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铁血兵戈 > 第一百零六章 朝廷的波动

铁血兵戈 第一百零六章 朝廷的波动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3-12-31 09:06:28 来源:58小说

山阴县的事情过去大半个月,可后续没有了丝毫的动静,派到巴州和蓬州各地侦查的铁血军斥候,也没有能够得到任何的线索,不仅仅是那两个女孩,就连诸多的黑衣人,也神秘的消失了,山阴县的情况很是稳定,包括巴州和蓬州所辖的其余地方,都没有任何的异常,这种情况令李儒沛摸不着头脑,按说田令孜下了如此大的决心,怎么可能一击而退。

就在李儒沛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严复从梁州传来了第一封的情报,这是一份内容异常丰富的情报,令李儒沛喜出望外。

严复的情报重点说到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大唐改元之事,大唐的那位唐僖宗改元广明,不再使用乾符的年号了,这件事情李儒沛早就知晓,只是没有得到证明,而且李儒沛还知道,按照历史的发展,广明这个年号,仅仅维持了一年,因为黄巢的进攻,以及长安与陪都的丢失,大齐政权的建立,大唐朝廷的一溃千里,广明的年号不好继续使用了。

第二件事情是朝廷变动了西川节度使和荆南节度使的人选,原西川节度使崔安潜调回朝廷,陈敬瑄出任西川节度使,原工部侍郎郑绍业出任荆南节度使。

郑绍业本就有些名气,加之是工部侍郎,出任荆南节度使,没有引发多大的风波,可陈敬瑄出任西川节度使,着实令朝很多人吃惊,因为这个陈敬瑄,众人都不是很熟悉,一直到后来传出风声,这个陈敬瑄乃是田令孜的胞兄,大家才恍然大悟。

要知道西川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唐的历史上占据有重要的地位,当年安史之乱,唐玄宗就是逃到了西川,才躲过了灭顶之灾,崔安潜的能力,是得到了皇上和朝廷认可的,出任西川节度使不过一年多时间,将西川治理的井井有条,西川的蜀军成为了战斗力强悍的军队之一,这个时候,陈敬瑄出任西川节度使,明显有摘桃的味道了。

可惜田令孜权势熏天,根本不可能有人反对。

第三件事情,就是梁州的一些异常情况,严复本就在梁州,故而特别关注梁州的局势,其实梁州城内不是很安稳,时常有劲装的军士出入节度使衙门和官驿,这种情况应该是不大正常的,严复经过几天时间的侦查,终于察觉到了,官驿里面住着非常重要的人物。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银的开道,严复终于打探到准确的情报,官驿里面住着长安来的大人物,一个是神策军护军马腾云,另外一个是神策军统军刘自恒。

严复得到的这些情报,对于李儒沛有着非常特殊的含义。

一方面,掌握历史的李儒沛发现,历史的进程暂时没有出现重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他的穿越,没有改变什么,仅仅是在巴州和蓬州产生了微弱的影响,另外的一个方面,李儒沛总算是弄清楚了这段时间巴州等地平静的原因,根本就不是鹿晏弘不敢进攻了,也不是田令孜放弃了,而是因为上层有重大的事情发生,这些变化牵涉到田令孜的根本利益,这些事情出现之前,田令孜不想山南西道出现什么异动,免得影响了上层的决策。

由此李儒沛对田令孜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严格说起来,李儒沛丝毫没有小看田令孜的意思,咸通年间,田令孜进入内侍省做宦官之时,地位是非常卑贱的,后来担任了小马坊使,职责也不过是管理州县敬献给皇上的良马,但田令孜这人有学问,曾经读过书,有一定的谋略,他能够利用在内侍省的机会,结交到当时的普王,后来成为皇上的唐僖宗,就很不简单了。而且田令孜与普王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之后普王登基,田令孜一跃成为朝最有权势之人,牢牢把握了朝政。

李儒沛认为田令孜的确是有本事的,在朝的权势也非同一般,一方面能够稳住山南西道,一方面还可以调整西川节度使和荆南节度使的人选,安排自己的胞兄出任西川节度使,这足以说明田令孜的身边有一帮忠心耿耿的人,田令孜完全能够驾驭四方。

李儒沛痛恨田令孜,但这种仇恨,并非是深入骨髓的,毕竟李儒沛是穿越人士,看问题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理性的,加之他与父母之间,没有过于浓厚的感情,刚刚穿越之时,父母就悉数遇害,让李儒沛没有感受到多少家庭的温暖。

李儒沛有这等的想法,恐怕田令孜和刘巨容等人做梦都不会想到,他们苦心积虑的想要对付李儒沛,就是害怕李儒沛掌握了权力进行报复。

也幸亏李儒沛有这等平和的心态,若是一心想着为父母报仇,在组建铁血军之后,不顾一切的要进行清算,恐怕铁血军早就是四面楚歌的境况了。

曹全晸再次到王铎的府邸拜访。

朝廷这次调整西川和荆南的节度使,非常的突然,曹全晸没有听到任何的风声,要说他这个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在朝也是够显赫了,这么重大的事情,不说参与讨论,至少应该知晓的,可惜现实不是这样。

看见曹全晸有些愤愤不平的神情,王铎不急不躁的开口了。

“曹侍郎是不是为这次朝廷调整节度使感到不满意啊。”

听见王铎这样说,曹全晸连忙摇头表示否认。

王铎可不会客气,继续开口了。

“曹侍郎就不要否认了,按照某的理解,曹侍郎肯定是不满意的,在襄阳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不管怎么说,朝廷调整节度使,也应该是要考虑到的,这荆南正处于前线,承担着剿灭黄巢的重任,此时此刻曹侍郎到荆南去,不是正好吗。”

被王铎戳破了心思,曹全晸的老脸有些红。

“曹侍郎,某说话很直接,你可不要多心,这朝廷之的事情,非常的复杂,朝廷调整节度使,亦或是调整官吏,可不一定看你的能力,曹侍郎若是不能够看破这一层,今后还不知道会受多少的窝囊气。”

“感谢阁老的提醒,某是有些不服气,想那郑公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荆南如今正处于关键时刻,随时随地可能遭遇黄巢的进攻,若是郑公不能够抵挡,岂不是耽误了朝廷大事。”

“曹侍郎能够有这等想法,乃是朝廷之福气,某有预料,不要多长的时间,曹使君就能够担当重任,当下还是不要着急。”

“阁老为何这样说啊。”

“且慢过问,刚刚曹使君说到了郑绍业,某倒认为郑绍业出任荆南节度使,完全可以理解,不管怎么说,郑绍业也是读书人出身,有着不错的能力,倒是这陈敬瑄,某感觉很有意思,好似横空出世,以前从来就没有听说过的。”

“阁老明知故问了,谁不知道陈敬瑄的身份。”

王铎无奈的摇头。

“西川乃是大唐重地,历来都是受到重视的,崔公在西川做的好好的,蜀军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如此大好形势之下,朝廷居然调整了,某实在不明白,若是朝廷将诸多节度使当做儿戏,危险也就不远了。”

“阁老刚刚还在劝某,此时又为何如此担心啊。”

“曹侍郎,某现在就要解释,为什么你会很快得到重用,各地节度使的情况,某不想多说了,去年在襄樊之时,你是有切身感受的,黄巢为什么能够横行肆掠这么多年,无非是各地节度使都想着自保,只要将黄巢撵出了地方,就不管不顾了,至于说朝廷之圣旨,在他们看来无所谓,还有一部分的担心是切切实实的,这卸磨杀驴之事,以前的确发生过。”

曹全晸的神情开始变得肃穆,他想到了什么。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黄巢一直都在南方活动,这情况很是奇特,按说高骈承担了剿灭黄巢的责任,应该是占据很有利局面的,黄巢在襄阳遭遇惨败,几乎就全军覆没了,逃入南方之后,需要休养生息,前段时间,某听到传闻,说是高骈一直占据主动,黄巢不能够抵抗,甚至想着投降了,可一段时间过去,没有了传闻,某很是担心啊,黄巢能够在很短时间之内复原,组织起来强大的兵力,可朝廷有这样的机会吗。”

“黄巢招募的军士,都是农民,不求什么军饷,只要能够吃饱饭,他们四处游荡,依靠劫掠来维持开销,朝廷招募的军士,万不可能这样做,需要考虑的地方太多了,这本来就是朝廷的劣势,如此情况之下,各地节度使都想着自保,不愿意倾尽全力剿灭黄巢,某担心战局很快会出现变化,到时候,朝廷怕是要依靠曹使君承担重任啊。”

曹全晸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一把年纪了,他很清楚王铎这些话的意思,各地节度使自保,高骈围剿不乐读窝,这就给了黄巢很多的机会,黄巢不是笨蛋,就会想着寻找最弱的地方突破,若是选择了长安和陪都,那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真的到了那一步,就是很危险的局面了,自己要承担这样的重任,怕是英明毁于一旦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