言了。

张安世没有跟其他人多说,而是悄然到了胡广的值房。“胡公······”

胡广深吸一口气,居然摆出了几分好像无所事事的样子,道:“何事?”张安世进来,道:“胡公在忙?”

胡广低头,好像在极认真地看奏疏,只淡淡地应道:“嗯。”张安世道:“我有密旨····..”

胡广只好懒洋洋地站起来,道:“臣胡广听旨······”

张安世道:“令文渊阁大学士胡广,即行随朕奔赴饶州,不得有误。”胡广一听饶州二字······面色微变,却又忙低下头:“遵旨。”

张安世看着胡广,心情也一下子有些失落起来,道:“胡公还有什么说的?”胡广道:“陛下轻离宫中,微行饶州,臣以为这很不妥当,九五之尊······”张安世道:“算了,胡公就当我没有问过吧。”

胡广面色惨然,突然叹了口气,却耷拉着脑袋,没有吭声。

“胡公做一做准备的,当然,也就几日功夫,不必有太多准备。”张安世说着,又深深地看了胡广一眼,便默默地出了胡广的值房。出行的时候是在傍晚。

张安世早已令人调度了一辆蒸汽车。因而,趁着夜色,一行人抵达了车站。

随即,随着这蒸汽机车的轰鸣,一路狂奔而去。

这车厢乃是特制的,这时代的蒸汽机车,不但摇晃,而且还吵闹。

为了确保客运使人尽力舒适,张安世教人在车厢的顶棚、四壁,尽都填充了棉花,又蒙了一层皮,地上再铺上一层厚重的地毯,人所接触的任何东西,都确保是软性的材料,且又有一定的隔音效果。

胡广第一次坐这种车,坐在这车厢中,露出恐惧和畏惧之色。

不过显然,他更担心铁路尽头的事,因而,只失魂落魄地端坐着,低垂着头,一言不发。

张安世与他同一车厢,见他一言不发,心里也明白他的心情,却也不好多说什么,便索性自顾自地去另一车厢,与亦失哈闲聊。

亦失哈的车厢,倒像是一个茶水房,除了陛下随行的各种御用之物,便是在此,随时预备,在这蒸汽机车到站的时候,打上热水,给陛下冲泡茶水。

张安世忍不住感慨地道:“公公真了不起,没想到伺候人可以做到这样的事无巨细,无微不至,这等事,我便做不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