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血色辛亥 > 第188章深远影响

血色辛亥 第188章深远影响

作者:水宴千军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30 01:29:12 来源:58小说

第1章深远影响

“我感到太难过了,……人们在过去几个月里,见到我一直把袁世凯说成是大局的唯一希望,我真不知道人们现在会怎么想”

就在袁世凯接待南方专使们的约略同时,北京英国公使馆,面色有些憔悴的《泰晤士报》驻中国记者莫理循,正一脸失望地对着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倾吐牢sao。

朱尔典叹了一口气,没有说话。从sī人的角度,他与袁世凯的关系一向极为良好,但是,北京兵变这样的事,他不能不承认“老友”做得太过分了。

庚子拳变以来,外国人对于京津一带的风吹草动,十分过敏,如今竟然生了这样规模的兵变和s,作为外国公使团领的朱尔典也承受了莫大的压力。

“只要稍有头脑的人都不会不怀疑这次s袁世凯玩的把戏。公使先生,对于这件事情,您打算怎样处理?”莫理循语锋一转,突然问道。

“事情既已生,就该尽量弥补。”朱尔典语气有些无奈,“本公使会敦促袁总统,京津一带的s,必须迅平定。同时本公使会与各国协商,从天津调一部分卫队入京,加强使馆区的巡逻警戒,此外还将组织军队在北京游街示威,以示抗议假如中国不马上组建共和政fǔ、恢复良好秩序的话,各国将调集更多的兵力进入北京。我还将以sī人好友的身份,提醒袁总统,这样的事情可一而不可再。哦,后面的一句话请不要报道”

…………………………………

2年2月底的北京兵变,注定了是中华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原本,粤汉川铁路公司的成立,已经是极为轰动的一个新闻,武汉、上海等地的报纸,也都准备好了很多的版面来报道这一件事情,但是,北京兵变的生,很快吸引了全国舆论的所有目光,反对定都南京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王麟旁观着这些事情的一件件生,不得不感叹,历史就是如此吊诡,北京兵变虽然严重损害了袁世凯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最后却还是袁世凯从这件事情中获得了最大利益。

“袁总统尚可南来受任耶?”“临时政fǔ尚可建设南京耶?”“定都南京之议岂非是阳托参议院之议决,而阴以遂其胁制之sī,置满门g回藏于不顾耶?”这是近代中国行时间最久、拥有广泛影响的上海《申报》,用疑问的口气质疑临时政fǔ定都南京决议的社论。

随后,章太炎公开表他早已写好的《致南京参议会论定都书》,宣称南京地处偏倚,备有“五害”:一是威力不能及于长城外;二是北民化为门g古;三是日本俄国侵及东三省,中原如失重镇,必有土崩瓦解之忧;四是清帝、宗社党、门g古诸王可能作,致使国家分裂;五是迁都耗费巨资,难以筹划。

国民协会等八个较有影响力的民间社团也出了自己的声音:“定都北京乃民国内政外交之关键,倘若舍北取南,帝党势必会死灰复燃,而强敌也有乘机侵略之虞。”

接着,江苏省议会通电指责南京临时政fǔ强行要袁南下,“致统一政fǔ迄未成立,jian人乘机煽惑,遂肇京、保之变”;“今全国大多数皆主临时政fǔ设在北京,所见既同,自应协力以达公共之主张,岂可令挟sī见争意气者败坏大局?”

继之,各省都督及将领如阎锡山、孙道仁、蒋尊簋、蔡锷、朱瑞、蒋雁行等人也都纷纷表态,主张定都北京。

甚至,王麟为了争取民心,也向北京方面拍了公开的通电:“顷闻京、津党操戈,难虽平,余孽未清,祸变之来,将未有艾,外人对此,极为jī昂,某国并潜谋运兵入规京辅,瓜分之祸,即在目前。内变既起,外人干涉之象既现,无政fǔ之状态,其害不可终日。为大局计,唯有定南北统一政fǔ,以挽危局”

众声喧哗之际,一直没有多少消息传出的东三省,也出了以奉天都督和三个副都督联合署名的通电,要求定都北京。

与此同时,因为**爆,中断了几个月的关外与关内的通讯联系,终于恢复,张绍曾、蓝天蔚联名给王麟来了一封长长的电报,详细追述了这几个月东北生的事情。

从奉天的张、蓝二人来的电报中,王麟得知,张、蓝已经在东北站稳脚跟,自己最初派去北方的特别行动队成员也有数人跟在他们身边。不过,如今东北的形势十分复杂,**党人不得不与当地的保守势力虚与委蛇。

原来,这一个时空,张绍曾、蓝天蔚的部队,在吴禄贞被刺之后,听从王麟的建议,及时撤入了关外,避免了被袁世凯政治肢解的命运。

张、蓝二人的部队,退回关外之后,立时成为了东三省最大的一股势力。按照东北**党人最初的预想,本拟驱逐原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推举张绍曾或蓝天蔚为关外都督。但是,张、蓝二人都认为这不切实际。

原来,张、蓝二人的部队,同样是归属于北洋阵营,大部分军官也都是北洋军人,张、蓝二人虽然极力在军队里展**党,但毕竟上任时间太短,根基太浅。蓝天蔚的属下,除了几个参谋官,就没有几个是自己的亲信。张绍曾做得好一点,也不过展了几个管带一级的中下级军官,其中就有在另一个时空以“倒戈将军”的称号蜚声后世的冯欲祥。北方的军人不像南方的新军那样接受了许多新思想,士兵普遍都比较保守,多数士兵眼中,袁宫保的威信,也是其他人无法比拟的。

张、蓝二人反复思量,在东三省公开倡议**的话,部下很有可能要分裂,而且东北的这个时候,赵尔巽也有了防备,**的条件并不成熟,只好暂缓打出**的旗帜。

原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不愧是老狐狸,他在听到张、蓝率军即将退回奉天的消息后,立刻召来了一向受他栽培的张作霖,任命他为奉天巡防军统领,张作霖的基本武力一下子由七个营扩展到15营约5多人。

张、蓝二人的部队虽然在人数上占了优势,但所部缺少战斗经验,真正打起来未必是久经战阵的张作霖巡防军的对手。

这样,张、蓝所部进入奉天之后,东三省就成为了两股势力相持不下的局面。于是,在奉天立宪派的斡旋下,成立了以赵尔巽为会长,张绍曾、蓝天蔚、张作霖为副会长的东三省保安公会。

随着南北和议达成,清室退位,袁世凯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的消息传到关外,东三省保安公会也随即改为奉天都督府,赵尔巽为都督,张绍曾、蓝天蔚、张作霖三人分任副都督。

王麟得知这一切的时候,忍不住微微兴奋,自己穿越带来的蝴蝶效应,终于波及到了关外,虽然如今的奉天的形势只是一个脆弱的平衡,但只要**党人在当地扎下根基,慢慢展,将来自己解决东北问题,就将更为容易。

……………………………………………………

不过,这个时候,举国最为关注的还是尽快建立南北统一政fǔ的问题,东北的通电并没有受到多少人的注意。

当差不多是举国一致要求定都南京的时候,孙、黄也不得不有所缓和,逐渐被迫同意袁世凯就在北京就职,条件是:(一)参议院电知袁大总统,允其在北京就职;(二)袁大总统接电后,即电参议院宣誓;(三)参议院接到宣誓之电后,即复电认为受职,并通告全国;(四)袁大总统受职后,即将拟派国务总理及国务员姓名,电知参议院,求其同意。(五)国务总理及各国务员任定后,即在南京接收临时政fǔ交代事宜。(六)孙大总统于交代之日,始行解职。

六条款项,电到京,袁世凯哪有不允的道理,当即照复南京临时政fǔ,全盘接受,自此,纷争扰攘了半个多月的定都之争,终于降下了帷幕。

2年3月1o日,袁世凯身穿旧军服,在北京外交大楼中(即前清外务部公署)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日,前清的旧官僚们也都按前朝惯例,向新总统排班谒贺,就连蔡元培等人也不得不杂列其中,鞠躬相庆。

次日,外国人的一份报纸如此报道袁世凯宣誓就职的一幕:“袁世凯入场,像鸭子一样摇摇晃晃地走向主席台,他体态臃肿且有病容。他身穿元帅服,但领口松开,féi胖的脖子耷拉在领口上,帽子偏大,神态紧张,表情很不自然。他用他那河南地方的古怪音调,口念誓词,效忠民国。然而,从他那不甚整洁的仪容上面,似乎显示了他蔑视这一重大典礼。反观其属下官员,多穿着着整洁的西式大礼服;他在军队里的主要助手段祺瑞,也是军装整齐,神态严肃,显得郑重无比。这一幕,是否预示着什么呢?民国在袁世凯这一‘政治强人’(前些日子的兵变,也许说明这个称呼是十分可疑的)的带领下,究竟会走向何方呢?”

是啊,民国究竟会走向何方呢?这个时候,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心中,也都藏着这样一个问题。不过,南北统一的共和政fǔ,总算建立起来了,这应该是值得庆祝的一件事情吧。

这个时候,很少有人知道,作为北京兵变的最大获益者袁世凯,他的内心之中却从此对他一手培植起来的北洋军有了戒心,他想不到自己才离开了三年,原来令行禁止的部队已经有些尾大不掉,不受约束,他开始有了在北洋军之外重新组建一支后备部队的想法,因而有了后来与梁启相商调蔡锷入京的事,当然,这却是后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