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五百零五章 一箭双雕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五百零五章 一箭双雕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1 04:37:54 来源:88小说

过了一会儿,便有舍人进入了杨荣的值房,道:“杨公、胡公,解公请二公去。”

杨荣和胡广对视一眼,杨荣倒是澹定:“这便去。”

当即,二人来到解缙的值房,只见金幼孜早已在此。

论起来,无论是胡广,还是金幼孜,与解缙都是同乡,尤其是胡广,更是在年少时就与解缙熟识的。

只是此时,端坐着的解缙,却让人有一种换了一个人般的模样,显得陌生。

解缙微笑道:“诸公,请。”

他端起了茶盏。

茶盏早已预备好了,大家各自端茶。

等到解缙押了一口茶,他才道:“今日殿中的情形,诸公显然已经心如明镜,现在陛下钦命解某一查天下之积弊,解某自然也只好领受,接下来,我意先从府县查起,此后各布政使司,再顺藤摸瓜,查至六部,不知诸公以为如何?”

杨荣微微皱眉,忍不住说出心中的忧虑道:“若是从府县开始,再至朝堂,只怕……不妥。”

杨荣没有细论不妥在哪里,不过他和解缙都是聪明人,似乎彼此都能心领神会。

解缙道:“我素知杨公的意思,不过现在军民百姓的冤情,对百姓而言,乃是切身相关。如今,已经容不得从长计议了。”

杨荣便没有再反对,只是道:“人力、钱粮,该如何解决呢?”

解缙毫不犹豫地道:“我自会奏请陛下,调拨人手。至于钱粮,怕也需从内帑讨要。”

从国库出和内帑出是不一样的,若是找户部要银子,肯定难办,而且若是被户部拿捏了钱袋子,事情想办,必定是阻力重重。

杨荣沉思片刻,道:“人力……才是最麻烦的,大理寺和刑部……”

解缙却是打断他的话道:“大理寺和刑部……只怕不成……”

“若是不用大理寺与刑部,只恐……”

解缙笑着道:“现在陛下有意奉行长史入阁。那么接下来,定会有不少的新进士与举人往诸藩国。这样一来,藩国的不少官吏,怕也要暂时调拨入朝,依我看,这些人可以。”

金幼孜听罢,不禁为之色变。

大量的朝廷大臣,去往藩国,说白了,就是熬资历。

而大量的藩国官吏,自然而然,也就有机会抽调入京了。

当然,这些人显然只是暂时借调而已,而这些几乎与大明没有丝毫关联的人,且家小多在藩国,此番借调,某种情形而言,其实也是另一种熬资历,资历足够,回到了各自的藩国,怕又有借重和任用。

这些人与各州县的几乎没有丝毫的瓜葛,可以做到秉公行事,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海外,已经受过磨砺,能力肯定是有的。

将这些人调拨来,再以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解缙来主持,这解缙,显然是打算不破楼兰终不还了。

解缙道:“只是不知,诸公还有何高见?”

胡广下意识地道:“解公……这是否会过于繁琐?”

解缙道:“好事多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等事,要急着办,却也急不来。此事,我另会有奏本,上奏陛下,恳请陛下恩准,只是此事,终是要知会诸公一声。”

众人点头,似乎心里都装着心事,便没有再多聊其他,而后各自散去。

胡广从解缙的值房出来后,却是又跟在杨荣的后头,进了杨荣的值房。

杨荣似乎并不意外,等到胡广将门关上,胡广便道:“解公倒是把什么都安排妥当了,倒是厉害。”

杨荣坐下,微笑道:“他当然早就安排妥了,每一步都算了个清清楚楚。”

胡广似有感慨地道:“看来解公此番去爪哇,也算是学有所成,这去爪哇,还真有用。只是能一扫天下积弊,也没什么不好。”

杨荣叹道:“他手段厉害着呢,方才他的话,还不够明白吗?”

胡广有些心虚:“什……什么话……”

杨荣道:“调拨藩国的官吏来,负责此事,这正是响应了太子殿下和张安世的章程,如此一来,不但他自己与太子与芜湖郡王殿下捆绑,便连这清查,也算是与太子和芜湖郡王息息相关了,这是他的后路,有了这个后路,二十年内,他也不失大学士之位。”

胡广眉一挑,不由道:“还有这心思?”

杨荣便道:“他没有从六部开始查,而是先从府县,这是抓着那些地方上那些害民的赃官污吏狠狠的收拾,然后再慢慢往上顺藤摸瓜,如此一来,这庙堂上诸公,终还是会滋生侥幸之心。毕竟还有时间,收拾干净自己,想尽办法与下头的门生故吏们切割开,虽然也有损失,却也总不至于身败名裂,因而……虽是怨愤,却也不至于与解公鱼死网破。”

胡广惊讶地道:“原来如此,我还以为……”

杨荣没理胡广的反应,却又道:“稳住了庙堂上这些人,将那些害民的府县官吏狠狠收拾,这是赢得民心的举措,他这大明包拯的形象就算是立住了。以后谁若是弹劾他,必定要引起天下的公议,因而……即便有人对他恨之入骨,也绝不能拿他怎样。”

胡广点头,忍不住叹气道:“都是吉水人……哎……”

杨荣道:“他这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不但转瞬之间站住了脚,最重要的是,可以借此获得天下军民巨大的人望,又可得到太子与芜湖郡王的善意,你想想看,此时……天下还有谁可以扳倒他?他已有金刚不坏的金身了,何况,此番大量藩国的官吏入朝,也会使藩国与大明日渐紧密,各地的藩王,只怕对这位解公,也是颇有好感的。”

胡广道:“真没想到,他还有起复的一日……”

胡广的话,听着有些酸熘熘的,要知道当初解缙落难,胡广可是悲伤了许多日子。

毕竟,二人不但是同乡,而且几乎成了儿女亲家。

现如今,眼看着转瞬之间,解缙又炙手可热,竟不自觉的,他心头有着几分失落。

正所谓既怕大哥苦,又怕大哥开路虎,大底就是这么个心理了。

杨荣适时道:“可这对新政,不无好处。这天下的风气,是该改一改了,若是再这般下去,可怎么得了?无论解缙出于何种意图,对我大明的百姓,也无疑是做了一桩好事。”

胡广想了想道:“杨公,你与解公一样的聪明,可为何现在在我看来,你不如他。”

“我当然不如。”杨荣也不生气,反而叹息道:“这世上的许多事,想要想明白,其实是很容易的事……譬如解公的举措,我想,文渊阁里头,是人都能看明白吧。”

胡广:“……”

杨荣则接着闷声闷气地道:“可能看明白,能想明白,能深知此中三味是一回事。可真要去干,有这胆色,就必须得有破釜沉舟之心。这一点,我不如解公,这是性情所致,解公的性情之中,有锐志争取的一面,而我……却多是随波逐流,虽知善恶与好坏,却终究……只擅长顺水推舟,绝非是那种鼓弄风云之人。”

胡广道:“所以宰辅、宰辅,解公擅宰,而杨公擅辅吗?”

杨荣瞥了胡广一眼,轻飘飘地道了一句:“胡公擅问。”

“你怎又骂人!”胡广眼一瞪,气休休的道。

天色将晚,霞彩已经落了下去,隐约已经能看到点点星光。

此时的栖霞,却没有感受到朝堂中的火药味。

这里商贾云集,数不清的人流如织,各种吆喝和叫卖,几乎所有的酒肆和饭馆,也因到了傍晚时分而客满。

可即便如此,沿街许多的商货依旧还在陈列兜售。

诸多的掮客们,穿行其间,努力地招揽着买卖。

不少的商行,已经开始转型,再不只是单一的生产和兜售商品,许多带有投资性质的商行,已经开始效彷马氏船行一般,开始寻觅投资,收揽资金,寻找更多的利润。

此时,解缙穿着一件寻常的长衫,只带着自己的世仆,穿梭其间。

世仆在后挥汗如雨,口里滴滴咕咕:“老爷,明日清早,还要当值的,还大老远的来此……”

这世仆是当初和解缙一道流放去爪哇的,属于曾经共患难的人,因而……算是解缙的心腹,是以才可在解缙面前出言无忌。

解缙却充耳不闻,到了某处丝绸行,一一摸了料子,询问价格,这才出来。

他却是又到对门的钢铁器械的商行里去,见着各色的机械,不禁对这世仆感慨道:“爪哇的丝绸,乃这里的三倍,即便是路途遥远,运输费用高昂,却也依旧可以挣个盆满钵满。还有这样的机械,在爪哇闻所未闻,回头,我该修书一封,给赵王殿下,请他想办法,请一队人马来,专门来此采购,这些是好东西,拿去种植园里,可以大大地节省人力。”

世仆不禁讶异道:“老爷还想着爪哇……”

解缙微笑道:“吾儿还在那呢,再者说……我乃大学士,自然也要关注商贸和民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关心一下爪哇,有何不可?”

世仆苦笑道:“老爷您就是劳碌命呢!”

解缙却是脸色平静,道:“君子在世,怎可碌碌无为?好啦,你休要抱怨了,再走一遭,便去干正经事。”

世仆颔首。

解缙走马看花似的,宛如进入了大观园的刘姥姥,看着这琳琅满目的商货,一路饱览过去。

见时候差不多了,才走出来,此时他眺望,芜湖郡王府,也就不远了。

解缙道:“走吧,去干正事。”

世仆便道:“老爷是去拜谒那郡王?”

解缙直言道:“不然我大老远的来,是为了什么?难道真有这样的闲情雅致吗?”

世仆却道:“老爷该早一些说,小的连老爷的拜帖都没准备。”

解缙则是澹定地道:“不必,这都是外在的虚礼客套。”

说罢,来到了府前,请人进去通报,不多时,便有人请他进去。

张安世是在王府的书斋里见他,此时张安世手里还提着笔,似乎在写着什么。

解缙跨进这间书斋,便笑吟吟地道:“殿下好雅兴,下官见过殿下。”

张安世笑了笑,道:“倒不是雅兴,也不是在练习书法,而是修书,给河南布政使司,交代一些让他们迎接客商的准备。”

解缙显得惊异,道:“客商?”

张安世道:“河南布政使司,现在是百废待举,铁路很快就要修建起来了,水道也进行了开拓,土地现在也已分的差不多了,现在最缺的,恰恰是银子,太平府这里,招揽了一批客商,往河南布政使司走一趟,让这些客商们走一走瞧一瞧,说不准,人家便肯在河南办一些事了。”

解缙道:“爪哇那边,若是也能奉行此策,或许会大不一样。”

张安世摇摇头道:“还是太远了,若是没有足够的舰船,这舰船不能达到一日两三百里,只怕大家还是不肯去的,怎么,解公来此,有何见教?”

“有何见教不敢当。”解缙道:“来此拜谒,倒是有两桩事。”

他说话很简洁和干练,或许是在爪哇时,和商贾打多了交道的缘故。

张安世终于将笔搁入笔架,落座,这才看着解缙道:“愿闻其详。”

解缙道:“其一,是一件私事,殿下可知现在各藩国的现状?”

张安世摇摇头:“只略知一些,却不多。”

解缙道:“眼下藩国最需解决的,乃是国体事宜。”

“嗯?”张安世眉一挑,显然等着他的下文。

解缙道:“当初太祖高皇帝设藩国,在藩国内设长史府和卫所,一文一武,负责处置藩国事务。也设定了藩王的属官,这在以往,太祖高皇帝的布置,是得宜的。”

“可现在,却不合适了,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官位紧缺……藩国现在在海外,不必内陆,以往只需管理的乃是王府内部的事宜。可到了海外,却是处处都要管,招揽的大量人才,却因为朝廷所立的藩国官制问题,却无法得到相应的安排,朝廷为了治理天下,所以设立了百官,可在藩国内……单凭朝廷设置的寥寥无几的属官,已无法解决问题了。”

“虽说藩国自行也招揽了不少幕僚,可这些人无名无分,时间久了,因无进身的希望,也难免灰心冷意,所以……下官以为……应该教这诸藩国,效朝鲜等国的藩属制,设立百官。”

张安世用心听着,心里也有数了:“就是扩大藩国属官的人数?”

“正是如此。”解缙道:“譬如长史,可分左右长史,其下设六司,依旧还是彷造大明体制,只是……官员的品级,有所区分。譬如大明的县令,自然可为七品,可藩国一县一地,则为八品,殿下看如何……”

张安世苦笑道:“这个你倒来问我,理应你奏请陛下才是。”

解缙摇头道:“就算要奏请,也需审慎的拟出一个章程之后,再行上奏。否则贸然奏见,反而不美。殿下也有藩地在新洲,想来必也有高见。”

张安世沉吟着,道:“理确实是这么个理,可就怕一旦官爵下放出去,各藩国随意滥封官职,反而要出乱子。”

解缙微笑道:“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那么……何不如……索性……也定下一个铁律呢?”

张安世惊疑地看着他道:“解公的意思是……”

解缙从容道:“这个容易,要在藩国任官,必须得有秀才的功名,且藩国之内,也需有院试,由朝廷派员,前往各藩国主持院试,拟定秀才员额。除此之外……各大学堂的学员,如官校学堂、算学学堂等等,也可依其秀才功名入仕,殿下以为如何?”

张安世一听,顿时狐疑地看向解缙。

这小黑子的狐狸尾巴,总算是露出来了。

这哪里是增设百官,这家伙……又是在玩一箭双凋的把戏呢!

在藩国准许秀才入仕,某种程度,其实就是解缙分化读书人。

毕竟解缙这一番动作,已算是将读书人彻底得罪死了,可兵法上说,叫围三阙一。

你要人家的命,人家会狗急跳墙的,这个时候,要给人家一点甜头。

现在天下有许多的秀才,可秀才的功名,在大明虽有一些特权,可毕竟有限的很。

毕竟进士才可做官,而举人勉勉强强,运气好的话,也有做官的机会,只是对于秀才而言,却是休想。

这数以十数万计的秀才,自然有不少继续科举无望,却也想有所作为的,这等于是……将这些读书人,想办法引流到藩国中去。

藩国既增加了人口,又有了一批人才,虽是秀才,不过作为官吏,也勉强够了。

而不少不甘心的秀才,突然有了一点出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成为状元和举人的机会。

可天下这么多的藩国,只要胆子够大,肯出海,便可能博一个前程,这也算是一个甜头。

只怕有人还是会感恩戴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