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铁血兵戈 > 第二百七十章 顾不上

铁血兵戈 第二百七十章 顾不上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1 09:06:28 来源:58小说

形势的发展,对于李儒沛来说,也太快了,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征伐黄巢和毕师铎,不是最终的目的,占据这些地方之后,很好的建设,让百姓富裕起来,至少让百姓能够稳定下来,才是主要目的,平定南方才是最为关键的事情。

黄巢这么快就被剿灭了,这让李儒沛头疼,要知道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的地盘是很大的,很好的建设这些地方,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

李儒沛对大唐的官职,早就有看法了,他认为官制的不顺,也是造成大唐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节度使的权力太大了,特别是能够掌控军队,这一点是不可思议的,地方的军队效忠节度使,根本不会理睬朝廷,军队相当于节度使私人所有,这样的体制说起来就是笑话,若是任由这样的体制发展下去,大唐将永远不得安宁。

当然产生这种局面,也是有原因的,无非是因为朝廷的衰弱,无法控制地方了,才纵容地方的节度使,北方的那些藩镇,从安史之乱之后,就开始独立于朝廷了,这场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动乱,让强盛的大唐开始衰弱下来,让藩镇割据的情形开始出现。

在李儒沛掌控的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两位节度使崔安潜和刘允章是绝对不能够掌控军队的,哪怕崔安潜是李儒沛的岳父,也不能够掌控军队,李儒沛之所以攻打扬州,要彻底剿灭毕师铎的大军,其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南方除开铁血军。不允许存在其他的军队。

在李儒沛的理念里面,大唐不允许任何的节度使掌控军队,军队和地方上面必须要剥离,由朝廷或者是皇上绝对控制,哪怕就是北方戍边的军队。也是朝廷派遣将领,地方上不准染指,至于说节度使,就是管控地方上的民政。

今后节度使的权力要逐渐的削弱,加强刺史和县令的权力。

官制必须要理顺,不过这些事情。李儒沛只是在考虑,从实际情况来说,至少有十年以上的时间,铁血军需要四处征伐,真正的统一大唐。接下来就是理顺官制,大规模的整顿官场,可惜局势的发展,让李儒沛感觉到,他的计划必须要提前了。

皇上的圣旨抵达襄阳的时候,李儒沛从扬州回到了襄阳。

一切的计划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围困扬州的依然是五万大军,高驰邦出任副帅。负责统一指挥,黄彪和朱温等人,协助高驰邦。赵来宝统领一万大军,驻守在江南西道所属的洪州,掌控江南西道,谢玉鑫指挥五千铁血军将士,赶赴江南东道所属的苏州,掌控整个的江南东道。谢玉鑫和赵来宝的任务都还很是繁重,需要剿灭江南道的匪患。

应该说黄巢被彻底剿灭的消息传遍江南道之后。一些在江南道作乱的势力,纷纷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投降了。这也源于高驰邦率领的大军,在岳州、江州、洪州和饶州等地剿灭匪患的举措,铁血军迅猛如虎,出手狠辣,土匪根本不是对手,那些反叛的力量看见这样的情形,是绝不敢抵抗的,只能够是乖乖的投降。

地方官吏的缺乏,成为了目前最大的问题。

李儒沛头疼这件事情,崔安潜更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他已经派不出更多的官吏了。

皇上的圣旨,让崔安潜等人欢欣鼓舞,可李儒沛却没有看在眼里。

东都留守阚泽宇带着十余人依旧在襄阳调查,他们的调查已经失去了意义,皇上圣旨下达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们的调查没有任何的作用了,不过既然是皇上亲口安排的任务,他们还是要完成的,好笑的是,他们的这次调查,没有到淮南道去,更没有到扬州去,而是一直都留在襄阳,如此调查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李儒沛回到襄阳的时候,见了阚泽宇等人。

阚泽宇的态度非常的恭敬,站在李儒沛的面前,一直都不愿意坐下,李儒沛已经是大唐的福王,排名在诸王之上,更为关键的是,李儒沛是南方道大行台,掌控南方的一切事宜,做出的任何决定,都不需要经过朝廷讨论和商议了。

李儒沛之所以见阚泽宇,一方面是因为崔安潜的推荐,说是阚泽宇这人有能力,能够委以重任,另外也是马浩轩的力荐,马浩轩当初作为朝廷使者,与阚泽宇一同到梁州,结果马浩轩投奔了李儒沛,成为了李儒沛的心腹,阚泽宇回到了朝廷。

因为缺乏官吏,李儒沛也想到了,能够让阚泽宇留下,当然是不错的,崔安潜能够看上的人,能力肯定是不错的。

襄阳的王府,没有任何的变动,只是南方道大行台设置在王府之内,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南方的权力中枢了。

厢房,李儒沛和崔安潜面对面坐着,他们需要商议绝密大事。

李儒沛首先开口了。

“岳父大人,铁血军已经掌控了江南东道、江南西道,还有淮南道,某的想法,让于承惠出任江南西道节度使,谭明晓出任江南东道节度使,钱士渠出任淮南道节度使,此外就是马浩轩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至于说岳父大人,出任南方大行台特使,不知道这样的安排,岳父大人看看是否合适。”

崔安潜稍微思索了一会,重新任命节度使是必然的事情,何况李儒沛已经是南方道大行台,至于说什么司徒和中书令,那都是虚职,没有任何的意义。

崔安潜更加明白,自己出任了南方大行台特使,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从此他可以代表李儒沛行使南方道大行台的职责,甚至可以直接调整官吏了,承担了这样的重任,加之和李儒沛之间的特殊关系,崔安潜肯定是呕心沥血了。

“如此安排某没有什么意见,目前之问题,还是官吏不够,某有些时候,真想着能够从京城招募一些官吏啊,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已经不能够继续抽调官吏,否则这些地方也难以维持正常运转了,山南西道节度使衙门,仅仅剩下二十多人,刘公已经是叫苦不迭,山南东道节度使衙门,也就是三十余人,还要承担各地之协调职责,人手远远不够啊。”

李儒沛点点头,突然开口了。

“某倒是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开科举,这本是朝廷的事情,不过科举可以放在襄阳举行啊,录取的进士,经过了培训之后,就可以直接派遣到各地去担任官吏了。”

崔安潜的眼睛亮了,这的确是最好的办法,通过科举取士,这些人一定是兢兢业业的,做事情也能够放心,至于说不熟悉官场套路问题,只要经过严格的培训,问题就不是很大了。

“这个办法可行,某建议王爷可以先行开始运作,科举取士可以定在九月举行。”

“不,某的计划是五月进行,时间不能够拖得太久了。”

人员缺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只能够慢慢的想办法,这一点崔安潜也是明白的,用人特别重要,用错一个人,损害的就是一大片的地方。

“岳父大人,某认为大唐之官制存在问题,特别是节度使之权力,需要做出改变,当然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有一点必须要落实,那就是节度使绝不准掌控军队,不准自行掌控赋税,一切都要服从南方道大行台之政令,南方道大行台所掌控的地方,只能够有铁血军之存在,其余任何军队不允许存在。”

崔安潜看着李儒沛,眼睛里面有了异样的神色,他想不到李儒沛能够看的这么远,节度使掌控军队,是大唐最大的弊端,是必须要废止的,只不过李儒沛提出这等的决定,对北方的藩镇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王爷说到了关键的地方,山南东道、山南西道、淮南道、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等地,只能够存在铁血军,不允许其他军队只存在,某还要补充一点,唯一能够调动军队的,也就是南方道大行台,其余地方一律不准染指军队,军队和地方上必须要剥离,驻扎在地方上的军队,也不能够干涉地方上的事物。”

“嗯,这些事情,麻烦岳父大人操心,科举取士之事、南方军队驻扎之问题,还请岳父大人列出来条陈,这些条陈就不讨论了,要求下面执行,此外就是南方道大行台,还是要单独设置官府办公,不能够设置在王府之内,如此很多的事情不方便,此外就是阚泽宇等人,岳父大人若是觉得不错,就让他们进入南方道大行台做事情吧。”

崔安潜早就考虑过另外找寻办事之地点了,他一直负责全面的事宜,在节度使衙门也不合适,王府更是不行,那样李儒沛根本不能够很好的歇息,其实官邸他已经谋划好了,就在襄阳城东,这里有一处大宅子,以前是襄阳某家士绅所有的,如今家道中落,无力维系大宅子的开销,早就想着卖出去了。(未完待续)

(书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