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天下 > 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匪现踪

天下 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匪现踪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26 17:38:26 来源:顶点小说

第一百六十七章马匪现踪

“将军,我总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队伍到甘州时,严庄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疑虑,“将军,安思顺不是一个大度之人,从表面上他和安禄山互无关系,但我知道,他们实际上私下的联系很紧密,每一次接到安思顺的信,安禄山就像过节似地心花怒放,急不可耐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回信,而且信很长,他足足要写一个时辰,甚至更多,将军,恕我无礼,我看见安思顺对你非常亲热,当初他在范阳见到安禄山时也没有这样亲热,你和他的关系是否超越了他与安禄山呢?”

李庆安就坐在严庄的对面,马车粼粼而行,透过车窗,可以看见安思顺派来的三千骑兵在忠于职守地护卫着他们,与其说是护卫,不如说是一种监视,他们在前面引路,行走路线由他们定,一路上的休息和启程时间都是由他们说了算,他们总是说着漂亮的辞令:‘将军,河西我们是主人,更了解情况,请客随主便吧!’

事实上过了凉州,李庆安便已经感觉到了不对,安思顺太热情了,一定要他们去凉州住五天,可最后他们走了时候,他连口水都没给,更不要说这三千护军的军粮了,都是由他们来提供,安思顺的热情背后却是极度的吝啬,说明他压根就不想为北庭队伍付出一星半点,他的热情要么是他的虚伪,要么就是他想掩饰什么?

他想掩饰什么呢?到了甘州,李庆安的脑海中就不停地跳出两个字:‘马匪!’

是的!他走过河西走廊多次,小股的马匪倒是听说有几支,可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上千人的马匪,如果真有上千人的马匪,那河西节度的八支军队是干什么用的?而且还是三四千人的马匪,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了。

“先生的意思是,安禄山最近给他写了信?”李庆安沉吟了片刻道。

旁边的王昌龄大吃一惊,他这才听懂李庆安和严庄的意思,安思顺要袭击车队,他连忙插口道:“这简直令人无法相信,安思顺作为一镇诸侯,堂堂的河西节度使,他会像小孩子一样替人出气消火吗?一旦被朝廷知道,他这节度使还做不做了?我以为他不应该这么鲁莽。”

严庄笑了笑道:“王先生说得有道理,安禄山的一封信当然不至于让安思顺铤而走险,但我想他不仅仅是想替安禄山出气那么简单,他毕竟是一镇节度使,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是另有图谋。”

“沙陀人!”李庆安脱口而出。

严庄眯着眼笑了,“李将军一语说中了要害,我也认为安思顺是为了挑拨李将军和沙陀人的关系,或许是期待李将军把沙陀人赶到河西去。”

旁边的王昌龄也沉默了,他是一个耿直人,从来就没有想过什么阴谋诡计、尔虞我诈,他也不懂这些,他不愿意去想,不屑去想,所以他才一步步被贬,甚至连一个小小的县尉都混不下去,他周围的朋友家人也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混不下去,他自始自终都是一个官场白丁。

而这一次,他偏偏和一个贾诩似的人物坐在一辆马车里,他没有感到厌恶,相反,他有一种拨云见日般豁然,原来官场的权力斗争还能有如此心机。

“那我们该怎么办?”王昌龄喃喃道:“如果真的有人来袭击我们,我们该如何准备?”

“王先生不必担心,安思顺的这种袭击不过是夜间活跃的野鬼,太阳一照他们就无影无踪了。”

严庄微微笑道,他看了一眼李庆安,李庆安也笑了起来,缓缓说道:“他们确实是见不得阳光,不过我倒想在夜间会一会这帮小鬼。”

队伍过了甘州,抵达了肃州,安思顺的军队便不再护送,撤回凉州去了,北庭车队继续向西行走,五天后,队伍来到了瓜州地界

“舞衣,前面就是玉门关了。”李庆安指着远方的一座城池笑道。

一个月的长途跋涉使舞衣瘦了一圈,但她精神却很好,更显得她更加淡雅脱俗。

她正在和玉奴下棋,听说已到玉门关,她‘呀!’地惊呼了一声,探头凝视远处的城池,远方有胡杨林,一条小河穿流而过,玉门关就矗立在这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她忽然理解了诗中的意境,使她心情久久难以平复,良久,她问李庆安道:“李将军,那阳关在哪里?”

“阳关在沙州寿昌县。”

李庆安指着南方笑道:“玉门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丝绸之路从这里分为两支,一支向西南走沙州敦煌,过阳关后前往楼兰,进入安西;而另一支向西北走伊州进入北庭,以前我从安西归来都是走敦煌,这次我们去北庭,我也是第一次走北线丝绸之路。”

“原来我们不去阳关!”舞衣低低地叹了口气。

李庆安微微一笑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舞衣,我在梨园别院听你弹的就是这首曲,对吧!”

“什么时候?”舞衣惊讶地望着李庆安,竟从来没有听他说起过。

“前年吧!”李庆安想了想笑道:“我记得是腊日,我陪守瑜去梨园别院找他的心上人,却无意中听到了你弹琴,那时提起琴仙,每个人都崇拜无比,长安令无数人痴迷的琴仙竟然跟我李庆安来北庭了,呵呵!若传出去,多少人会跳脚骂我老李,想想都得意。”

“你想得美!”

舞衣羞红着脸瞪了他一眼,“我来北庭是学琴的,学好琴我就回长安,你就一个人做梦吧!”

李庆安苦笑道:“那我就送你一程,劝君再喝一杯酒,东入阳关无旧人。”

舞衣听他改了诗,不由‘扑哧’一笑,娇媚地白了他一眼道:“你哪里会送我,说不定会扮成马匪,半路来拦截我。”

“很有可能。”

李庆安向旁边走了两步,眉毛一挑,大大咧咧挥手道:“站住!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哎!小女子身无分文,哪里有买路财留给大王?哈哈!本大王不要你财,你如此美貌,那就留下来给我老李做压寨夫人。”

表演完,李庆安拨马便逃,舞衣听他表演得形象有趣,忍不住掩口直笑,可听到最后一句时,她顿时满脸晕红,娇羞无限地举起棋子要砸他,可是李庆安却跑远了。

“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油嘴滑舌!”舞衣忿忿道,“下次绝不理他了。”

嘴上虽这么说,可一双美目却忍不住向李庆安的背影望去。

这时,一旁的玉奴笑吟吟道:“姑娘,到庭州我该喝你喜酒了吧!”

“你胡说什么!”

舞衣又羞又急,脸上挂不住了,她狠狠掐了玉奴胳臂一下,低声骂道:“死丫头,什么喝喜酒,我看你是睡迷糊了,尽说胡话。”

“本来就是,你们郎情妾意,佳偶天成,你怎么不能嫁给他?”

说到这,玉奴猛地捂住了嘴,她忽然想起来,舞衣名份上还是崔家的媳妇,婚约不解除,她怎么能嫁给李庆安。

“别胡思乱想了,咱们把棋继续下完吧!”

舞衣表情十分平静,她放下一子,笑道:“该你了,快落子。”

玉奴无奈,只得陪她继续下棋,可走了几步,舞衣落子越来越慢,她呆呆地盯着棋盘,眼睛中充满了忧伤,她刚刚走上一条属于她的新路,可是她的身份却像一块巨大的山隘,阻断了她的希望,她痛恨崔家,崔家给她一个无形的桎梏,禁锢了她五年,令她喘不过气来,可现在还要继续禁锢下去,绝望的念头像蜂蜇般在她的柔弱的心上刺了一下,她觉得她的心因疼痛而肿胀了。

“姑娘,你还记得杨夫人给你说过的话吗?”玉奴小声道。

‘杨夫人?’舞衣想起来了,杨尚书的夫人杨婉蓉,两年前经常来找她。

“就是两年前中秋夜,她说的关于树叶的话,姑娘还记得吗?”

舞衣静静地望着窗外,两年前中秋夜杨夫人给她说的那席话,如流水一般又浮现在她的脑海中。

“你就是崔家这棵大树上的一片树叶,崔家会百般阻挠,不让风把你吹走,可当你挣脱树枝随风而去时,崔家又会马上宣布,你不属于他们这棵树,他们树上一片叶子都没有少”

舞衣的心乱成了一团,她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李庆安赶到队伍前面,斥候已经带来了关于马匪的情报,他打开一幅地图,一边听斥候汇报,一边在地图上确定方位。

“我们北面三里外便是大泽湖,昨晚在大泽湖边我们发现了大堆新鲜的马粪,还有无数的马蹄印,马匪的人数大约有三到四千人,今早我们又去玉门关以西,却没有发现马匪的任何踪迹,由此推断,这群马匪应该还在大泽湖附近,我们已经进入了他们的伏击范围,极可能就在今晚他们会来袭击我们。”

地图上,大泽湖紧靠着玉门关,而在玉门关以南约两百里外便是瓜州晋昌县,那里有河西八军中的墨离军驻扎,五千人,而从玉门关到晋昌县的这段路,一路上都是戈壁荒漠,极利于骑兵作战,李庆安回头看了一眼他的大队辎重,虽然他有两千军,但这千辆马车却是一大累赘。

他沉思了片刻便道:“传我的命令,队伍进驻玉门关!”

玉门关是河西走廊一座重要的城池,城池内住有几百户人家,约有驻军三百人,其中关内驻扎二百人,离玉门关以北十五里处还有一座戍堡,叫河合戍,有驻兵一百人。

中午时分,北庭大队好好荡荡地开进了玉门关,将小小的城池挤得水泄不通,两条十字大街上挤满了马车,几百户人家每家每户都腾出一间空屋,给随军家属居住。

李庆安把舞衣主仆安排在一座汉人大户人家的别院里,别院小巧玲珑,三间屋子,池塘假山一应俱全,树林浓密,种满了各种花木,原本是这户人家独生女儿的闺房,舞衣二人住进来,倒也没有影响主人的生活,反而给她多了个伴。

李庆安准备在玉门关休息三天,让一路辛苦跋涉的舞衣能够好好养养身子,他见舞衣和小娘相处融洽,便快步走出了大宅,刚到大街上,一名军官匆匆迎了上来。

为首军官便是玉门关的最高职务者,是一名校尉,姓酒,叫酒三危,敦煌县人,酒是敦煌的大姓,三危山是敦煌东面的一座小山,他因此得名,酒离山长得矮矮胖胖,极善于表达。

他连忙上前给李庆安半跪行了一军礼,“卑职玉门关守将酒离山参见使君。”

“酒校尉请起,我正要去找你。”

李庆安从前路过玉门关时见过此人,见他比从前长得更胖了,不由大感亲切,便笑道:“酒校尉还记得我吗?”

酒校尉挠挠后脑勺,道:“依稀有点面熟,但实在想不起了。”

李庆安也知道玉门关往来人极多,估计他是记不住自己了,便笑了笑道:“到我大帐去吧!我有重要事情要问你。”

李庆安的主营大帐就在百步外,当街搭建,刚刚才搭好,士兵还在敲打木桩,让营帐牢固,营帐内王昌龄正忙碌收拾各种文书,一般的高职者都有很多幕僚,一部分是替主公处理公务,或部分行权,如屯田使、兵甲使等等,这种幕僚往往挂着一个虚职;另一部分则是谋士参谋,王昌龄是属于前者,而严庄则是后者。

王昌龄在忙碌地整理文书,严庄则坐在桌案前仔细地研究玉门关附近的地图,这时,李庆安快步走进了大帐,后面跟着校尉酒三危。

李庆安走进大帐,摆摆手,十几名亲兵纷纷退下去,李庆安坐下便问道:“酒校尉,瓜州一带可有马匪?”

“有,有好几股马匪,大多是羌胡,最多一股约三百多人,最少也有几十人。”

“那为什么军队不歼灭他们?”

“歼灭?”酒校尉舌头舔了舔干燥的嘴唇,苦笑道:“怎么歼灭,根本就抓不到,白天他们都是牧民,晚上则摇身变为马匪,四处袭击往来客商。”

“军队呢?”李庆安冷冷问道:“墨离军是做样子的吗?”

“别提军队了,墨离军五千人,倒有三千人是羌胡,要他们打自己人,做梦吧!很多马匪几代传承,大哥在军队当兵,兄弟则打劫商旅,一般而言,只要做得不过分,上面也不会过问。”

“什么叫不过分?”

“就是不要赶尽杀绝,不出人命,另外不准碰军队护送的胡商,只要满足这两条规矩,上面就会睁只眼闭只眼。”

“原来是这样。”李庆安和严庄交换了一个眼色,又问道:“那会不会有三四千人马匪出现呢?”

酒三危吓得一激灵,缩着脖子道:“使君别开玩笑了,三四千人,那不是马匪,那是回纥的军队,从居延海下来,倒有可能,三四千人的马匪,怎么可能?”

“如果是沙陀人呢?可能吗?”

“沙陀人倒很有可能,他们一般都是几千人出动,越过星星峡到大泽这一带放牧,如果是他们,事情可就麻烦了,十有**要流血,前年和羌胡一场血拼还死了近百人。”

“为什么会血拼?”王昌龄也放下文书问道。

“争夺牧场呗!”酒三危叹了口气道:“大泽以北牧草丰美,水源充足,是最理想的放牧场所,每年这个时候,北面的回纥人,西面的沙陀人、还有当地的羌胡,以及一些零散的突厥人部落都会集中到此地,一直要到六月新羊羔能走路后才会陆续离开,如果能相安无事倒也罢了,就怕羊马丢失等事情发生,十有**就会酿出一场拼斗。”

酒校尉走了,李庆安沉思不语,事情变得复杂了,斥候发现的三四三千马匹可能是牧民,羌胡、沙陀人、回纥人都有可能,当然也可能是安思顺派来袭击他们的‘马匪’,问题是马匪会在哪里袭击他们?玉门关吗?可能性不大,如果他是马匪,他更愿意在半路袭击,没有城池防护。

“严先生,好像安思顺也不像我们想的那样蠢。”

半响,李庆安苦笑一声道。

“他是一方大帅,这种事焉能不策划周详,正是他知道大泽湖草原会在这时发生乱局,所以他才借乱生事,让我们不知袭击人是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昨天斥候发现的踪迹应该是沙陀人,马匪依然在按兵不动,等待机会。”

说到这,严庄立刻道:“将军,我们这样等下去太被动了,属下建议立刻派人去伊州,命伊吾军来援,打乱安思顺的部署。”

请收藏本站:sddxss。顶点小说手机版:sm.ddxss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