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窥情:官心计 > 第三十五章送礼的学问

窥情:官心计 第三十五章送礼的学问

作者:宦海一明灯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31 00:21:23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窥情:官心计 !

我让李部长先不要声张,直接叫过掌柜的,指着一副梁启超的楹联问多少钱。

掌柜的笑容满面正要将这幅楹联夸赞一番,我急忙摆摆手说道,给个实价,如果合适我们就拿走。

李部长有些诧异的看了我一眼,他肯定是奇怪,明明要这幅画,干嘛扯上一副楹联。

掌柜的笑着说道,我看二位也是诚心买,这样我也不多要五千!

我皱了一下眉头,老板开什么玩笑,你当我不识货啊!做买卖得实在,价格太高,降一点。

掌柜的面露难色,说这幅楹联肯定是真品,再便宜他真的没赚头。

我当然不乐意,说梁启超的字根本不值这个价,当然这是十几年前的行情,当时楼主一个月才八百多,现在这副楹联没有十几万下不来。

可掌柜的死咬住五千不松口,弄的我挺郁闷。

我很随意的指了指角落里的卷轴,说这是啥!

掌柜的说一幅破画,挂了好久没人要,扔在那里了。

我拿过来瞅了瞅,说我吃点亏,这副楹联加这幅画五千,掌柜的倒是挺痛快,李部长掏了五千块钱,我们走了。

掌柜将我们拱手送出店门,临出门的时候,掌柜的给我使了个眼色,我当做没看见。

出来后我问李部长再转转?李部长说不必了,然后又说小张今天费心了。

我说陪李部长应该的,李部长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指着说我黏上毛就是猴,猴精猴精的!

我就当没听懂,只是嘿嘿的笑着,并且说我老爸的装裱手艺非常好,可以将这幅画好好装裱一下。

李部长没有犹豫将画给我了。

其实这幅画是董其昌的真迹,是我从老头子那里讨来的。

自从我经历了这么多事情,老头子似乎也想开了,我说出要这幅画,什么也没有问,直接给了我。

至于刚才在店铺里,只不过是预先排演的好的,只需要按照剧本演下来就行。

至于李部长知不知道我的良苦用心,我不清楚,但是从那天起,他对我的态度更好了。

其实送礼真是一门学问,首先你要明白送给谁,换句话说你要明白对方的好恶,才能知道送什么最好,最能让他高兴!

比若说倪姓省长喜欢玉石,于是不少人投其所好,送给他高档玉石,送出的当然有回报,于是不少人跟着发了财。

其实你还要知道送什么,这个跟对方的文化档次和社会身份很有关系,比如普通的人送点名烟名酒肯定很高兴,但是送给身份比较高的人,对方肯定不把这点礼物放在眼中。

有人说送钱最实惠,呵呵那也未必,例如说位高权重者,钱在他们眼中不过是数字,不如标新立异送名人字画,或者珍惜古玩之类的东西,更容易打动他们。

在有送的地点也有学问,比如说公对公,可以再工作单位,或者办公室送礼,但如果是私人,在这类地方就不合适,最好私下,而且礼物不要偏大,让四邻看见影响不好。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关键,最关键的是让收礼人觉得无法推辞,并且不但无受之有愧,而且有如沐春风之感,才是达到了送礼最高境界。

就拿我给李部长送礼这件事情来说,他肯定隐约猜测到我在里面肯定有鬼,但他没有说破,反而说猴精、猴精的!

而且这样送礼毫无痕迹,一副董其昌的山水,在那个时候一尺三万到五万,尽管那幅画品相不太好,但在那个时候值个十几万不成问题。

当然我并不是不想拿出品相好的画,如果这样的痕迹就太重了,李部长肯定不会要。

我拿出这幅画,借着捡漏的名义送给他,一来别人说不出什么,二来也满足了李部长捡漏的心理,三来他接受的毫无芥蒂,自然是满心欢喜。

回到家里,我爸嘟囔了两句,说我把画送人不说,还让他六十多岁人费劲巴拉的装裱,当官真的那么重要吗?他说我气迷心了!

我爸随便一句话,却击中了我的心事,点着根烟抽了一口,我妈在旁边拍了老爸一巴掌,说少废话赶紧的。

我爸气哼哼的说道,只此一次,下次想都不要想,除非他死了!

我急忙说老爸仙福永享、寿与天齐,直接拔高到神龙教主等同的层次!

可惜老爷子不吃这套,直接把我轰了出去……。

过了几天我接到李部长的电话,他告诉我有个全市干部大范围的公选,希望我能顾把握住这个机会,最后轻描淡写的提了一句,有个副处级的职位,国资委副主任,估计竞争挺激烈。

闻弦而知其雅意,我知道李部长的暗示了,心中暗暗激动。

就在我放下电话不久,曼妮将我叫到办公室,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看见我一脸的平淡,皱起了好看的眉头。

说我这样的精神状态不对,应该振作起来,迎接新的挑战。

我笑着告诉她,我早已经知道了。

曼妮吃了一惊,急忙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将李部长的关系跟她说了,曼妮听了之后愣了一下。

说实话我当时的心情未必没有炫耀的意思,当然也许还是成不成熟,总想在心爱的女人面前表现一下。

柳曼妮迟疑了一下问我,对市里的上层关系究竟了解多少。

她这么一问,我所知道就是道听途说,经过无数艺术加工的小道消息,真正的内幕,我这个层面根本接触不上。

我琢磨了一下,把认为靠谱的一些说出来,可我刚说几个,就发现曼妮一脸的不以为然,同时似乎在忍耐着笑,干脆住口不说!

有些气恼的看着曼妮,就像个赌气的大男孩!

曼妮看见我的样子笑了,说既然你接触到了李部长,那么我就把市里的情况跟你说一下,以免你挨了枪还不知道为啥。

市里上层其实就像东汉末年三国纷争,有三股势力胶着。

说到这个得详细介绍一下,我身处的这个市,以前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市,而是有两个行政区域,,一个是市,另一个是地区行署。

换句话说一个市有两个平行的政府机构,而且所管辖的区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按道理说大家同住黄河尾,同饮黄河水,应该情同一家搞好革命工作才对,可没想到偏偏是日日见君不思君,恨不得将江水一劈两半,我喝我的,你喝你的,老死不相往来!

老死不相往来也就算了,可是这两个行政区域的干部,还暗中相互竞争,因为我们市地处三省交界处,交通便利,还有丰富的地下资源,只要认真做事很容易出成绩。

可是这两拨人并没有将力气使在这里,而是相互之间勾心斗角,拆台挖墙脚。而且这两波人有个斗争策略,而且放之四海皆准,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那就是敌人反对的我们拥护,敌人拥护的我们反对!

你想在这个斗争纲领引领下,能有个好?将个好好的全省第二大城市搞了个不亦乐乎,经济指标总在前三徘徊,当然是倒数的!

后来省里因为这个事情怒了,经过请示后,市地合并,想将当初的两拨人融合在一起,真正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出发点是好的,只可惜这些人都是血肉之躯,不是泥捏的,要不然将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在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这样就天下太平了。

这样造成了更加复杂的局面,不少行局需要合并,普通人还好说,可是领导们怎么安排,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为党国事业尽心竭力,总不能卸磨杀驴吧!

于是副职全都保留,老灯记得,当初地市合并之后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委,那个时候叫教委,这个时候叫教育局,竟然有了十八个副主任,于是被冠以十八罗汉的美誉,响彻了整个市直机关。

副职还好说,正职怎么办?总不能安排两个一把手吧!这下可犯愁了。

怎么办?也不知道谁给出了个馊主意,实在不行抓阄,抓到谁算谁!(当然这也是民间传说,不过当时地市合并,差点把脑子打出来!O(∩_∩)O~)

地委的人虽然比较土,但心齐,动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更懂得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真理。

于是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瞄着市委书记而去,而起众多人只捧一个。

反观市里人虽然潮,但骨子里存在小市民意识,总计算着自己得到多少,并不考虑整体,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人,单打独斗。

当然最后的结果出来,市委书记花落地为家,紧跟着随后地委的人一个个占据了要职,反而本市人被打压的抬不起头。

从这个侧面反映了,当初毛伟人制定的战略方针,农村包围城市是何等的英明,再见过几十年后,还成功让另外一批的农村走出来的干部,成功夺权!

于是现在市里其中两股政治力量,一个是周建设为代表的地委势力,另一个就是马宝三为代表的本市干部市里,当然还有第三股势力,那么第三股势力是什么,请听下回分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