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竞技 > 方宅十余亩[系统]. > 第177章

方宅十余亩[系统]. 第177章

作者:宁雁奴 分类:竞技 更新时间:2023-12-30 10:35:19 来源:书海阁

如果看不到正文, 是因为你没买够一半的v章哦~ 郁容听着老者的絮叨, 对其心意十分感动, 却并没有因此改变主意:“这里挺好的,屋顶不漏雨就没什么,天冷了也不要紧,小子平常练的那套功夫,没别的好处,就是练好了身体后,三九腊月在外过一夜,也能差不多扛住。”

老里长听着惊奇:“果真这样?那你这家传的本领当真厉害。”

郁容微笑:“强身健体罢了。”

言语间,两人经过义庄的门楼, 走到祠堂后专供人住宿的地方。

东、西方向各有三间平房相连, 另有两间更大的屋子坐北朝南,而南面只有一个半露天式的厨房。平房都是以土基为主,搭着木料与少些石砖,建造而成的;厨房纯粹是用泥土垒砌的, 朝北只有少少的两截土墙,靠着几根结实的大木头撑起了房梁。

厨房前有口水井, 后面则是半人高的槿篱,槿篱贴着墙根, 连着东西的平房, 把这里直接圈成了小院似的。

房舍没老里长说得那么糟糕, 在青帘, 四五等户的人家差不多也就是这样的房子。

老里长是一等户, 条件自然比绝大多数庄户好,高门楼的砖瓦房,比城内的住户也不差了……理所当然的,他觉得让“小郁大夫”住在这样的地方,实在委屈了,便将转了个弯的话题掰回来,力劝郁容继续在他家住下去。

郁容感激他的好意,但仍旧没有接受:“小子在大爷家叨扰了这么久,早就过意不去了。大爷您不用太操心,营造行的行老昨儿告诉小子,缮工丞应了他借调匠户的请求,再过几天,小子的房子就可以动土了,要是天气一直不错的话,一个月内准能造好。”

“什么过意不过意的,”老里长不爱听客气话,转而表情又松快了些,“老李头是这么说的?”想了想又道,“不行,回头我得给他催一催,一个月有点慢了。”

郁容笑道:“已经很快了,原先还担心人力不够,现在能确定开工了就好。”

解决了黑户问题,再有了房子,飘零到异世的浮萍,才算作有了归处。

而郁容之所以能有建房的地,又不得不感谢这位老里长,满心的感激之情自然地流露于表面:“还得多谢大爷您把地租给了小子。”

老里长诶呀一声:“小郁大夫怎么又见外了。这地租给谁还不一样?再说了,老汉这一条贱命是小郁大夫你给拉回来的,这天大的恩情,就算把那块地白送给你都不够……现在别说白送了,还收了救命恩人的租子,老汉这心里臊得慌。”

郁容可不愿白拿人家的东西……那是一块土地,这个时代,有时候是比命还重要的东西,能够租到,并且一年后还能真正地买下,已经不能更占便宜了。

说到土地,得稍微延伸一下话题。

在慢慢了解了这个世界后,郁容不得不庆幸,这个类似天.朝中古王朝的国家,比他所认为的封建社会,要开放不少。

皇位才沿袭了四代的旻朝,每一位统治者都堪称英明决断,且务实有能耐,在内乱基本平定、外患也不再形势逼人的情况下,国力蒸蒸日上,百姓基本上可谓安居乐业。

参照历史发展规律,旻朝与天.朝史上的宋代有不小的相似度,但不同与宋时的重文轻武,旻朝强调文武兼重,对内对外军事震慑力十分强大。

与宋一样,士族门阀已然瓦解了的旻国,庶民阶级兴起,“农商为本”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社会经济愈显繁华,与此同时,人口的流动也愈加普遍,前朝被严格管制的土地成了可以租赁、买卖的“商品”。

因此,只要郁容有足够的钱,理论上,可以想买多少地就买多少地。

当然,实际情况没那么简单……种种不提,只说一点,老里长虽然力所能及地帮忙解决了户籍问题,可也只能弄到“客户”的身份。

在青帘待了一个月,郁容十分中意这里的居住环境,所以想要定居,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和田地,作为“客户”,他是没有拥有本地地产的资格的,无论是想建房或者种地,只能靠租赁。

好在,旻朝十分开明,在青帘这样的乡村,“客户”只要能在居住地待满一年,有当地德高望重或者位高权重的人作保,就能拿到“主户”的身份了。成了“主户”,就可以买地买田。

这就是为什么,郁容现在是租老里长的土地,到一年后再买。

不得不说,郁容是幸运的。初来乍到,就遇到了老里长,虽然他确实救了对方的性命,但如果不是老里长,想要认识并融入这个世界,必然要绕一个大弯子,甚至说不准还会惹麻烦上身。

再回到搬家之事上。几句话的功夫,郁容已经选定了未来一个月或有可能更久的住房。

义庄这几间房子,目前都是空的。这些年青帘的日子还算富足,张氏族人没多少机会真住进来。常在村子里的肯定住自家屋子——就算房子没义庄的好,金窝银窝还不如自家狗窝呢——不在村子的,很少回来,自然也不可能住进来,偶尔有外乡族人来了没住处,村子里大多是亲连着亲,一般都投奔亲戚了,个别住不下的,才来义庄暂宿几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不过,这些房子也不是真就闲置了。

青帘的地理位置十分特别,往来的商客不少,偶尔还有意外来不及进城的官兵走吏什么,会在此借宿。在村头唯一一家客栈不够住的情况下,客人们都会被安置在义庄。

说到“义庄”,之前郁容一直以为就是放死人的地方,现今才知道不是那回事。

——或者说,不止是安置尸体的作用。

时下但凡自觉“出人头地”的,都喜欢建办宗族义庄,规模有大有小,有些类似现代社会慈善或者福利机构,还承担包括祭祀啊集会啊等宗族活动。

占据青帘村大半数人口的张氏族人,据传三代以前出过一位宰执,那位宰执为了回馈族人,建造了这座义庄。

之后张氏便没落了,但义庄还一直在运行,百余年前的房舍推倒重建了数回,现如今也不局限于为张氏族人服务了,基本上成了青帘村公有的地方。

言归正传。

郁容选了坐西朝东,离厨房最近的那间屋子。站在门口,打眼看去,他估计这个房间差不多有三十平……足够了。

老里长不再劝了,果断帮忙收拾屋子。

这一个房间地积虽不如向南的两间屋子大,内里实际上要更好一些,而且靠着水井与厨房,这对衣食都要亲自打点的郁容来说,自然更方便了。

郁容的东西没多少,满打满算,连换洗衣服带鞋,加上吃饭的家当,一个小木箱勉强装满了。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暗地里……呃,暗地里的东西也没多少,加上去也就能把木箱真正塞满了罢。

家当是不多,可真要收拾起来,也不是一会半会的事。

说是房屋没怎么修葺过,但实际上一年里总有三五次,检查整理屋顶,不用担心漏雨,现在也就不用多费事了。

屋里也不太脏,就是一些灰尘。

不过,横在房间里、几乎占了全部地的,是一个由土基和木板搭成的大通铺,大的够十个成年人躺在上面休息了。

通铺得拆掉。木板和土基还能二次利用,这些材料便全部先拿出房间。

然后打扫,边边角角的,彻底清理了一边。

窗户纸破损得厉害,有些难看。郁容显然早有准备,剪裁得妥帖的新纸,加上一大早熬制的浆糊,重新贴起了窗户。

老里长检查了一遍,见屋内没有什么可忙活的,就去了院子里。

等郁容整好窗户,半举着双手,准备去井边洗掉沾到手上的浆糊后,就发现,老里长十分能干地将拼装大通铺的木板和木块,不知道怎么弄的,组装成了一个桌子。

问了声,得到老者的回答:原来其从小就爱做木工,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手艺不比那些木匠差。

郁容不由得赞美了几句,老里长自豪之下,更是干劲十足。

大半天的时间,郁容打着下手,老里长成功地“搭”出了两张桌子,一个小饭桌、一个书桌,匹配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凳子。再用上两块木板,搭上土基,重新弄出了一张够两个人睡的大床。装贵重物品的箱子已经有了一个,勉强够用,不过有个柜子就更方便了。于是,土基贴着墙,尺高一块木条,从地面往上,一人高的“柜子”横空出世了。

基本的“家具”齐全了,再多就没必要了,毕竟也只是暂住。还有余下的材料,木板木块拼接起来,直接安置在屋子中央,愣是将一个房间分隔成两个空间。

不大不小的房子,空间被利用得彻底,不再空荡了,也不算特别挤。

郁容在这个时空,第一个“家”就这样建好了。

虽然是临时的。

剩下的还有些琐事,只要按照个人心意,慢慢调整就可以了。

耽误了老里长一整天的功夫,郁容有些过意不去,劝了又劝,才将人送回去了。

回到义庄的临时小家,郁容一边忙着“微调”房间的布局,一边在心里念着怎么去偿还老里长的恩义。

乍然就想到了,某个存在感十分稀薄的系统了。

想到便行动,郁容放下活计,左手拇指与食指轻轻地摩擦着……

伴随着指尖轻微的热度,一个只有本人看得见的面板,浮现在眼前。

郁容听到这人的道歉,对其印象一下子好了不少,潜意识里的一点紧张感也烟消云散了——到底是等级分明的古代,虽不必战战兢兢,可若真遇到所谓的贵人,惹来什么麻烦之辈也挺糟心的。

单看那几匹宝马,可知这回来人,便不是京城贵人,怕也不是易与之辈。现在看来,这人还算讲道理。只要能讲道理,管他是什么来历,都不必太担心。

没给郁容多想的时间,男人开门见山道:“冒昧打扰了,郁大夫,舍弟忽感不适,正于院中小憩,劳烦阁下为其诊治一下。”

闻言,郁容也不耽搁了,加快脚步,走进了篱笆院子。

院子里有三个人,其中一人以十分端正的坐姿,坐在水井旁的木桩墩子上。另二人,站在他旁边,一左一右,显得有些肃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是小鱼大夫吧?”开口的正是坐着的那位,“可算回来啦,我快疼死了。”

可真看不出来。郁容暗想。待他卸了背篓,走近那人跟前,才发现对方约莫没说笑。

二十出头的青年,娃娃脸自带笑意,给人一种倍感亲近的感觉。看他还能开玩笑,好似十分轻松的模样,实则脸色煞白,大概疼得厉害,嘴唇都在发抖。

郁容没心思纠正他对自己的称呼,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其病情上。

一边问询症状,一边把脉。得知其一天都在快马赶路,因觉腹中饥饿,半途中在一家路边小店,吃了两大碗冷食。等再次上路后不久,就感到腹痛,一开始是忍了,谁知越来越疼,已经忍耐不了了,在路过镇子时,让药房坐诊大夫扎了几针。

哪想那几针根本没效果,当时是止了痛,上马没走半个时辰,又一次腹痛难忍,甚至比先前更疼了。不仅疼,身体开始发热,胃里还恶心,差点没吐出来。

实在撑不住了,哪怕知道再走几十里就有一座城……路过青帘时,还是选择了下马休息,打算碰一碰运气,看村里有没有大夫,然后就被人介绍到了这儿。

听罢,郁容心中大概有数,嘴上没多言,移开了诊脉的手,直接要求按压一下病人的腹部。

疼得那人直抽着冷气。

“怎、怎么这么疼,大夫……”

郁容收手,淡定说道:“没什么大碍,肠痈罢了。”

“肠痈?”病人有些惊讶,“之前那个大夫说是胃寒,吃了冷食才发作的。”

郁容呵呵一笑,不做评述——总不好说人家遇到了庸医吧?

之前的男人,也即自称是病人兄长的那位,这时开口了,没头没尾的:“四逆散?”

郁容微怔,继而摇头:“肠痈将起,还是用大黄牡丹汤吧。”

四逆散确实可以治肠痈,不过也得看情况。说起来,据他目前了解到的,旻国医者特别爱用四逆散,简直快奉其为万能药了。

“我这正好有药,现在就可以煎上一剂。他的情况不算坏,不出两剂应能恢复如常。”

幸好,今天去镇子上补充了药材,否则,就算弄明白了病症,还得浪费时间去抓药,病人可要受罪了——肠痈,亦即现代人熟知的“阑尾炎”,疼起来真真是要人命。

娃娃脸病人面色灰白:“大夫,你有没有法子先给我止个疼啊?”

等煎药……可得还要好半天。

郁容颔首道:“也好,我先给你针刺一下。”

中医有时候确实挺麻烦的。像阑尾炎这种病,放到现代,病人疼得受不了,很多都是直接做手术,把阑尾割了。

好在,这一位的情况确实不算严重,要是化脓甚至穿孔了,在这个医疗条件落后的时代,情况就危险了,治疗起来会非常麻烦。

郁容倒没太担心,治疗别的病,他不能说怎么随心所欲,但是阑尾炎嘛……他的外祖父极为擅长这个,他从小就见识过不少病例,现在自己行医了,应对起来很有一套章程,也算得心应手。

要给病人针刺,最好让对方躺在床上。

义庄里只有郁容一个住户。没等他纠结,要不要让病人躺他的床上,那一直没作声的两人,十足具有行动力的,快速将隔壁收拾好了,用不知道做什么的布料铺在了木板上。

病人脱衣躺了上去。

郁容不由得对这一行人好感大增……行动有素,特别有纪律的感觉。想了想,他没怎么犹豫,唤着那两人:“两位力士,竹篓里有专门煎熬药的瓦罐,还请你们帮忙清洗干净,找些柴禾,待我为这位……针刺之后,正好可以煎药。”

倒不是他不客气,为了尽快缓解病人的痛苦,不得不赶时间罢了。

“倒是忘了,在下姓赵,小鱼大夫唤我烛隐即可。”

显然,聂昕之的昕之,或者赵烛隐的烛隐都是表字。

郁容年龄不满二十,理应无表字,便道:“敝姓郁,幼名为容。”

“小鱼大夫竟是还不及弱冠吗,当真是英雄出少年。”

刚才含蓄地纠正称谓的“小鱼大夫”,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拿出系统奖励的金针……长长的金针,在灯火前,闪耀着寒光——

“开始吧。”

取穴阑尾、足三里、阿是,有发热恶心之症,配穴曲池、尺泽加上上脘、内关。

“……怎么没用,还是很痛哎!”

郁容瞥了眼安安静静地等在旁边的聂昕之,再看这咋咋呼呼的家伙,心里纳闷这对兄弟的差距还真大。

“小鱼大夫,你没弄错吧?”

瘫着脸的“小鱼大夫”,忍不住在心里吐槽:就是打麻醉止痛,效果也没这么快好不好!

只道:“再忍忍吧,我现在去煎药。”

“喂,小……”

“赵烛隐。”

一直沉默的男人突然出声了。

“是,老大。”

“噤声!”

“……”

赵烛隐霎时蔫了。

郁容忍俊不禁,觉得这对兄弟蛮好玩的,兄长看着严肃古板,弟弟则太跳脱了,不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都不是普通人吧!

别看赵烛隐吵闹闹的,须知,这家伙可正忍着阑尾痛呢,如此举重若轻的表现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郁容回了房间,竹篓里今天买的东西,在他吩咐之后,被那二人一一拿出,放在桌上整齐摆好了。

煎药的瓦罐刚洗净,柴禾也准备充足了。

没急着收拾其他的物件,他打开装药的布包——不同的药材又分别用了不同的纸包好——挑出大黄牡丹汤的主药。

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及芒硝,又加了一点白术、甘草……说起来,这不是传统的大黄牡丹汤的方子,是他根据系统的药典,学到的更奇妙的一种搭配,会比原方更有效果。

“有需要帮忙的吗?”

郁容回过神,看向不知何时走近的聂昕之,默了一会儿,忽是笑开了:“如此,就劳烦昕之先生帮忙堆个灶罢!”

这个灶,可不是用来熬药的——厨房有个土炉正适合瓦罐煎药——而是用作煮晚饭的。

还没吃晚饭的小郁大夫表示他肚子饿了。厨房的灶太大,不适合他才买的用作烧饭的吊罐。

不想去客栈买吃的,下午在镇子上得来好东西,晚上不烧好,既怕隔夜不新鲜了,又想吃得心痒难耐。

所以须得新搭一个火灶才行,可一时又抽不开身……现在有免费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用。

聂昕之未见丝毫推辞:“好。”

郁容顿时愉悦了:“门口就有土基,随便用。”

聂昕之颔首,当真出去搭灶了。

计划一改再改的郁容,最终决定今天什么事也不干了……不对,应该说,如果不是十万火急的情况,他这一天都不打算出门了。准备利用这一天的空暇,把主职业等级升一升。

否则,等房子开工,一旦忙起来,还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才有闲心,去虚拟空间考核。

当然了,主业的升级可不是想升就升的,尤其中医本就是一门晦涩复杂、博大精深的学问,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下子从新手变身为神医的。

不过,以系统的等级标准,十九级与二十级的水准相差并不大。笼统地划分,十到二十五级都属于初等,二十五到五十为中等,五十到八十是高等,八十到九十级就是顶级的水准了,九十以上可谓神医。

再往后是无尽的经验条,想要满级,郁容自觉哪怕他多活几辈子,恐怕都达不到终点的。所谓学无止境,医之一道也不会有止境的。

郁容初始的等级为十九级过半。

实际上,说他的水准够二十级,甚至更高一到两级,也不为过。

只是在系统评定之时,他之先没有太多临床经验,到底还是差了一些火候。

现今,十九级的经验条,在他为赵烛隐治疗了肠痈后,恰恰地满了。

如果不进行升级评测,等级卡着,停滞不前,既不能得经验,又没有奖励,着实浪费。

这一回算是郁容第二次进入虚拟空间了。

与第一次不太一样,那时刚选定职业,系统对他进行初步评定,懵懵懂懂的进去又出来了。

彼时贡献度为零,享受的是免费待遇。

现在可不能免费了。

好在,毕竟是为了“考试”。每次升级时的第一场考核,只会象征性地收取几个贡献度。往后想复考,或者补考,收费可就一场比一场高啦!

与初次进入虚拟空间,周围环境全都虚化处理不一样,这回的感觉,分外真实,恍惚有一种二度穿越的错觉……如果不是整个空间里,没有除了郁容本人外的第二个活人,还真容易混淆现实与虚幻。

现代化的建筑,分为了三个考区。

甲字考区是用来进行各科目的理论考试;乙字号有各种人体模型,甚至“尸体”,考核的是实验与动手能力。

最绝的是丙区,简直像某家中医院的住院部。住院部有众多病房。每个病房住着一位“病人”,病人们生着不同的病,彼此的病情诊状有异有同。是为临床实践的考评。

考完两场试的郁容,甫一见到这些病人,吓了一跳,差点以为虚拟空间里进了别的什么人。

再细看“病人”的相貌神态,发觉这些人长得一个样儿,表情呆板,才知道这些不过是用来考验他的“NPC”——话说回来,十几二十个一模一样的人同时出现在眼前,看着也挺渗人的。

郁容心大,知道那些不是真人后,就恢复了淡定,继续他的升级考试。

过程不必赘言,终归是很好的结果。

郁容整整“睡”了一天,虚拟空间太真实了,一场考试下来,心力交瘁,疲惫感不比高考时差多少。瘫在床上,放空脑子,好半晌,才慢慢起了身。

倒是他想差了,竟一直忽略了虚拟空间的强大。

一想到第三场考核,遇到的那些“病人”,郁容就无比心动。医术归根结底,是要回归到实际中。有了这么多的“实验.体”,以后何愁会经验不足?无怪乎,借用虚拟空间,需要烧大量的贡献度。

先前却是他把问题看得太浅薄了,系统奖励的药典确实是好,可虚拟空间才是迅速提升他医术水平的捷径。

心动也没什么用,贡献度远远不够花费。真正地认识到虚拟空间的价值后,郁容更加重视起系统商城的作用了。

该如何利用系统商城赚取贡献度,是一项长期工程。且不提。

郁容休息够了,便打开面板,查看起系统的变化——愈是发觉到系统的强大,便愈发地谨慎以对。

变化是……基本没有变化,除了等级变成20(0)。

哦,还有一个领取升级奖励的提示。

郁容点开了提示。

主线提供的奖励,比起支线或日常,不仅花样多,还珍贵又丰厚。除了必有的贡献度,另有两样——道具与金钱——二选一。金钱不必说;如果选道具,又分了几种情况,医书类、器具及药材种子等,从中择取一样。

喜欢方宅十余亩[系统].请大家收藏:(wuxia.one)方宅十余亩[系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