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铁血兵戈 > 第三百五十八章 远交近攻

铁血兵戈 第三百五十八章 远交近攻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1 09:06:28 来源:58小说

泰兴元年二月初五,正是春耕季节的时候,李儇、杨复恭等人被押解到了京城长安,使者同时带来了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的亲笔信。

禅让皇位的李儇回到了京城,劫持李儇的杨复恭被押解到京城,这在朝廷之中引发出来巨大的轰动,满朝文武大臣各怀心思,对此事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

跟随李儒沛来到京城的原南方道大行台府的官吏是非常高兴的,李儇回到京城,杨复恭以及其同党心腹悉数被押解到京城,玉玺也回到京城,这预示着李儒沛的皇帝之位更加的稳固,无人能够撼动了,至于说如何处置李儇和杨复恭等人,他们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坚决斩杀杨复恭及其心腹和同党,至于李儇,同样可以到东都洛阳去安度余生,当然也有人建议不能够放过李儇,毕竟是以前的皇帝,肯定还是有些号召力的,就这样轻易放过了,对于稳固李儒沛的皇位是很不利的。

至于京城之中的文武官员,这一次的意见倒是非常的统一,认为应该斩杀杨复恭及其心腹同党,绝不能够放过,如何对待李儇的事宜,绝大部分官吏都认为,还是让李儇到东都洛阳去生活,因为李儇主动将皇位禅让给李儒沛,可以被封为太上皇。 尊称李儇为太上皇,斩杀杨复恭及其同党。

李儒沛没有犹豫,迅速批转了这个建议,他很清楚。杨复恭在京城掌控权力的时候,绝大部分的文武官员,都是攀附的,如今杨复恭被押解到京城了,很多的官吏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李儒沛算旧帐,所以他们急切盼望杨复恭及其同党被直接斩杀。

至于说李儇,被尊为太上皇,也没有什么问题,给一个称呼算什么,李儒沛从来都不相信。李儇有能够造反,恐怕到了东都洛阳,能够安静的生活,就是最大的愿望了。

李儒沛没有打算见杨复恭,他也知道朝中文武大臣都看着。要是他去见杨复恭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担心,所以为了稳住诸多文武大臣,他是不会去见杨复恭的。

李儒沛本打算去渐渐李儇,毕竟这个李儇是他的叔叔,不过他的这个想法,被崔安潜劝阻了,崔安潜认为。这样的见面不好把控,双方都会尴尬,还是不要见面的好。 按照没有改变的历史,李儇也就是能够活上一年的时间了,之后是唐昭宗继位,不过历史既然改变了,很多事情就说不定了。

负责服侍李儇的宫女禀报。李儇的身体和精神都很差,怕见到人。饮食也很不好,而且瘦了很多。整个人看上去恍恍惚惚的,尽管每日里的生活很是不错,但李儇吃的很少,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发呆,也不知道想些什么。

御医也专门看了,认为李儇是郁气攻心,乃是属于心病之范畴,需要慢慢调理。

李儒沛很清楚,李儇的大限就要到了,一个人遭受了那么多的侮辱和惊吓,自身又不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的时候,身体肯定会出现巨大的变化,李儇显然没有这等的能力,作为大唐曾经的皇上,遭遇到羞辱之后,郁郁不欢,那样身体会迅速的垮掉,除非是再次登上皇帝的宝座,也许能够坚持一段时间,可惜如今没有这样的可能性了。

杨复恭及其同党被斩杀的当天,李儒沛下旨,迁太上皇到东都洛阳,颐养天年,同时明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员,悉数送李儇离开京城。

李儇离开京城,前往东都洛阳之后,崔安潜禀报,李儇见到了诸多的文武大臣之后,没有什么反应和表现,十分的木然,好像不认识众人一样。

李儒沛暗自感叹,本来在历史上就窝囊的李儇,依旧是悲催的人物,什么都没有留下,倒是遭受了宦官田令孜和杨复恭的侮辱,这样的事情要是传出去了,李儇怕是天下人的笑柄。

三月十五日。

政事堂正式开始商议河北道、河南道、河东道与关内道的事宜。

北方的藩镇,在李儒沛登上皇位之后,几乎没有什么表现,不说拥护也不说反对,但李儇被尊为太上皇、杨复恭及其同党被斩杀之后,北方的藩镇纷纷开始上奏折了,表示拥护皇上,愿意按时缴纳赋税,服从朝廷之敕令,遵从皇上之圣旨。

当然,这些奏折,压根没有说到军队的事宜,更没有触及到北方节度使的任命事宜,他们都知道皇上将北方进行了重新的划分,仅仅剩下了河北道、河南道、河东道以及关内道,并且将突厥占领的地方,命名为新疆道,这就预示着节度使需要大量的裁撤,这会要了北方藩镇的命,他们是不会提到如此敏感的事情的。

此次政事堂议事,主要还是商讨如何对待北方藩镇的事宜。

以高驰邦为首的认为,朝廷必须抓紧收复北方诸多地方,彻底剿灭藩镇,接不允许藩镇自行掌控军队,若是朝廷在短时间之内没有任何的动作,这会让藩镇产生侥幸的心理,加快扩充力量的步伐,这样对朝廷是不利的。

以郑从谠为首的则认为,目前之情况下,暂时不要征伐藩镇,北方藩镇的数量繁多,就算是要彻底剿灭藩镇,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皇上登基的时间不长,京城长安、东都洛阳以及河南府等地,尚需要耗费气力整顿,若是能够稳定一年左右的时间,让京城长安等地彻底的稳定下来,那么征伐北方藩镇的时机就完全成熟了。

郑从谠同时还认为,就算是征伐藩镇,也要采取两套手段,让一些力量弱小的藩镇投降,故里那些力量强悍的藩镇,同时要采取远交近攻的方式,切不可全面出击,让所有藩镇都联合起来了,那样剿灭的难度会增大。

崔安潜是倾向于郑从谠的意见的,京师重地非同一般,再说皇上登基的时间不长,目前首要的任务是稳定,一旦彻底稳定了京师长安和东都洛阳,那么一切的条件就成熟下来了,不管是征伐藩镇还是突厥,都没有问题了。

此次政事堂争议的时间不是很长,高驰邦也认为郑从谠的意见是仔细考虑的,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毕竟皇上登基的时间不长,百姓尚未完全稳定下来,如此的基础之下,突然开始兴兵征伐藩镇,可能会引发百信的不安和骚动。

商议完毕藩镇与突厥的事宜之后,崔安潜出乎预料的提出了另外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皇上后宫之问题,按说政事堂是不能够讨论这等事情的,不过情况有些特殊,皇后娘娘好几次建议皇上要考虑后宫的事情,皇上都没有理会,含糊过去了,皇后娘娘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恳请政事堂专门商议此事,直接给皇上提出建议。

崔安潜提出来这件事情之后,众人目瞪口呆,这后宫乃是皇上的家事,崔安潜参与其中,还能够解释,毕竟身份不一样了,可其他人商议,是不是不合适,皇上若是发脾气了,众人也是无话可说的。

要知道皇上对政事堂是很看重的,诸多的大事情,都要经过政事堂商议,而且皇上还专门强调了,政事堂议事的时候,众人必须从公心的角度出发,绝不能够有私心,导致商议事情的时候,出现不必要的争执,有些时候,皇上甚至亲自参加政事堂议事。

政事堂议论后宫的事宜,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不过皇上的情况也是非常特殊的。

崔安潜刚刚说完,郑从谠就开口了,直截了当的说这件事情政事堂商议是不合适的,此乃是皇上之家事,应该有皇上和皇后娘娘做出决定,朝中大臣议论这样的事情,不管怎么说都是不合适的。

崔安潜也有一些无奈,其实他也不想提出来这件事情,只不过皇上的后宫里面,只有皇后娘娘和五位夫人,这怎么都说不过去,天下人和朝中大臣不会议论皇上,但是会暗地里议论皇后娘娘,同样会议论崔氏家族,这是崔安潜难以承受的,也是不愿意看见的。

其实担任第一丞相之后,崔安潜兢兢业业,生怕做错了什么决定,皇上越是信任,他越是小心谨慎,而且还时常提醒崔氏家族的人员和子弟,一定要尽心竭力的效忠皇上,切不可有什么非分之举,这对于崔氏家族来说十分重要,毕竟清河崔氏隐隐成为了大唐第一名门望族,在任何的事情上面,都是要小心谨慎的。

郑从谠认为政事堂不应该讨论后宫的事宜,崔安潜也没有办法,他其实也知道讨论后宫的事情,肯定是不合适的。

政事堂讨论完毕之后,崔安潜、郑从谠、刘允章、高驰邦、钱士渠、于承惠和崔慎由等人起身前往紫宸殿,其余的尚书御史则是各自去忙事情了。

一路上,崔安潜都在思索后宫的事宜,看来他也要直接提出来了。b

b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