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都市 >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最新章节 > 科学家的事情怎么能叫装逼呢?

  何止是听说过,简直是久仰大名了。

  毫不夸张的说,在当今国内数学界,邱老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国内数学第一人。

  能与之比肩的,也只有已故的华罗庚与陈省身两尊大神。

  22岁博士毕业,25岁任副教授,27岁攻克世界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34岁摘下数学界的皇冠之一——菲尔兹奖。和那位陶轩哲一样,强的就像开了挂一样。

  不只是各种奖项拿到手软,其在学术上的成就,也使得他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其影响力遍及微分几何、拓扑学、代数几何、表示理论、广义相对论等众多数学领域,乃至高能物理领域!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他对卡拉比猜想的证明,直接为八十年代超弦理论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虽然有些无心插柳的感觉在里面,但在理论物理学界中,还是普遍将这位老先生当成是超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

  可以说,国内凡是搞数学研究的,没有人不知道这尊大神。而研究理论物理的人,更是不可能不认识这位大神。

  不过因为邱老先生平时特别忙,想要见这位大佬一面还真不容易。

  否则的话,哪怕是聊上两句,也能受益匪浅。

  所以,一听说卢院士要带自己去拜访邱老先生,陆舟立刻激动问道:“我们什么时候去上京?”

  卢院士哈哈笑着说道:“十月份吧,现在还早。”

  “……”

  那您这么早和我说什么?

  陆舟一阵无语。

  见陆舟没有说话,卢院士继续说道。

  “这两个月我这里也没什么项目,你就安下心来给自己充点电吧。数学上我没什么可说的,但量子色动力学上,你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下学期的课表我已经发你邮箱里了,如果明年你想顺利毕业,这些课你都下点功夫。不管你去不去听,等这学期期末,我都会考你。正好说到这儿了,考试的范围先画给你吧,就是你邮箱里的那份课表。”

  听到这任性的考试范围,陆舟差点吐血,干咳了声说:“教授,您这考试范围画的也太大了点儿吧。”

  卢院士笑着说:“怕什么?对自己有信心点,我看好你!”

  ……

  不管在量子色动力学上还需要如何精进,有一件事必须得尽快解决了。

  从卢院士的办公室出来后,陆舟没有在空荡荡的校园里瞎晃悠,而是马不停蹄地直接返回了寝室,坐在了笔记本电脑前,开始研究起扫描枪得到的那些数据。

  虽然不知道这块电池究竟是什么程度的文明生产的,但就这块电池而言,无论是工业水平还是科技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地球上任意一个国家。

  哪怕抛开负极材料不谈,单说那残留在管壁一侧的“氧元素定向筛选隔膜”,就不是现有的技术手段能够生产的。

  是的,即便是知道了材料的结构,将所有的参数都摆在了面前,陆舟也可以毫无疑问地断言,就算他把这玩意儿传到网上去,也没有一个实验室,能将这片薄到纳米级厚度的隔膜生产出来。

  而如果没有这片隔膜,就算锂枝晶的问题被解决,也不可能造出锂空气电池来。

  至于原因,学过高中化学的人都知道,锂这玩意儿不只是和氧反应,还会和空气中的氮反应生成难以被还原的氮化锂晶体,要是漏点水蒸气进去,那爆炸可比钠入水惨烈的多了。

  日国人在这方面走的比较远,野心很大,但至今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解决不了气体分子筛选问题,造出来的锂空气电池就得背个氧气罐在后面,手机是不用想了,新能源汽车说不准还有点可能。

  不过,相信没有人愿意自己的汽车,每一次点火都得冒着变成火箭飞上天的风险。

  经过了深入的研究,陆舟现在可以断定,这块电池残骸,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锂空气电池。

  正极为一层被气体筛选隔膜覆盖的气室,负极为电解液包裹的锂负极材料……不过现在电解液漏的一点不剩,负极材料也完全变成了氧化锂。

  设计结构简单明了,明了到了就算摆在地球人面前拿去抄,也没人能抄下来的程度。因为技术难点全在细节上,很多原本需要从设计的角度去解决的问题,全都在材料中得到解决了。

  哪怕是电池内侧用到的塑料,陆舟试着在网上查了下那些分子式,都根本查不到这种塑料。

  不过幸运的是,保护锂负极并阻止锂枝晶生长需要用到的材料,倒是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至少在陆舟看来,并不是没法解决的。

  深入完全氧化的锂负极材料之下,陆舟观察到了一片铜箔。

  当然,作为基底的铜箔,肯定不是阻止锂枝晶的关键,关键的地方是在铜箔上覆盖的一层经过改进的pdms纳米孔薄膜。

  pdms材料到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聚二甲基硅氧烷,一些护肤品、洗发水里甚至都能找到。而这个pdms薄膜中的纳米孔结构,大概便是解决锂离子传输以及“呼吸问题”的关键之一。

  至于用pdms制作的纳米孔薄膜,陆舟凭借有限的材料学知识推测,大概能通过旋涂法和氢氟酸刻蚀进行制备。不说完全还原那个残骸上的技术,有限的还原还是做得到的。

  在pdms薄膜的下面,陆舟还观察到了一层经过特殊处理的中空碳纳米微球。

  通过现象逆推原理,陆舟猜测大概是这些碳纳米小球,在锂离子于负极放电析出锂单质的时候,“捋平”了还在苔藓状生长阶段的锂枝晶。

  盯着屏幕研究了大概半小时,陆舟摸了摸发烫的主板,向后靠在了椅子上,长出了一口气,感慨道。

  “任务艰巨啊!”

  两万块的电脑都跑的这么吃力,果然还是得依靠专业的计算机来处理这些数据。

  等专利的问题解决后,他打算在金陵大学的附近建一座实验室,专门来研究这玩意儿。再雇上一大群研究生、博士生,替自己打工。到时候自己只需要将课题分配下去,甚至连分配课题的工作,都可以交给小艾去代劳。

  不过,憧憬未来的事情等以后去做也不迟,无论以后是变成“叮当猫”还是“钢铁侠”,现在都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着他去做。

  从抽屉里取出一张a4纸,陆舟拿起笔在上面写下了两个词,并画上了两个圈——“pdms薄膜”和“碳纳米小球”。

  这两样东西,他准备分别注册专利,然后再将他们作为整体,注册一个名为“l1负极材料”的专利。

  其实有时间的话,他甚至可以把生产工艺也给搞清楚,给配套的工业化生产工艺也注册一套专利,将这一块的利润吃的干干净净。哪怕自己不生产,以合理的价格打包出售给别人,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是,陆舟并没有选择这么做。

  首先一个,设计生产工艺实在是超出了他的能力范畴。再一个,他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身为一名科研工作,他的战场在实验室里,不是在商场也不是在工厂。

  至于如何将技术落实到工业生产中,还是交给那些专业的工程师去设计好了,自己吃饱了,总得给别人留口饭吃。靠专利吃饭,当然是市场越大吃得越饱,没必要抱着小农思想,在边缘的利益上斤斤计较。

  有那个时间,还不如拿着专利费升级设备,多从这块电池中逆向一些技术出来。又搞研究又办厂生产,既没必要也没效率。

  做研究和做产品本来就是两回事儿,只是很多外行习惯性地混为一谈罢了。将自己擅长的东西做到最强,远远比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有效率的多。

  不过,虽说是打算吃专利费,这专利费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吃到的。

  为了解决隐患问题,他必须在实验室中,至少将这玩意儿做出来一次。

  否则很多东西无法解释,更何况申请专利、撰写论文也需要实验数据作为支撑。

  当务之急是设计实验。

  只有将实验的问题解决了,他才能愉快地注册专利,愉快地**文装逼……哦不,科学家的事情怎么能叫装逼呢?

  那是为科学事业的进步做贡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