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853章 质疑、理解并赞美

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853章 质疑、理解并赞美

作者:坐望敬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1 11:08:43 来源:88小说

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第853章质疑、理解并赞美十一月里,燕京夜里下了一场雪,早起的雪都能盖住人的脚面了,也没有停的趋势,整个城市被白雪装饰,银装素裹。

这天早上,燕京的街道都显得空旷了不少。

一辆黑色奔驰驶进国文社院里,张朝阳下车匆匆走进楼内。

见到林为民,他脸色急切,“林老师,这几天集团减持了多少股票?”

林为民神色淡然,“怎么问起这个了?大概20万股左右。”

听到这话,张朝阳心中松了口气,随即痛恨的骂了起来。

“高盛和英特尔这两家狗东西,真是不讲信用。说好了大家缓慢交叉减持套现,结果这两天市场上照比平时一下子多出了200多万股股票,公司股价两天下挫了14%。”

半个月之前,林为民打电话告知张朝阳国文集团将在搜狐股票解禁期满后减持套现一部分股票,给出的理由是:马上年底了,集团成立一周年,为了财报好看点。

林为民的理由找的冠冕堂皇,所以当时张朝阳并未在意。

解禁期满股东套现减持本来就是常规操作,不光是林为民,还有高盛、英特尔和搜狐的几个小股东也准备在这段时间里套现。

只要大家提前沟通好,彼此配合,不要挤在一起减持造成股民和市场恐慌就好了。

可张朝阳万万没想到之前都说好了的事,几个股东这么不讲武德。

搜狐的股票解禁期前脚刚满,后脚两三天时间里市面上的流通股一下子比平时多了两三百万股,如此情景顿时引起了搜狐股价的动荡。

张朝阳提到股价的骤降就气不打一处来,自从五月上市以来,搜狐的股价一直稳中有升,到11月上旬已经达到了每股110米刀每股,公司市值也由上市时的24.4亿米刀上涨到了74.5亿米刀。

本来一切形势大好,如今到了股票解禁期,张朝阳也做好公司股价震荡的准备。

毕竟众多股东投资了那么多真金白银,如今终于能套现了,自然都想落袋为安。

张朝阳生气的不光是股价的动荡,股东们如此争先恐后的卖出股票,也侧面说明了他们对于搜狐和他本人的不信任。

“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股东减持套现引起的股价下跌不会持续太长时间,过段时间就涨回来了。”

林为民的话让张朝阳内心稍感安定,语气略带埋怨,“这我倒是知道,就是这几家太不信守承诺,我们明明可以不用面对这种情况的。”

“放心吧高盛和英特尔又不是傻子,应该是这几天大家沟通不畅,这么做对他们也没有任何好处。”

张朝阳点点头,他又问林为民:“林老师,集团这边最终打算减持多少?您跟我说说,我也好心里有个底。”

林为民沉吟道:“未来几个月,我们会缓慢减持股票,具体不好说,一半是至少的。”

闻言,张朝阳心中的忧虑表现在了脸上,“一半?会不会太多了?”

“多是多了点,不过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国文集团的属性不同于一般的民营企业,我们的策略肯定比高盛更加保守。而且集团的总部大楼还在建设,集团也需要钱。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我们投资的其他几家企业还在孵化阶段,需要大量资金,这笔钱不能再让集团出了。投资互联网两年多时间,搜狐的上市是我们的第一个收获,也必然成为我们赖以支撑互联网投资的资金池。”

林为民的解释合情合理,张朝阳纵使是不愿,但也无法辩驳什么,关键人家林老师什么事都是放在明面上说,不像是高盛和英特尔他们那样,背后捅刀子。

“好吧,我会做好准备的。”

见他脸色沉重,林为民安慰道:“你也别太担心。集团就算减持,也依旧是搜狐的第三大股东,我们仍旧毫无保留的支持你。未来如果条件合适,我们还会增持股票的,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张朝阳的脸色轻松了一些,凡事多往好处想,国文集团的股票将会在未来几个月里缓慢减持,对于搜狐的股价影响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搜狐的盘子并不大,只要市场信心在,不会有大影响的。”

张朝阳点点头,林老师的话并没有错。

宽慰了张朝阳,林为民笑着问道:“怎么样?你最近没有套现一点改善生活?”

“有高盛和英特尔这两个搅屎棍,我哪来的机会啊!”一提起这事,张朝阳脸上就露出苦笑,“再过段时间吧,等股价稳定稳定,我再减持一点。”

两人闲聊了几句,张朝阳突然询问起林为民国文集团正在建设的总部大厦。

林为民好奇的问道:“怎么着?伱也想给你们搜狐搞个办公大楼了?”

“这一年多搜狐的员工数膨胀的太快了,都租着外面的办公室,实在不方便。不过肯定不是现在,公司账上虽然躺着上亿米刀的资金,可这全都是融来的资金,是为了搜狐的发展储备的。

我的想法是等未来搜狐实现盈利之后,到时候再搞个总部大厦。

两年时间,按照搜狐现在的发展速度,我有信心两年实现盈利,到时候集团的大厦也应该正好建完才对。”

听着张朝阳的话,林为民笑着说道:“我们集团的大厦可是只租不卖。”

张朝阳哈哈大笑,“林老师,您可真会开玩笑。真要买,我们搜狐也买不起啊!”

林为民却道:“这两年买不起不代表以后买不起,我看好你们。”

他的一句话又带给了张朝阳几分信心,他已经习惯了每次到国文集团来都能从林为民这里汲取自信的能量。

等张朝阳走了之后,林为民摇了摇头。

还是年轻人啊,股价才下降了14%就火急火燎的,这要是一年以后股价跌成白菜价,得急成什么样?

如今已经是99年11月份了,距离纳斯达克的雪崩还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

2000年纳斯达克的雪崩绝并不是互联网企业或者科技股的泡沫导致的直接结果,而是米刀经济周期所导致的结果。

实际上这次的股灾当中米国经济的高点是出现在99年7月,然后米股包括纳斯达克才开始最后的大涨,现在这个时间段,正是米国股市这一轮崩盘前最后的疯狂。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林为民安慰张朝阳不需要太担心股东们挤兑出货的原因,以纳斯达克如今的疯狂,搜狐的股票不愁找不到人接盘。

这两天,国文集团仅仅是抛售了手中20万股股票,就成功套利2000万米刀,资本运作的巨大利益确实让人沉醉。

经过张朝阳的一番协调,搜狐的几家股东动作轻柔了不少,市面上流通的股票虽然比未解禁之前多了不少,但控制在了一个稳定的区间内。

市场此时一片火热,大家也将这种现象理解为搜狐的各家股东套利回本,很多机构和股民纷纷高价接盘。

元旦前后,正式集团内部一年一度年终总结的时候,可今年国文集团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没有放在集团内部的总结汇报上,而是放到了大洋彼岸。

截止12月末,国文集团原本持有的搜狐16.25%的股份已经减持为12%

近一个半月时间,国文集团出售了相当于搜狐总股本4.25%的股票,平均每股股票成交价格在95米刀左右,这个数字对比搜狐股价的高点当然是亏了不少。

但套现跑路嘛,就是要承担这种风险和损失。

总体说来,一个多月时间的股票减持套现,国文集团的收获是巨大的。

国文集团所出售搜狐4.25%的股份,最终为集团带来了2.74亿米刀的收入。按照这个时间点中米两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国文集团此次的收入达到了22亿人民币之巨。

22亿,还是纯利,这是什么概念?

没成立集团之前国文社辛辛苦苦干了40年也没赚过这么多钱。

以今年国文集团总营收为例,合并各下属单位和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后,今年国文集团的总营收也仅仅只有了18.16亿元,如果算息税后利润就更没法比了。

本来今年年末,国文集团里最耀眼的应该是文华影视和广告服务部这两个单位。

文华影视三个月前在沪交所上市,股价一路高升,公司市值达到百亿规模,国文集团握有文华影视超过53%的股份,按理说这也是一笔巨额财富。

可问题是文华影视是国文集团的嫡系部队,就算是股票解禁期到了,国文集团也不会轻易减持套现,这毕竟关系到国文集团对文华影视的控制权问题。

所以文华影视的股票对于国文集团来说有点像空中楼阁,哪怕未来减持套利,获利也不会像搜狐的股票这样夸张。

而今年国文集团内部另一个耀眼的存在就是广告服务部,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在谭喜松这个央视跳槽来的悍将的带领下,广告服务部创造了超过1.1亿元的广告营收规模,这个数字即便是放眼燕京的各大知名广告公司也不遑多让。

当然了,广告服务部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除了谭喜松本人的能力之外,更关键的是国文社前些年打下的基础。

国文社改制为国文集团后,底子并没有改变。

国文集团坐拥9份国内文化界、传媒界最知名、也是销量最高的多份报刊杂志,《当代》《国文报》《九州英雄志》《红豆》《画王》《红豆漫画》……

除了受制于类型原因销量不高的《新文学史料》和《中华散文》之外,国文集团所掌握的这些报纸杂志里每一份的销量都是百万级别的。

这9份报纸、杂志所能覆盖的读者群体超过半个亿,放眼中国文化界和传媒界,无出其右者。

虽然受限于报纸、杂志的一贯风格调性,国文集团没办法在这些刊物当中实行全面商业化策略,但哪怕是现在这样,这些刊物所造成的影响力也远超一般的省市两级电视台,即便是很多卫视也没办法拥有这种影响力。

用后世的的金融术语来说,国文集团所能影响的读者群体大部分都属于国内的高净值人群,广告费可比一般的刊物贵多了。

文华影视与广告服务部是今年国文集团经营活动中的巨大亮点,但完全没办法跟搜狐的股票减持相提并论。

97年8月林为民决定投资搜狐的时候,当时的国文社没有人看好他的决定,全靠着林为民在社里多年来竖立的权威才压下了种种舆论。

此后林为民又几次在国内互联网领域出手投资,国文社表面一片风平浪静,但私下里的议论从来就没停过。

直到搜狐后续融资开启之后,国文社的投资在短时间内以可怕的效率升值,国文社内部的声音才逐渐减弱。

等到后来搜狐上市,国文集团手中握有的股票价值数亿米刀,集团里的所有人都在叹服林为民的高瞻远瞩。

如今,搜狐公司的股票过了解禁期,国文集团第一时间减持套现,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获利22亿人民币。

林为民在国文集团内部的声望再创高峰,几乎到了万家生佛的地步,集团职工们就差没给他立生祠了。

质疑林为民、理解林为民、赞美林为民。

国文集团职工们这两年来的心路历程堪称一部精彩绝伦的文学作品,而其中的主角只有一个,那就是

——林为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