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我的姐夫是太子 > 第四百二十二章 死了都要糊弄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四百二十二章 死了都要糊弄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1 04:37:54 来源:88小说

瘴疾是一个筐。

反正基本上,南方的什么病,都可以往里头装便是了。

朱棣对瘴疾也略有一些了解。

心知此病的厉害。

此时的大明,已经开始将云贵彻底的纳入版图。

这倒不是因为,历朝历代的中原王朝,无法对西南进行有效控制。

而是因为,这地方有瘴气,说穿了,既是因为水土不服,再加上南方的密林中有大量的蚊虫和毒蛇,对人的身体伤害极大。而且不少的瘴疾所导致的死亡率极高,若是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开发,实际上对汉民而言,是很难长久居住的。

至于西洋,对于汉民而言,则比之云贵更甚。

现在汉王和赵王统统都染了瘴疾,显然就十分危险了。

朱棣深吸一口气,他还保持着理智,旋即看向张安世。

张安世道:“陛下,到底所患何症,现在还不好说。不过……臣若是大致推测的话……”

他顿了顿,接着道:“既是汉王与赵王殿下同时染病,这就说明,此症必可传染……”

而后张安世想了想,又道:“若是一般的疾病,往往有潜伏和病发的时间,既是南方的瘴疾,这至少说明,汉王和赵王殿下,应该在安南开始传染。而他们自安南到松江口,才开始病发,可见此疾的潜伏颇长……”

朱棣只听得心烦意乱,却依旧强忍着繁乱的心情,继续屏气静听。

张安世随即看向那宦官,询问道:“同船的,还染了几人?”

“这……大抵有七八个。”

“七八个?”张安世道:“同时病发吗?”

“是,大抵是同时病发。”

张安世认真地想了想,便道:“那么,这就应该不是靠人之呼吸来传播的瘴疾,若是呼吸传播,同船这么多人,应该都会陆续病发。人在船上漂泊了一月之久,船中肯定也有老鼠的,照理应该也非鼠疫。”

张安世边道边下意识地微微地低垂着思索着,口里接着道:“会不会是蚊虫传播呢?正因为是蚊虫传播,所以在安南登船之后,汉王与赵王殿下人等,便已感染。等到登船之后,海中没有了蚊虫,自然这瘴疾也就无法传播下去了。”

朱棣道:“到底是什么病?”

张安世道:“臣没有见着病患,自然而然……也就不敢断言,不过……极大可能……是疟疾。”

疟疾可不是小病,朱棣对此深以为然,他是带兵打仗之人,当然知道许多兵书之中流传下来的恐怖传说。

曾在东汉时,马援带领八千汉军,南征交趾国,然而却落得个‘军吏经瘴疫死者十之四五’的惨烈结局。也就是说,此病一发,带领的军队便死亡接近一半。

当然,朱棣所不知的是,后世有一位一生作了四万余首诗,也即是每日平均产量能高达一两首的某皇帝,也曾数次进攻缅甸,都因疟疾而受挫,甚至导致“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的士兵死伤。

这种可怕的死亡率,可谓是骇人听闻。

而各藩国往西洋的时候,其实并不畏惧当地的土人,因为他们的军事知识以及武器都远远超过了当地土人至少一个时代,而巨大的伤亡,往往都来自于瘴疾,尤其是疟疾最甚。

这病一旦病发,就几乎形同于是赌命了,死亡率极高,即便不死,这命也去了一大半。

朱棣看向那宦官,急道:“现在汉王和赵王在何处?”

宦官道:“禀陛下,太子殿下已亲自预备了车船乘舆,火速将两位殿下以及其他的病患,紧急送来京城了。”

“这时还熬得过舟车劳顿吗?”朱棣怒喝。

宦官吓了一跳,硬着头皮道:“汉王殿下说……若死,至少也该面见陛下。赵王殿下……殿下也是这个意思……”

朱棣叹了口气。

张安世在一旁道:“陛下,请立即下旨,命人将两位殿下不必进京,而是直至栖霞码头送医。”

“栖霞?”朱棣带着询问的目光看着张安世。

张安世道:“医学院,或许可以救治。”

朱棣眼眸微微亮了几分,好像一下子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忙道:“对呀,一百多万两银子呢,可有把握吗?”

张安世有些尴尬,他不敢说有十成的把握,因为张安世也无法预料,等送到的时候,是否已经病入膏盲。

于是他只好折中地道:“臣尽力而为。”

朱棣边立即朝那宦官道:“速去。”

朱棣说着,急得如热锅蚂蚁一般,转头却看向一旁早已吓得脸色苍白的亦失哈道:“先不要报皇后。”

亦失哈道:“奴婢……奴婢遵旨。”

朱棣随即又道:“朕现在起驾去栖霞。”

张安世忙劝道:“陛下,两位殿下至栖霞怕还有一些时日,陛下不必心急……臣这边照应着即可。”

朱棣张了张口,最终没有说出那本想反驳的话,而是挥挥手道:“去吧,去吧,你赶紧去准备。”

张安世再不迟疑,立即出宫。

…………

“解公,解公……不妙,不妙了。”副使匆匆而来。

鸿胪寺中,解缙正埋首伏桉,在修书。

最近他的书信有很多,大多都是同乡们听闻他回到了南京城,纷纷写信来问候的。

对此,解缙很热衷,别看这只是小小的一封书信,这书信背后,或者是能给解缙这样的人物修书的背后,可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读书人这样简单。

一个这样的读书人背后乃是一个大家族,直系近亲就是六七十人,若是再加上各房的妻妾等等女卷,那又是上百人之巨,倘若再加上世仆,可能上千人规模都有。

解缙反复地修书宽慰他们,表示江西的事他略有耳闻,对此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又勉励他们,此时要忍辱负重,含泪隐忍,切切不可与官家为难。否则……锦衣卫一至,可能又是灭门之祸,再在这回信之中,提及一下太祖高皇帝云云。

这书信,与其说是宽慰,倒不如说是恐吓。

江西这边已经历过了一番清洗,早已让人风声鹤唳,胆战心惊了。

现在这上上下下,可谓是个个提心吊胆呢。

人就是如此,一个同类若是犯罪而遭处死,那么其他同类并不会觉得此人绝不是因为触犯了律令,而只是因为……是有某些人想要收拾他们而已。

至少在江西布政使司上下,大抵就是如此,眼看着不少和自己交好的士绅遭到了灭顶之灾,他们首先想到的,并非是这些谋反作乱,而是张安世这些奸贼,为了打击异己,已经丧心病狂到四处屠戮杀人了,此等事的性质,已经不亚于汉朝时的党锢之祸,完全是针对所有读书人的全面打击。

解缙恰到好处地提及到了太祖高皇帝,这就更令人恐惧了。

看信之人只要有记忆,想想当下,再想想太祖高皇帝,只怕人都要吓尿。

因为太祖高皇帝在位时,所牵扯的大桉可不是一桩,而是一次比一次更为剧烈,这也就是说,江西布政使司的事,可能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这还叫人怎么睡得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解缙作为江西士子,是最了解自己的同乡和同行的。

每发出一封书信,都可能给爪哇带来巨大的好处。

如今解家,已永不能徙回大明了,自此之后,只能扎根于爪哇,开枝散叶,繁衍生息。

赵国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作为赵国长史,自己的儿孙,也一定可以在赵国谋取一定的官职,那么,这赵国若能人丁兴旺,对解缙而言,才是最大的保障。

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若是赵国的人丁继续单薄下去,迟早有一日,那漫山遍野的土人,会杀入新彰德,解家满门,必是一个不留。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谁还管得了这个,除了富国强兵,增加人口之外,解缙无路可走。

不过人就是如此,起初,解缙还是经历了一些痛苦的思想斗争的,不过天下的事就是如此,有了第一次,后头便身心愉悦了,慢慢的良心谴责所带来的心理阴影会渐渐驱散,取而代之的是开始发挥出自己聪明的头脑,举一反三,琢磨出各种套路,甚至还有更为变态者,竟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继而乐此不疲。

解缙无疑是天下最聪明的人之一,当他的技能点突然点在了某个奇怪的地方,所产生的各种奇思妙想,以及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套路,便自然而然的催生出来。

听到那副使紧张的呼唤,解缙无奈,他懊恼地搁了笔,他原本还想在书信中添几句妙笔,好增强效果,此时思绪却被打乱,不禁为之遗憾起来。

他忍着不满,抬头道:“何事?”

于是这副使焦急地道:“殿下……殿下前日已至松江口。”

解缙唇边顿时勾起一抹笑意,道:“正好,等殿下进京,我又有一谋,要与殿下共商。”

解缙喜欢赵王,赵王也是一个妙人,他对解缙十分欣赏,尤其是解缙肚子里各种奇奇怪怪的‘谋略’,朱棣和太子朱高炽让解缙觉得无趣,因为这一对父子,一个满脑子想的做丘八去冲锋陷阵,另一个则是过于正经。

副使言辞简介地道:“殿下病重。”

此言一出,解缙脸色一变。

解缙惊道:“什么时候的事,又是什么病?”

“听闻……是疟疾……”

听到这个,解缙一顿,只觉得脑袋昏昏沉沉的。

“现如今……”

疟疾的可怕,解缙是领教过的,爪哇赵国的各处新城,都陆续有此瘴疾的流行发生,每每出现,感染者便死亡半数以上,此症在西洋,令人闻之色变。

解缙摆摆手,打断这副使的话道:“哎……好不容易得遇明主,不曾想……解某人……难道注定要一生惨澹吗?”

他脸上透着悲切,也没心思修书了。

只浑浑噩噩地端坐着。

那副使道:“这消息……京城已传遍了,也不知是何人传出的。不过下官听闻,好些士绅和官宦提及此事……都喜上眉梢,还有人暗地里说……”

解缙身躯微微一颤。

他抬头,冷笑道:“这一群无用之人!”

解缙的怒气显而易见,他太了解这些人了,他们最喜欢干的便是夸夸其谈,一旦不合他们心意者,便立即开始自以为聪明的用所谓‘骂人不吐脏字’之言嬉笑怒骂,自以为高明。

解缙又道:“现在赵王殿下在何处?”

“据闻……要紧急送去栖霞。”

解缙忧心忡忡地道:“殿下本就舟船劳顿,又得此症,只怕……”

这副使也显得担忧,六神无主地道:“解公……现下该当如何?”

解缙感慨道:“等,继续等待。我们也做不了什么。”

副使闻言,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解缙此时却道:“来,给我磨墨。”

副使不解道:“解公……可要上奏?”

解缙此时眼中似乎多了几分坚定,道:“不,我要继续修书。”

“啊……”副使更不明白解缙这突然的转变了。

解缙澹澹地道:“若是赵王殿下真有好歹,那么就更该要修书,到时赵王年幼的儿子要承袭君位,他年纪太小,爪哇又必然要人心惶惶,若是没有源源不断的人力,这赵国怕是要土崩瓦解。这世上,干任何事,没有人是不成的。”

副使若有所思地点头,他虽然也心急火燎,可解缙的镇定,似乎感染了他。

不过他提出了疑问:“只是……这些人若去了爪哇,一旦不满,只怕……”

解缙显得平静,慢悠悠地道:“你这就不知道了,江右的山民可能桀骜,可是我江右的读书人却是老实顺从,你只要拿出了鞭子,他们就肯对你心悦诚服了,他们虽会抱怨,可不出数年,便个个都可成为好的矿工、士卒和匠人还有教师。”

副使眼眸微微张了张,随即便捋起袖子道:“下官来磨墨。”

解缙抿了抿唇,接着重新提笔,化悲痛为力量。

…………

在另一头,赵王与汉王终于抵达了栖霞码头。

在此处,街道已管禁起来,早有数十个大夫和医车在此候命,十数个病患统统拉走。

张安世则早已在医学院里候命。

此处占地颇大的医学院,花费了张安世无数的心血和钱财,不过愿意来此看诊的人……一直都不多。

一方面,寻常百姓若有什么病症,随口吃一些汤药便好了。

而富裕之人,却往往对这诺大的医学院,有几分敬畏。

甚至外头还有诸多的流言,说此地的大夫,个个都是屠夫,有人亲眼见到他们拿刀去砍尸首。

总而言之,这医学院给人的印象,总是伴随着许多恐怖的流言。

而现在……在此地,他们迎来了一批不同寻常的病人。

张安世精心地安排了几个大夫,正预备去看诊,此时便有人来了。

朱棣龙行虎步而来,竟是后脚就赶了来。

他一见张安世,便关切地道:“吾儿在何处?”

“陛下,这个时候,还是不要相见为宜。”张安世显得无奈,耐心地劝道。

朱棣进了此地,便不断地皱眉。

因为这医学院里,总是有一股说不清楚的怪异气味,让人产生一种不适之感。

朱棣道:“他们……现今如何?”

张安世如实道:“听大夫说,病症确实非常严重,毕竟病发已有几日了,且一路颠簸,若是再无法救治,恐怕……”

事实上,朱棣这两日,都不曾入眠,此时听了这话,心中就更为担心了。

他一把抓住张安世的手,面色凝重地道:“你要救人。”

只短短四字,张安世却知其中份量。

当下便道:“臣去了。”

朱棣吁了口气,他倒没有在这医学院的建筑中多逗留。

而是走出了这屋舍,一路走到了医学院中的庭院,这才觉得那满是怪异气息的窒息感稍稍减缓一些。

而在这里,早有许多的禁卫,还有护送汉王、赵王等人,以太子为首的诸官,在此焦灼地等候。

朱高炽看到朱棣迎面走来,先是诧异,随即上前道:“父皇……儿臣万死……”

朱棣因为心中的担忧,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他摆摆手道:“这与你无涉……”

朱高炽又道:“沿途……沿途……”

朱棣听到这两个字,倒是收起了心神,道:“你但说无妨吧。”

朱棣的语气,还算是平静,当着朱高炽的面,并没有过于激动。

于是朱高炽道:“下船的病患,十九人,沿途病死者,已有七人……”

说着,朱高炽不禁为之怆然:“此症实在厉害,儿臣……”

朱棣深吸一口气,却只是点了点头:“不要哭哭啼啼,像个妇人似的,流什么眼泪,你是太子,无论发生什么,都要泰然处之。若连你都六神无主了,将来遭遇了什么变故,天下人生死荣辱都维系你一人身上,你也可以如此惊慌失措吗?”

说着,朱棣微红的眼眶,不禁垂泪下来。

朱高炽只好擦拭眼泪,沉默不言。

…………

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