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铁血兵戈 > 第一百六十三章 怀柔之心

铁血兵戈 第一百六十三章 怀柔之心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1 09:06:28 来源:58小说

看着跪在面前的朱温,李儒沛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这个朱温,终结了大唐的历史,成为了五代十国的第一个皇帝,也是这个朱温,因为残暴的性格和荒淫无度,滥杀无辜,在历史上留下了非常有争议的名声。

大名鼎鼎的朱温,居然带领两万军士,向自己投降了。

李儒沛的第一想法,是马上斩杀这个朱温,免得留下了后患。

不过这个想法,只是一闪而过,他李儒沛是穿越人士,能够掌控和把握历史的,今后还要做更多的事情,面对一个朱温,就如此的紧张,就要斩杀,那他以后杀得过来吗,产生这样的想法,不过是内心的畏惧,这是对历史的敬畏。

他李儒沛就是要改变历史,就是要让自己矗立在世界的巅峰。

李儒沛亲自扶起来了朱温。

“朱将军,你能够弃暗投明,某非常高兴,你在黄巢麾下,作战勇猛,某是知道一些的,今日你投奔了某,某非常欢迎,不过某也有言在先,铁血军的军规军纪是非常严格的,任何人都不能够例外,你既然到了某的身边,就要遵循这些规矩,否则某一样不会客气。”

“属下誓死效忠王爷,若有二心,天打五雷轰。”

“在某的面前,不需要宣誓,某需要看到实际行动,日后你就会明白的。”

黄巢率领的大军迅撤离,李儒沛也没有必要去追赶了。

一天之后,宋虎和高驰邦先后都抵达了全州州城。

全州瞬间变得热闹起来了,周遭的百姓还是非常担忧的,毕竟他们多次遭受外镇兵的劫掠,对于军队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不过铁血军来到全州,并未给他们找任何的麻烦,军士一律都露宿在官道两边,要知道这可是严冬,严寒是难以承受的。

李儒沛和众人商议之后,留下了五千铁血军,由宋虎率领,驻扎在全州,按照他的意见,从现在开始,全州属于山南西道管辖,与山南东道没有任何关系了,宋虎率领的铁血军,也将长期驻扎在全州,这里是山南西道的最东边了。

大军朝着梁州的方向前进。

朱温编入到高驰邦的麾下,高驰邦的任务更重,需要训练的军士达到了四万人,包括朱温带来的两万军士,这些人全部都打散了重新编队,进入到铁血军的序列,朱温带来的两万军士,在全州经过了严格的挑选,其中一万两千人进入到铁血军之中,余下的八千人,绝大部分都遣散回家去了。

挑选的整个过程,朱温都参加了,其实他也要接受严酷的训练。

领教了铁血军挑选军士的过程,看见了铁血军严格执行军纪军规,朱温瞬间收敛了很多,他总算是明白了,李儒沛麾下的铁血军,的确不是一般的军队。

很快朱温得知了另外一个消息,打败黄巢麾下八万大军的,只有两万铁血军将士,这个情况令朱温目瞪口呆,也庆幸自身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要知道他率领两万大军的时候,还抱有一丝的侥幸心理,认为真正和铁血军厮杀,还说不清楚是什么结果。

埋伏在官道两边的铁血军将士,足有一万人,要是朱温真的率领大军和一万铁血军将士作战,恐怕不仅仅是遭遇到惨败,全军覆没都是有可能的。

进入到李儒沛的麾下,就遭遇到诸多的事情,这令朱温真正的收心了,他真切的感受到了,李儒沛不简单,绝非是黄巢可以比拟的,若是在李儒沛的麾下耍心眼,恐怕结局会非常的惨,若是安安心心跟随李儒沛,将来的前途肯定是光明的,毕竟李儒沛的身份是不一般的。

大军朝着梁州的方向进。

李儒沛终于有机会和刘允章交谈了。在他看来,刘允章做出打开城门投降的决定,是能够理解的,至少避免了东都洛阳遭受屠戮,再说黄巢麾下的大军,表现还是不错的,至少没有骚扰百姓,没有沿途劫掠,这些都是打动刘允章,促使刘允章做出决定的因素。

李儒沛不会以这个时代的眼光看待刘允章,这也让他能够接受刘允章,毕竟刘允章写出来的奏折,切中了朝廷的要害,这证明刘允章的本事是不一般的。

刘允章万万没有想到,李儒沛和主动和他交谈,尽管投入到李儒沛的麾下,但刘允章还是有些愧疚的,毕竟他做出的打开城门投降的决定,损害了大唐的利益,也损坏了朝廷的形象,这是无法洗刷的污点,他唯有在李儒沛的麾下,踏踏实实的做事情,才能够证明自身。

感激涕零的刘允章,做到了知无不言。

谈及山南西道的诸多决定,特别是对士绅富户的要求,刘允章是完全赞同的,他从黄巢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崛起,说到了百姓所承受的痛苦,一方面要承担朝廷的赋税,一方面要缴纳各地节度使额外增加的赋税,这令老百姓没有了活路,唯有加入到黄巢造反的大军之中,说不定还能够活下去。

而加入到黄巢大军之中最多的人,就是那些一无所有的佃户,其实这些佃户以前也是农民,只是因为赋税太重,被迫变卖了土地,成为一无所有的人,为士绅富户耕种土地,需要承担的赋税出奇的沉重,刘允章曾经亲自了解到一个佃户,每年耕地上面收成的百分八十都要拿出来,上缴给士绅,还要承担朝廷的赋税,最后这个佃户活不下去了,领着全家投湖。

李儒沛对于百姓的照顾,以及对于农业的重视,更是刘允章赞同的,他很清楚,各地的节度使为了能够扩大力量,大规模的招募军士,组建规模庞大的军队,只重军事,不管不顾民生,这样的政权根本无法稳固,要知道民众的富足对于政权的稳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刘允章唯一对李儒沛政策不理解的地方,就是对商贾的态度。

作为读书人,刘允章对商贾的看法是不好的,认为无奸不商,官府对于商贾就是要严厉的管束,让他们畏惧官府,不敢乱来,但李儒沛的看法不同,商贾若是不赚钱,就不能够称之为商贾,只要商贾在合法的范围之内赚钱,官府就要支持。

李儒沛的这些认识,从现实的角度出,是绝对正确的,这是千年之后得到证明的道理,商贾赚钱了,缴纳了大量的赋税,才有可能减轻农民的负担,否则所谓的予民实惠和休养生息等口号,就是空口号,随着战事的增多和军队的壮大,所有的负担最终还是转嫁到老百姓的身上,就算是最为英明的君主,也无法避免这样的恶性循环。

李儒沛没有和刘允章争执,只是耐心的算账,他以铁血军为例,假若铁血军扩大到十万人的规模,每年需要消耗的白银过百万两,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官府是无法挣来这么多银子的,那就只有百姓来承担,若是全部摊到百姓的身上,就算是十万户人家,每户人家也需要承担十两银子的赋税,这对于寻常的人家来说,无疑是天数字,根本无法承受,这还没有算官府的开销,以山南西道为例,算是所有官府的开销,每年需要的白银也是接近百万两白银的数目,这么庞大的开销,仅仅从土地上获取,百姓的负担太重了,无法承受。

盐业税是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不过说穿了,盐业税也是从百姓身上盘剥而来。

若是重视商贾的交易,那就不一样了,商贾之交易,税赋定在十抽一的基础之上,免去商贾所有的赋税,这样商贾是能够承受的,只要能够大力的支持和展商贾,让商业交往增多,这样就能够收取到大量的赋税,若是经营得当,每年收取几百万两银子的商业赋税,那不是太困难的事情,若是能够做的这一步,那就能够真正的减轻农民的负担了。

展商贾需要眼光,需要官府对商贾坦诚相待,需要得到商贾的支持。

刘允章对于这些道理,虽不是很明白,但一点就通,李儒沛通过算账的办法,让他很快明白商贾的重要,不过对于李儒沛如此的推心置腹,他也有些奇怪,一直到后来,他才明白,原来李儒沛是要赋予他重任,让他统领山南西道的官队伍。

李儒沛的确是这样的想法,他手下人才不少,但真正有威望的人不多,特别是在朝廷之中做官高官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刘允章就是最好的人选之一,翰林学士出身,加之刘允章的很多观点,的确是以民为重,这是符合李儒沛的思想的,至于说刘允章其他一些不同的看法,两人可以交换意见,可以统一观点,只要两人能够充分的交换意见,达到认识的一致,山南西道就能够朝着正确的轨道展,到了那个时候,就是李儒沛真正开始大展宏图的时候了。

故而李儒沛从一开始,对待刘允章的态度就是不一样的,是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的。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何况刘允章这样的读书人,受到了李儒沛的尊重和看重,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鞠躬尽瘁,做好所有的事情。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