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皇族 > 第361章 传言悄起

皇族 第361章 传言悄起

作者:高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12-30 05:39:51 来源:88小说

长平郡,沁水是一条并不算宽的河流,河水仅宽二十余丈,可以清晰地看见对岸,在沁水边小县端氏县城内,挤满了三万余东宁军,他们的后勤辎重全部丢在沁水西岸,连营帐也没有了,每个士兵只有随身携带的一点点干粮。

城墙上,大将李延心中充满了绝望,尽管他派出数百名探子去沿河巡逻,但他知道,狭窄的沁水是无法阻挡西宁大军前进的脚步。

李延非常了解他的对手邵景文,他曾在一起共事多年,邵景文在绣衣卫中就是以杀伐果断而出名,他会拖延战机吗?答案是否定的,他肯定会迅速渡过沁水,集中优势兵力全歼自己。

李延曾经考虑过伏击邵景文渡河,但最后他放弃了这个念头,沁水只宽二十余丈,等他找到邵景文大军,恐怕他已经渡过沁水了。

此时,李延焦急地等待主帅杨晟的消息,杨晟还在河内郡,大部分粮草都在他手中,他却迟迟没有运来,这让李延心急如焚。

李延现在有几个选择,他可以北上和秦汉武汇合,也可以南撤回河内郡,和主帅杨晟汇合,但不管是哪一条路,他都没有选择权,必须由杨晟来决定,如果他敢擅自决定,那他面临的将是死路一条,这是严厉的军规。

这次他们被西宁军击败,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挥上出了问题,尽管李延和秦汉武都独自率领两支军队,但他们却没有指挥权,指挥权在大元帅杨晟手中,该怎么行军,怎么渡河,都是由杨晟说了算,他在河内遥控,两支军队就像两只风筝,都攥在他手中。

李延和秦汉武在端氏县第一次汇合后,两人都认为应该集中优势兵力西进,先击溃邵景文,然后再调头北上太原。

但他们的方案遭到了杨晟的否决,杨晟坚持认为,太原城池坚固,人口众多,为晋州中心,应抢在敌军之前占领太原,他命秦汉武军火速北上,但他又不肯两军同时北上,那样他就孤军在后了。

正是这个战略上的错误,使他们失去了全歼邵景文军的机会,反而被邵景文打了伏击,使李延兵败,损失近四万大军。

就在李延忧心忡忡之际,一名报信骑兵从南方疾奔而来,李延大喜,这肯定是杨晟有消息来了,他趴在城墙上大喊:“大帅是什么命令?”

报信骑兵在城下大喊:“大帅命你不得惊扰平民,否则....”

“否则什么?”

“否则满门抄斩!”报信兵说完,掉头向南奔去。

“还有什么?”李延急得大喊。

“没有了,大帅就这句话,连信也没有!”士兵的声音在黑夜中传来。

“混蛋!”李延狠狠一拳砸在墙砖上,牙齿缝中半天迸出一句话,“书呆子哪堪军事!”

........在距离端氏县以南约六十里紧靠河边的一个村子里,邵景文的斥候在村子水荡里发现了近百艘小船,这是村民为躲避兵灾而将船藏匿,这个发现让邵景文喜出望外,百艘小船足以搭建一座浮桥。

借着夜色掩护,数百西宁军工事兵在忙碌地搭建浮桥,将一艘艘小船用铁链相连,固定在河两岸,最后铺上木板,不到一个时辰,一座简便的木桥便搭建完成。

“大将军,浮桥搭建完毕!”

夜色中,邵景文望着一条黑黝黝的浮桥通道出现在沁水上,他当即下令,“大军立即过河!”

就在这时,对岸的十几名东宁哨兵发现了浮桥,他们纷纷涌上,和工事士兵展开激战,企图烧毁浮桥,大队士兵冲过浮桥前去支援,箭如雨发,东宁哨兵寡不敌众,丢下七八具尸体,仓皇北逃。

右副将赵镇走到邵景文身边道:“邵将军,看哨兵后撤路线,李延主力应该在端氏县,我们是否集中兵力和其一战?”

邵景文沉思片刻道:“李延最多只有三万军,而我们却有八万军,近三倍于他,他不会不知道,他现在得到哨兵禀报,知道南逃之路已断,他必然会北逃于秦汉武军汇合,我们必须切断他北逃之路。”

“韩将军!”

邵景文一声令下,左副将韩义拱手道:“末将在!”

“你可率第二军一万轻骑疾速北上,绕道端氏县以北,截断李延北逃之路,无论死伤怎么惨重,务必堵住他!”

“末将遵命!”

一支万人骑兵开始涌动,呼啸着向北而去,邵景文又对副将赵镇道:“赵将军,你也率第三军一万轻骑火速南下,走轵关陉入河内,奇袭杨晟后勤,但杨晟要放他回去,不要抓他!”

“邵将军,这是为什么?”赵镇不解,杨晟是伪朝兵部尚书兼兵马大元帅,抓住他,意义非同小可。

“此人昏庸老迈,留在洛京利大于弊,这是申相国的命令,你就不用多问了。

“卑职明白了!”

赵镇施一礼,飞身上马大喊:“第三军,上马跟我走!”

又是万人骑兵跟随赵镇南下而去,邵景文望着身边黑压压的六万大军,他毅然下令道:“将辎重留在西岸,拆除浮桥,六万大军跟我北上,踏平端氏县!”

六万大军立即发动,浩浩荡荡向北方六十里外的端氏小县杀去......五月下旬,邵景文大军渡过沁水,在端氏追上了举棋不定的李延三万残军,李延向北突围失败,被七万大军包围,死伤惨重,最后李延被迫向邵景文投降。

河内郡杨晟率领的六千后勤军被赵镇的一万轻骑兵偷袭成功,后勤军全军覆没,年过七旬的杨晟在十几名亲兵拼死护卫下,抢到一艘小船渡黄河而逃。

五月底,北线秦汉武军孤掌难鸣,而太原城已被西宁军抢先占领,秦汉武走投无路,后勤断绝,他只得率部向占领太原府的右武卫大将军赵瑄投降。

至此,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晋州争夺战役落下帷幕,晋州被西宁军占领,皇甫恒所派出的十五大军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河北也传来消息,齐王皇甫忪的二十万大军在河间郡击败赵王十万护卫军,大军兵临幽州城下,幽州城守将陈莫开城投降,赵王皇甫怛在杀死妻儿后[***]身亡,成为第一个因夺嫡失败而死的亲王。

齐王皇甫忪占领齐州和幽州,使豫州处于四面受敌,而十五万大军在晋州的全军覆没严重动摇了东宁军心,东宁王朝开始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令人惊讶的谣言开始在洛京的大街小巷传播。

.......洛京百富酒楼,自从敦煌郡王皇甫逸表死在华清宫后,南山派便解散了,而百富商行也开始出现分裂的迹象,由于大部分皇族都在雍京,所以豫州和洛京的百富商行财产便归属于皇甫逸表之孙皇甫英俊,这座洛京第二大酒楼也不例外。

百富酒楼的生意依然和从前一样火爆,并没有受战争影响,而晋州惨败和幽州易主却一直成为所有酒客谈论的话题,东宁王朝四面楚歌,何去何从?

但今天却例外,今天一个惊人的消息在洛京疯狂传播,百富酒楼也一样传得沸沸扬扬。

“你知不知道?”

一名酒客站在酒桌上大声对所有人道:“凉王皇甫无晋竟然是晋安皇帝之孙,是天凤太子之子,晋安皇帝又要杀回来了!”

大堂内顿时议论纷纷,喧闹声响成一片,“胡二,你说这话有什么依据?”一人大声问。

“现在整个京城都传开了,你们不信问问钟老爷子,他当年参与过晋安事变。”

所有人的目光一齐望向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老者笑骂道:“你这个胡猴子,说话把人压死,什么叫我参与过晋安事变,我算什么人?”

“老爷子,你当年不是宫廷侍卫吗?多少知道一点内情吧!”

酒客们好奇地围了上来,七嘴八舌道:“钟老爷子你就说说吧!这个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望着一双双期待的目光,落寞了几十年的钟老爷子感到了一种被重视的荣耀,他的心也热了起来,捋须摇头晃脑道:“当年宫中政变后,事情并没有结束,整个京城都戒严了,士兵挨家挨户搜查,所有的宫廷侍卫都被一一盘问,我记得很清楚,主要是问我们和东宫侍卫是否有关系,由此推断,天凤太子当时应该逃掉了。”

众人‘哦!’的一声惊叹,另一名文士忽然道:“我想起来了,我看过一本当年郭尚书写的书,好像是说太子被几名宫廷侍卫救走了。”

大堂内顿时炸开了锅一般,议论声四起,“如果天凤太子没有死,那他肯定有后人,那皇甫无晋极可能就是晋安皇帝之孙,当年老凉王不就是和晋安皇帝的关系极好吗?”

“难怪太皇太后那么喜欢皇甫无晋,亲自替他主婚,原来就是她的亲孙子啊!”

众人像抽丝剥茧般的分析,随着各种线索越来越明晰,皇甫无晋几乎已经被认定,他就是晋安皇帝之孙,众人又开始谈论起当年晋安皇帝的好处来。

这时,那名叫胡二的酒客却无声无息消失了,他迅速来到一条距离百富酒楼不远的小巷内,找到一座宅子,用一种特殊的节奏敲了敲门,门开了,门内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看了他一眼,胡二一闪身进了宅子。

“总管在吗?”

“在!就在后院鸽笼处。”

胡二快步来到后院,后院鸽笼旁,一名穿白衣的中年男子正在小心地将一管鸽信系在信鸽腿上。

“参见总管!”胡二躬身行一礼。

“你的事情办好了?”中年男子缓缓问道。

“回禀总管,卑职负责的区域全部传开了,效果非常好。”

“嗯!”中年男子点点头,这件事他办得非常漂亮,在申国舅那里,他可以交代了。

他将鸽子向空中一扔,鸽子扑愣愣展翅腾空,盘旋了几圈后,向雍京方向飞去。

中年男子望着鸽子飞远,才缓缓道:“上面有命令,下一步要传播皇甫无晋将进攻洛京,夺取皇位的消息。”

........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