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 第九百一十三章 登陆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第九百一十三章 登陆

作者:远征士兵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4-01-04 03:35:07 来源:58小说

凌晨一时,天色一片漆黑,风势果然如气像局所预测的那样减弱到4级,海浪也降到了7米左右。

但这样的风浪对登陆部队还是有相当的风险,尤其是在伸手不见五指而天空还在下着小雨的夜里。

库克依站在船舷旁看着运输艇一侧悬挂着的20艘小型登陆冲击艇,那上面正坐满了身着救身衣等待登陆的佐阿夫兵团的士兵们,小艇离水面很高,不停地在空中随着风浪晃动着……库克依都担心他的士兵们会不会从船上掉下去。

库克依看了看漆黑的另一面,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他却知道十公里外就是自己要登陆的地点奥马哈滩头。

忽然,舰上的扬声器不停地广播着:“放艇!”

“放艇!”

……

吊艇架的绞车“嘎吱嘎吱”的响了起来,小艇开始摇摇晃晃的放下放。

小艇距离海面越来越近,不一会儿海浪都打到了艇上,坐在艇上的士兵们都能感觉到海浪敲打船底发同“咚咚”的响声,小艇也跟着剧烈摇晃起来。

“哇……”的一声,一名士兵终于按捺不住吐了出来,但他只能吐在自己身上,这是训练时就教他们做的,因为他们的双手必须紧紧抓住旁边的握环,否则就很有可能会被甩出小艇。

“放轻松!”许云交待道:“这不是我们打过的第一仗,你们都是老兵了,能对付得了的!”

许云是佐阿夫兵团第一军第一师的顾问团长,他将配合着师长哈穆尔进攻奥马哈滩头……从文件的资料来看,奥马哈滩头的地形是最不适合登陆的一个滩头,因为它两侧各有一道高达30米的悬崖峭壁,德国人在峭壁上修筑的碉堡工事俯视着整个宽仅6.4公里的滩面。

只有6.4公里,德国人的机枪和迫击炮可以形成无死角的交叉火力覆盖整个滩面。

更糟糕的还是,滩面是一段很长的鹅卵石岸。

从战场走过来的许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鹅卵石,只要有一发炮弹或是地雷爆炸,那些坚硬的鹅卵石都会成为一个个可以瞬间致人于死地的弹片。

不过让许云感到欣慰的是:根据英国人获得的情报,驻守奥马哈滩头的德军是战斗力很差的海防第716师。

德军在这时已到了兵员严重短缺的地步,于是就在本土大肆搜刮任何一个可以参加战斗的人,征兵体检标准一降再降,严重胃溃疡或是肺吸病患者都被穿上军装送往前线。

海防第716师就是这样一支部队,该师的平均年龄为36岁(同一时期的美军平均年龄为25.5岁),而且他们还没有经过多少训练更没有打过仗,更严重的还是它们是没有汽车运输工具“动不了的”师,于是只能呆在一个岸边成为“海防师”。

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因为在此之前德国人一直相信盟军的主攻方向是加莱,于是就把精兵强将都调往加莱而在诺曼底只留下老弱残兵。

“篷”的一声,正在许云想着敌情的时候,小艇终于落到了海面上。

这时许云才发现自己想错了,他原本以为小艇落到海上会更平稳些的,没想到小艇一脱离吊索的束缚就像是脱缰的野马似的跟随着海浪大起大落,不时还有又咸又涩的海水猛打在脸上。

“出发!”许云下令道。

信号兵很快就用手电向周围划着圈,于是“突突突”的一阵马达声,小艇很快就乘风破浪的朝诺曼底方向前进。

盟军在此之前做了很细致的准备工作,比如此时的佐阿夫兵团本应面临一个大难题:黑暗中该怎么朝目标前进?他们甚至都不敢开灯,因为担心灯光会引起德军的注意……虽然德军肯定会因为风暴而降低警惕,但如果海面上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灯光,这在黑夜中也太明显了。

何况德军还在岸边布设下了水雷。

但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水雷事先被蛙人排除,他们在雷区里开辟了一条安全通道,接着,就在通道两侧布置一排特殊的灯。

这些“特殊的灯”其实很简单,就是用一个不透光的金属筒罩在灯上,只在朝向佐阿夫兵团一方留上一个不孔。

这个灵感显然是来自迪索亚等非洲人在沙漠上用汽油筒罩着火把做为指示灯的做法,这样一来,佐阿夫兵团可以很清晰的在海面上看到一道由灯光组成的通道,这条通道一直延伸到诺曼底近海,而德国人却什么也看不到。

当然,佐阿夫兵团还不是不敢直接把登陆艇开到诺曼底的滩面上……这种做法虽然很诱人,因为它可以为登陆部队带去更多的补给,但同时它也会成级数的增加行动暴露的慨率:马达声就不说了,德国人只要随便朝滩面上打一发照明弹,就能发现海滩处一艘艘登陆艇。

所以,当登陆艇靠近滩头一千米的时候,许云就用特殊的信号灯发出信号,命令所有人关掉引擎改用划桨前进……风浪声以及海水拍打礁石的声音可以很好的掩盖划桨声。

到了靠近目标两百米左右时,连划桨都有被发现的风险,于是许云一声令下,佐阿夫兵团士兵们就一个个翻身入海,带着一包包补给朝目标游去……英军的雨披在这里就再次发挥了作用,它有很好的密封性,把补给、弹药装在里头就不用担心会受潮,如果再填充一些空气的话就可以作为浮渡工具使用。

等了一会儿,许云也翻身入海跟着佐阿夫兵团士兵们一起前进,小艇则调头往回走,它们要来回往返三趟才能把第一师的部队都运上来。

上岸后许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灯光朝后方发送了“顺利登岸”的信号……他不敢用无线电或是电台传递消息,因为这样很可能会被德军察觉。

信号就像长城的烽火一样一道道的传送到了十余公里外的的盟军舰船上,军舰再将信号转发给司令部。

于是正焦急等待的张弛及艾森豪威尔等人才接到了第一个情报。

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