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最新章节 > 三个字的回答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最新章节 三个字的回答

作者:晨星LL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3-12-29 05:44:58 来源:免费小说

  陆舟的发言出乎了吴院士意料。

  在之前与张大使的会面中,陆舟曾经透露打算在这次会面中聊聊关于新能源领域的问题。

  但所有人都没有多想,只当他打算聊的是关于锂硫电池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关于他自己的研究需要得到国家的哪些支持。

  也正是因此,这次会面的顾问,也就是所谓的“学术翻译”,才会请吴世刚来担任。

  然而核聚变这种系统性的科研工程……

  毫无疑问这已经超出了他专业领域的范畴。

  注意到老人看向自己的视线,吴院士犹豫了一下,严肃地看着陆舟问道。

  “可以详细说明下吗?”

  陆舟点了点头:“地球上一切能量的来源,无论是矿石燃料,还是风能,水势能……最终都来源于太阳,而太阳的能量则是来自于聚变。”

  “正如我先前所说的,从技术的视角出发,总结数次工业革命的经验,解放一切生产力与生产要素的关键,归根结底都是能源。”

  “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聚变的能量,便意味着我们掌握了太阳,同样也掌握了未来!”

  房间内安静了一分钟那么久。

  陆舟也安静地等待了一分钟。

  他相信,坐在这里的人,已经听过不下上百次的激.情洋溢的演讲,也从中汲取过足够的教训。

  但他同时也相信,诺贝尔奖本身的份量,以及可控核聚变这个单词本身的能量。

  它比裂变发电更加清洁,而且消耗的原料来源也更为广阔。

  一升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便达到了0.03g,而经过核聚变可提供相当于300升汽油完全燃烧后释放出的能量。

  地球上蕴藏的氘资源极为丰富,仅在海水中就超过45万亿吨氘,可以说取之不尽。至于昂贵的氚,也能通过“氚滞留”的方法得以解决。

  如果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现代工业所面临的一切关于能源的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

  而一旦能源问题解决了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只要你想,即便是在贫瘠的沙漠上,也能盖起一座座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即便是在不见天日的海底,你也能铺开一片广袤无垠的农田……至少在理论上是如此。

  因为到了那时。

  电,已经不再值钱……

  当然,这些东西只有陆舟自己能看到,或者说他相信自己能看到。

  比起这些尚未实现的幻想,领导者所需要考虑的东西,则更为现实。

  思索了很久,吴院士和老人交换了一下视线,而后看向了陆舟,缓缓开口说道。

  “可控核聚变工程由来已久,但至今没有什么明显的进展,事实上,我们国家已经在iter工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我们很清楚这项技术的价值,也愿意在上面投入更多。但最关键的问题是,你有多少把握?而这又是否值得。”

  陆舟摇了摇头:“除非是已经实现的技术,没有任何技术能在开始实验之前就知道它一定能做到。科学本身就是试错,任何领域的科学都是如此。您是院士,应该了解的吧。”

  “但在可控核聚变技术上试错的成本,恐怕会有些大吧。”

  说这话的时候,吴世刚感觉自己满手心都捏着汗。

  无论是因为这个惊人的话题本身,还是因为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胃口。

  往少了说,那也是上亿的项目。

  往多的说,那是可上不封顶。

  在真正做出来之前,除了那看得见的经费黑洞之外,谁也不知道它还要烧掉多少钱……

  对于吴院士提出的质疑,陆舟没有隐瞒,点了点头。

  “没错,它的代价是昂贵的,但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或许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也或许是被最后一句话打动了。

  老人思索了大概半分钟那么久,缓缓开口道:“你需要哪些支持?”

  陆舟用肯定的语气说道:“经费,人,以及有关部门的配合。”

  老人点了点头,甚至没有去问具体的数字,只回答了三个字。

  “没问题。”

  ……

  就在大院内的谈话正在进行时,远在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潘长虹院士,正在主持一场重要的工作会议。

  会议讨论的核心问题便是,一个月前螺旋石7-x在等离子体约束时间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在会议上做汇报工作的,是从德国交流访问回来的盛宪富教授。在汇报中,他提到了仿星器在水冷偏滤器上出现的问题,提到了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是如何解决的这个问题,同时也着重提到了陆舟的那篇论文。

  “在仿星器研究中,陆教授的计算结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一点具体体现在螺旋石7-x研究所更新之后的控制方案上……”

  在ppt中,盛教授展示了相关的技术细节,并且将图片上的数据快速过了一遍。

  在最后的最后,他双手撑在桌子上,用肯定的语气说道。

  “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对于仿星器的研究起步太晚,但如果一直不重视,我们会一直晚下去。”

  这时候,一名研究员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然而即便如此,托卡马克在工程上更加简洁,且依旧是国际核聚变能研究方向的主流。”

  盛教授点了点头,据理力争道。

  “我知道,托卡马克依然是主流,但这并不代表着它就一定正确。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前,任何可能性都是应该被考虑的!”

  这时候,又一位研究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托卡马克的技术难点是在对等离子体的约束上吧?为什么不请陆教授帮我们也设计一套控制方案?”

  盛教授摇了摇头:“托卡马克在对等离子体的约束上,难度要比仿星器高不止一个量级。即便理论上这样的控制方案存在,也很难有与之匹配的硬件可以运行。”

  那研究员继续道:“你不让他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盛教授烦了:“那你为什么不自己给他去写信?”

  被这句话给呛住了,那研究员讪讪一笑,不再说话。

  让诺奖大佬给自己做事,他还没那么大面子。

  因为时间关系,会议进入中场休息。

  走到了走廊上,回忆着先前盛教授在汇报工作中说的那些话,潘院士点了一根烟。

  “我隐隐感觉,托卡马克这条路可能走不通了。”

  相比起媒体对east系统的每一次成果的欢呼雀跃,真正从事于这一领域工作的潘院士,则是相对要谨慎的多。

  因为很多东西,在外行看来或许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但对于内行而言,甚至连阶段性的成果都算不上。

  站在潘院士的旁边,郑高明教授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没有特别的理由,”潘院士只是摇了摇头,弹了弹夹在指头上的烟头,“只是一种直觉。”

  就在这时候,他兜里的手机响了起来。

  掐灭了烟头,潘院士伸手摸出了手机,凑到了耳边。

  “喂?”

  在沉默中倾听了好一会儿,潘院士一直没有开口说话,只是在最后点了点头。

  “好,我知道了。”

  一直在观察着潘院士脸上的表情,郑高明有些琢磨不透,不由试探着开口问道。

  “……什么事儿?”

  将手机塞回了兜里,潘院士看向了郑教授。

  “我们刚在会上聊的那个人,现在正在上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