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天下 > 第五百三十一章 泾州匪患

天下 第五百三十一章 泾州匪患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7:38:26 来源:顶点小说

第五百三十一章泾州匪患

尽管李庆安准许郭子仪率三千军进京,但郭子仪最终放弃了这个机会,他始终没有进入关中,不久,李庆安便得到消息,郭子仪已经率十万大军撤到了灵州以及关内北道,而靠近关中的关内道各州内再没有一名驻军。

这个消息令李庆安感到一丝愕然,他明白郭子仪的意思,郭子仪很可能是把关内道让给了朝廷,得到消息的当天下午,李庆安便立刻命人将在渭南皇庄监督分田的严庄找来。

大帐内,李庆安背着手来回踱步,他在反复考虑郭子仪的意图,郭子仪为什么会放弃关内道,是对自己势弱吗?还是他在故意试探自己?

“我想先听听大将军的想法!”严庄坐在一旁笑道。

李庆安眉头轻轻一皱道:“我在想郭子仪到底属于哪一面,至少他肯定不会效忠我,那他效忠谁,是那个不满两岁的小皇帝,还是太后?或者是朝廷?这是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的事情。”

严庄点了点头道:“属下以为郭子仪现在尚处于一种观望,他应该还没有决定自己的归属。”

“问题就在这里!”

李庆安接着他的话道:“如果郭子仪没有决定自己的归属,那么实力就是他最大的资本,他只有具有雄厚的实力,才有讨价还价的本钱,既然如此,郭子仪为什么会放弃关内道?”

“大将军的意思是,郭子仪已经做出了决定?”

“是!应该是这样,否则他手中有十万大军,没有了关内道,他拿什么养活这些军队?”

严庄也沉默了,他也觉得李庆安的分析很有道理,最关键是郭子仪如果真的放弃了关内道,那他拿什么来供养十万大军,而且他很可能是投靠朝廷,如果是投靠李隆基,粮食也无法运过来。

这时,李庆安又道:“现在我想应该是两个可能,一是他有意为朝廷效力,刻意对我做出让步,其次便是他在做一次试探,看看我会不会立即出兵占领关内道。”

“大将军,我觉得两种可能都有,现在关键是大将军打算怎么办?”

李庆安走到帐门口,望着北方关内道方向,缓缓道:“这也是我请先生来的主要原因,希望先生能给我一个建议。”

严庄凝思片刻,便笑道:“不如大将军也试探一下郭子仪。”

李庆安回头问道:“怎么个试探法?”

“可以用一种非正常的手段,创造一个机会。”

严庄对李庆安低语说了几句,李庆安沉吟片刻,便点了点头,道:“这个办法可以一试。”

说完,他立刻回头对亲兵令道:“传我的命令,命胡沛云火速来见我!”

..........

关内道也就是今天陕北和宁夏一带,关中平原以北,被黄河几字形所包围的广大腹地,唐朝的关内道气候湿润,随处可见大片的茂密森林,这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向来是盛产粮食的战略之地,得了关内道,也就意味着粮食和兵源的充足,当年安禄山便是计划先占领关内道,以关内道为跳板和基地,再向关中进军。

郭子仪自从奉命镇守关内道以后,他手中的兵力也渐渐增加,从五万人增加到了十万人,而且他的军队素质较高,战斗很强,虽然比不过李庆安的安西军那样百战之师,但比起李亨的关中军,却又绰绰有余了。

但自从李庆安拥立新帝李迅登基后,郭子仪便突然放弃了关内道,撤军到灵州和关内北道一线,这让关内道各州县都一时无以适从。

泾州安定县,也是泾州的州治所在,当年安西军便在此处全歼安禄山的先锋部队,这一带为六盘山余脉,山势高耸延绵,山高谷深,生活着许多逃户山民。

这些所谓的逃户山民以前也是关中或者关内道的普通农民,因为土地被兼并,不堪成为农奴或者佃户,而被迫逃离土地,沦为逃户山民,逃户是中唐以来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土地被兼并,而另一方面,大庄园主又将沉重的税赋转嫁给他们,使他们难以生活,只得举家逃入深山。

‘苛政猛于虎’的故事便是叙述逃户的悲惨生活,而在逃户之外,除了农民之外,一些逃亡的府兵也躲进了深山之中,有的开荒种地,过着原始的刀耕火种的生活,而有的凶悍之徒便占山为王,成为了祸害一方民众的山贼。

而在安定县的深山之中,便活跃着一股山贼,山贼头领姓苗,官兵几次进山去清剿他们,皆无功而返,并不是打不过他们,而是根本找不到他们影子。

时间已经到了六月中旬,安定县眼看将到麦收的时节,这也是安定县上上下下最提心吊胆的一刻,每年的麦收时节便是山贼最活跃的时候。

这天晚上,夜黑风高,月亮在薄薄的乌云中穿行,天地间时而被一片昏沉黑暗所笼罩,时而又光亮如银,圆月的光辉照耀着大地。

安定县以南的泾河河畔有几座巨大的仓库,由于可以走水路从这里进入关中,安定县也成了附近十几县向关中运粮的主要中转站之一。

尽管夏粮还没有收割,但泾河河畔的仓库中还存放着去年未运完的三万石粮食和不少绢麻等轻货。

这座仓库原本由郭子仪的一千军队驻扎看守,由于郭子仪的军队突然撤离,使这几座仓库立刻失去了监管,泾州太守裴矩怕仓库出事,一方面组织大量民夫把粮食物资运进城内,一方面又派一百余名衙役在仓库守夜。

一连搬运了五天,这时仓库中的存粮已经不多了,存粮不到三千石,仓库的看守也变得松懈下来,苦熬了五天,很多衙役都终于忍不住了,偷偷溜回城去寻找乐子。

可就在这第五天的晚上,一支约八百余人的队伍出现在了仓库外五里处,这是一支穿着斑驳杂乱的队伍,他们中有人穿着军服,有人穿着农民的短衫麻裤,有人穿着读书人的长袍,手中拿着各种各样的兵器,刀矛弓箭,也有锄头铁耙。

他们若被安定县的民众撞见,肯定有人会大喊起来:“山贼!”

从他们这身打扮和参差不齐的兵器上看,他们确实像极了六盘山的山贼,但这八百人却一个个身手矫健,步行如飞,比乌合之众的山贼不知强过多少倍,他们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泾水河畔的五座大仓库。

此时,八百人离仓库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不到一里的距离,山贼首领明亮而锐利的目光紧紧地盯着仓库,这时,月亮从薄云中钻出,淡淡的银辉再一次照亮了大地,五座巨大的仓库矗立在泾河河畔,俨如五尊黑黝黝的巨神像,它们彼此相隔三十步左右,没有栅栏围护,只在旁边有一排平房,那是照看仓库的人所住,最近住着一百余名州县衙役,而今晚只剩下了三十余人。

房间内灯火通明,窗户毛纸上人影晃动,只听见房间里不时传来衙役们的赌钱吆喝声,“卢!卢!”

时机到了,山贼首领手一摆,低声令道:“上!”

八百人如八百支脱弦之箭,迅疾向五座大仓库射去,恰好此时,一名衙役出来小解,一眼看见了密密麻麻人向仓库和他们这边奔来,吓得失声大喊:“山贼!山贼来了!”

他提着裤子转身便逃,他这一声叫喊使屋里仿佛炸了窝一般,几十名衙役有的跳窗而逃,有的冲出屋向后面的山林中狂奔,只一眨眼的功夫,三十几名衙役逃得干干净净,一个人都没有留下。

“他娘的!跑得比兔子还快。”

山贼首领望着空空荡荡的屋子,低声骂了一句,他随即命令道:“点火,烧毁仓库!”

片刻间,五座仓库同时被点燃了,熊熊的烈火直冲天空,火势滔天,将安定县以南的天空都映照成了红色。

.......

安定县的城墙上,十几名州县官员都闻讯赶来了城头,他们每个人都感到异常震惊,姓苗的山贼虽然凶悍,但从来不会做竭泽而渔之事,一般抢一点粮食便回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烧毁仓库,难道他们以后不想再抢粮食了吗?

泾州太守裴矩望着五团熊熊燃烧的大火,他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焰,他本来还有一点同情这些山民和逃户,而现在,这些混蛋竟然敢烧官仓,他们真的要造反了。

就在这时,忽然有人指着远处大喊:“大家快看,他们来了!”

只见黑暗中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黑影,足有上千人之多,为首是三名骑马之人,他们并不隐蔽,而是狂呼乱叫向县城方向冲来。

泾州长史赵绪明吓得失声大叫道:“快!把城门关上,把吊桥拉起来!”

“赵长史!”

裴矩不满地瞥了他一眼,他着实瞧不起这个赵长史,学问虽然不错,但人品低下,关内道所有的官员都抵制李亨登基,这个赵绪明虽然口口声声喊抵制,但实际上他却私下向李亨上了歌功颂德表,被李亨所欣赏,从盘阴县县令提升为泾州长史,着实令人不齿。

裴矩见一伙小小的毛贼便将他吓得惊慌失措,不由更为鄙视,便冷冷道:“你可是一州长史官,别忘记自己的身份。”

“是!下官是第一次见到山贼,失态了。”

赵绪明不敢再乱喊,他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道:“这些山贼想做什么,造反吗?”

“他们是看见军队撤走了,便来向我们示威,哼!一帮不知天高地厚的乌合之众,千余人就想来劫掠县城!”

赵绪明干笑一声道:“裴使君说得对,这一点小毛贼,咱们不必理睬,他们抢不了县城,自然会退去,裴使君,我看咱们也不必惊动朝廷了,你说呢?”

裴矩明白这个赵绪明的心思,他是害怕朝廷清算到自己头上,裴矩心中冷笑一声,却没有理睬他。

赵绪明碰了一个钉子,脸上十分尴尬,心中大骂裴矩,这时,近千名山贼汹涌而至,一百名山贼冲上前便向开弓放箭,数十支箭呼啸着向城头的官员们射来,箭势强劲,官员们吓得连忙躲避。

赵绪明险些被一支箭射中,他惊叫一声,抱头蹲在墙跟,吓得浑身颤抖,口中带着哭腔喊道:“完了,我这回完蛋了!”

裴矩见赵绪明丢脸之极,恨得他重重一跺脚,转身便下城去了,黑夜中只听他吩咐衙役道:“去挨家挨户通知民众,让大家合力杀贼,杀死一个山贼赏钱五十贯!”

裴矩先回州衙去了,裴矩是裴旻的族弟,今年约四十余岁,原是延州长史,因连续三年的吏部考评都是上上考,便被李豫提拔为泾州太守。

裴矩为人刚正不阿,严厉正大,在民众中口碑极高,他是裴氏家族继裴旻之后的另一名官场希望之星,今天晚上,尽管他斥责赵绪明胆小怯弱,轻蔑地称山贼为乌合之众,但实际上他也忧心忡忡,就算这些山贼攻不破城池,但住在城外的民众可就遭了殃,唉!郭子仪军队一撤走,这些山贼便猖狂起来。

他刚走到州衙门口,一名衙役迎了上来,神情有些古怪地禀报道:“使君,有人找你,就在州衙内等候?”

“是什么人?”

“不知道,他说是从京里来的。”

‘京里?’裴矩有些疑惑,难道是族兄裴旻派人来了吗?他前几天也得到了消息,李庆安率大军进了关中,伪帝李亨已经望风而逃。

尽管裴矩对李庆安立两岁小儿为帝有些不以为然,但他对李庆安不做监国,而把权力交给政事堂,这一点他却很欣赏,政事堂的七人都是名望之臣,像他族兄裴旻、张镐、王缙等人都是清廉正直之人,而且李庆安曾率安西军将入侵关内道的安禄山驱逐,这也使他一直心怀感恩。

裴矩以为是裴旻派人来给自己送信了,再过十天就是裴宽的九九之祭,他将进京参加裴氏家族的聚会。

他走进州衙内的客房,一进门,却见房内坐着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长得身材高大魁梧,英姿勃勃,此人见裴矩进门,便拱手笑道:“在下已等候裴使君多时了。”

“你是.....”

裴矩见此人很陌生,自己从来没有见过,便诧异地问道:“你是何人?”

这男子取出一封信,放在桌上,笑道:“在下是长安胡沛云,奉我家大将军之命,前来给裴使君送一封信。”

..........

三天后,泾州太守裴矩向朝廷政事堂写来紧急求救之信,说境内山贼猖獗,焚烧官仓,攻打城池,严重危害泾州民众的生活,他恳请朝廷发兵泾州,剿灭山贼。

政事堂一致决定出兵剿匪,得到了政事堂地指示,李庆安随即命令大将田珍率军五千人,出兵泾州剿匪。

........

请收藏本站:sddxss。顶点小说手机版:sm.ddxs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