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四百四十八章 加恩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四百四十八章 加恩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1 04:37:54 来源:88小说

不过最终,结果却还是出来了。

而后一封章程,很快地呈送给了皇帝。

朱棣看了奏疏,也不得不惊诧于这些浑水摸鱼的大明精英进士们的水平。

细细权衡再三之后,朱棣批红,而后命人下发明旨。

一封恩旨很快出宫,随即奔赴太平府。

太平府却依旧平静,对于这太平府而言,似乎又是新的一天。

在新的一天里,从府衙到县衙,每一日都如往常一般,有太多的事要料理。

随着百业的振兴,官府的职能也已改变了。

从前一个县,朝廷只需任命几个官员,这几个官员再自行任命一些文吏和武吏,勉强维持一下治安,催收一下粮食,便可大功告成。

可现如今,从招商,到大大小小的纠纷和诉讼,还有修桥补路,再有统计、学政、民政等等,无一不需料理。

社会的结构,已经变得十分的复杂,复杂到寻常的文吏,若是三个月休了病假,再去当值时,却发现有的地方已经不懂了。

今儿,天才蒙蒙亮,周虎便起来了,而后就着腌菜吃了一碗稀粥,两个儿子,已磨磨蹭蹭地挎着书袋,而后磨磨唧唧地要去学堂。

周虎骂他们:“成日就晓得偷懒,读书也不用功,下次先生再来告状,扒了你们的皮。”

两个孩子便耷拉着脑袋,脚步却是加快,一熘烟的跑了。

妇人便在一旁,给周虎预备好正午的食盒,一面道:“少骂几句,他们还小呢。”

“小个什么?”周虎脸色阴沉:“我在他这样大的时候,还是赤足,在田里给人放牛,天未亮起来,就要割猪草,哪里能读书!若不是此后靠着有几分气力,在码头里做事,夜里去那扫盲所里学了一些读书写字的本领,那时白日做工,夜里还要练字,就这般熬了两年下来,才中了吏试。再看看他们,什么样子!”

妇人便不好做声了。

周虎如今是栖霞的一等吏,乃是佃农出身,从前的艰苦,他是最记忆犹新的,因而最看不惯的,便是自己两个儿子这般,分明生活已有了巨大的改善,却不肯用功的模样。

一想到这,便气不打一处来,他的心境,甚至不是寻常富户人家可以理解的。

富户人家数代富贵,也未必是靠读书写字才有今日,他们打小就在蜜罐里长大,所以对于自己的孩子,总能宽容,觉得即便读书不成,那也只是因为孩子天性如此,率真使然,长大了也就好了。

可周虎却知读书之不易,且自己的‘成功’,源于知识这一条路径,因而对于自己的这两个儿子尤为苛刻。

妇人还是忍不住劝道:“两个孩子,在学堂里成绩已不差了,只是偶尔顽皮一些,何须这样骂他们?”

周虎便道:“你妇道人家,怎么晓事!现在不比从前,从前读书的人少,你能认字,便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可如今太平府上下,读书的人少了吗?府衙里头统计下来,学龄少年和孩童入学的已有六成多了,人人都读书,若是不能比别人刻苦,比其他人学更多的本事,将来要吃苦头的。”

说着,周虎站起来,接着道:“也幸赖是在太平府,换做是其他地方,真不晓得他们怎么办。对啦,夜里我回来的晚,今日可能同知厅里,要挑选几个文吏去芜湖县里公干,最终这差事极可能会落到我的头上,你不必留饭了。”

妇人不免抱怨道:“怎么总是你……”

周虎笑了,道:“这也没法子的事,现在事多繁杂,人手就是这些,本就不足。今年夏粮催收之后,接下来便要编拟预算了,各县都报了岁末和来年所要修建和花费的钱粮数目,府里需要一一去核对。”

说着,周虎带着几分感触道:“哎,这点事又算个什么?当初做工的时候才是真正辛苦呢。不过再苦,那也及不上当初来栖霞之前,比给人做佃农要舒适多了。现在府里都在说,芜湖郡王向陛下立了军令状,咱们太平府的海贸要打开局面,太平府之外,有不少人对芜湖郡王殿下阴阳怪气,一直都想看殿下的笑话,这些时日的邸报,都在吹捧什么浙江布政使司,呵……”

妇人不以为然地努了努嘴道:“你一个文吏,却操心大人物的事。”

周虎本不想搭理妇人,不过没忍住,却是气休休地道:“这不同,且不说咱们上上下下能有今日,是得了郡王殿下的恩惠。就算往小里说,芜湖郡王若是真要被那些人给整了,咱们能得什么好?可别忘了,咱们家,当初可是佃农,能读书,能在此安家立业,都指着这郡王殿下和新政呢。”

说着他冷哼一声道:“哼……将来我就指着咱们的两个孩子呢!若是读书有成,进官校学堂去,若是能进锦衣卫,就再好不过,将那些皮里阳秋的家伙,统统给拿了。”

说罢,他已举步往外走,预备上值了。

妇人跟在后头送他出门,一面道:“郡王殿下自有他的本领,不是我们小民可以操心的。”

周虎只点点头:“可心里还是担心。哎,不和你说啦。”

说罢,便启程至府衙。

府衙这边,周虎还未进值房,便听里头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有人大呼:“有恩旨,有恩旨。”

周虎听到恩旨,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些茫然,因为此前邸报里,并没有这样的端倪。

等他进了自己所在的同知厅,才见这里的同僚,一个个喜气洋洋,沸腾起来。

有人拉着周虎,激动地道:“恩旨来了,芜湖郡王殿下得了恩旨,加封海政部尚书。咱们的府尹,领太子太师,同知授太子少师,各县县令,也加侍讲与修撰职,所有文吏,追加一等,俸禄各升一级!除此之外,于府县之中,设海政衙门,设立官吏。”

海政部……这是闻所未闻的东西。

不过作为一等吏,周虎却是大抵能从‘部’和‘尚书’的字眼之中,嗅到一丝不同的味道。

而至于加衔,其实就是让在任官员增加品级用的。

比如府尹,本是正二品,现在加了太子太师,就是从一品。至于各县县令,原本多为六品,可加了修撰和侍讲,就成了从六品或者是正五品。

当然,翰林官的加衔,确实非寻常可比,这对于寻常地方官而言,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做官当做翰林官嘛。

即便是文吏,也都各加一级,这意味着,俸禄和待遇都大大的提升。

当然,若是各府和各县,都增设新的衙门也就意味着,接下来会有更多的空缺。

就说像周虎这样的,他乃一等吏,如今加了一级,也就意味着,他算是司吏的级别了,若是能再进一步,甚至可能直接担任县里的教谕、主簿、都尉,或者进入县里下设的某个衙门里,担任主官。

周虎现在这个一等吏的待遇,其实就是按照大明从八品的官职来发放俸禄的,现在则为正八品,接下来……可能就正儿八经,要入七品的门了。

这个惊喜来的太突然,周虎感觉身子都飘飘然起来。

他忍不住道:“海政部,这是什么意思?朝廷为何有此举动。”

他没有询问自己加一级的问题,这虽然值得可喜可贺,回家肯定要好好地喝一杯庆祝一下。

可此时他更关心的,却是芜湖郡王的情况。

他比谁都知道他们和芜湖郡王之间的关系。芜湖郡王是皮,他们就是毛,他们所奋斗的一切,都与芜湖郡王息息相关。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他是懂的。

“听闻……是主持天下海政的意思,从前朝廷六部,变为七部,现在府尹和各县的县令,都已去了王府,一方面是庆贺,另一方面,也是洽商这府县里下设海政衙门的事。”

有人压低了声音:“海政衙门事关重大,朝廷这一次开了口子,听说掌管着未来水师、海政还有海贸的事宜,现在这海政乃是咱们的头等大事,此番在海政部下设的海政各衙,职责不小,若是不出意外,单单所需抽调的官吏,可能府县里就得有上千人以上,周兄,你资历不小,此番……极有可能要从司吏,直接调任海政衙的从七品左官了。”

周虎只觉得晕乎乎的,好消息实在太多,一个接一个,让他一时无法接受。

不过听到对方说他可能还有大用,他却表现得极谨慎,忙按捺住心头的那份激动,道:“不敢,无论是本事还是资历,周某实在相差甚远。”

整个府衙里,大家都在忙着公务,可此时,大家却都没什么心思了。

直到有人跑来同知厅,低声道:“府尹与同知,还有照磨,已从郡王府回来了。哎呀,一个个都是红光满面的样子。噢,回了府衙之后,他们又开始开会了,却不知商议什么。”

有人私下揣测:“必是要商议海政衙门的人选,我听吏选司和照磨所的人说,那边已开始着手抽调文吏的功考情况了。”

大家听罢,便越发的心提起来。

周虎心里只乱糟糟的胡思乱想。

他想到此番海政部,必定是海贸大策已确定,朝廷这是将其更为国策来办。

而海政与新政息息相关,也即意味着,新政的根基更为稳固。

至于海政衙……府里肯定需设海政司的,而县里必也有海政所,至于人选,却不知是如何挑选。

他在同知厅里公干,所干的事,和海贸没什么关系,虽然有人说他资历不浅,或有机会,不过细细想来,所挑选的文吏,应该不是在同知厅里。

这般一想,便又苦笑。

他已升了一等,如今是司吏的待遇,又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当下,便收起了那颗浮躁之心。

天色已晚,各厅房里都亮了灯,因为可能府衙里的诸公会让大家去训话,所以大家都不敢点卯离开。

又过了几盏茶功夫,却有人来,对周虎道:“周司吏,同知请你去公房。”

周虎一听,顿时骇然。

平日里,他和同知有过一些接触,不过专门找他去的情况却是没有。

于是此时,周虎点点头,而后带着几分忐忑地来到同知值房。

通报之后,步入其中,却是见刘同知此时正提笔在桉牍上写着什么,一旁是负责同知事务的司吏拿着几份文牍在旁等待。

周虎收回视线,行礼道:“见过刘公。”

刘同知颔首,抬头起来,看了周虎一眼:“事情已知道了吧?”

周虎努力摆出一副从容的样子道:“不知刘公所言何事?”

刘同知道:“现在海政衙缺人,要调拨大量的官吏去海政衙,不只是朝廷的这个海政部,便是府里的海政司,还有各县的海政所,这上上下下,所需的人力不知多少,郡王殿下的意思是……海政关系重大,所以这些人手,都从原先各府县还有各司局的官吏里抽调,而后再招募新的文吏和武吏对原先的衙门进行补充。”

周虎心里在想,莫非此番也打算让我调海政衙门?

他心里颇有几分期待,却没有多言,只等刘同知接下来的话。

刘同知笑了笑道:“你是老吏了,选吏司和照磨所那边关于你的情况,老夫也已看过,在职七年,又记过两次功,嗯……算起来,你是同知厅里的骨干。”

周虎谦虚道:“学生不敢当。”

刘同知又笑了笑道:“老夫可舍不得将你调去海政衙去,你这几年,负责的也非海贸事宜,对此一窍不通,去了也是屈才。”

听了这话,原本满心期望的周虎,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这样说来,他还是留用,去海政衙门的话,才有升迁的机会。

虽说他早有准备,可真正得知结果的时候,却还是难免有几分失落。

于是他努力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勉强笑了笑道:“学生在同知厅里,确实差事干惯了,海政的事,也确实不懂。自是一切听从刘公的安排,愿在同知厅里继续效劳。”

刘同知大笑,他将笔搁在了笔架上,才道:“老夫倒想留你在同知厅里,不过……不教你去海政衙,却并非是说……不将你去其他地方调用。”

“此番,当涂县主簿,最有可能进入府里的海政司里任司里的同知,这个人,你是晓得的吧?”

周虎一听,小心翼翼的,手指了指房梁:“刘公所言的这位主簿,莫非是那位殿下……”

刘公微笑道:“你知道就好,不必说的太明白,他这调任到了海政司,这当涂县的主簿就空缺了出来。你也知道,现在空缺太多了,要调动这么多人去负责海政,府里和县里现在都缺人,同知厅这边,不只要选七人去海政,还需选四个司吏往各县填补左官的空缺,更不必说,那些一等吏、二等吏了。”

顿了顿,他接着道:“老夫查过你的情况,你是一个稳妥的人,打算荐你去当涂县担任这个主簿,你意如何?老夫可要说好,当涂县可未必比栖霞要热闹,你这一去,可能家小要留在栖霞,只怕妻小就不好照料了。”

周虎一听,只觉得脑子嗡嗡的响。

当涂县主簿!

要知道,一县主簿,至少在太平府,乃是从七品。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县之中,是除知县、县丞之外,最大的官了。

说是半个一方诸侯也不为过。

而周虎在一个时辰之前,其实还只是一个一等吏而已,转眼之间,摇身一变,竟是成了主簿。

要知道在大明,太平府之外,即便想要担任主簿,最差也需有举人的功名。

可周虎是何人?

他是赤着脚,给人放牛和打猪草长大的,此后还在码头里做过工,担任过卑微的小吏。

可以说,历朝历代,换做任何一个时候,似他这样的人,是根本不可能巴望着担任主簿,莫说是担任,即便是见主簿一面都绝无可能。

见周虎愣在原地,这刘同知只微笑地看着他,并没有急于催促他回话。

其实……刘同知何尝不知周虎的心情?他这个同知,不也原本是从前的他做梦也想不到的吗?

好半响后,见周虎依旧愣愣的,看样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魂。

刘同知这才道:“怎么,不说话了?”

这话像是一下子将周虎拉回了现实。

“学生……学生……”周虎回神,刚想说点什么,却是突然哽咽,眼眶红了,噙着眼泪,突然扑哧一下,竟是哭了出来。

刘同知没有露出一点嫌弃之色,只轻轻道:“好了,好了,要注意官仪。”

周虎也觉得自己太失礼了,忙道:“是,是。”

周虎深吸一口气,总算慢慢镇定了下来,才拱手道:“下官实在是不知该如何感激才好。”

刘同知笑道:“要谢,就谢郡王殿下吧,我等这样的人,能有今日,还能谢谁呢?”

周虎身躯颤了颤,神色真挚地道:“是。下官一定尽心竭力报效,方才不负郡王殿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