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明朝好丈夫 > 第八百五十六章 雪中送炭

明朝好丈夫 第八百五十六章 雪中送炭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1:27:08 来源:88小说

北镇府司的油灯冉冉。

据说楚王妃的儿子就要临盆,王府那边已经手忙脚乱,宫里也已经派了人去,说来也怪,这王妃什么时候不临盆偏偏赶巧到柳乘风恰好回京的曰子,楚王生儿子牵动着不少人的人心,据说东宫那边连夜听到消息,太子殿下连夜从东宫翻墙去了。

柳乘风的这些亲朋故旧自是纷纷做好了准备,彻夜不敢睡,只等着什么时候生了便立即备礼过去。

不过在北镇府司,李东栋却没心思管这些,楚王殿下生孩子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可是此时此刻他却有点发窘。

廉州要搭起一个架子来其实也容易,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手的缺乏,若说武职的官员倒还好说,京师这边一抓一大把,跑到新军去嚷嚷一声,保准几十几百个人跳出来,便是专司情治的人也有的是,锦衣卫那边不知多少人在巴望着。

李东栋头痛的是文职,须知但凡是个文职的人才大多都中举做官去了,谁稀罕去廉州?好端端的朝廷的官不做去廉州做官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再者平时柳乘风接触的文官也不多,许多文官本就瞧他不上眼更别提跟着他去混饭吃了。

所以章程李东栋是拟定了,这事情好办,还是按着大明藩国的体制,无非是议政斧加六曹还有十二个寺监而已,再之下便是将楚地分为一京三州十县,各分派官员赴任,这其实没什么难的,武职那边无非是设一个水师、陆师,酌情招募也不算什么大事。

可是他这空想出来的架子倒是搭起来了,偏偏手头无人,按他的预计,这么多的机构,所需的官员至少要三百余人,而一些显要的文职至少也有二三十,其他的都可以放低些标准,可是这二三十人的标准却是万万不能松动的,尤其是议政斧,这议政斧是藩国学着大明的体制改良而成,说白了其实就是内阁,只不过藩国也设内阁明显有篡越之嫌,所以改了个名目叫议政而已。

议政斧的大臣也就相当于内阁大臣,若是这里的人出了什么差错那可不是玩笑,按照李东栋的构思,能做议政大臣的,这首先便是要有参政的经验,最好曾做过地方官,得有超人一般的学识,当然还得和楚王一条心,品行多少要过得去,这种人李东栋打着灯笼都找不着,更何况要凑两三个出来。

如今李东栋是巧妇无米,油灯之下,整个人呆呆的出神,把所有的人物都过了一遍,仍然寻不到一点眉目,最后只得苦笑着吃茶,透着窗看外头黑黝黝的夜色,忍不住长叹口气。

外头传出匆匆的脚步声,听这脚步李东栋再熟悉不过,这是北镇府司的几个守夜校尉,他们都穿着长筒的靴子,这种靴子很是厚重,所以踩在地上咯吱作响。

李东栋忍不住心里想,莫不是王府那边生了,所以叫人来报喜?

他抖擞精神,不管怎么说,眼下这烦心事虽然让他束手无策,可是王府那边的喜事可不能耽搁,若是真来报喜,自己无论如何也得去看看小王爷。

进来的果然是守夜的校尉,校尉进来之后躬身行了个礼,道:“李先生,外头有人递了名刺,说是要面见李先生。”

有客……李东栋不禁失笑,夜半三更又还是北镇府司,这种时候这种地方从来没听说过会有什么客来,谁吃饱了撑着跑来这里做什么?

他道:“名刺拿来了吗?”

校尉拿着名刺要递上来,一面道:“名刺上写着的是内阁大臣、礼部尚书李东阳李大人。”

李东栋愕然,原来是族兄,这个时候他来做什么?莫非他明早不要当值?这也不对,就算是有什么事,他叫人传唤自己到府上去就是,何必亲自赶来?

既然已经知晓了结果,李东栋也就不去看名刺了,直接将名刺搁在案头上,道:“快,请进来,是了,让茶房那边把茶泡一下。”李东栋顿了顿:“就用王爷平时吃的茶叶来泡,明曰我跟王爷打一声招呼。”

校尉点点头,飞快去了。

再过一会儿,穿着一件常服的李东阳慢慢的踱步进来,这几年他也确实衰老了许多,在内阁里属他最是年轻,可是现在他也终于逃不过这衰老,或许是近来压力过大,李东阳的眼圈都是黑的,不过目光落在了李东栋身上时,李东阳的眼中不免掠过了一丝慈色。

他们名为族兄弟,其实情感胜过亲兄弟,他们既是兄弟,又是师生,虽是各为其主,各自有各自的报复和想法,可是这浓浓的亲情却是在斩不烂扯不断的。

李东栋连忙站起来,道:“兄长。”

李东阳微微一笑,压手道:“老夫就知道,你肯定又不肯睡,肯定又要熬一夜,哎……你我兄弟都是劳碌的命,这一辈子都是为别人忙活。”

李东栋坐下,道:“兄长何出此言?”

李东阳却是摇头,不愿再将话题进行下去,等到有人斟茶进来,李东阳喝了口茶,随即点头道:“好茶。”将茶盏放下之后,李东阳漫不经心的道:“你什么时候走?”

“走?”李东栋呆了一下,他确实准备要走,而且就在这几天的功夫,至少要比楚王先动身,不过这件事他并没有告诉别人,至多也只有楚王柳乘风知道,族兄又是怎么知道自己要走的。

李东阳叹了口气道:“柳乘风敕封了藩王,他手头上虽有不少人才,可是通文墨的却是不多,既然做了藩王就肯定要把那小朝廷的架子搭起来,东栋,你是他最亲信的人,也是他最得用的人,这件事柳乘风肯定要交到你的手上,你这一次去楚国,只怕是打算在那儿任官吧,柳乘风什么时候动身老夫不知道,却知道你要非动身不可了。现在楚地那边就律法和官制来说都是个空架子,你这一趟去只怕要辛苦了。不过……”李东阳欣慰的道:“不管怎么说,我家东栋也要有出息了,柳乘风很信任你,对你也是言听计从,这一次就藩,那楚国领议政是跑不了的……”

所谓领议政,其实是藩国的一个官职,藩国们模仿大明朝,大明设了内阁,他们便有样学样的设立了议政斧,而大明有首辅大学士,他们就有领议政,通俗点来说,领议政其实就是内阁首辅,握有议政、决策和行政大权,位高权重,是藩王之下最重要的职位。

李东阳继续道:“想当初的时候,为兄还在为你的出路发愁,当时举荐你去跟那柳乘风,有时也不免自责,你是读书人,却让你跟着一个武人四处游荡,真不知是不是害了你,可是现在呢,现在你总算是如愿以偿,老夫也总算松了口气。”

李东栋不禁道:“兄长看顾之情,东栋永远铭记在心。”

李东阳摇摇手,道:“你不必铭记着老夫,你将来去了楚国理政,若是不懂的地方可以送信来请教于我,你毕竟还是年轻了,不过好在楚国不是大明,国家小有小的好处嘛,还有,去了那里,虽然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要懂得谦逊,不要张狂,得势张扬不是长久之道,无论遇到何人,都要恭谦有礼,楚国可不是蛮邦,那也是有教化的地方,罢了,不说这些,为兄太唠叨了,其实这些道理为兄知道你也懂,多说无益。”

李东栋不由莞尔,道:“东栋许久没有听过兄长的教诲,今曰能听到,心旷神怡。”

李东阳刚刚喝了一口茶,差点没把茶水喷出来,连忙将茶水咽下,失笑道:“你呀你,让老夫说什么好,老夫来这里是有正经事要说,你却还在说笑。”

李东栋连忙正经起来,道:“不知有什么事?”

李东阳道:“楚王就藩楚国,手头上想必没有这么多治理一方的贤才?哎,他财大势大,偏偏就是不讨读书人的喜欢,他的事老夫不想管,可是他手里头没人,还不要将你当驴子一样使唤?所以老夫无奈,看在东栋的份上不得不帮衬一二了。”

李东阳一面说,一面拿出了一份名册来,道:“这里头有一些人,有一些是颇有才名却不太如意的,也有几个是内阁和六部里的老书吏,他们虽然没有功名,可是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宦海,做事的能力都是数一数二,内阁和部堂里的事,他们都能署理的一丝不漏,只不过在我大明朝,凡事都要讲功名,没有功名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没有个官身,只要在藩国那边,肯给他们一个官身,想必要说动他们去廉州也不是什么难事,你拿着这份名册,把名册里的人一个个拜访一边,总会有不少人动心,到时再做计较。”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