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在明朝当国公 >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朱由校的手段

我在明朝当国公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朱由校的手段

作者:千斤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7 20:20:35 来源:88小说

廷议终于散了,朱国桢有些脚步蹒跚的从文华殿走了出来,孙承宗和韩爌则是走在他的旁边。参加廷议的另外数十名官员由于地位跟几位跟三人相差颇大,也不敢打搅三位阁老,全都默默的自动跟他们拉开了一段距离。

正当他们走下台阶时意外发生了,由于心神恍惚,朱国桢的脚一个踏空,整个人就朝着石阶倒了下去。

“不好!”

几名眼尖的官员见状不禁喊了一声,只是由于他们距离朱国桢的距离太远,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朱国桢朝着前面栽了下去。

若是任由今年已经74岁的朱国桢这样摔下去,恐怕不死也得去掉大半条命,幸亏走在他旁边的孙承宗见势不妙,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拉住了他的腰带,紧接着抓住了他的胳膊将他的身体拉了回来。

“平涵公小心!”

别看孙承宗今年也有六十多岁,但常年带兵的他却是大明官员里少有的文武双全的人才,力气不小的他很快就扶住了朱国桢的身体。

这时候另一边的韩爌也赶了过来,俩人一左一右扶着一瘸一拐的将朱国桢搀扶着走下了台阶。

朱国桢走下了台阶后,孙承宗和韩爌俩人搀扶着他坐在了石阶上,这才问道:“平涵公你没事吧?”

“老夫没事。”朱国桢强忍着疼痛摇了摇头。

“还说没事。”

孙承宗看到他的模样皱了皱眉:“还是请太医看看吧。”

两刻钟后,文渊阁的一张床榻旁,一名太医的双手从朱国桢已经颇为红肿的脚珂上松开,摇头道:“朱阁老的伤倒不是什么大碍,只是脚筋被扭到而已,但俗话说得好,伤筋动骨一百天。

加之朱阁老年岁已高,想要痊愈的话至少也得三到四个月,在此期间下官建议朱阁老还是在家静养为好,不要再来文渊阁当值了。”

“这怎么能行?”

一旁的韩爌急了,大明的内阁如今只剩下他们三个人了,原本每天就忙得脚后跟都要碰腚,要是再少一个人他们还活不活了?

“那下官就没有办法了。”太医一摊手,“下官只会看病,国家大事那是一点都帮不上忙的。”

韩爌看了眼躺在床榻上强忍着疼痛不吭声的朱国桢,又和孙承宗对视了一眼,俩人同时叹了口气。文华殿上刚出了这么一摊子事,现在朱国桢又躺下了,还真是祸不单行啊。

“朱阁老的脚扭伤了,至少三个月不能去文渊阁当值?”

御书房里,朱由校看着前来禀报的孙承宗和韩爌,脸上一阵愕然。

他刚刚宣布了对那些江南士绅集团利益代言官员的处罚,朱国桢就扭伤了脚,这也太巧了吧?

孙承宗看到朱由校的表情,立刻猜到了他的想法,赶紧解释道:“陛下,平涵公确实是不小心扭伤了脚,老臣在后头亲眼看到,确实是偶然情况。只是平涵公这么一倒下,内阁的事情单凭老臣和韩阁老两人实在是处理不过来啊,所以老臣恳请陛下再给内阁添加人手。”

“这样啊!”

朱由校不禁沉吟起来。

大明自从有了内阁制度以来,人数从一到七人不等,并无定数,但总体来说内阁的人数一般都维持在三到五人左右,但有一点,那就是内阁的人数从来都是单数从来没有双数,这点跟后世华夏的最高长老团的人数从来就没有双数的道理是一样的。

其实朱由校又何尝不知内阁的人数太少,也导致了孙承宗三人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可他却从来没有动作增加内阁人数的想法,原因很简单,以前的朝堂上到处都充斥着东林党的人,他若想要安排自己中意的人入内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随着京营和新军的成立,他的手里已经有了一支经过实战洗礼且忠于他的军队,加之朝廷财政的逐渐宽裕和小金库的充沛,有钱有兵的他已经有了充足的底气支持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朱由校故作沉吟了一下后缓缓说道:“爱卿这两年来为了朝廷鞠躬尽瘁,实在是太辛苦了,内阁人数一直不足也是一个原因。既然这次朱爱卿不幸受伤,那就由爱卿回去后筛选一下人选,朕打算将内阁的人数增加到五人,这样一来也好减轻一下你与韩爱卿两人的负担。”

“将内阁人数增加到五人?”孙承宗心里一震,但随后仿佛明白了什么,垂首道:“老臣明白,这就下去拟定名单上来,以便陛下圣裁。”

朱由校看着孙承宗,脸上露出了真挚的表情:“去吧,爱卿是朕最器重也是最信任的老师,你做事,朕是非常放心的。”

“谢陛下垂爱,老臣告辞了!”孙承宗朝朱由校躬身施了一礼,后退几步后这才出了内阁。

大明的朝堂就是个四处漏风的筛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言,很快内阁就要增加人数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整个京城,整个官场立刻就沸腾起来。

正如同拿破仑说的,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一样。对于大明的官员来说,不想进内阁的官员不是一个好官员。

消息一传出后,但凡是有资格入阁的官员几乎全都象打了鸡血一样蹦了起来,要知道这一次可是要新增加三个名额啊,自己如果活动一下,是不是就有希望了呢?

于是乎,整个京城官员的注意力全都被吸引到了这件事上来。

“陛下真是好手段啊!”

文渊阁里,韩爌指着旁边满满一箩筐的奏折苦笑着对孙承宗道:“陛下的御下手段愈发的炉火纯青了,原本陛下将那些人发配到了南洋已经使得东林党们坐不住了,准备再次发难。

可没曾想,只是因为平涵公失足的这么一件小事,到了陛下手里便够扭转乾坤,将所有官员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同时也将很可能发生的大事消弭得无影无踪,下官实在是佩服。”

孙承宗捋了捋胡须,幽幽道:“陛下的手段还不止呢,你看着吧。那些人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等到信国公剿灭了江南的流寇返回京城之时,便是陛下对那些人彻底算总账之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