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天下 > 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石击波

天下 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石击波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7:38:26 来源:顶点小说

第四百二十九章一石击波

安西军在绥州击溃了安禄山的范阳军后,又立刻转回大营,在那里,还有安禄山的两万大军,但军队开至延州,正好撞见了赶来援助的田乾真军队,得知安禄山军已被击溃,田乾真自知不敌,率军向李庆安投降,至此,安禄山攻入关内道的九万大军全军覆没,跟随安禄山逃回河东的军队不足两千人,他的几员大将,除了田乾真投降外,李日越力尽被俘,史思明等大将皆侥幸逃脱回河东,九万大军先后被斩杀者近四万人,其余皆投降了安西军,但绥州一战中,安西军也伤亡上万,李庆安命大将南霁云善后,他本人则率三万大军又一次屯兵平高县,静候长安的消息。

凤翔陈仓县,十万剑南军在此已经屯兵了近一个月,而渭河对岸的虢县则有郭子仪的五万大军,在另一边,陇州的吴山县也有哥舒翰的五万大军驻扎,三支军队在此对峙,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虽然有势均力敌的因素在内,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长安局势不明,使众人不敢轻举妄动。

清晨,天还没有大亮,朦胧的晨雾中,一队骑兵飞驰而来,向陈仓县东的剑南军大营驰去,剑南军大营内十分沉寂,只有巡逻的士兵来回巡视大营,剑南军刚到关中时,每天天不亮便要起来操练,但自从蜀王来到大营后,士兵便开始有些懈怠了,包括今天在内,他们已经三天没有晨练。

在大营中心位置的一顶大帐内依然透着灯光,高仙芝已经一夜未睡,他站在地图前静静地思考着什么,在他面前的关内道地图上,画满了只有他才能看得懂的各种红杠,他在关注安西军和范阳军的大战,为此他已派出上百名斥候奔赴关内道,用鸽信向他时时报告战争的进展情况,他的消息比实际战争时间只晚一到两天,高仙芝之所以彻夜不眠,是因为他从各种情报分析出,两军的战争已经到了最后的决胜时刻。

对这两支军队的决战,高仙芝不看好范阳军,这和他的个人感情没有关系,就事论事,安禄山犯了太多的兵家大忌,在战和不战之间迟疑不决,分散了兵力,谣言惑众却伤了己,这对士气将都是沉重的打击,而且从实力来说,高仙芝也是认可安西军,他太了解这支军队了,军纪严明,能吃苦耐劳,而且李庆安也表现得非常不错,这个当年他一手提拔的戍堡小兵,最后竟然率领安西军彻底击败了大食人,把大食人赶过阿姆河,高仙芝心中比谁都明白,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尽管他有些嫉妒李庆安,但他不得不承认,李庆安做得比他好。

高仙芝又看了看刚刚收到了情报,安禄山撤军向北而去,高仙芝立刻敏锐地判断出,安禄山是准备打时间差,从绥州渡河了,他不由轻轻叹了口气,不知是谁给安禄山出了这个主意,太不了解安西军了,高仙芝一直最遗憾的事情便是当初离开安西时没有能带走一批战马,到了蜀中后他才发现,巴蜀的战马简直不能和西域的烈马并论,安西军的战马无论冲刺和长途奔驰都一样力道强劲,尤其李庆安数次击败大食人,肯定能得到更多的西方优良战马,安禄山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他便仓促作出了撤军绥州的决定,为此还分兵两头,高仙芝已经有了初步判断,安西军一定能追上安禄山,而且能大胜之。

高仙芝抬头望了望外面的天色,天色已经快亮了,他又一次催促亲兵道:“去看一看,情报怎么还不送来!”

话音刚落,只听帐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亲兵喊道:“高帅,有紧急情报!”

亲兵举着一支信筒飞奔入帐,高仙芝接过信筒,急不可耐地打开了它,半晌,他微微一叹,果然不出他所料,范阳军大败,几近全军覆没,安禄山却逃脱了。

他摇了摇头,便立刻命道:“速去请王爷到我这里来。”

停一下,他又道:“不!我亲自去见王爷。”

他简单收拾一下,便匆匆向不远处的王帐而去,蜀王李璬的王帐与众不同,由二十几顶独立的大帐组成,皆是羊毛帐,中间缝进了金线,在阳光下,显得金光灿烂,蜀王李璬这次从成都过来,带来了五百多名随从,仅各种辎重大车便有上千车之多,还带了三十几名姬妾,大帐内奢华富丽,俨如皇宫,和高仙芝简陋的寝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璬的骄奢**,高仙芝无话可说,毕竟他是大唐亲王,又是巴蜀之主,但高仙芝对李璬到来后便废弛清晨训练颇为不满,高仙芝也听说了一点原因,据说是因为李璬的两个爱妾睡眠不好,夜间睡不着,只能在凌晨才能入睡,她们抱怨士兵晨练太闹,吵了她们的睡眠,可惜他高仙芝不是孙武子,不能将两个坏事的女人拖出去斩了,只好把这口气憋在心中,同时他也暗暗庆幸,幸亏自己没有把女儿给他为次妃,嫁给这样的人,会断送女儿一生的幸福,还不让她自由自在,跟随自己的好。

高仙芝走到王帐前,对站岗的侍卫道:“去转告王爷,说我有要事求见。”

侍卫有些为难道:“高帅所有不知,王爷昨晚半夜才睡,现在去叫王爷,王爷发怒,我们吃罪不起!”

“浑蛋!”高仙芝勃然大怒道:“难道我不知道吗?我有极重要的军机大事,误了大事,你们可要掉脑袋的。”

侍卫见高仙芝发怒,只得匆匆去了,过来半晌,他苦着脸回来道:“高帅,王爷请你进去。”

高仙芝快步走到寝帐前,李璬的两名贴身侍卫给他做了个请的手势,高仙芝一挑帐帘,一股呛人的脂粉浓香扑面而来,高仙芝犹豫了一下,若在平时,他是万万不会进去,但现在形势危急,他只得硬着头皮进去了。

大帐内铺着厚厚的地毯,四周挂满了色彩艳丽的蜀锦,各种名贵玉器瓷瓶陈列其中,李璬已经起来了,穿着一身白色中衣,盘腿坐在铜镜前,两名神态娇慵的侍妾身着薄薄的春衫,一左一右,正替他梳头洗漱,高仙芝暗暗摇头,这可是军营,蜀王也未免有点过了,他快步上前,躬身施一礼道:“高仙芝参见王爷!”

李璬笑着摆摆手,“高帅就不必客气了。”

李璬年约三十余岁,皮肤白皙,长眉细目,颇有几分灵动之气,他是李隆基的第十三子,在诸子中以勇武而著称,但在拥兵巴蜀后,他的生活开始日渐糜烂,原黝黑粗糙的皮肤也滋养得白皙细嫩起来,同时他也变得野心勃勃,每日做梦也在想着九五之尊,这次他出兵关中,很明显就是冲着皇位而来,在得到父皇的承诺后,他的野心更加膨胀了。

李璬瞥了一眼高仙芝,见他眼中忧心忡忡,便笑道:“高大帅有什么要紧事?”

高仙芝叹了口气道:“王爷或许还不知道,李庆安在绥州大败安禄山,范阳军全军覆没。”

“什么!”

李璬大吃一惊,他几乎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是说全军覆没!”

高仙芝点了点头,“我的斥候探来的消息,安禄山侥幸渡河逃脱外,其余九万大军,全军覆没。”

李璬怔住了,半天没有反应过来,高仙芝又道:“李庆安既然全歼安禄山军,那么他的下一步目标必然就是关中,王爷,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李豫一定会命他来对付我们,王爷,形势危急,请王爷早日定夺。”

“这个.....”

李璬心烦意乱,他摆摆手,命两个侍妾下去,站起身在大帐中来回踱步,其实高仙芝已经有了对策,但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李璬地决定,他已经非常了解这个王爷了,非常独断专行,在他没有垂询之前,若你主动说了,就算是天大的好计,他一时接受了,但事后也会耿耿于怀,会在别的事情上找你的麻烦。

这时,帐外传来了禀报声,“禀报殿下和高帅,吴山县的陇右军已经出现了异动,有东进的迹象。”

“该死的哥舒翰,他倒反应得快。”

李璬低低骂了一声,他忽然想起了什么,回头看了一眼高仙芝,见他似乎胸有成竹,不由有些不悦道:“高帅是有对策了吧!为何不早说?”

“属下只是一点浅见,怕殿下不同意。”

“你说就是了,如果对策不错,我自会同意。”

高仙芝沉吟一下便道:“殿下,我已经得到消息,荆州军撤离汉中后不久,关中军也随即撤回了长安,现在汉中空虚,不如我们驻兵汉中,进可入长安,退可回巴蜀,粮草供应也有保证,而且可以防止关中军队趁巴蜀空虚而偷袭我们后方,不知殿下以为如何?”

李璬背着手沉思了片刻,这确实是目前最好的对策,正如高仙芝所言,进可入长安,退可回巴蜀。

他点了点头道:“高帅说得极是,我同意暂撤汉中。”

“卑职这就去安排。”

高仙芝转身刚要走,李璬忽然想起一事,便叫住了他,“大帅请留步,本王还有一事。”

高仙芝停住脚步,转身道:“请殿下吩咐!”

李璬有些暧昧地笑道:“高帅,上次我说过,愿娶雾娘为次妃,高帅说要和雾娘去商量,不知你们可商量好了?”

高仙芝面露难色,半晌才道:“这段时间忙碌于殿下的大事,这件事我倒忘了,等关中之事完结,我会好好和雾娘说一说。”

李璬脸沉了下来,拉长声音道:“高帅不会是推脱之辞吧!”

“哪里!殿下多虑了。”高仙芝连忙笑着解释道:“殿下看中雾娘,是她的福气,我一定会劝服她。”

“好吧!我再耐心等一等。”李璬勉强笑道:“此事不急,高帅先去忙撤军之事,我们以后再说。”

高仙芝行一礼便快步去了,李璬望着高仙芝的背影,轻轻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高仙芝,难道你也有异心不成?”

.......

由于安西军即将进入关中,剑南军倍感压力,在高仙芝的提议下,李璬最终决定南撤汉中,就在他们作出决定的当天下午,十万剑南军便拔营向汉中方向撤退了,但凤翔的对峙局面并没有被打乱,随着哥舒翰大军的东进凤翔,将郭子仪的朔方军牢牢锁在凤翔,直到此时,谁也不知道哥舒翰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但长安的局势却随着安禄山军队的败亡而出现破局之相。

长安,安西军大胜范阳军的消息在一天之内,便俨如三月的春风,扫遍了长安的每一个角落,胡兵残暴和安禄山的阴云一个多月来沉甸甸压在每一个的心中,这一刻,彻底被胜利的春风一扫而光,到处都是喜庆的笑颜,民众们敲锣打鼓欢庆胜利,长安米价再次下跌,跌至斗米二百文。

与庶民一样欢欣鼓舞的是朝廷的官员,开始有官员陆陆续续重回朝房,大明宫和皇城再一次热闹起来,众人聚在一起谈论着时局的走向,安禄山遭此重挫,至少三年内不敢再打关中的主意,有的官员认为安西军应该趁胜追击,彻底歼灭安禄山,但也有不少官员不赞成,安禄山虽遭到挫折,但他实力仍然强大,他之所以败在关内道,很大程度上是他离开了本土,如果这一战爆发在河北,安禄山未必会输,官员们各执己见,争吵成一团。

在大明宫紫宸殿,裴旻兴奋地向李豫的御书房走去,他手中拿着一份奏折,神情十分激动,他不仅得到了李庆安大败安禄山的喜报,也得到了剑南军向汉中撤军的消息。

紫宸殿御书房内,李庆安大胜的热度已经稍稍降了温,天子李豫正和刑部尚书李砚商量着渭南县一万顷皇庄的事宜,那是李隆基的私人皇田,李豫一直不敢轻易动它,但随着他和李隆基彻底决裂,李豫终于决心对这一大片田庄动手了,一万顷最肥沃的土地,如果按二十亩一户来算,那可以增加两万户自耕农,每年可增加两万贯户税和三十万石粮食租税,令李豫怦然心动。

“陛下,这片皇庄非同小可,它可以说是一座风标,如果能将它彻底摧毁,则就向天下昭示陛下解决土地问题的决心,臣建议陛下下诏向天下颁发此事,让大唐各州为之效仿,凡限田还农有功之臣,陛下将提拔重用。”

李豫沉思良久,他缓缓摇头道:“爱卿之言有理,不过朕的想法还是先彻底解决了关中的土地兼并问题,再逐渐向河南府和河南道一带推进,现在暂时不宜向全国推广,朕担心引发全国的大乱,而且关中只解决了大半皇亲国戚的占田,所以朕还想继续在关中深化土地改制,下一步,朕打算清查高官重臣的土地,如果有可能朕还想准备一部分军田。”

李豫背着手走了两步又道:“这次渭南县的皇庄事关重大,朕决定亲自去渭南县,宣布皇庄正式转为官田,朕想这也是一种姿态。”

“臣赞成陛下的决定,陛下亲自宣布皇庄收官,确实意义非同寻常。”

这时,一名宦官进来禀报道:“陛下,李翰林和裴尚书来了。”

李豫笑了笑道:“请他们进来!”

他又对李砚道:“皇庄之事不能再拖,明天朕要召开政事堂会议,可能没有时间,后天,朕就和爱卿一起赴渭南县处理皇庄之事。”

“好!臣先派人去准备。”

两人作出了决定,这时,李泌和裴旻快步走了进来,李泌笑道:“陛下,裴尚书又给你带来好消息了。”

裴旻上前行一礼,道:“陛下,凤翔有好消息传来。”

“先别慌说,你们都坐下!”

李豫热情地招呼自己这几个心腹重臣坐下,又命人给他们倒了茶,这才笑问裴旻道:“裴尚书请说吧!”

“陛下,蜀王撤军回汉中了。”

“果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

李豫感慨万分道:“李庆安大败安禄山,蜀王感觉到了威胁,便主动撤军了,不过撤到汉中也只是暂时,他们很可能会卷土重来,关键我们要有足够的实力。”

他看了看李泌,见他沉思不语,便笑道:“李翰林在想什么?”

“臣在想哥舒翰,这个人很奇怪,他率军进京的用意至今还是个谜,现在又把郭子仪给拖住了,臣着实有点担心,此人极可能另有企图。”

“朕也很奇怪,朕原以为他是来帮朕,现在看起来并不是,朕决定派人去质问他。”

众人都沉默了,哥舒翰的举动确实令人生疑,但谁也说不出原因,李豫又摆摆手笑道:“先不谈他,如果他有造反之意,朕会让安西军和朔方军联合剿灭了他,现在我们说一说李庆安之事,既然杨国忠已经把右相之位空出来,朕决定正式封他为右相中书令,同时兼安西大都护暨安西节度使,各位爱卿可有反对?”

请收藏本站:sddxss。顶点小说手机版:sm.ddxs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